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嵩山地区陶瓷的地位和特点

2023-08-13袁剑侠河南工业大学

天工 2023年10期
关键词:嵩山窑址白瓷

袁剑侠 河南工业大学

一、嵩山地区陶瓷的地位

河南嵩山地区有着悠久的制陶历史,自商周至唐宋,一直是我国的陶瓷制造中心。在由陶到瓷、由青瓷到白瓷的发展过程中,嵩山地区实现了重大的工艺技术的突破,在早期(宋以前)瓷器发展中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嵩山地区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和三千年的陶瓷史,而且陶瓷发展历史脉络清晰,文化内涵丰富,工艺技术精湛,发展体系完整。因此,嵩山地区在中国陶瓷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嵩山地区历史积淀深厚,较早出现了陶器,是中国陶瓷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制陶是当时重要的手工业之一,新石器时代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发展系列完整。嵩山地区沟壑纵横,河流密布,形成大量的二次堆积黏土,有利于陶器制作的发展,如裴李岗文化时期双庙沟遗址的红陶,仰韶文化时期八方遗址的红陶、彩陶、夹砂陶,阳城遗址出土的龙山文化晚期白陶,君召南洼遗址出土的白陶,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白陶、灰陶、黑陶、硬质陶等,都是陶器烧造技术发展成熟的产物。

《吕氏春秋》中说:“黄帝有陶正。”用今天的话说,黄帝时期已经有了专门生产陶器的“官员”,起码是制造陶器的专职人员。业有专人,术有专攻,说明农业与手工业已经分离,一部分人已经从渔猎耕稼中走出来,以制作陶器为谋生的职业。历史上有名姓记载的第一个陶正,叫宁封。①《史记》载:“黄帝命宁封为陶正。”

瓷器是中国人的发明。瓷器是在陶器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瓷器的发明对人类生活和文明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社会发展过程中文化艺术和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一部陶瓷史就是一部中华文明史。其实,陶瓷史更是一部科技发展史,因为瓷器烧制需要较高的温度、精密的窑炉、精湛的原料配置技术,这都说明当时中国的工艺技术远远领先于世界,中国人在科学技术上的成果以及对美的追求与塑造,都是通过陶瓷制作来体现的。瓷器发明以后,由于质量及使用寿命均优于陶器,得到了迅速发展。

尤其是嵩山地区,从白陶到彩陶再到釉陶,经历了由陶到瓷的整个发展过程,装饰传承有序、脉络清晰,展示了陶瓷发展的历史脉络和发展体系。而且在由陶到瓷的发展过程中,自无釉到有釉,率先实现了工艺技术的重大突破。对比唐代陶瓷产区和宋代陶瓷产区的地图可以发现,当时的陶瓷产区基本上就是浙江和中原两个大的区域,然后逐步扩散开来。唐宋时期,嵩山地区的瓷业曾长期处于引领地位,成为中国陶瓷业的中心,窑场遍布,是北方瓷系的典型代表。②据统计,河南陶瓷窑址共有 200 余处,代表性的有巩义窑址、钧台钧官窑遗址、神垕钧窑址、当阳峪窑址、鲁山段店窑址、汝州张公巷窑址、清凉寺汝官窑遗址、巩义黄冶三彩窑址、禹州扒村窑址、禹州苌庄窑址、新密西关窑遗址、登封曲河窑遗址等。见赵青云:《河南陶瓷史》,紫禁城出版社,1993,第153 页。

二、嵩山地区陶瓷自成体系

嵩山地区是一个技术高度成熟、产量巨大的综合性瓷业中心,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和体系性,总结这一地区陶瓷的共性和特点,对了解北方瓷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据统计,河南陶瓷窑址共有 200 余处,主要集中在豫中和豫北地区,全省共有18 个县、市发现古陶瓷窑址。其中,分布在安阳地区的有安阳窑、鹤壁窑、林县窑、淇县窑等;分布在新乡地区的有辉县窑、修武窑等;分布在郑州地区的有巩县窑、密县窑、登封窑等;分布在洛阳地区的有新安窑、宜阳窑、临汝窑等;分布在许昌地区的有禹县窑、郏县窑、宝丰窑、鲁山窑等;分布在南阳地区的有内乡窑。

在北宋时期,嵩山地区的陶瓷业已经处于领先地位,相对于南方陶瓷而言,已经具有绝对性的优势。尤其是官窑、钧官窑、汝官窑的设置,更使嵩山地区的陶瓷工艺精益求精、出神入化。可以说,嵩山地区陶瓷自成体系,到北宋时期,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系统的陶瓷群落。嵩山地区的陶瓷群落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综合性

嵩山地区的窑口密集,瓷种丰富,品类齐全,工艺全面,装饰多样,堪称唐宋时期中国陶瓷工艺的集大成者。嵩山地区不但有红陶、彩陶、白陶、灰陶、黑陶,还有铅釉陶、三彩、硬质陶和原始瓷;不但有青瓷、白瓷,黑釉、黄釉,还有花瓷、青花、红绿彩等;不但有素面的,还有刻花、印花、划花、剔花、珍珠地划花、镶嵌等各种装饰技法。

(二)开放性

嵩山地区窑址相对集中,区域内各个窑口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促进了各个窑口之间的交流。一旦一个窑口发明了什么新技术,就会在各个窑口之间迅速传播,形成了既相互竞争又互为补充的依存关系,因此,各个窑口的产品既有一定的共性,又有各自的特点。如同样是生产珍珠地划花,各个窑口的产品特点不一;同样是花瓷,鲁山和禹州、登封生产的花瓷特点各有不同。

(三)一体性

区域内陶瓷发展轨迹清晰,发展脉络完整,兴衰时间比较一致,形成一个独立的生产区域,自成体系。群落之间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每一个新瓷种、新品类,在本区域内都会形成一个完整的发生发展链条。陶瓷史上的每一个重大进步,如从无釉到有釉、从单釉到彩釉的发展历程,在嵩山地区都能找到完整的发展轨迹。如从唐代花瓷到钧瓷,二者之间具有一脉相承的发展继承关系,形成完整的发展脉络,对于中国陶瓷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体系性

嵩山地区的窑口不但有民窑,还有官窑,已经形成了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如官窑和民窑之间互为补充,相互促进,各有分工,产品结构各有偏重,衔接有序,形成了良性的互动关系,呈现出区域内高度分工、体系性强的特点。如汝官窑、钧官窑都是在民窑生产精良的基础上,再加上政治的因素而产生的,因此研究嵩山地区官窑和民窑之间的互动关系,对研究瓷业的传播、扩散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三、嵩山地区青瓷的特点:釉质精美

南北方由于原料和工艺的不同,各自发展出了许多青瓷品种,各窑系胎质、釉质、釉色各具特色,形成了丰富多样的青瓷系统。嵩山地区青瓷作为北方青瓷的代表,与南方青瓷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一)青瓷胎的致密度不同

瓷土内含Al2O3的多少,决定陶瓷烧成后胎质的致密程度。嵩山地区青瓷的胎土具有低硅高铝的特征,其中Al2O3含量在25%以上;而南方瓷土中Al2O3含量较低。同样在1 200~1 270 摄氏度的高温环境下烧成,南方青瓷胎的致密度较高,可以达到完全烧结的程度,胎体较薄,胎色呈青灰色;而嵩山地区青瓷的胎质一般比较粗松,胎体较厚重,胎色呈灰白色,青瓷胎烧结程度不如南方,需要更高的温度才能达到和南方瓷器一样的玻化程度。①叶喆民:《中国陶瓷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第132-133 页。这是由南北方瓷土的性质决定的。

(二)青瓷的釉色呈色不同

南北方青瓷的釉都是以Fe2O3为着色剂,但南方青瓷多呈青灰色,而嵩山地区青瓷则呈青黄或青绿色,这主要是由于窑内烧成气氛和釉的成分不同所致。烧造精美的青瓷需要用还原焰,一般来说,还原越充分则釉色越好,所以自古以来陶工们在烧窑时,想尽办法使釉中的着色金属还原,但由于南北方使用的窑炉不同,所以烧出来的青瓷也有所不同。

南方青瓷主要是在龙窑内烧成,龙窑由于坡度大(一般长度为30~80 米,倾斜度为10~20 度),温度升降快,适宜还原焰的生成,但因为温度只能烧到1 200摄氏度,所以其呈色一般为青灰色。而北方瓷窑一般是馒头窑,火焰在窑内能够充分燃烧,有利于氧化焰的烧成,烧成温度可达1 300 摄氏度,所以北方青瓷往往青中闪黄或青中闪绿。②还原比值越高,FeO 越多,Fe2O3 越少,则青瓷的釉色越好。北方青瓷之所以不如南方,从工艺原理上讲,是由于北方青釉中的铁因不能被完全还原成FeO,致使其中的一部分变成Fe2O3。FeO 呈绿色,Fe2O3 呈黄色,如果工艺上把握不稳,就会使釉色偏黄或青黄,等等。见赵宏:《北朝、隋代白瓷考》,《陶瓷研究》1995 年第2 期,第108-111 页。龙窑的特点是骤热骤冷(即升温快,冷却也快),不像北方馒头窑那样温度升降缓慢。①叶喆民:《中国陶瓷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第148 页。由此可见,北方青瓷不如南方,不单纯是技术的因素,还是由原料的性能和窑炉决定的。

(三)胎-釉中间层不同

青瓷中出现胎-釉中间层②所谓中间层乃是指胎、釉之间的一层反应层,过去常有人把青瓷胎、釉中存在的这层白色反应层误认为是化妆土层,经研究分析证实,该层并非化妆土所形成,它是胎、釉在高温下经相互作用形成的反应层。大多数反应层呈白色,有时因气氛的关系而呈现土黄色或深黑色。中间层的颜色之所以变为白色,是因为在中间层发生了氧化反应。是很常见的,特别是嵩山地区的青瓷,如汝窑和钧窑,青瓷中的中间层显而易见;而南方青瓷,如龙泉青瓷、哥窑青瓷、越窑青瓷和官窑青瓷,其中间层的层次不及嵩山地区分明,这与烧成过程中的气氛变化、烧成和冷却温度的快慢以及保温时间的长短均有关系。

总之,青瓷虽然都以铁离子着色,但由于各窑区原料有差别,烧成温度和制作工艺也有差别,形成了不同色调的青色和质感。根据烧成后釉的状态,可以把嵩山地区的青瓷分成乳浊、半乳浊和透明三类③乳浊的因素有很多,有的是由于烧成温度偏低,釉中含有大量微气泡散射所造成;有的是由于釉内有大量钙长石类晶体析晶和许多未溶解的游离矿物;有的是由于高硅玻璃釉中磷的存在而分相造成乳浊和乳光。透明釉则是釉在较高的温度下几乎完全玻璃化,而处于只含有少量大气泡和晶体分散的阶段。,一般可将汝官窑、钧窑和部分官窑青瓷视为乳浊釉,部分官窑青瓷视为半乳浊釉,而临汝窑青瓷视为透明釉。④汝官窑青瓷釉中布满钙长石和气泡,故其乳浊性很强,临汝窑青瓷则仅有极少量钙长石小晶体,故其透明度较高。由此可见,宋代嵩山地区的青瓷既有乳浊釉,也有半乳浊釉、透明釉,各种青瓷釉色完备,釉质精美,已后来居上,超过南方地区。

四、嵩山地区白瓷的特点:化妆白瓷

白釉瓷就是降低釉中Fe203的含量,才产生了白瓷,属透明玻璃釉。嵩山地区瓷器所用瓷土中常含有杂质,因此烧出来的白瓷带有黑点,坯面也较粗糙,为了覆盖、弥补这些缺陷,常采用施加化妆土的方法。化妆土,也叫化妆釉或化妆胎,这种黏土含铁极少,具有掩盖胎粗之功能,可提高釉色亮度和玻璃质感。远在彩陶时期,在彩陶上施加的陶衣就是为了使陶器装饰得更加美观。北方地区至迟在北齐时,即已使用化妆土,可使胎体表面光滑平整,釉层柔和滋润,以提高瓷器的质量;同时能覆盖胎面各种缺陷,为制瓷业充分利用劣质原料生产瓷器创造了条件。⑤冯先铭:《中国陶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第287 页。

为了提高白釉的质感,多采用施加化妆土的方法。化妆土的施加可以采用浸渍和浇挂两种方法,但化妆土的收缩性能和热膨胀性能要与坯体接近,否则会出现干燥或烧成后的开裂或剥离。化妆土不但可改变坯体表面的颜色和质地,可以让灰色的坯体变成白色,白色的坯体变成黑色,粗糙的坯体变得细腻;还可以掩盖因胎质粗糙而产生的缺陷,从而使坯体更光滑、更易着色,使釉色更加温润。因此,嵩山地区生产的白瓷既不同于南方的精细白瓷,也不同于北方定窑、邢窑的细白瓷,严格说,应该叫化妆白瓷。

化妆白瓷就是运用化妆土装饰的白瓷,因胎釉交界处往往出现含有大量钙长石晶体的中间层,而使釉具有一定的乳浊感。⑥李家治:《中国科学技术史·陶瓷卷》,科学出版社,2018,第12 页。因此,嵩山地区的白釉不是直白,由于含钛量偏高,所以釉色偏黄,有专家称之为象牙白,玉质感强,釉质莹润、含蓄,形成独有的特色。

可见,最初化妆土的功能性大于装饰性,因为北方瓷器坯体的颜色较深,而施加化妆土后,改善了粗糙的坯体和釉的呈色效果。嵩山地区本是为了适应北方的瓷土原料特点,弥补原料缺陷而使用化妆土,但是,随着制陶技术的不断发展,陶工开始有意识地使用化妆土,利用化妆土的装饰技法也越来越多。如利用化妆土和坯体的色差,在化妆土层上剔刻划纹,产生了许多独具特色的装饰方法,以及以化妆土为基础的深刻、浅剔、珍珠地、刻划花、镶嵌、绿釉点彩和白地黑花等多样化的装饰工艺和装饰技法,为中国古代陶瓷艺术增添了丰富的元素。

秦大树认为,白瓷从创烧之始就分成了两种方式:以定窑为代表的精细白瓷和以磁州窑为代表的化妆土白瓷,于是他将白瓷区分为胎质细白、施略失透的白色釉的“白胎白釉”系统和胎质较粗、胎色较深、在胎上施白色化妆土、再罩以透明无色釉的“化妆白瓷透明釉”两大系统。⑦秦大树:《早期白瓷的发展轨迹》,载《中国古代白瓷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第81-94 页。“白胎白釉”和“化妆白瓷透明釉”两大系统的分类方法,虽然貌似粗疏但却全面涵盖了白瓷的发展面貌,尤其是将嵩山地区的化妆白瓷作为一个单独类别,肯定了化妆白瓷的独特性。⑧同上。

猜你喜欢

嵩山窑址白瓷
德化白瓷雕塑作品选
安徽烈山窑址出土白瓷标本的科学分析
岗庄宋代窑址发掘现场及出土器物
我爱我家
王兴虎陶瓷艺术作品选
2017年全国青少年户外营地夏令营(河南站)在嵩山落幕
尹朝阳:嵩山高
郑州嵩山地磁台站建站可行性分析
辽阳冮官屯窑址的调查与发掘
景德镇早期青白瓷的器型与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