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手术围术期基于希望理论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2023-08-12连牡丹余艳平朱晓培李俊娜
连牡丹 余艳平 朱晓培 李俊娜
1)河南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 汝州 467599; 2)中国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普通外科三区 平顶山 476000
甲状腺癌是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起源于甲状腺滤泡(旁)上皮细胞。包括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滤泡状甲状腺癌(FTC)、甲状腺髓样癌(MTC)和甲状腺未分化癌(ATC)。PTC和FTC合称为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约占甲状腺癌的90%以上;手术是DTC的主要治疗方法且预后良好[1]。但作为常见的应激源及术后需辅以内分泌治疗、放射性核素治疗等,易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及生理、心理应激反应,严重影响术后恢复。因此开展全面、系统的围手术期健康教育,以及科学、合理的管理,对保障患者获得良好的预后至关重要[2-3]。本研究拟通过病例对照分析,以探讨DTC手术围术期基于希望理论健康教育对改善患者预后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20-08—2022-08我院甲状腺乳腺外科行手术治疗的DTC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均符合DTC的诊断标准和手术指征[4]。(2)意识清晰且认知功能正常。排除标准:(1)合并心、脑、肾等重要脏器严重功能障碍者,以及免疫、血液等系统疾病者。(2)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和中途退出研究者。研究共纳入125例DTC患者,依据不同围术期护理方法分为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组(对照组,62例)和联合基于希望理论的健康教育组(观察组,63例)。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对照组: 遵医嘱完善术前各项常规及专科检查。介绍住院注意事项、DTC和手术相关知识,以及术后服用甲状腺素制剂的方法和意义。术后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观察有否声音嘶哑、饮水呛咳、面部痉挛等并发症。遵医嘱做好补钙及饮食指导。出院前向患者发放健康教育手册,介绍出院后按时服用甲状腺素制剂和复查甲状腺超声、检测甲状腺功能的重要性。出院后通过电话定期随访患者的用药、希望水平等情况。并嘱其按医嘱回院复诊。观察组[5-9]:(1)成立由护士长、手术医师,以及经验丰富、沟通能力强的营养、心理等科室的医护人员参与的希望理论健康教育干预小组。护士长为组长,小组成员共同学习希望理论的相关知识及实施方式,并经考核合格后上岗。(2)制订希望理论健康教育干预计划。通过“一对一”的方式进行交流沟通,时间为30 min左右。利用相关量表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希望水平。根据评估结果制订个性化希望理论健康教育干预。(3)干预流程。术前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希望理论的相关知识和对治疗疾病的积极作用。结合宣教手册和视频,展现手术室环境和手术过程,加深患者对DTC相关知识的理解,增强治疗信心。安排术后恢复理想的患者与其互动,分享成功经验,减轻因“陌生感”“无望感”等引发的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指导患者通过深呼吸法、想象放松训练等方法释放心理压力。术后及随访期间,定期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向患者介绍DTC术后服甲状腺素制剂的目的和安全性,增加对规范服药的认知度,说明规范用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强调不按医嘱服药和存在不良情绪的危害性等。自觉按医嘱定期检测甲状腺功能。告知家属家庭支持对患者术后恢复的重要性,鼓励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加大家庭支持力度。通过情绪观察法及疏导、鼓励、调节等心理支持方法,帮助患者树立康复的信心。鼓励患者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对主动积极配合医护工作及遵医嘱按时服药及复查的患者给予肯定与表扬,增强其自我效能感和价值感。对希望水平较低的患者,护理人员与家属共同协助其找到自身价值与责任,重燃对生活的希望并积极配合治疗。出院后鼓励家属陪同患者观看幽默搞笑的视频或电影,在病情许可的前提下积极参与唱歌、爬山等文娱活动。嘱患者定期通过微信群与病友交流,分享治疗经验。
1.3观察指标(1)采用Herth希望指数量表(HHI)评分、急性应激反应量表(ASDS)评分评价干预前后患者的希望水平和应激反应情况:HHI共12个题目,采用1~4级评分,总分为12~48分。总分>35分、24~35分、<24分分别为高、中、低水平,总分与患者希望水平为正相关。ASDS共19个项目,采用Likert 5点计分法(1~5分),总分≥56分表示患者存在急性应激障碍,总分与患者应激程度成正比。(2)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2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情况。SAS和SDS总分范围均为0~100分,SAS总分>49分表示患者存在焦虑情绪,SDS总分>52分表示患者存在抑郁情绪,总分与患者焦虑/抑郁程度呈正相关。(3) 采用Morisky 用药依从性问卷 ( MMAS-8)和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评分评价患者出院时和出院6个月后的用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MMAS-8满分为 8 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越好。QLQ-C30包括5个功能、3个症状、单独6项及整体生活质量,共30个题目,每题1~4分,总分<60分表示生活质量较差,总分越高则患者生活质量水平越高。
2 结果
2.1基线资料2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
2.2希望水平、应激反应和不良情绪评分干预前2组患者HHI、ASDS、SAS、SD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的上述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其中观察组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干预前后HHI、ASDS及SAS、SDS评分比较分)
2.3服药依从性、生活质量出院时2组患者的MMAS-8、QLQ-C30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6个月后2组患者的MMAS-8、QLQ-C30评分均优于出院时,其中观察组的上述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干预前后MMAS-8、QLQ-C30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甲状腺手术作为一种应激刺激源,可对患者的生理、心理产生较大影响,加上多数患者对手术及DTC的认知水平较低,易产生多种不良情绪,影响手术效果和术后康复进程。因此,围术期的健康教育对改善患者术后的希望水平、应激反应指标、不良情绪、用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均有重要意义。
常规护理模式以疾病为中心,对患者的心理等方面重视度不够,且内容单一、机械化,临床效果不理想。本研究通过病例对照分析,比较了围术期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与联合基于希望理论的健康教育应用于DTC手术患者的效果。结果显示,干预后2组患者的HHI、ASDS、SAS、SDS评分,以及出院后6个月的MMAS-8、QLQ-C30评分均较干预前和出院时显著改善,其中观察组的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围术期希望理论的健康教育干预应用于DTC术后患者的良好效果。其原因主要在于:(1)通过向患者讲述希望理论知识、疾病护理知识,以及成功案例,可提高患者的治疗积极性和希望水平。(2)通过家庭支持、同伴教育,能有效提升患者的自身价值,增强对生活的希望。(3) DTC术后规范服用甲状腺素制剂的依从性与自我管理效能感呈正相关,而希望水平与自我管理效能亦有密切联系[10-11]。在患者出院后的延续护理期间,坚持基于希望理论的健康教育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心理健康和自我管理效能,增强其康复信念,从而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水平[12]。
综上所述,对DTC患者的手术围术期实施基于希望理论健康教育,可有效提升术后患者的希望指数、减轻应激反应、缓解不良情绪,以及改善其用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