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时空观念,提升历史思维
——初中生历史时空观念的培养策略

2023-08-13李元平

新课程 2023年11期
关键词:时空观念历史

文| 李元平

历史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积累下来的一笔宝贵财富,历史课程既能使我们认识历史,又能让我们更好地面对现实。因此,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指导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提高其学科核心素养是至关重要的。历史学中的时空观,就是从时间与空间两个方面理解历史事件的关系与发展。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历史课程的教学已由单纯的“传授知识”向“多维培养能力与感情”的方向转变。在新时代的大环境下,中学历史教师要根据新的教育观念,不断地进行教育方式的革新和改革,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上加强对学生的历史时间和空间观念的教育,使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历史时间和空间观。

一、培养学生历史时空观念的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全面深入了解历史

初中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历史基础常识,但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初中历史课程对学生理解历史深度和把握层次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时空的差异,对于上百年甚至上千年前的事件,如果学生时空观念不强,理解起来无疑十分困难。因此,学习具体历史时,教师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促进学生深入了解历史,掌握历史的发展轨迹,使学生更加很客观、全面、深入地了解历史。学生在形成时空观念的情况下学习历史,会更加自信,更加容易理解历史,也能够以更加全面的眼光分析历史事件,探究其中的历史意义。

(二)有利于构建学生的历史知识体系

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时空观念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当前初中历史教学把历史教材的学习内容划分为三个专题,分别是政治、经济、文化,这有利于学生分类学习历史,但是由于将整体历史知识“肢解”,学习时容易出现不连贯的情况,这并不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历史发展框架。而对学生进行历史时空观念的培养,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把历史事件相互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有联系的历史发展整体,并丰富相应内容,把互相独立的小事件串联成历史发展的脉络,将课本上的静态历史知识转化为脑海中动态的历史发展。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对整体时空背景的把握,有助于其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从而让其对历史事件进行更加综合的分析与理解,从整体上把握历史的发展。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现状

(一)培养学生时空观念意识不强

目前,初中历史教学中,仍有部分教师没有深刻认识到对学生进行“时间—空间”观念培养的重要性,造成“时间—空间”观念教学的缺失。教学中仍然采用的是传统教学模式,运用的是传统教学方法,不重视对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照本宣科般地讲解历史知识、历史事件,将历史事件本身与当时的社会环境等分隔开,使学生只是了解了历史事件的情况,并没有深入分析造成事件的原因,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学生历史时间和空间观念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长期的积淀才能提高。一些教师虽然意识到时空观念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操作中并没有注重对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或没有给予足够的时间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导致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时空观念。

(二)教师历史教学素养有待提高

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很多教师缺乏整合教材内容的能力。部分教师备课时会按照自己的认识片面思考设计课程内容,这会造成教学中对教材内容的严重缺失。有的教师在教学时,会选用许多不相干的知识点辅助讲课,看似丰富多彩,但缺少主旨;有的教师会使用多媒体视频或音频辅助教学,但这些视频和音频资料是与课程内容不太相关,并不能促进学生深度掌握历史知识;还有的教师教学素养不够,缺乏对时间、空间观念的培养与培训,实际教学中,很难将时空观念的培养与课堂内容相融合,使学生对“时间—空间”观念的认知不明确,并不能很好地理解空间和时间之间的连接性。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仍然以传统的应试教育方法来培养学生,过于注重对单个历史重大事件的讲解和拓展,却忽视了历史上事件的发展进程与相互间的区别、联系的分析,并不能把所有的历史事件进行有机串联。这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在教学时忽视了事情发生时的地理环境、社会背景等因素,从而出现课堂内容不完善、学生时空观念薄弱的情况。

三、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策略

(一)深入解读教材,建立时空观念

中学历史课程以“时间”为主线进行“深度解读”。在中学历史课程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对特定事件和特定知识的理解,忽视了时间、空间以及相关事物的相互联系。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中,学生很难树立科学、理性的时间和空间观念。新形势下,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先对教材进行深度理解,并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重新整合、组织与呈现,从而让学生能够真正地树立历史时空观念。

比如,在教学九年级上册第16 课“探寻新航路”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对这节的内容进行深入学习,全面解读教材文本,将有关新航路发展的几个重要事件以及时间精确地提炼出来,建立航行时间线,明确类似事件的时间先后发展顺序:1487 年,迪亚士出发后第二年到达好望角;1497 年,达·伽马出发第二年到达印度西海岸;1492 年,哥伦布出发三次航行发现美洲;1519 年,麦哲伦全球航行证明“地圆说”。学生梳理出相应相类似事件的时间,形成时间线后,再对具体事件进行进一步扩展,了解每一个事件的重大历史意义。其次,通过对所学历史事件的梳理,将不同的历史事件进行比较,进一步了解不同历史事件中的相同点、不同点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最后,教师要指导学生从课本的内容中归纳出其中的内在规则和主线,从而使学生树立历史的时空观念,并使他们认识到历史知识之间的内在关系。

(二)有效结合历史,渗透时空观念

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对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的指导,还必须对学生的时空观念进行培养,使他们对历史的发展和变化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所以,在中学历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时间和空间的概念有效地融合到课堂中去,让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历史。首先,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时空意识。其次,教师要充分发挥历史学科自身的特性,加强对学生的时间和空间观念的教育。

比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第9 课“秦统一中国”时,教师可利用地图让学生了解春秋战国时期主要国家所处的位置,了解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以及社会上人民生活状况等情况,从特定的历史时间看待特定的历史事件。全面了解各国情况后,再提问:秦国为什么能够在那个时代统一六国?按地域而论,秦国当时所处的位置并非中原的中心地带,为何能统一六国?通过情境的创设,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将秦国与另外主要的六国进行对比,分析取得胜利的原因。经过分析讨论,可以帮忙学生共同梳理得出以下理由:(1)人民希望结束长期的战乱,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2)商鞅在秦国的变法取得成功,经济实力大大超过其余六国;(3)秦国对外招募各国人才,为秦国打败六国提供人才支撑;(4)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的外交政策,将“合纵”的六国各个击破,完成统一大业。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历史时间和空间观念的训练,可以有效地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习效率。

又如,在完成七年级上下册历史教学任务后,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呈现我国各个重要历史时期的政治制度。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学生进一步把握中国政治制度的演进过程:(1)周朝末期,各个诸侯国势力逐渐强大,君主对各诸侯国的约束力下降,分封制的劣势日益显现;(2)秦始皇统一六国,实行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确立了“三公九卿”;(3)汉朝继续实行并进一步完善“三公九卿”制度;(4)南北朝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度;(5)唐朝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度;(6)宋朝贯彻“重文抑武”政策,采用“二府三司”制,在地方实行文官制;(7)元朝采用了行省制度;(8)明清进一步完善行省制度。通过这种比较,学生可以掌握不同历史阶段的政治制度演化规律,加强同一事项内容在不同时间的变化的理解,切实增强了时空观念。

(三)利用历史图片,强化时空观念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图片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既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历史的发展过程,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思维空间,从而指导学生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对问题展开更深层次的思考。

比如,教学完成八年级下册历史后,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回顾、归纳、总结的方式,通过网络、书籍了解我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放开放时期等各个时期政治、经济、人民生活水平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并搜集相应的图片,分类进行对比,了解不同时间相同方面的变化,加强学生的时空观念,同时让学生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现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真切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四)培养时空观念,提升思维能力

历史学科知识的时间跨度长、内容涵盖杂、覆盖地域广、历史事件多,体系非常复杂。因此,学生在学习时必须从海量的历史知识中提取出关键的知识点,并将这些知识点有效地串联起来,这就对学生的时间和空间观念提出了要求。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时空能力,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进行思考和分析,并通过时间、空间的联系来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要想对学生进行时间和空间观念的培养,就必须让学生具有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教师可以对学生展开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学会从历史事件的背景、历史人物、事件等多个方面展开分析,并将时间与空间相结合。这种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认识和记忆,提高教学效果。

(五)改进教学模式,培养时空观念

中学历史课本上所讲述的仅仅是浩瀚历史长河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知识,所涉及的范围虽然很广,时间也很长,但所截取的事件只是一些重大的事件,没有事无巨细地进行论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历史时间的连贯性不是特别强,学生理解起来就需要有一个对相应的历史时间、历史事件串联的过程。尽管课本中有一些插图,但并不能让学生对历史有一个直观、全面的认识。因此,教师要改进教学手段,摒弃对教材的单纯讲解,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历史进行跨时空的比较,从而使学生对历史的演变形成动态认知。首先,教师可以在讲课时试着运用时间和空间的两个角度分别分析问题,使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都能很好地了解历史的发展进程和不同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发展逻辑,帮助学生形成动态的历史发展观。其次,教师可以多利用现代的教学工具,让学生的各种感官都可以参与到历史课程的学习中,多角度、多途径、多层次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四、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中学历史教师要根据新的教育观念,不断地进行教育方式的革新,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中学历史课堂上,教师要指导学生对不同的历史事件相互联系分析,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各种线索,让他们能够在时空的纵横对比中,体会到不同时期历史事件之间的差异;并引导学生运用历史时间线串联出不同时代的历史事件,将时间与空间紧密结合,在理解时间和空间的同时,形成历史时空观念,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时空观念历史
维生素的新观念
跨越时空的相遇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镜中的时空穿梭
玩一次时空大“穿越”
健康观念治疗
新历史
时空之门
即兴表演的观念阐释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