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遂宁市博物馆为例的中小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可持续化摸索
2023-08-12王娟
王娟
藏品是历史文化遗留的产物,是博物馆持续发展、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目前博物馆比较普遍的现象是只有少部分藏品在展厅展览,或者外借进行交流,除此之外大部分藏品都存放在博物馆库房进行集中管理。绝大部分博物馆的藏品种类多、数量大,相应的管理工作难度也大。如何科学有效、规范地做好文物藏品管理工作成为各个博物馆工作的重点之一。现对遂宁市博物馆库房搬迁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思考,进而提出相应的解決措施,以期促进博物馆藏品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有效化。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文化事业投入力度的加大,文物的保护利用也越来越被大家所关注。对于博物馆而言,除了要将好的展览呈现给观众,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博物馆的公共服务、社会教育职能之外,如何做好文物藏品的管理也更为重要。博物馆藏品管理经历了对珍贵稀有之物的保藏,对一些文物标本等实物的保管,对博物馆各项工作的管理几个阶段,从辅助性工作发展为专业工作,从“一支笔、一本账”发展到制度建设,再到“物、档、事”的综合管理,都表明了藏品管理的重要性。
现今社会可持续性发展趋势日益显著,博物馆的可持续性发展也已成为博物馆工作的要务。国家文物局原局长励小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博物馆工作人员要尽他们最大的努力,使博物馆成为推动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文化力量。藏品作为博物馆的核心载体,其存在状态是否“可持续化”将决定博物馆是否能够继续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任务。因此,探究博物馆藏品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有效化,是必要且有意义的。本文结合四川宋瓷博物新馆搬迁过程中的一些体会,重点讨论对藏品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
使命与担当,将可持续理念落入藏品管理实践中
什么是藏品?通常认为,藏品指的是博物馆出于社会教育和科学研究目的,按照自身的特点,收集并保存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见证物。藏品承载了两方面的信息,一是自实体以来的自然属性,即固有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二是社会属性,是作为人类活动及其环境的见证物而具有的属性。我们依据藏品的自然属性,深入认识其社会属性。
藏品凝结着优秀的传统文化,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科学艺术价值,是人们认识自然界、认识人类社会的原始资料。藏品还具有不可再生性,与其他物品不同,藏品不能进行再生产,即使按原样复制出来的替代品也不具备原物固有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博物馆除了要向人民群众展示文物藏品,建立文化沟通的桥梁外,还需要对这些文物藏品进行妥善保管。所以,博物馆里的藏品就像实物证据一样,其本身所携带的信息能保证每一代人都能从中获取到有效的认知。
履行使命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一章总则、第二条、第五条表明国家文物受法律保护;《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总则第三条明确做好博物馆藏品管理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博物馆工作人员的职责;同时,藏品是人类共同的文物遗产,做好藏品管理也是承担社会财富公共信托管理责任的途径,是博物馆知识构建与传播的载体。为做好藏品管理工作,国家制定了藏品管理相关规范,如《馆藏文物登录规范》(WW/T0017-2013)、《文物藏品档案规范》(WW/T0020-2008)、《馆藏文物出入库规范》(WW/T0018-2008)等,并不断完善。博物馆工作人员的使命就是竭尽所能对藏品进行科学管理和保护,尽量延长藏品寿命,使其固有的自然属性不变,从而更好地实现其社会属性。
担当责任
文物是国家历史发展、文明传承的信息载体,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博物馆作为可移动文物的主要收藏单位,应加强文物藏品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确保馆藏文物不受损、文物寿命不缩短、文物研究价值不下降。人们在博物馆内参观、欣赏展示的各种藏品时,不仅仅是想要享受视觉美感或感受这些藏品所处时代的历史背景,更希望看到藏品所蕴含的价值。所以,藏品管理不仅仅是简单的保管、保护,重点在于“理”——整理和研究,其目的是使用,它既是博物馆的一项基础工作,也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对于文博工作者来说,这也是一项既光荣又骄傲的工作,是文博人应当承担的责任。
设计与决策,重视藏品空间环境的前瞻性规划
为了更合理、更有效地做好馆藏管理工作,必须提前对藏品进行规划。库房位置空间区域的前瞻性预留、库房藏品柜架及与之相关联的储物柜的规律性布置、柜架内排架体系及储物柜规格和尺寸的适应性设计等,都要对藏品本身做全方位的考虑。
库房使用规划建设
藏品管理首先考虑的是藏品的存放问题,藏品库房规划的合理程度直接影响藏品的安全。到目前为止,对于如何建设博物馆藏品库房及库房的内部设施等似乎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是库房应该满足几个基本条件,如防火、防盗、防潮、防尘、防虫、防震等。库房的选址不应临街,库房旁边应该有便于运送文物的电梯,且容量应满足超大件藏品的运送需求,有的博物馆电梯设计过窄,甚至没有电梯,文物在转运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风险。库房布局应为四周走廊,中间为藏品库房,因为走廊可以起到隔热、防潮、过滤空气的作用;库房门应该以能进出大件藏品和藏品手推车为宜。应安装保险门,且不留门槛,以便运送藏品的小车通过,降低运输风险。从藏品的防盗和防光(紫外线)考虑,库房可以只设通风孔,在通风孔上安装滤尘器。遂宁市博物馆的库房是两个回字形,中间走廊较宽,走廊地面及文物库房地面全部做了防潮防尘处理,铺装了地胶。按照文物类别设置了9个文物库房,在库房旁边还有附属房间,如摄影室、熏蒸室、修复室、研究室等,以满足一些应急及其他需要。
库内设施装置设计
库房建成后,库区内空间利用及设施设备的科学规划是实现藏品有效管理的重要保障。除了监测设备外,库房空间内的设施配置应以藏品管理工作流线为导向,以藏品保护和利用为目标。其中,排架和存储柜作为藏品科学有效管理的重要设施之一,具有重要的影响力。设置藏品排架的目的一是方便藏品的拿取和归位;二是有利于日常管理过程中藏品的清点和检查;三是便于安全维护管理。遂宁市博物馆库房内既有排架也有普通柜和特殊柜;库房内配置了4辆运输手推车,以便于运输,3个手推移动式的梯子,方便管理员从柜子、排架最高一层平行取物;每个库房内都配备了“文物承台”——桌子,以便于在库房进行一些简单操作。
用心与精心,做好藏品实物保管的有序管理
谈博物馆藏品管理,前提是要有博物馆。1905年,实业家、教育家张謇以个人的力量创建了南通博物苑,开启了中国文博事业之先河,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也应运而生。张謇认为,藏品要放在通风、透光且不潮湿的地方;应该有庋阁,不宜过高也不宜过窄,用取方便,且便于日常维护及清洁;要将藏品进行分类管理,不能混淆摆放,且每件物品都要有列表并编号;要做好藏品的编目和著录工作。张謇强调了藏品管理的重要性,这些理论为我们今天的藏品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
日常物质维护
藏品进入库房后,其日常管理需以观测为主,尽量减少对藏品的扰动并提前做好预控。观测以自动化监测设备为基础,库房的恒温恒湿系统、送风过滤装置等都是为打造理想的藏品保存环境服务的。遂宁市博物馆库房环境监测系统由经过培训的专人负责,根据读数提示实现管理;恒温恒湿系统也是24小时运转,确保了文物保存环境的稳定。
但是,从历史发展角度来看,事物总是不断更迭,唯物主义观点表明物质最终总是会走向消亡,正所谓“绢寿八百、纸寿千年”,尽管我们竭力提高文物保护水平,但文物老化、破损等趋势仍无法避免。随着博物馆教育活动形式的多样化,人们对藏品实物的触碰体验需求也日益增多。很多博物馆都在积极探索馆藏文物保护的创新路径,但在利用和管理文物的过程中仍然存在文物保護利用不够充分、藏品容易发生破损与腐蚀、藏品安全性受到威胁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数字化发展为文物保护带来了希望,各大博物馆开始采用高清拍摄、二维三维数据扫描、VR虚拟现实以及建制模型等技术对文物进行数字化保护,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文物的永久保存。
藏品信息管理系统
为规范和统一藏品管理工作,国家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法规和制度。藏品档案是“一类重要而特殊的文博档案,它的建立及规范化管理对于保护藏品实体,保障藏品安全,保管藏品信息,充分发挥藏品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藏品档案主要是纸质档案,为确保藏品的安全,纸质藏品总账由专人保管,上面的记录不能随便改动,出错需改动的时候必须有多人同时在场并签字确认。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纸质账本容易损坏,不断地记录、查询、翻阅更是会对纸张造成损害。2021年颁布的《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第九条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博物馆藏品数字化,完善藏品数据库。数字信息技术使博物馆信息化建设成为必然趋势。尤其是在藏品信息化建设方面,很多博物馆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比如深圳博物馆设计研发的藏品信息管理系统,从博物馆自身的实际需求出发,以系统化的管理提升管理效率,以数字化手段来优化藏品保护,实现了博物馆传统的管理与保护手段的智慧升级。目前开发建设藏品信息管理系统已被纳入遂宁市博物馆未来两年的工作重点中。
服务与融合,避免藏品对外交流利用的风险
藏品管理的目的不仅仅是保证藏品安全,更重要的是研究其本身及背后蕴含的历史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要创新展览展示,推动文物活化利用”。因此,为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各大博物馆都充分发挥其能动性,通过交换、借用等方式优化藏品结构,积极开展联展、巡展和出国出境展;一些科研机构或者科技公司运用先进科技手段对文物进行修复、复制留存。
除修复、研究外,最常见的文物利用方式就是对外交流举办展览。在出展前,需要评估文物的保藏状况能否承受本次展览活动的强度,不符合展出条件的坚决不借,具有重要价值的孤品尽量少借。之后便是文物的点交、包装、运输、布展撤展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较为成熟的管理制度作为支撑。遂宁市博物馆宋瓷先后组织30余次文物外展活动,其中出国出境4次,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吸收早期的工作经验,也借鉴参考同行的诸多经验,历次的包装运输更是为2021年遂宁市博物馆库房搬迁工作提供了借鉴,确保了搬迁工作顺利完成。
完善与创新,加强对藏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藏品是博物馆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博物馆在保管和利用藏品的过程中不能只考虑利益或者为了安全和责任而将之尘封,更应该着眼于为社会公众保留历史文化遗产,服务于公众。藏品保管责任重大,任何一个被忽视的细节或者不负责任的举动都可能对藏品造成危害甚至带来灾难。所以,负责藏品管理的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过硬的专业技术以及超强的责任心。
然而在中小博物馆尤其是基层博物馆中,由于薪酬待遇不高,人员配置较少,信息化、数字化时代博物馆自身发展局限等,很多专业人员不想投入工作环节多、程序烦琐、责任重大的藏品管理保护工作中。因此,博物馆应该重视人才的培养,提高馆内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要让博物馆的藏品管理人员有着足球守门员般的状态和精神。同时对其进行专业培训,让其掌握藏品管理工作的手段和方法,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及专业能力水平。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加强对其的保护管理和科学研究对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其特殊性决定了它必然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衰老”甚至消失。要确保文物存在的持续性和延续性,不仅要考虑藏品的存放问题,更需要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对其进行整理和研究,以便为业内人员和社会人士利用藏品创造便利以及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从安全的角度考虑,少扰动甚至将其永远封存在各项条件都适宜的库房中也许最为稳妥,但藏品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它不应该只是“躺”在舒适的库房中“保养”,且如果文物长期尘封不与世人见面,不对其进行保护研究,它将永远失去历史文化价值,并失去传承的机会。因此,如何做好科学的保护和利用,让文物“活起来”,既能充分发挥其价值,又能延缓其“衰老”,建设开放性库房,是所有文博工作者应不断思考和探索的目标。
(作者单位:遂宁市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