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化学习视野下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研究
2023-08-12王宏祖
王宏祖
摘要:游戏化学习能够挖掘学生潜力,激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学习,并以教师思路为中心探索问题,降低学习难度,减少疲劳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游戏化学习还能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数学思维模式,为今后学习数学知识创设条件。鉴于此,文章以游戏化学习为背景,分析游戏化学习视野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价值、实践原则和对策,旨在更新数学教学模式的同时指导学生深度学习。
关键词:游戏化教学;小学数学教学;游戏化学习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各学科的教学方法和思维也在发生变化。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要优化教学目标,不能仅以传授书本知识为主,要更新数学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意识。因此,通过学习数学知识能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和创意性,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实践应用能力。所以,教师需要更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流程,并以游戏化学习为背景,促进寓教于乐,做到与时俱进。这样不仅能够满足小学生的学习需求,而且能够确保教学的实效性,为学生全面发展创设条件。
1 游戏化学习视野下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价值
1.1有助于完成教学任务
传统课堂教学背景下,说教式教学占比较高,甚至成为课堂教学的核心,这样的教学效率有待提高,不利于完成日常教学任务。因此,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游戏化学习,利用游戏化学习达成教学目标,将游戏当作数学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发挥游戏化学习的趣味性、娱乐性和创新性;将游戏化学习应用于课堂,不仅能够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能达到教学标准和要求,进而提升数学教学效果,对学生学习很有帮助。同时,游戏化学习还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率。
1.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师在教学中应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中心,并基于学生的个性、兴趣和爱好,设置教学任务。纵观传统数学教学,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未得以展现,理论教学比重大,学生缺乏实践机会,给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一定影响。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师要以新课改为指导,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游戏化学习能够挖掘学生潜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教师思维为支撑,活化数学思维,继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想象力和主动性。同时,利用游戏化学习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具备深度探索数学问题的能力,能迅速消化重点知识,提升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1.3能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现阶段,部分学生缺乏换位思考的意识,不能站在他人角度考虑问题,具有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如果他们的学习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会产生负面情绪;学生如果在小组合作学习数学时忽略他人感受,不重视小组合作,会导致学习效率大打折扣。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合作能力,以游戏化学习为驱动,设计创新游戏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理念。另外,教师还要根据教学任务设计游戏,在小组游戏中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和参与感,明确小组成员职责,让学生通过合作与探究共同解决问题。在游戏化学习环境下增进学生交流,促进合作,有助于达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效果,让学生明白合作的价值。同时,游戏合作还能增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2 游戏化学习视野下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原则
2.1主体性原则
为了提升游戏化学习效果,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同时,围绕数学学科的本质和特征,探索能激发学生兴趣、热情和主观能动性的教学策略。只有回归素质教育本质,才能让学生感到被重视,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同时,教师在设计游戏化学习任务期间,要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因此,教师应组织游戏化教学,以凸显教学的核心优势,促进学生学习知识,使其主动完成教师布置的游戏任务,吸收学科知识,提升知识探究能力以及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2.2趣味性原则
在组织游戏化学习教学期间,教师要动态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分析学生在游戏中的状态、行为和动机,并通过实时观察提升游戏教学效果。除此之外,当学生在完成游戏学习任务面临困境时,教师要及时指导,解决学生的问题,寻求教学的突破口,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框架系统,更新知识体系。
2.3适时性原则
游戏化学习作为数学学习的重要方法,教师在组织游戏化学习活动期间,要明确适当、适时和适度的必要性,以适时性原则为切入点,优化游戏化学习。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的过程中,要密切聯系教材内容,精心挑选时机,掌握重点,促进游戏与数学教材相结合。同时,遵循适时性原则,能提高游戏化学习质量。
3 游戏化学习视野下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策略
3.1设计游戏,促进学生参与
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求知欲强,组织游戏化学习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好奇心,吸引小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同时,教师应优化教学模式,以小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目标,凸显其个体差异,体现小学生个性特色,优化教学方法。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设计游戏化学习任务,利用趣味游戏促进学生参与,让学生保持集中的注意力。
与此同时,教师要多观察学生,通过沟通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点,巩固学科基础,通过整理、筛选和优化游戏任务,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以生活实际为出发点设计数学游戏任务。
以《认识人民币》为例,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组织角色扮演,让学生在课堂中模拟银行业务员,为客户提供人民币兑换服务,从而使学生了解兑换人民币的过程。同时,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指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在课堂情境下得到良好的情感体验,为学生深刻理解与记忆数学知识奠定基础,将抽象转变为具体,赋予游戏活动趣味,发挥学生参与课堂的主观能动性,这对提高教学质量也将产生积极影响。
3.2明确游戏教学的目标
目标能为行动提供指导,教师在布置游戏化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为了加快教学进度并提高教学效率,要对游戏教学目标形成清晰的认识。只有目标明确,才能避免游戏任务娱乐性过于明显,同时赋予游戏化项目以知识特色,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教师要观察游戏与游戏化学习的关系,了解二者的细微差异,然后将游戏应用于课堂中,以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理解和吸收数学知识,提升游戏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要秉承培养学生积极学习态度的理念,多角度衡量学生的数学能力,以教学内容为主导更新教学目标,优化教学任务。明确的教学目标能够指导游戏化学习,所以教师在备课中要分析学生学情,拓展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和课堂参与感为宗旨,让学生高效率学习数学知识,吸收知识要点与精髓。
以《认识物体和图形》为例,在正式进入课堂任务前,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教学目标,指引学生掌握图形的定义,以教学目标为指导设计游戏任务。教师也可以利用七巧板、三角尺组织竞赛活动,让学生通过竞赛学习图形知识。另外,也可以组合两种图形,构成新图形,并鼓励学生探究新图形。教师将比赛式游戏融入课堂教学中,能够让学生的好胜心得以激发,使其主动参与课堂,从而保质保量实现教学目标。
3.3重视游戏互动,以强化学生团队意识
游戏化学习需要多方参与,而游戏作为一种团体活动,对互动性的要求较高。因此,教师在设定游戏化学习任务期间,要促进学生互动,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知识。同时,游戏化学习能够降低学习难度和压力。教师通过互动游戏项目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学习丰富的数学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教师在设计游戏任务前,可以分析学生的兴趣爱好与性格特点,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分组,并利用小组游戏促进学生探究问题,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核心知识。但开展游戏活动需要教师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工作,特别是小组设计更要做到精细化,发挥优秀学生的引导能力,转化学困生的动机,创设和谐的数学课堂氛围。
以《统计》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课外活动,让学生分组统计数据,如统计某一天某公路的汽车数量,并对车辆进行分类,然后整理统计结果。
3.4设计特色数学游戏
游戏化学习的关键在于利用游戏方式传授知识,这要求教师要做好充分的游戏组织工作,细心研读教材,设计趣味游戏,促进游戏活动与课程内容的深度融合。教师在设计游戏的过程中,要确保游戏的趣味性、新颖性、形式多样性,以本节课主题为根本,赋予数学游戏灵活性,不要呆滞和死板。同时,教师要分析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设计的游戏化任务要满足小学生的学习需求,契合其身心发展特征,能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通过设计趣味游戏活动,指导学生设想,融入创新观点,从而促进学生学习。
实施游戏化学习的关键在于分析学生的课堂核心地位,发挥数学游戏价值。在教学中,教师利用网络游戏促进学生思考,可以设置一些关卡,引领学生解决问题,突破重重障碍,更新课堂游戏目标。以知识点的学习难度为主设计关卡,让学生首先突破简单关卡,然后层层递进突破难关。设置关卡也能方便教师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能力。当学生突破关卡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奖励。这种游戏模式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兴趣,让学生在好胜心的驱动下努力探索问题解决方案,参与互动游戏,克服游戏困难,对培养学生的游戏精神和素养也将产生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基于游戏化学习视野探索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路径,发挥游戏化学习的优势。为了实现游戏化学习任务,教师应根据新课改要求,探索新课改的目标、内容、方向和趋势,并主动参与网络培训和校内教研工作,强化现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利用游戏化学习优化教学方法,将游戏化学习融入数学课堂中,为学生学习提供游戏指导,让学生通过参与游戏任务学习丰富的知识技能,更新数学知识体系和框架,学习难度较大的数学知识。同时,游戏化学习也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数学教学的针对性,为精准实现教学目标奠定基础。在该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助力學生今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爱平.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游戏化学习的思考与实践[J].天津教育,2022(17):93-95.
[2]匡莹颖.小学数学游戏化学习的意义与开展路径探寻[J].成才,2022(9):33-34.
[3]张越炜,陈冰.游戏化学习视阈下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研究[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21,42(6):1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