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打造“生长型”课堂的新思考

2023-08-12朱胜平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转变双减课堂教学

朱胜平

【摘 要】“双减”政策的实施要求教师们致力于提高教学质量,打造高效、低耗的“生长型”课堂。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生长期,对学生的生长需要给予满足,对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适当改造,让学生的生命意义不断得到实现,这就是“生长型”课堂的关键要求。

【关键词】转变 课堂教学 课堂生长

一、转变思维方式,对生长的动力进行有效探寻

“双减”背景下,教师要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发展,杜绝课堂教学中的浅表化现象,激发学生的深度学习。深度学习呼唤有深度的教学,有深度的教学需要思维的转型。这就要求教师准确把握学生的生长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生长动力,这是生长型课堂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因此,教师应该对学生原本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情感态度和能力水平等有足够的了解和掌握,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有效发掘。那教师应该如何转变思维呢?

(一)“空杯”思维

“空杯”思维即把自己想象成一只空杯子,把自己当成一个需要学习的学生,从学生的视角看问题。什么是学生们想要的,什么是教师强塞给他们的,不同的视角有不同的发现。“空杯”思维,有助于教师寻找学生思维的原点。

拿到教材后,教师要做的是分两步解读教材:第一步,我读懂了什么?第二步,如果我是学生,我会读不懂哪些内容?我最感兴趣,最想让教师讲的是什么?这两步做好了,教师才会找到教学的切入点,这样的切入点,才更接近学生思维的原点,这样教师才能将教学的梯度设计得更合理,不至于因为太简单,而让学生失去兴趣;抑或因为太困难,而使学生失去学习动力。

(二)“翻转”思维

小古文在表达方式、语用习惯等方面与现代汉语存在较大差异,这给学生理解小古文造成了一定的障碍。为了提高学生在小古文学习中的积极性,教师应翻转思维进行授课。逐字逐句地翻译讲解,既使课堂显得枯燥,又加重了学生的课后背诵负担。教师需要通过为学生创设相应的场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大胆猜想、独立思考、勇于质疑,从而帮助学生深入完成小古文的学习。如在教学《两小儿辩日》一文中,笔者将学生分成人数基本相同的两个学习小组,让学生合作探究两个问题:找找文中形容早上和中午的太阳的词语,联系生活实际和文章内容谈一谈自己的理解;两组成员分角色进行辩论。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再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搜集资料,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辩论,对小古文进行理性认知,进而展开深入思考与探究。最后进行思维提升:这个问题真的难倒孔子了吗?引导学生将课文作为语言材料,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完成与课文的对接,从而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完成教学的升华。

(三)“被动”思维

顺应学生的生长方式,对学生的生长途径进行创设和引领,是“生长型”课堂的关键。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相信他们能通过合作,有所收获;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有主动思考与表现的机会。哪怕跌跌撞撞,磕磕绊绊,他们也是在自主成长。

如在教学儿童诗歌时,笔者推荐学生读《给孩子们的诗》,让他们交流读诗心得,读着读着,就有学生自发地创作了一首首小诗,视角的改变,使得学生们的兴趣被激发,学习热情也真正被点燃。

二、转变行为方式,对生长的途径进行创新

思维决定行为,基于思维的转型,才有了行为方式的改变。教师应该对学生学习知识的生动历程进行模拟和复演,同时,打造符合学生生态的学习环境;教师应该鼓励和支持学生,让他们基于自己的经历以及感受思考问题;教师应该以学生“出乎意料”的学习活动为载体,让学生获得更积极的学习体验;教师要运用多种不同的学习方式,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意义,更有创造性和个性。

(一)“自助餐”模式

语文课堂,应该让学生享用“自助餐”,选择自己喜欢的,选择适合自己“食量”的,这样才能让学生们既吃得饱,又吃得好。笔者首先從阅读练习讲评开始尝试。阅读练习过后,笔者认真批阅,学生对照评语先自行修改,然后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评析错题。错误多的学生先讲,讲自己错误的原因及得到的正确答案,遇到不会的,由组内其他同学帮助指导。小组合作将练习分析完毕,再进行全班交流。交流原则:已经解决的不讲,主要讲以下几类题:(1)错误率特别高,觉得有必要提醒全班同学注意的题要讲,讲清注意点;(2)经过小组讨论,好不容易解决的,觉得有必要与大家分享解题思路的,讲清思考过程;(3)合小组之力都未能解决的,或有难度的觉得需要大家帮忙的,讲清困惑所在。

(二)“比厨艺”模式

教师要给学生展示的舞台。如在平时的阅读、学习中,笔者经常指导学生画思维导图,在学习、运用的过程中,许多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方法,但是否能熟练运用呢?笔者在复习阶段进行了大胆尝试,让学生以单元为基准,找到核心点,用思维导图对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这远比预习和阅读时用思维导图厘清一篇文章的脉络要复杂得多,笔者称之为“比厨艺”大赛。学生们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运用自己的逻辑体系,将所学内容进行系统架构,对知识点进行了梳理,这一过程比教师牵着他们一步步走要高效得多。

三、转变评价方式,对生长的力量进行积蓄

教师的有效供给,应当扎根于学生的“内需”和“内生”。在转变思维和行为方式的基础上,笔者在评价上进行了新的尝试,让评价来促进学生产生“内需”和“内生”,为学生的生长积蓄力量。

(一)多元化——评价主体的选取原则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是助推教育评价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多元主体参与评价使得各主体在各自领域内具有其他评价主体不可替代的专业优势,也能让学生看到别人对自己的肯定性评价和方向明确的指导性评价。以习作命题为例,笔者先改变习作方式,每次习作之前精心策划一些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观察、表达、比较,从而感受到习作题材是丰富多彩的。接着,笔者教会他们使用一些可以让语音转化成文字的应用程序,并用图文配上音乐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让学生们不用逐字逐句地书写,从而感受到写作文可以如此轻松。最后,笔者又将他们的作品汇编成册,让教师、家长写上寄语,让学生们体会收获的喜悦。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和家长都不断肯定和提出建议。这些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价都是直观的、有冲击力的,而且学生之间还会形成良性竞争,共同提升写作能力。

(二)专业化——评价主体的实践基点

语文特级教师薛法根的课以简约自然为其主要教学风格。笔者曾一度学习薛老师的教学设计,将其“移植”到自己的课堂,屡次尝试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再次回顾课堂实录,笔者发现课堂上的专业评价一直是自己难以突破的瓶颈。薛老师对学生的发言有一种本能的判断和敏捷的反应,他能抓住学生的每一个生长点,使学生在每一次的点评或引导中都能获得提升。那如何进行专业化的评价呢?

首先,教师要学会“推波助澜”,肯定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但很多时候,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是思维火花的闪现,并不完整。教师应该利用自己的评价捕捉学生的语言,并恰到好处地进行点评或引导,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其次,“风趣幽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愉快的课堂气氛,同时还能让学生对知识有深刻的印象,并提升学生对教师的信服度,实现“亲其师,信其道”,从而促进他们能力的生长。“画龙点睛”是课堂评价的法宝。“生长型”课堂应该突破现有层次进行提升,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课堂评价习得阅读的方法。例如,在教学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金色的草地》一课时,教师以“课文描写了哪些场景”为抓手,在学生回答之后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还原学生思维的过程。再通过教师点评“你看,这名同学选择了一个关键句,抓住了一个关键词就概括了第二小节的内容。”引导学生习得阅读方法,力求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三)自主化——评价标准的逻辑导向

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笔者通常在第一课时前,让学生预习课文后画的思维导图,对课堂的脉络结构形成一个初步认识。第二课时的预习,则设计一份学习单,让学生根据所给的几个具有一定开放性的问题进行自主学习。

学校和教师应该以“双减”为契机,改变原有的思维方式,并用有效的行为方式落实“生长型”课堂,发挥评价的育人作用,共同迈向一个从容、美好的高质量教学时代。

猜你喜欢

转变双减课堂教学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转变及对策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试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关于会计职能转变若干问题探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