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改进策略探究

2023-08-13刘青云

新课程 2023年11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阅读教学思维

文| 刘青云

初中阶段,语文阅读不仅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还影响着其他科目的学习进程。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日常的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另外,学生在阅读课堂上还能够认识形形色色的人,人物的经历也会对学生的思想产生影响。因此,教师有必要重视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好基础。

一、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阅读课堂教学中师生缺少有效沟通互动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语文阅读课堂中,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师生的互动不仅仅是简单的一问一答,更重要的是有效交流,教师在课堂中起引导作用,激发学生思考。但在实际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采取“一言堂”的方式,将自己认为有用的阅读知识点一股脑地传授给学生,丝毫没有考虑学生能否接受,也不管这些知识点是否能够满足学生当前的阅读学习需求。教师没有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互动,也没有从学生需求出发去挖掘新的教学模式。虽然教师意识到联系实际生活开展教学的重要性,但学生并没有形成联系实际生活的意识,这也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沟通较少导致的。

(二)教师采取的阅读教学模式单一,只看重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成绩,忽视了对学生阅读综合能力的培养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行,学校愈发重视素质教育,要求教师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但实际上,很多教师受教学压力的影响,并不愿意去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这就导致当前初中阅读教学依旧采取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很少对学生进行引导式教学,授课重点依旧放在考试考核的内容上,对于那些不考核的内容,教师会选择性忽视。这种片面的、单一的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阻碍了学生的综合发展。

(三)在综合复习阅读知识时,学生会遇到瓶颈,会出现对已学知识的模糊混淆与学习效率的降低,尤其初三学生表现最为明显

初三是整个初中阶段最关键的一年,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初三语文也开始进入全面复习阶段,在复习过程中,学生在阅读方法、阅读能力等方面都出现了或多或少的问题,综合性的复习让学生意识到很多阅读知识都掌握得模棱两可,陷入阅读学习的瓶颈之中,导致阅读兴趣、阅读能力降低等问题。

(四)不论教师还是学生,他们对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不仅仅依赖课堂教学,更多的是要靠课外阅读的日积月累,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并没有过多地向学生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虽然会给学生布置课外阅读作业,但是由于教师缺少对学生阅读完成情况的评价,学生在完成课外阅读作业时存在敷衍了事的现象。甚至有些教师并没有给学生规定阅读清单,教师这种松懈的态度自然会影响学生对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从学生角度来看,学生的课后作业较多,很少能腾出时间来开展阅读。有些学生虽然会进行阅读,但是属于囫囵吞枣,并没有达到阅读的效果。

(五)学生对阅读缺少兴趣

很多学生对语文学科缺少学习兴趣,尤其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他们认为语文成绩不好提高,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因此他们会选择在数学、物理这些容易提分的科目上多加努力,从而丧失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而阅读是很耗费时间的一项任务,如果学生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他们很难耐下性子去开展阅读。由于对阅读缺少兴趣,学生也就很少在阅读课堂上投入过多的精力,很少参与教师组织的阅读活动。

(六)初中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这需要长时间的积淀。由于小学阶段教师的不重视以及学生家长忽略引导,学生很难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自然也就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较差的阅读习惯自然会影响阅读教学质量,在课堂上学生会由于没有进行高效阅读而无法跟上教师的教学步骤。很多学生缺少主动阅读的习惯,并不会主动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在阅读时往往采取默读的方式,阅读效率较低,没有略读、精读与细读的意识,也未能获得高效阅读的方法。

(七)初中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能力、阅读素养有待提高

经验丰富的语文教师过分看重成绩,但是常常忽视学生的综合发展;经验欠缺的年轻语文教师更能响应教育改革的号召,但是缺乏经验,实践性较弱,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教学需求。不论是年轻教师还是经验丰富的教师,他们的阅读素养都有待提高,受工作压力的影响,教师并没有过多的时间坚持阅读,没有给学生起到一个好的表率。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改进策略

(一)优化提问方式,提高互动质量

问题可以促进师生沟通,有效、高质量的问题能够提高师生沟通的质量,因此教师有必要去思考如何在课堂上提出问题,以实现高质量的互动。

1.教师需要构思问题,确保提问有效

在阅读课堂开始之初,教师可以选择提出一些容易的问题,确保班级每一位学生都能答上来,这能够提高学生接下来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对学生是一种正向潜意识的激励。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则需要去时刻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及时调整问题难度。那如何判断是不是一个好问题呢?对于那些学生不假思索就能回答出来的问题,意味着难度较低,在课堂中提问的意义不大;对于那些大部分学生经过思考都没办法回答出来的问题则难度过高,超过了大部分学生的能力范围,教师需要适当降低难度。一个好的问题应该是不仅能够引起学生思考,还能对学生形成正向激励,让学生去充分展现其掌握的知识。

2.教师要巧妙利用连环发问

问题情境教学模式能够激起学生思考,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问题之间的关联性,还要注意问题的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开展深入思考,掌握思考问题的逻辑与方式。

3.教师要善于抓住课堂上学生的问题而临时生成个性化问题,确保与学生之间实现高质量互动

教师要在课堂上及时解答学生疑惑,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灵活应变的能力,根据学生的提问及时给出答案,并能够按照学生的思路去进行扩充式提问,以实现课堂教学的继续推进。

(二)改变阅读教学思维

教师开展阅读教学的目的不单单在于让学生掌握基础的阅读理论知识,更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方式,让学生具备阅读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以往的授课思维,从培养学生阅读思维角度出发去构建教学内容。

1.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批判性思维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接受知识,还要进行思考并提出自己的疑问,这就需要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但实际上,很多初中生受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的影响,已经逐渐丧失质疑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心思,在授课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提问来刺激学生思考,去慢慢开发学生的思维并建立起学生的思维方式。

2.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发散性思维

语文阅读的学习并不是死板的,不论是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还是在今后的工作中,对学生发散性思维都是有一定要求的,因此教师有必要去刻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师可以在设定好一个核心主题的基础之上尽可能多地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答案。如在学习《孔乙己》之后,教师可以提出“你对孔乙己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什么?”的问题,并在课堂上开启讨论,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通过带领学生不断解决开放性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意识到答案可以是多样化的,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也能够打破传统思维的限制,形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3.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特点,鼓励个性阅读

教师要做的是转变已有教学观念,将阅读教学课堂真正交给学生,给学生创造可以自由阅读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可以独立探索,享受阅读的乐趣。对于同一篇文章,不同的学生在阅读完之后的感受肯定是不一样的,这与学生的成长环境、生活经历等密切相关。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对阅读的差异化理解,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教师可以深入探究为何学生在阅读之后会产生这种想法。这种深层次剖析会帮助教师更清晰地认识每一位学生,从而更好地引导、教育学生。

(三)帮助初三学生突破阅读学习的瓶颈

初三学生阅读学习的瓶颈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教师作为学习的引导者,有责任正确引导学生突破瓶颈。

1.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中考压力,将压力转变为学习的动力

受升学压力的影响,很多初三学生的心态会发生一些变化,也会出现急躁等情绪,这时教师的引导就显得至关重要。(1)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中考并不可怕,帮助学生舒缓紧张的情绪,还要教给学生合理分配各科的复习时间。这不仅需要教师的耐心指导,还需要学生配合教师,思考自己的实际情况并制订出合理的复习计划。(2)教师要给学生做好心理建设,让他们意识到语文阅读的重要性。语文阅读不单单会影响学生的语文成绩,阅读能力还会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产生影响。因此,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对阅读的看法,让学生将阅读摆在一个合适的位置。

2.教师要优化创新教学方式

教师可以根据阅读文本类型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如针对议论文,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讨论议论文的话题,形成自己的一个认识,再让学生去阅读,这种带着问题去阅读的方式更能帮助学生快速找到论点、论证与论据,这有助于学生掌握议论文学习的技巧;针对小说,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人物形象,让学生感受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描写的意义;针对文言文,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文言文基础知识储备,让学生先去读懂再谈分析。

(四)提高对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

课外阅读也是整个阅读教学的必要一环。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教师有必要提前给学生筛选出适合的读物,并在阅读课堂上给学生进行课后阅读的指导,慢慢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教师在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时不能完全照搬语文教学大纲给出的细则,而要综合考量本班学生的阅读情况,给学生推荐最适合的书单。另外,教师给学生推荐书单时不能只是拘泥于某一个类型,各个类别都要让学生涉猎,这样才能扩大学生的阅读面,让学生体验到阅读的乐趣。为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欲望,教师可以采取课堂内外联动教学的方式,通过让学生爱上某一类课堂阅读素材的方式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相似的文章。为了督促学生阅读,教师可以通过读书分享会、亲子共读等方式来检验学生的阅读成果。

(五)多手段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很多初中生从小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加上初中阅读文本篇幅较长,很多学生耐不住性子一下子读完,这时阅读兴趣就显得格外重要。因此,教师有必要采取恰当的手段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巧妙构思课堂导入环节,通过讲故事、提问题、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在课中,教师可以采取对比阅读的方式,激发学生探究两篇文章的不同之处,并通过对比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文章写作手法的差异,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在阅读课堂结尾环节,教师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总结带领学生快速回顾一遍篇章内容,重温一遍阅读的乐趣;在课堂结尾,教师还可以通过布置改写或续写故事等任务让学生重新阅读篇章,并深入理解篇章思想。从读到写的过程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锻炼,更是一个提高,教师要敢于在阅读课堂引入这一模式,实现阅读与写作教学的结合。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阅读教学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