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高质量调研助推我省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
——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专题调研成果交流会侧记

2023-08-12杨昕晨金静夏伟

人民与权力 2023年7期
关键词:调研组调研基层

☉杨昕晨 金静 夏伟

如何让一棵大树枝繁叶茂?唯有向下扎根汲取来自土地的丰沛养分。

如何让大江大河奔腾不息?唯有开阔胸襟让每一泓溪流汇入。

如何让百年大党永葆活力?唯有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

…………

今年3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作为在全党开展的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当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吹到江苏大地,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各类厂矿企业、高校院所,深入街道社区、田间地头、车间班组,察民情、知民意、集民智、解民忧。

6 月21 日下午,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召开专题会议,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主题教育和大兴调查研究的部署要求,交流调研成果。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信长星委托,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党组副书记樊金龙主持会议并讲话,副主任魏国强、曲福田、周广智和秘书长陈建刚参加会议。

今年4月以来,省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确定了科技自立自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农业现代化、强化基层治理、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全面加强太湖治理、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四个机关”建设等7 个专题调研课题,由主任会议成员牵头,结合走访县级人大和联系基层人大代表,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查研究,查实情、听民意、谋实招,形成阶段性调研成果。会上,课题牵头领导作了交流发言。

站稳人民立场,把握调研“高度”

认识高度决定行动力度。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作为我国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也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2021 年10 月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人大及其常委会“四个机关”建设,明确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赋予人大的新使命新任务。

“人大切实扛起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关键就是要落在加强‘四个机关’建设上。”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樊金龙牵头,陈建刚参加,围绕“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四个机关’建设”这一主题开展调研。5月上中旬,调研组赴南京、扬州、无锡、泰州等地,与市县人大同志座谈交流,听取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实地考察代表履职平台“家站点”、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和乡镇、街道、开发区人大工作。

从调研情况看,全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努力打造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四个机关”,取得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调研中,大家一致认为,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担负着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使命,必须积极主动发挥职能作用,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确保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落实到人大工作各方面各环节全过程。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思想政治建设、组织机构建设、能力作风建设、代表自身建设等四个方面问题,调研组紧扣“四个机关”定位要求,提出将从“以政治建设为根本,确保人大工作的正确方向”“以组织建设为保障,增强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效能”“以能力建设为重点,提升人大履职行权的质量和水平”“以作风建设为抓手,密切同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联系”等方面,全面加强人大及其常委会自身建设。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是人大工作最大的优势。如何进一步密切同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联系?调研组表示,要拓展群众参与人大工作的广度深度,如常委会的年度工作计划、立法规划、审议议题要坚持从代表和群众中来,把代表和群众关切列入常委会工作议题。要深化联系代表和群众工作,如推动人大代表进选区、进社区、进村组、进企业、进家站,深入听取收集人民群众意见;建好管好用好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代表联系点等履职平台。要提升议案建议工作“两个高质量”,如加大议案建议办理和督办力度,完善建议交办机制,制度化开展代表建议“回头看”,推动建议办成率、代表满意率“双提升”等。要加强代表履职管理,通过健全代表履职评价体系,支持选民和选举单位依法加强代表履职监督,促进代表勤勉尽责。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装满自己的粮食,是中国发展的底气,也是心安所在。江苏被赋予“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走在前”的重要使命,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成为全省上下的共同追求。

5 月25 日,位于宿迁蔡集镇的田洼智慧农业园迎来了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一行。这是由魏国强带队,围绕“农业现代化走在前”开展的专题调研。在实地察看农业企业、农业科技示范园、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了解电商发展、产业培育、富民增收等情况,并与代表深入交流、听取意见后,魏国强指出,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树立大食物观,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园、农业产业园的作用,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从空间、时间两个层面提质增效。

据了解,去年江苏粮食总产达753.8 亿斤,首次突破750亿斤,农林牧渔总产值达8734亿元;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均居全国前列;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3%,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奠定了坚实基础。

真实的情况、深层次的问题,只有“扎”下去,才能“捞”上来。调研组发现,全省农业现代化总体水平虽然走在全国前列,但还面临资源禀赋的约束,区域之间还存在南北差距,产业发展不同环节还存在不平衡,制度创新、政策供给、要素保障等还面临突破难、落地难的问题。因此,调研报告从十个方面提出意见建议。其中,围绕进一步运用法治力量护航农业现代化,调研组认为,要推进乡村振兴促进“一法一条例”全面贯彻实施,健全乡村振兴推进机制,完善乡村振兴法规体系,坚持把加强乡村振兴法治建设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形成加快建设农业强省的强大合力。加快完善以乡村振兴促进条例为统领、相关法规规章为补充,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衔接配套的乡村振兴法规制度,为高质量推动农业现代化走在前、更好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提供坚实有力的法治保障。

坚持实事求是,追求调研“真度”

以主题教育为契机,将调查研究发扬光大,关键在一个“真”字。掌握调查研究这项基本功,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不动摇,深入分析各种问题,全面了解和掌握真实情况,解决实际存在问题,回应群众真切期盼。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综合立体交通网络的建设和优化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协调发展的坚实支撑,是内外经济循环相互促进的重要纽带,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4 月以来,围绕“优化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魏国强带领调研组先后赴无锡、连云港、宿迁、扬州等地实地考察调研,与基层单位和企业深入交流,对调查发现的问题和各方面的意见建议进行了研究。

交流会上,调研组分别从陆、水、空不同角度,详细介绍了我省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建设现状:备受瞩目的“轨道上的江苏”主骨架基本形成,12个设区市通高铁,县(市)覆盖率65%;交通运输“大动脉”公路网络进一步完善,高速公路实现“县城通”以及10 万人口以上城镇全覆盖,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农村公路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全覆盖;集江河湖海于一体的水运优势也得到更好发挥,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数、综合通过能力、年吞吐量等指标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机场群布局建设不断优化中,9 个运输机场布局已经全面落地,截至去年底,全省机场客货运保障能力分别达到7500万人次和172万吨。

“总体上看,我省交通运输发展水平走在前列,但对照高质量发展继续走在前列和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的重大使命,还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调研组建议,下一步应在加强顶层设计,集中资源要素保障;健全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补齐过江通道短板;打通高速公路卡点,完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提升重要交通枢纽能级,畅通经济循环通道等方面下功夫,牢牢把握交通是中国式现代化开路先锋的战略定位,率先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4 月以来,围绕“科技自立自强”专题,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星莺带队先后赴南京、苏州等地实地调研,深入高校、企业和科技园区,召开座谈会,全面、深入了解我省在科技自立自强领域存在的难点、堵点、关键点和需求点。

多年来,江苏坚定不移地把科技创新摆在核心位置,率先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江苏特点的自主创新道路。在创新投入上,去年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创新型国家和地区中等水平;在创新产出上,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保持全国第一;在创新贡献上,全省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7%,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

值得注意的是,与国内外先行区域相比,我省在科技设施建设、基础研究投入、吸引高层次科创人才、创新链与产业链结合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调研组表示,下一步要充分借鉴兄弟省份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启示,围绕现代化建设,紧扣高质量发展,汇聚推动科技自立自强的工作合力。同时,人大要发挥职能优势,以法治思维来谋划创新路径、用法治手段来破解创新难题、秉法治方式来优化创新环境,为更好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贡献智慧和力量。

突出问题导向,挖掘调研“深度”

扑下身子、沉到一线,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既看“高楼大厦”又看“背街小巷”,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成为各调研组成员的共识。

太湖佳绝处,潮起正当时。如何回答好习近平总书记的“太湖之问”,推动太湖水质早日实现根本性改善,成为全国湖泊治理的标杆,需要多方共同努力。3月至5月,省人大常委会及时把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执法检查增列为年度监督项目认真组织实施,并结合此次执法检查开展了专题调研。在曲福田带领下,调研组先后前往11 个县(市、区),实地察看23 个治理项目,采取“四不两直”方式随机抽查20个点位,通过专题座谈、个别访谈等形式,广泛听取地方政府、省有关部门、五级人大代表、专家学者、企事业单位和基层执法人员的意见,还征集了省人大代表的建议,深入了解太湖治理相关情况。“通过调研,我们总体感到,太湖治理变化是巨大的,成效是显著的。”交流会上,调研组既谈到成绩,也指出问题——太湖流域产业转型升级任重道远,蓝藻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治理工作仍然处在爬坡过坎、破茧而出的关键阶段,仍面临“四短三难”的挑战。

如何唱响新时代的“太湖美”,交出一份高分“碧水答卷”?调研组认为,其根本之道在于促进发展方式全面绿色转型;其关键之法在于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其进阶之策在于守正创新,进一步优化治理策略。具体而言,调研组建议进一步提升法治保障水平,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推动太湖治理始终行驶在法治轨道上;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水平,重点聚焦“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大力推动产业尤其是化工、纺织、电镀、印染等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系统实施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改造”三方面;进一步提升控源减污水平,坚持以“减磷降氮”为主攻方向,持续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提升生态修复水平,合理调度、科学清淤、突出功能、注重健康;进一步提升现代化治理水平,提升与现代化要求相匹配的制度供给能力、监测监控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等。

注重总结经验,提升调研“效度”

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促进共同富裕、打造高品质生活的基础性工程,必须牢牢记在心上、时时抓在手上,确保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基层治理关乎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4月以来,周广智率领基层治理调研组,先后赴南通、盐城、常州、连云港等地开展调研,深入乡镇街道、城乡社区和基层单位听取基层干部群众意见,并与省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进行沟通交流。

“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按照部署要求,强化党的领导、推动多元共治,聚焦基层基础、坚持重心下移,创新网格治理、深化科技应用,着力防范化解矛盾风险,健全完善城乡社区治理体系,打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全要素网格等一批特色品牌,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交流会上,周广智详细介绍了前期调研的情况,并指出,“面对内外部的新形势新挑战,面对人民群众新期盼新需求,我省基层治理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后,调研组建议我省要“在发挥基层党建引领上走在前”“在优化基层治理平台上走在前”“在完善基层公共服务上走在前”“在化解基层矛盾纠纷上走在前”等四个方面进一步发力。同时提出,推动我省基层治理走在前,人大肩负着重要使命、承担着重要职责。要找准工作切入点、着力点,聚焦制约基层治理效能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创造性依法履职尽责,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强化基层“三治”融合法治供给、实施更加精准有效监督、发挥代表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为推动基层治理走在前贡献人大力量。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为之不懈奋斗的目标。4月下旬,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宝娟带领调研组赴常州、南通等地开展调研,实地察看了技能人才服务产业园、养老服务中心、社会福利院、技工学校等,深入了解我省民生保障工作情况,全面总结工作经验,找出问题短板并提出相关建议。

调研报告显示,省委省政府通过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加快构建民生领域的现代治理体系,在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的同时,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和高质量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印发《关于建立重大民生政策统筹协调机制的意见》,着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为群众创造高品质生活,如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有力,富民增收工作成效显著,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优化提升,重点群体权益保障持续强化,民生实事项目工作评议全面有效。但我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还需克服“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少子老龄化日趋严重”“城乡发展不平衡”等挑战。调研组表示,今后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准确把握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的关系,把民生工作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来,树立系统观念,强化底线思维,遵循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的重要原则,牢牢把握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持续推进民生领域立法,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构建优质均衡的民生保障体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

奔着问题去,带着对策归。只有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目的,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才能找到解决复杂矛盾、棘手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

交流会上,各调研组汇报情况,共同探讨,气氛热烈。大家认为,服务高质量发展继续走在前列,助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是新征程上我省人大工作的鲜明主题。这次专题调研与开展主题教育、“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学习实践活动紧密结合,有力推动对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再学习、再理解、再深化;在对照“四个走在前”重大要求分析相关领域优势和短板的基础上,进一步找准人大工作服务中心大局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把“听人大代表、听市场主体、听基层人大的意见建议,问所期所盼、问突出问题、问工作良方”作为调查研究的重点,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大家一致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理解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按照省委相关部署要求,扎实做好专题调研的“后半篇文章”,把调研成果转化运用到持续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上、运用到科学编制五年立法规划上、运用到助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上、运用到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上,以改进工作的具体举措、服务发展的实际行动推动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切实以高质量调研助推我省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在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中更好展现人大担当作为。

猜你喜欢

调研组调研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云浮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调研龙美达石材共享平台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走基层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
武夷山 福建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到武夷山市进行督办
国务院参事调研组到广东省调研强制性标准化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