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2023-08-13魏洋洋

新课程 2023年11期
关键词:历史思维课堂教学

文| 魏洋洋

历史教学能够让学生认识到我国源远流长的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了解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思考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逐步成为明智晓理、通古博今的高素质人才。为了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体现历史学习的教育意义,结合新课改的要求,本文论述如何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认识。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优势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自主学习意识

翻转课堂重新调整课堂内外时间,将学习的主动权从教师转移到学生身上,也就是说,学生需要自主学习,重视课前预习环节,在课堂上专注于问题讨论、解决,教师可以利用项目式学习方式开展小组讨论或者班级内自由发表观点。学生针对一个问题进行讨论、交流与反思,在他人表达观点的过程中分析其思维方式的逻辑性与合理性,发现自身或者他人观点的优势与不足。这一过程可以促进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从不同角度分析看待问题,拓宽学生思路,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结果、意义、原因等问题的了解。

例如,在《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学习中,学生在提前预习的条件下分析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人民解放战争三者的内在联系,讨论局部抗战、全面抗战、全民族浴血奋战的发展及其原因,在这一过程中考虑政治、经济、文化、外部环境等各项因素,这一过程有助于学生拓展思维多角度分析,研究其中的历史规律,从整体事件的个别方面研究事物的本质,有助于激发学生潜力,提升学生思维层次。

(二)增强学生文化自信与制度自信

历史教学并不仅仅是学习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与意义,更要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与取得的成就是通过无数人的努力、拼搏甚至牺牲得来的,每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跨越的时间不是一天两天,而是努力谋划并克服困难。教师在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内容有基本了解的情况下,可结合相关历史资料丰富学生历史知识储备,扩大学生对该历史事件的了解深度与广度,促进学生对历史事件形成正确认识,激发学生对民族、国家、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与责任感,增强学生的民族精神与国家意识。

例如,在《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十单元“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学习中,该单元内容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教师利用多媒体设施为学生播放相关纪录片。以“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为例,联系我国新时代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深刻体会改革开放政策的前瞻性和科学性,学生能了解到:改革开放让我国实现了从封闭型经济弱国向开放型全球经济大国的转变,实现了从温饱向小康的整体性转变。学生通过丰富的学习资料了解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性,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性,增强了制度自信。

(三)拓展历史知识内容与内涵

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师以及学生将教与学的重点放在了对知识的深入剖析以及理解上,不仅仅是课本上知识点的标记与知识点的背诵,而是结合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开展教学,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思考与感悟,以史为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丰富的历史资源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元素,如利用视频资料为学生展示历史事件背后的艰辛,让文字的历史知识变得鲜活起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的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两次鸦片战争、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的学习与讨论,让学生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近代中国人民寻求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以及洋务运动(清朝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这两个运动背后的根本原因。以洋务运动为例,学生结合洋务运动的性质、领导阶级分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指导思想的原因与目的,结合当时社会现状深刻理解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四)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学生对历史学科存在的刻板印象,将学生从知识点背诵以及作业完成中解脱出来,学生会自主结合自身生活实际以及知识储备进行问题思考与分析,而不再对教师过度依赖。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根据题目内容自主思考,充分调动以往所学知识,教师将课堂主体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发表看法,这一流程有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参与问题讨论的积极性,在观点交流以及问题解决中让学生发现历史具有严密的逻辑体系,感受历史的魅力。

学生在历史课堂学习中发现历史学习不仅仅包括课本中的知识点,还可能包含人物评价等内容,了解更多历史小细节。如在《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8 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这一课中,学生对曹操的了解可能只停留在《三国演义》中,只了解曹操是一位政治家,对曹操的评价存在片面性,因此,教师可以向学生详细介绍曹操的功绩与成就。以曹操的文学成就为例,曹操在建安文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其诗作的独特风格濡染建安文坛,风流一代,为后世建安文学时代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且曹操思想解放,鼓励文学创作,极力招揽贤士文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杰出作家的崇高地位。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会有良好的体验感与收获感,产生知识学习的满足感,从而激发对历史课堂、历史学习的兴趣。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适应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需要向学生说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要求学生提前对课程进行预习,让学生知道后续历史课堂的教学方式,督促学生提高课前预习质量。如要求学生利用思维导图预习内容,在历史课堂中以思维导图为笔记,让学生逐步适应翻转课堂模式下的历史教学,促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式学习方法,结合SECI 模型内容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原因在于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方式以及分析角度截然不同,对问题的思考方式存在局限性,而学生思想碰撞则会擦出不一样的火花,有助于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因此,教师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历史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设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学习中,为学生的思考方向提供指导,利用环境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自主思考、外部明示、汇总组合以及内部升华。

如选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三单元“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中涉及古代的商业贸易、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和20 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学生结合课本内容了解了商业贸易的发展历程以及各项决定因素,明白了货币、信贷、商业契约三者的区别与特点,联系实际明确了三者的作用以及应用场景,认识到20 世纪以来贸易、金融的变化对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发散思维,分析并讨论国际贸易格局的变化,为何16 世纪西班牙和葡萄牙为世界贸易中心,在接下来的发展中,17 世纪荷兰垄断海上贸易,19 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到了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形成多中心的世界贸易。学生结合自身的预习以及收集的资料,构建自我认识,在小组讨论过程中互相交换想法,在听取他人观点的过程中获得不同角度的知识,从更多角度展开思考,提高了对知识了解的全面性。

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根据新课改要求以及历史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引导学生朝着更广、更深的层次展开问题分析,如分析历史发展规律,分析工业革命的本质等,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挖掘推动历史发展的各项因素,促进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历史意识、思维深度与层次的提升,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教师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让历史课堂充满知识性、趣味性,为学生带来了新鲜感,提高了学生对历史课堂的兴趣,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快速适应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历史课堂,对后续的历史学习充满期待,这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的思维与课程引导方向影响着学生思维发展方向与问题思考角度,影响着学生的历史思维、价值观与人生观,因此,教师需要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加深对历史学科教育意义的理解,在课堂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利用辩证的思维去分析问题,不要过度关注结果的失败,而要充分了解当时的政治、社会民俗、经济条件等,从综合的角度看待问题,开阔视野与心胸,通过历史学习思考人生,为自己的发展指引方向。

(二)帮助学生设置历史学习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要求学生提高课前预习的质量,这就需要学生主动进行历史知识预习与复习。基于此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年级以及学情设置阶段性学习目标,确保该目标的可实践性,避免学生对目标产生无力感。让学生在目标驱动下主动学习并收集整理历史知识,在教材的基础上丰富历史事件,充实自身的知识量并完善自身知识体系框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与学习能力的发展,在完成阶段性目标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程预习,具备独立思考能力与自主学习意识,促进自身历史学习能力与历史思维能力的提高。

以《中外历史纲要(下)》的知识汇总为例,要求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汇总,内容需全面且细致。如在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第2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中,要求学生对农耕文明的扩展进行细化,此外,海洋文明(希腊文明)的扩展需要学生明确其方式、范围、影响,完善思维导图内容,并在导图中加入自己的思考。教师规定完成期限,给学生紧迫感,向学生明确思维导图会向全班同学展示,激发学生的胜负欲、求知欲和探索精神,让学生在较长时间内专注于一件事的完成,保证完成质量,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习惯。

教师在学生完成任务后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对学生独到的见解、不同的想法等进行点评,与学生进行探讨,给学生鼓励,增强学生自信心,使其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以及目标完成过程中找到学习乐趣,发现历史学科的魅力,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历史学习能力。

(三)为学生提供历史资源获取渠道,充分利用历史资源

学生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需要自主学习,丰富自身知识储备,因此,学校以及教师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纪录片、书目等,鼓励学生休息期间多加了解,拓宽历史视野,增加知识储备,完善历史知识体系,对历史事件有更全面的认识。这一方式让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不需要死记硬背就能将历史知识印刻在脑海中。

例如,《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的学习,其中包含“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历史纪录片,推荐《红岩》等图书,让学生了解“五四运动”这一历史事件的历史意义,包括社会、政治、经济层面,分析该运动的成果与中国共产党诞生之间的具体联系,找到其中的根本点。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艰辛曲折、波澜壮阔,了解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独特以及高瞻远瞩,从全面的历史资料学习中提高了思想层次,提高了对实事求是的重视与认识,进而思考自身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个人行为等素质,有助于培养学生成为实事求是、明辨是非的优秀青少年。

翻转课堂模式下的高中历史教学需要教师与学校提高对该教学模式的重视与认识,为了确保课堂效果,教师需要向学生明确该教学模式对学生个人发展的意义,以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教师要根据学情为学生制订可以实现的短期目标,激发学生内驱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以提升历史课堂教学效果,展现历史学科的魅力。

猜你喜欢

历史思维课堂教学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新历史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