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单元整体教学,培养学生自我提问能力

2023-08-13江苏淮安市周恩来红军小学223200

小学教学参考 2023年13期
关键词:文章教师教学

江苏淮安市周恩来红军小学(223200) 陆 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提出:“学习圈点、批注等阅读方法,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乐于与他人讨论交流。”提问、思考、解答能促进学生真正地学习,提高他们主动思考的能力。但是小学生正处于学习如何阅读的阶段,他们的自我提问能力比较弱,所以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让他们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从而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为了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教师要引导他们从点到面,在单元整体阅读的基础上掌握提问方法。因此,教师要梳理教材内容,从大处着手,围绕单元课文的整体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找到能提升学生自我提问能力的具体方法。

一、基于选材意图,探析提问能力目标

(一)关注不同角度,发散思维

在单元整体教学视域下展开教学设计,教师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编者为何将这些文章整合在一起,该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接着,围绕单元语文要素,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设置主问题,并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大提问范围,让他们敢问、善问;然后,在学生发散思维之后,还要引导他们筛选出最具有价值的问题,让他们学会善问、优问。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掌握提问策略,并了解不同单元的学习内容。

如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的教学要点是让学生分清楚文章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分详略写作的,思考如何在写作时抓住重点、写出特点。教师在设计此单元的教学时,紧扣教学目标,先让学生围绕文章的详略进行探究,思考作者是如何选择详略的。然后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提出更多的问题。如有的学生提出:“作者在选择详略的时候,是否考虑到了典型性,典型的节日特点就会详细写,而次要的内容则会略写。”有的学生提出:“作者是否会将个人情感和详略选择结合在一起呢?”这样,学生就学会了提出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展开进一步分析。最后,教师综合各种思考角度,提出以“节日”为主题的习作训练策略:“在写‘节日’主题的作文时,可以从该节日的民族性、来源、风俗等角度来写,如果能将自己的真实感受融入其中,那么文章就会更加感人。”

在开展单元整体教学的时候,教师首先要根据单元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然后让他们尝试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有帮助的问题;最后让他们结合问题展开思考。这样,学生的思路就会不断打开,并逐步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二)提出解题策略,学以致用

自我提问策略属于元认知的范畴,能使学生逐步养成敢于提问的习惯。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还要帮助他们找到解题的思路,并促使其学以致用。这样,学生才能围绕问题更好地展开自主探究,从而找到阅读的最佳方法。

如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祖父的园子》《月是故乡明》《梅花魂》)的文章都蕴含着深厚的情感,作者十分具体地将自己的情感和事例结合在一起进行创作。在阅读中,教师先让学生提出一些和情感、创作思路有关的问题。有学生提出:“作者是如何展开情景交融的描写的?”“如何能让情感的流露变得十分自然?”然后,教师让学生筛选出和情感、创作密切相关的问题,思考如何解决问题。有学生说:“我认为可以梳理一下文章的结构,这样能看到情感和事例之间的关系。”有学生说:“我觉得可以将自己的生活体验融入文本赏析过程中,这样能让自己和作者形成情感共鸣,解读的效果会更好。因为我有过和家人分开的生活经历,在中秋节的时候,我就十分思念亲人,所以我能理解《月是故乡明》中的情感,能体会到作者对‘小月亮’的亲切感觉。我自己在创作此类文章的时候,会将切身感受写进去,表达对远在他乡的父亲的思念。”在学生有所感悟后,教师让他们运用这些方法尝试解决课后阅读的问题,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

在学生提出问题之后,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筛选出更有意义的问题。这些问题一般都围绕着文章的核心内容展开,而且属于开放性问题,能引发学生拓展阅读的兴趣。然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问题展开阅读,进行梳理提炼,通过文本细读、搜索拓展资料、辩证思考等方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教师让学生在课后自主阅读的过程中运用这些方法,检验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自我提问的策略。

二、融合具体文本,探析提问具体任务

(一)针对整体与局部,自我提问

在确定了单元教学的主要目标后,教师要结合单元课文的具体特点设置具体任务。对小学生来说,他们在阅读的时候往往只是围绕某些细节进行提问,忽略了从整体上思考。所以教师要设置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从局部解析入手,先从单篇文章入手提出问题,再围绕整个单元文章的特点提出问题,这样学生自我提问的能力就会得到真正提升。

如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琥珀》《飞向蓝天的恐龙》《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的教学要点是探究如何撰写科普类的文章。教师先让学生提出问题,如有学生提出:“我想知道作者从哪些角度来介绍琥珀的。”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从局部拓展到整体,让问题变得更深入:“这个单元的文章都是介绍某种科学知识的,那么大家能否总结一下这类文章的特点是什么呢?”然后,教师让学生将课堂阅读和课后自主阅读结合起来。学生有所感悟,提出了新的问题:“当我们要写一篇科普类的文章时,要如何抓住读者关心的点,写出关键内容呢?”“当我们想要了解某些科学知识的时候,要如何找到适合的文章,提升阅读效率呢?”这些问题从局部到整体,凸显了学生的自我提问能力。最后学生一一解决了这些问题,并且达成共识:“在写科普类文章时,要考虑一下读者的身份,思考他们希望了解什么。如在介绍太空航行的时候,针对青少年读者,可以着重介绍太空中的情景,这样比较生动,能吸引读者;针对成年读者,可以介绍一下太空舱的科技含量,这样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教师要让学生从敢问、乐问入手,先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然后分析这些问题是围绕文章的整体还是局部展开的,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思维上的局限性,最后让学生尝试提出整体性的问题。通过循循善诱的引导,学生的自我提问能力就会逐渐提高。

(二)学会比较分析,自我提问

在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展开互动讨论,看看同学们的问题有什么异同点,在比较分析的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思维的局限性,从而完善自我提问。在对比分析中,学生发现可以结合文章的局部和整体提出问题,可以结合文章的内容、写法、启发等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在提问后还要给问题分类,筛选出对理解文本最有帮助的问题。

如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燕子》《荷花》《昆虫备忘录》)的教学要点是让学生了解如何将观察到的事物写下来,如何写出优美生动的词句。教师引导学生围绕“观察方法”提出问题。学生提出:“在观察的时候要如何掌握观察的次序呢?”“如何在观察的时候把握事物的重点呢?”“如何将比喻等修辞手法运用到写作中呢?”教师让学生在提问后进行相互对比,看看谁的问题更有典型性。如有学生提出:“我只是围绕如何写好‘燕子’这个主题提出问题,但是同伴却能从课文拓展开去,思考如何写好这一类文章。我认为他的问题更具有典型性。”在比较中,学生认识到自己思维的局限性,并认识到哪些问题更有意义。在分析问题后,他们展开了自主创作。如在写小鸡的时候,写了小鸡和成年公鸡、母鸡在形貌上的区别,同时展现了它们活泼可爱的一面,描写了和小鸡一起玩耍的场景,将小鸡想象成人,运用拟人的手法进行写作。在写作后,学生还对照自己和他人的作品,再次自我提问,找到自己创作中的问题,并寻求提升的方法。

在对比分析的过程中,学生认识到了如何才能提出更高效的问题。在阅读实践中,他们就会结合这些方法展开阅读,边阅读边思考。学生认识到调整提问策略对阅读的好处,从而自觉运用相关方法展开文本解读。

三、借助学习提示,探析提问展示策略

(一)做好批注,多元交流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自我提问策略,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支架,帮助他们掌握具体方法。在单元整体教学视域下,教师可以让学生关注每个单元的学习提示,并结合学习提示了解该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什么,在阅读的时候围绕这些“点”进行批注。这样,学生就容易发现关键问题,从而更好地结合问题展开多元交流。

如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宇宙的另一边》《我变成了一棵树》)的教学重点是如何展开想象,如何写想象类的文章。对此,教师引导学生采用批注的方式,将自己阅读中发现的问题记录下来。如学生在阅读《我变成了一棵树》时,在批注中提出问题:“‘我’为何要变成树,而不是其他的东西呢?”“妈妈是如何发现‘我’变成树的呢?”“怎么才能让文章充满想象力呢?”教师让学生对比这些问题,发现前两个问题都和文章的理解有关,后一个问题和创作规律有关,而且后一个问题有助于进行知识建构,更有价值,需要围绕其展开深入探讨。学生发现,批注有助于自己整理思路,提出高效问题。如有学生总结了自己批注的内容,提出:“我觉得一篇有想象力的作品,应注意建立起各种事物之间的关联。比如,人和树本来是没有关联的,但是作者写了一个想要隐藏自己的人,和树有共同点。我们自己在创作的时候,也要积极想象,找到事物之间的联系,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生动。”

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单元中的学习提示,并积极思考,预测自己在阅读中可能会提出怎样的问题。在阅读的过程中,一旦出现了相关的疑问,学生就要及时记录下来,并和同伴进行交流。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看看哪些问题最值得探讨,并深入分析批注法对阅读的重要性。

(二)列出清单,深度探究

在学生批注阅读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提供更多的阅读支架,如让学生尝试整理阅读中发现的各种问题,列出问题清单,并思考每个问题的难度是什么,是否已经得到解决。要特别关注那些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的问题,要结合这些问题进行深度探究,思考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拓展阅读,获取更多的解题思路。

如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寓言二则》《画杨桃》《小马过河》)的文章都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在教学中,教师让大家运用清单法,将批注中发现的问题整理出来,看看哪些问题和解读文本有关,哪些问题涉及了阅读方法。有学生就整理出了问题清单。如“作者是如何描写画杨桃的过程的?”“小马过河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事情?”这些问题都和故事的情节发展有关,但只针对某篇文章。“如何在阅读中挖掘出主题思想?”“怎样反思寓言故事的现实意义?”这些问题则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是在以后的阅读中要仔细探究的问题。在列了清单后,学生对问题的性质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最后,学生总结问题,提出阅读方法:“寓言故事的特点是,所写的都是生活中的琐事,但是如果从特定的角度思考问题,就会发现寓言故事包含着人生哲理。我觉得我们在生活中要积极观察,多想一下事情背后蕴藏着什么,这样才能更好地读懂寓言并创作出精彩的作品。”

在围绕清单展开问题分析的过程中,学生清楚地看到提问角度的多样化,也能发现哪些问题更有难度,更值得深入探讨。这样,学生就能在提问实践中不断思考,增强问题意识。渐渐地,他们不仅能积极提问,还能自主判断问题的价值,并围绕重点问题展开深入探究。

单元整体教学要求教师深入领会编者的意图,根据教学目标、学情特点等进行系统的思考,紧扣语文要素,把握单元内容和各个板块之间的关系,设定系统性的教学策略。教师若能从探究单元教学目标、设置单元具体任务、进行具体指导这几个方面入手,展开单元整体教学,就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猜你喜欢

文章教师教学
最美教师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教师如何说课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