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土非遗传承的高校创新
——以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为例

2023-08-13马娜娜

天工 2023年10期
关键词:灯彩遗传育人

马娜娜 张 弢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非遗保护工作对社会发展至关重要,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关注。而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承担着传承非遗的重要任务,所以既要将非遗传承与保护纳入高校学科教育中,又要依托学校教育培养更多的非遗传承人,为非遗传承与保护提供更多的支撑,赋予文化遗产更多的时代因素,在此基础上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以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为例,基于南京本土秦淮灯彩非遗项目,结合“一馆、三坊、五场、七室”的教学与互动载体,采用线上、线下创新劳育教学模式,实现非遗深入高校校园的融合之势,推动本土非遗传承与高校育人工作的协同发展。

一、以“文化传承”为旨归,突出价值引领,提升育人新高度

将非遗引入高校教育具有多重意义。非遗丰富的表现力能够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学生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能够体悟到非遗的魅力和蕴含的民族精神,能够激发学生对民族的自豪感以及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感,认识到国家的强大,感受先辈们的精神指引,从而更愿意在先辈的引领下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基因,助力非遗传承与保护工作的持续推进。

非遗进校园还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关注国家大事、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意识。中华民族在发展的过程中铸就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一直以来引领着中华儿女朝着一个又一个高峰迈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更是打开了国门,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紧密,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变化,这都离不开文化的作用。然而,如果只依赖自身的民族文化,很容易与世界脱节。因此,我们还必须高度重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既要保留外来文化所具有的全球性思维,也要融入本土文化的精神特质,从整体上推进国家发展和民族强盛。

秦淮灯会作为南京城市文化名片之一,长期以来致力于传播古老的传统文化,努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给世界各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民,在这个过程中,非遗传承人也陆续接触了一些外来文化。例如,秦淮灯彩与来自荷兰的梵高后裔共同打造的东方技艺与国际设计风格相结合的向日葵大型灯组,在2019 年的荷兰埃因霍温国际灯光艺术节上大放异彩。这一批灯彩中的部分作品现陈列于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园内,夜幕下绚丽的造型吸引了大学生拍照打卡,成为校园文化环境独具特色的一处风景。不仅如此,设计专业的师生还在这款灯彩造型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制作完成了具有赛博朋克风格的新灯彩装置。这款灯彩代表着作为数字原住民的新一代大学生对传统灯彩的理解,也用实际行动表达了他们传承非遗的积极、坚定的态度。

非遗在历史的积淀中形成了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以及精神品质,将非遗真正融入高校教育中,能够让大学生全方位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在学习本土文化的同时接收世界优秀文明成果的熏陶,并从中学习更多有利于自身成长的思维方式,从而懂得根据自身的能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培养更多的接班人和践行者。

二、以“专业渗透”为依托,彰显办学特色,拓展育人新领域

就现阶段而言,非遗传承与保护工作面临很大困境,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有很多,最突出的问题是缺乏有力的传承者,造成很多技艺失传。地方高校可以结合地方文化开展教学活动,将具有地方特色的非遗融入其中,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结合劳育设置非遗课程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根据学校特色以及学生情况制定专门的人才培养计划,设置专门的非遗理论课程以及实训时间,让学生在学习参与的过程中体验非遗的传承与保护。其一,高校需要根据本土非遗项目制定专属的非遗教材并开发对应课程,做到课程与教材的融合,逐步形成专属于学校的非遗特色课程。其二,高校在进行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对本土非遗进行前期的调查和研究,尽可能地做到系统整合和分析,为学生选择针对性强的非遗内容,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产生主动学习、主动融入的想法。其三,非遗知识较为复杂,必须围绕相关内容制定合理的课时,在特定时间增加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使学生在吸收知识的同时提高动手能力,让学生不仅关注书面知识,还要提升学生对非遗的理解力以及领悟力,感受到特定环境下形成的文化。其四,基于非遗传承的特殊性,高校可以增设实践平台,为不同专业的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亲自深入非遗一线,进行实践调研以及艺术考察,亲自采访本地的非遗传承人,了解非遗所传递的精神以及代表的内容,借助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全程拍摄和记录,运用图片、视频以及音频的方式进行保存,真正形成高校内部的非遗资料数据库,促进非遗传习的可持续发展。

在非遗传承与保护的过程中,适当依托专业方法能够提高传承与保护的效果。高校学生受到的各方面教育比当前大多数的非遗传承人要多,从高学历的群体中培养非遗传习人,能够从整体上提升非遗传承队伍的专业性,还能够为本土非遗工作的传承提供更多的继承者。在非遗传承中进行专业渗透工作,既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非遗传承者的工匠精神,又能引导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与非遗有机结合、深度融合,进而全面系统地传承与保护非遗。

三、以“馆室传习”为抓手,优化教学资源,汇聚育人新合力

非遗传承与保护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属于融入生产生活的“活态传承”,所以需要按照特定的计划进行保护,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高校在非遗传承中具备诸多突出优势:其一,鉴于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必须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教育服务。高校图书馆是重要场所,其包含很多历史悠久的古籍资料和电子档案,这一条件为非遗课程以及相关珍贵资料的保存和管理提供了便利。以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为例,该项目成立了秦淮灯彩非遗展馆,结合“一馆、三坊、五场、七室”的教学与互动载体,采用线上、线下创新劳育教学模式,实现非遗深入高校校园的融合之势。其二,现阶段科学技术发展迅猛,数字图书馆逐渐在高校普及,非遗资料的保存与共享更加方便。借助各种先进的扫描技术以及拍摄手段,实现资料存储的数字化,减少丢失或者毁坏,将管理、储存、传承实现一体化,在秦淮灯彩非遗数字化保护的探索与实践中,也可以找到创新突破口。数字资源便于学生借助网络进行实时互动和学习,提升学习的趣味性及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秦淮灯彩非遗展馆不定期举办各类非遗手作工坊活动,使劳育课程与非遗活态传承得到深度衔接。

高校学生众多,基础设施较为健全,依托各种优势建立专属的图书馆以及文博馆,这些场所能够为非遗传承提供强大的推动力。高校可以借助这些资源大力开展系列非遗传承活动。其一,可以根据本土非遗的相关情况举办专题讲座,聘请专业人士进入高校进行非遗宣讲,或者进行现场技艺演示,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学习非遗传统技艺。其二,依托学校的影响力,邀请非遗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专业人士开展学术研讨会,探讨当前非遗保护工作的途径、举措以及实践方法,为后期的非遗保护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其三,非物质文化遗产日、相关的传统节日、对应的节气时段可以在高校内部开设各类非遗专题及学生的非遗主题产品或文创产品展,让学生承担起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在提升自己综合能力的同时,以身作则,真正融入国家发展与建设的全过程,培养学生高度的文化自觉与自信。

四、以“产学协同”为平台,强化社会服务,激活育人新动能

非遗传承与保护工作不能一味地停留在表面的保护,如果忽视其蕴含的文化精髓,长此以往就会失去保护的价值。只有采取科学深入的保护举措,让非遗真正浸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完成真正的传承。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秦淮灯彩非遗展馆在“活态保护传精髓”模块从秦淮灯彩的特点出发,不只依靠高校资源进行简单的理论知识传授,更从非遗角度出发,实现高校与地方政府、同类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学,确保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的场所和平台。一方面,能够为高校非遗工作注入更多新鲜的血液,积极与政府和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将高校的学术影响力发挥到极致;另一方面,将政府与企业的资源运用在学校的教学工作中,更有利于开展深入的研究工作,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达到产学协同的目的,为高校的非遗传承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非遗传承还能够起到促进乡村振兴、地方发展的效果,这就需要高校实现与政府、企业的协同发展。其一,高校应寻求政府的帮助,地方政府应围绕本土非遗传承工作向高校提供资金、人员保障,积极完善高校内部的基础设施建设,为非遗传承工作提供专业的场所以及指导人员,便于向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其二,高校应该积极与企业进行交流与合作,以本土非遗为基础,衍生出相关产业,企业负责非遗产品的开发以及宣传销售工作,高校提供充足的人才以及技术支持,可以由学生进行创新产品设计及相关简单操作,在双方合作的基础上既要体现非遗的特色,又要确保效益的最大化,为非遗传承与保护工作提供可靠保障。其三,高校应建立相关的产学研习社,由专业教师授课,向有天赋以及有机会成为传承人的学生传授更多技巧。同时,还需要与当地非遗传承相关机构达成合作意向,定期派非遗传承人进校指导、教授精湛的传统技艺。其四,政府、企业与高校应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政府重视非遗传承项目的落地,借助企业、高校进行产品的全方位开发,进而发展成为具有生命力的产业。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与实体展馆始终致力于精准弘扬、活态保护、创新传承非遗,让学生亲眼见证非遗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加强校企合作,通过关注非遗、学习非遗,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非遗背后的精神传承,实现文化育人、实践育人。与此同时,合作企业以提供非遗奖教奖学金形式不定期在高校内部开展非遗传承与创新大赛,促使学生能够做到时代与非遗的结合,充分感受非遗的魅力,自觉承担起非遗的传承与保护工作。

五、结束语

非遗是历史与社会的结晶,其中涵盖文化资源、教育资源和产业资源,不断发挥各种资源的优势,合理发掘、科学运用,才能够为社会带来更大的价值。高校应将本土非遗传承融入学校教育中,将其中的教育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让更多的年轻人意识到非遗传承所面临的困境,积极加入传承的队伍中,为地方非遗传承与保护工作培养更多可靠的人才。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与实体展馆作为本土非遗活态传承的先锋,在课程思政、劳育创新、非遗保护等方面不断探索新模式、新方法。高校人才是时代的先锋,将非遗传承与保护工作交由他们是时代的要求,更是国家发展的要求,所以要逐步壮大青年非遗传习者队伍,实现非遗传承与高校育人工作的协同创新发展,从而使非遗传承迈向一个新高度。

猜你喜欢

灯彩遗传育人
非遗传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衰落与突围:佛山灯彩传承发展的路径探析
何氏灯彩,百年传承
——国家级非遗项目“上海灯彩”代表性传承人何伟福访谈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Surgical method choice and coincidence rate of pathological diagnoses in transduodenal ampullectomy:A retrospective case series study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新路径
——以海宁“硖石灯彩”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