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务驱动的低年级“画中有话”写话教学

2023-08-12张雪梅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任务驱动

张雪梅

【摘 要】任务驱动的低年级“画中有话”写话教学,旨在改变低年级学生不愿意写、写不出内容,低年级教师教得困难的现状。“画中有话”结合“写话”和“作画”,根据任务驱动教学的相关要素规划写话教学目标,创设写话任务情境,推進写话评价实施,达到学生快乐写、教师轻松教的目的。

【关键词】任务驱动 低年级写话 “画中有话”

“画中有话”是低年级写话教学的一种实践,它是低年级学生在写话过程中,配合作画,把“写话”和“作画”结合起来的一种自由表达的创作模式。它和传统的“看图写话”有区别,看图写话是根据现有的图画以写话的形式表达图画上的内容,“画中有话”则是学生用“作画”和“写话”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作画”为“写话”服务,“写话”在“作画”的基础上得以发展。笔者根据任务驱动教学的有关要素,设计了低年级“画中有话”教学流程:依据学生年龄特点规划“画中有话”教学目标;借助不同任务内容,创设作画、写话情境;创新“作画”形式,跟进写话需求,灵活转化写话任务类型;依托任务完成,推进评价实施,总结学习效果,实现“教、学、评一致”。

一、依据年龄特征,规划任务目标

管建刚老师认为,“写话”和“习作”都是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观点和需求,教一、二年级学生“写话”的目的,是降低其作文的难度。六七岁的儿童,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且具备一定的语言水平。但是,在无任何铺垫的情况下,贸然要求低年级学生进行写话表达,并提出相对较高的要求,是违背教育规律的,这也是很多学生越来越不喜欢习作的原因。“画中有话”规避了这一简单化、野蛮化操作,它利用低年级学生善于形象思维,对图画天生敏感、有兴趣的特征,以“作画”慢慢引入“写话”,也就是寻找到他们感兴趣的任务,将其作为切入点,帮助他们拾级而上。“画中有话”教学目标的规划,应紧扣学生年龄特征,呵护学生表达愿望,从而让学生树立自信。

(一)指向兴趣,敢于“忽略”某些技能技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第一学段“表达与交流”的具体要求中,有一条是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不难发现,低年级写话教学的首要关键词是“兴趣”“愿望”“自由表达”等,而不是所谓的“技能”“技巧”。让学生对写话有兴趣,愿意画,愿意写,始终是“画中有话”教学的置顶目标。在一次活动中,管建刚老师表扬某位教师没有盯着低年级学生的错别字,其实就是告诉大家,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树立表达自信要比纠正一个错别字重要得多。在“画中有话”教学中,不管是情境创设、任务呈现,还是评价总结,让学生喜欢的操作要贯穿全过程。

(二)指向情境任务,细化小目标达成

任务驱动的“画中有话”教学,写话任务的提出,作画、写话情境的创设,任务完成后的评价总结是一条主线,这条主线要在整体的任务框架下进行。基于学生年龄特点,笔者提出的整体任务是在情境中产生和发展的,所以称其为“情境任务”。情境任务是一个大任务,大任务要分解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小目标的设置要符合三个特点:一是数量少;二是难度适宜;三是不做负面评价。

在教学完拼音之后,笔者开启了第一次“画中有话”教学,笔者把这次练习的内容定为“画一画、写一写自己喜欢的某个拼音字母”,把目标定为(1)用一两句话描述自己喜欢的拼音字母(2颗星);(2)句子末尾加上句号(1颗星)。

学生只要能画出、写出自己喜欢的字母就能得2颗星,只要能在句尾加个句号就又能得1颗星,最高分就是3颗星。至于句子通顺不通顺、有没有用逗号之类,是不作为评价依据的。这样的目标设定,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得满星,给了学生写好话的信心体验,同时,也强化了某个小目标——句号的使用的达成。

二、借助任务内容,创设任务情境

任务驱动教学非常注重任务的呈现,教师要创设与当前学习高度匹配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才能引导学生带着真实任务进入学习。对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不是在学习,而是在游戏般地完成前进任务。笔者借用古人智慧,根据不同任务的内容和呈现方式,创设任务情境。

(一)巧用时间概念创设情境

在利用时间要素创设情境时,经常要用到一些技巧。例如,在第一次“画中有话”——写自己喜欢的拼音字母这个练习中,笔者利用了学生刚刚学完拼音这个时间段,创设了任务情境:孩子们,我们的“拼音王国”之旅马上就要结束了,今天上午,我们参加了“拼音王国”国王布置的拼音测试,大家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下面宣布测试成绩。宣布完成绩,笔者继续说:“孩子们,这些小字母非常舍不得我们,你们也喜欢它们吗?为了留念,我们可以画一画、写一写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拼音字母。老师最喜欢‘y这个字母,因为它像一根树杈,上面可以站一只小鸟。你们喜欢谁呢?把它画下来吧!”一番引导之后,学生纷纷拿起画笔,不费力地画起来了。

(二)活用环境变化创设情境

学生在学校内的环境是比较单一的,他们基本在教室、操场、食堂等几个地方来回活动,但是,一旦环境有所变化,对他们的刺激是比较大的。活用环境变化,也可以设计有趣的情境任务。如升入二年级,换了一个新教室,可以让学生画一画新教室的位置,写一写到新教室的路线;校园演习的时候,会有固定的路线,也可以让学生画一画、写一写;去公园春游时,可以让学生设计游玩攻略,画出游玩路线……

(三)善用人的特征创设情境

人和事是低年级学生写话内容的最大来源,也是最能利用起来的资源。如今天同桌和“我”吵架了,写下来;明天某个同学做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写下来;后天老师剪了个头发,画下来,写下来……教师要善于发现人的变化,巧妙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如实习教师要离开了,可以让学生给实习教师送一件自己做的礼物,并写几句心里话;某个同学进步了,可以让学生表扬他几句,并写下来送给他;学生之间有矛盾了,让大家写一写解决办法……

三、创新“作画”形式,拓展深度任务

从一年级只能写一两句话,到二年级可以写一段话;从只能表达简单的思想,到可以表現复杂的事情;从不会使用标点,到能根据表达需要合理使用常用标点,低年级学生的写话能力在不断地提升。在两年的写话规划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进步和现有水平,不断创新“作画”的形式,不断跟进写话需求,灵活转化任务类型,拓展深度任务,达到写话质和量的共同提升。

1.从自己画到剪贴画

“画中有话”的“画”是一个引子,也是一个重要的助手。若创新画的形式,也会牢牢吸引学生继续从事这项有趣的“事业”。学生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可以提出一些有创意的想法,如做做剪贴画,用树叶、彩纸、零碎布料等粘贴成有趣的图画,想象好玩的故事。学生在剪、贴、写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丰富语言。

2.从个人画到小组合作画

让学生小组合作,共同作画,然后写配套的文字,这是笔者所在班级的学生比较喜欢的写话形式。笔者也尝试过让学生与同桌相互调换画作进行写话,学生也比较感兴趣。但这种方式不宜过多使用,毕竟“画我心”,才能“写我心”,“画中有话”的精髓不能随意更换。

3.从单幅图到连环画

写话起步阶段一般要求学生画简单的图画并且进行文字描述。经过一阶段的学习后,有的学生就不会满足于画单幅图了,这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连环画的形式表达现实中的或者想象中的人和事,这样,与之配套的文字表达也就越来越多。

“作画”形式的转变有两大作用:一是继续吸引学生,持续激发其兴趣;二是对“作画”的要求也会随着“作画”的改变而慢慢提高。

四、依托任务完成,推进评价实施

“画中有话”重写,更重“评价”。根据任务的完成情况,教师在评价实施中应重视以下要素:

1.“教、学、评一致”原则

目标是什么,就评什么,目标中没有的内容不急于评价,这和多元评价、尊重个性表达的原则是不矛盾的。评价可以在任务完成后,也可以嵌入任务过程中。嵌入式的评价可以让学习过程可评、可测,让师生双方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和学。如在写“春游攻略”时,笔者没有让学生一口气全部写完,而是让学生写一部分,读一部分,在读和听的过程中大家发现了这次写话的一个大问题——句子容易重复,于是及时采取措施,让学生想办法使用不一样的句型,从而使学生的作品呈现出各不相同的思路。

2.表扬第一原则

低年级学生刚尝试文字表达,我们就根据优秀习作的全部目标来要求他们,肯定不现实,这样做只会扼杀学生的表达愿望。不轻易做负面评价是笔者实施“画中有话”评价的准则。管建刚老师认为作文教学很简单,就两块“表”,一块叫“表扬”,一块叫“发表”。曹爱卫老师提倡要表扬到学生心里去。因此,针对任务达成,不遗余力地夸奖应成为低年级写话评价的重点工作。

3.真实情境的评价再教育功能

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完成学习任务之后,任务评价的实施同样应尽可能落实到真实情境中,这样学生的兴趣点会始终保持在一定的高度,甚至可能会超越此高度,激发学生创生出更高、更远的目标,从而主动建构“探索—思考—实践”的学习体系。

总之,“画中有话”是小学低年级写话教学的有益尝试,任务驱动的低年级“画中有话”教学,让学生写话兴趣更持久,让写话过程更清晰,让写话评价更易于操作。学生快快乐乐地画和写,教师轻轻松松地教和评,正是我们对低年级写话最美好的期待。

【参考文献】

管建刚.后作文教学的核心理念[J].江西教育, 2017(26).

猜你喜欢

任务驱动
网页设计教学的创新探索
开放教学,提升效率
《游戏进课堂——PPT游戏》教学设计与反思
任务驱动和专题式相结合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
基于任务驱动的实验报告及其在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应用服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