APP下载

谈谈《望海潮·东南形胜》中的视角是如何转换的

2023-08-13包荣兵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 2023年6期
关键词:海潮柳永东南

包荣兵

柳永是我国北宋时期非常著名的词人。他的词作结构精妙、音韵和谐,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望海潮·东南形胜》是其词作中的名篇。词的上半阕主要描写了杭州美丽的自然风光与繁华的街市,下半阕重点展现了当时民众富庶安宁的生活景象,以及杭州的地方官员出游时的情形。在词作中,词人多次转换视角,展现了杭州的繁华与美丽。本文就着重分析一下《望海潮·东南形胜》中视角的转换。

杭州位于钱塘江下游,是我国华东地区最为重要的城市,自秦统一六国至汉唐时期,到宋元明清,再到如今,杭州在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一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闻名遐迩的繁盛之地。杭州之繁华,天下人皆知,但想要通过短短的一首词来展现其繁华却并非易事。不过柳永做到了。他从不同的视角描写杭州城,展现了它的繁华景象。

词人一开始便鸟瞰整个杭州城的全貌,表明杭州是一座有着深厚历史底蕴及优越地理位置的城市。“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东南形胜”是从地理条件、自然条件方面着笔的。杭州地处东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风景很优美,故曰:“形胜”。“三吴”即吴兴、吴郡及会稽,而杭州是“三吴”的都会,是我国东南地区最为重要的通都大邑。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它都在地理上占据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其经济、文化都相当发达,深得文人墨客的青睐。词人以“东南形胜,三吴都会”开头,先从整体上对杭州的地理环境、人文风光进行总的描写,并表明“钱塘自古繁华”。杭州城秀丽的自然风光、繁华的城市景象为词人提供了创作素材。

杭州物阜民丰,可圈可点处甚多,若逐一写来,不仅繁琐,而且容易令人厌烦。于是,作者从细微处入手,抓住关键点,细加描绘,着重表现杭州的繁华,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如“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词人紧扣“珠矶”与“罗绮”这两个细节,写出了杭州的经济之发达、市场之繁荣、民众生活之富裕。“珠矶”为名贵的珠宝玉石,“罗绮”为古代妇女身上穿着的绫罗绸缎,两者在当时都只有富贵人家才用得起。但在当时的杭州,无论是街道两旁的店铺还是普通百姓的家中,都可以见到珠宝玉石和绫罗绸缎,足以说明杭州的繁华。“竞豪奢”三个字让我们仿佛看到了琳琅满目的商品,商人与商人之间在互相攀比。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杭州的繁华。作者并没有面面俱到地详写杭州百姓的生活是如何幸福、安宁、平和,而是从细节入手以点带面,通过写“珠矶”“罗绮”之多来形象地表现杭州的奢华,非常巧妙。又如“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词人将杭州西湖作为重点描写对象。西湖是杭州著名的景观,在宋代初期就已经十分有名了。“重湖”是指湖中的白堤将西湖分为里外两重。西湖的四周有灵隐山、慧日峰等山峰,给人一种重重叠叠之感,也使得西湖的景致显得更加迷人。词人先以“清嘉”二字高度概括湖山景色的秀美,然后再写山上的桂子和湖里的荷花。“桂花”与“荷花”也是杭州极具特色的两种景物。“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短短八个字,却展现了杭州西湖最美的一面。“三秋”是从时间着眼的,点明了桂花飘香的时节;“十里”是从空间着眼的,渲染出了荷花的面积之大。“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写的是不同季节的美景,写的是西湖乃至整个杭州最美的景致。词人通过描写典型的景观来引起人们的联想,增强了词作的美感。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自主地发挥想象力,充分感受西湖之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则着重表现了杭州城的景物之美。“烟柳画桥”写出了杭州街巷河桥独特的美丽;“风帘翠幕”重在展现杭州一带民居住宅的清雅与别致,体现其与其他地区的不同之处;“参差十万人家”则通过人烟的密集,来展现杭州的富庶。无数人向往杭州,携家带口来到这里,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因此杭州城的居民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故有“参差十万人家”之说。“参差”二字,写出了楼阁房舍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景象;“风帘翠幕”把“人家”具体化了。家家悬挂风帘,户户设置翠幕,呈现出一派宁静安详的景象;而这大大小小的楼阁、张帘挂幕的人家都交错地坐落在“烟柳画桥”之中,非常美丽。紧接着,词人再次转换视角,由城内写到城郊,“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钱塘江的堤岸边全是树木,远远望去,一片郁郁葱葱,就如被绿色的云雾包围了一般。作者用一个“绕”字,生动地描写出了河堤曲折的样子。“怒涛”两字则尽显钱塘江水的浩荡。

在《望海潮·东南形胜》中,词人还描写了不同时间段的景象。如“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所写的并不是同一时刻的景象。在天气晴朗时,悠扬的羌笛声在空中飘荡;夜色将近之时,采莲女的歌声时而从湖中传来。无论是钓鱼的老者还是采莲的姑娘,都喜笑颜开。“羌管弄晴”主要写的是白天的景象,而“菱歌泛夜”写的则是夜景,一明一暗,相映成趣。无论是白昼还是黑夜,杭州的“声”与“歌”都从未停歇。这也充分体现了百姓生活的安乐与富足。百姓的歌声永远都是最为动人的赞歌。只有在安宁和平的时代,我们才能听到这样的歌声。公元1002年,柳永原本准备进京应试,途经杭州,因迷恋杭州的山水风光,便暂时在此栖居。一年之后,孙何任杭州太守,柳永为谋求晋升之途,特作《望海潮·东南形胜》一词献于孙何。作者亲眼目睹了杭州的种种美,并且通过运用各种写作手法和精确的语言,将其描写了出来。想来“羌管弄晴,菱歌泛夜”这样明暗交错、风情无限的美景唯有在杭州城才可见。纵然是在多年以后,他再回忆起昔日的胜景,依然会为之而惊叹吧!通过词人的精心描绘,那悠扬的“羌管”、悦耳的“菱歌”似乎穿越了时光隧道,在我们的耳边回荡。

在对杭州繁华的景象进行详细的描写后,柳永将目光转向达官贵人宴饮赏乐的地方。“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成群的马簇拥着高耸的牙旗,踏步而来,富有气势。一位既威武又风流的地方长官正在马上。之前,词人已经用大量的笔墨描写了杭州市井的繁华、百姓生活的安定。正因如此,杭州太守才有闲情逸致,在仪仗队的簇拥下从容出行,欣赏如画的杭州风光。作者看似是在写景,实则是在赞美太守治理有方。在词作的最后,词人放眼未来,以“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收束全词。柳永满腹才华,曾数次入京赴考,希望能够有一番作为,却因为个性散漫见罪于宋仁宗,导致科考中榜无望。但他从始至终都没有放弃过。“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的意思是“日后达官贵人奉诏返回京都,将今日之盛景绘成图本,献给当朝的统治者,也好让其他同僚知晓人间竟有这般胜地”。词人的视角由当下转向未来,也使得词作的意蕴更為丰厚了。

《望海潮·东南形胜》描写了一派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生活景象。从地理位置上突出了杭州是东南重地,从历史传统上强调了它自古以来便是繁华的都市,从自然景观上点明其拥有著名的钱塘江、西湖,从市井风貌上突出其建筑之美、人口之多,从百姓的生活上展现其安居乐业、幸福美满……词人不断转换写作的视角,全面而细致地描写了杭州的繁华与美丽,表达了对杭州的喜爱之情。

总之,在《望海潮·东南形胜》一词中,词人的视角是在不断转换的。他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杭州城的自然风光与市井生活,展现了杭州的美丽与繁华。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罗塘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海潮柳永东南
柳永·望海潮
半小时漫画宋词之雅俗共赏柳永
从“柳三变”到“柳永”
望海潮·八里湖
望海潮·枫林谷
《东南早报》伴我成长
空山新雨后,自挂东南枝
论柳永词的“俗”文化
望海潮·庆嫦三落月
峥嵘岁月东南行——回忆“十年动乱”中陪同粟裕的一次外出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