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构建家庭教育支持体系的问题与策略研究
2023-08-12王跞
王跞
【摘 要】本文阐述了中小学生家庭教育支持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并针对厦门市思明区“双减”背景下政府、家庭、学校、社会在家庭教育支持方面的主要做法和存在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同时指出家庭教育社会支持在指导形式和指导内容方面的现状与家长需求脱节,提出应从强化政府主导、构建家庭教育指导网络、提高家庭教育指导者素养等方面构建区域特色的中小学生家庭教育支持体系策略。
【关键词】家庭教育 支持体系 策略研究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202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在双项政策叠加效应下,家校社协同育人成为社会关注的教育焦点,而家庭教育支持体系的构建则是其中的关键所在。
一、中小学生家庭教育支持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双减”政策明确提出“明确家、校、社协同责任”。这便要求学校、社会和家庭都应承担起相应的教育责任,通过构建家校社协作机制,推动家校社的协同共育。而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学校、教师和家长等教育主体,显然未能准确解读“双减”政策的内涵和本质。
首先,家庭教育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家长有很大的自主权,每个家庭要把子女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主要取决于家长的主观意志。随着社会的进步,“家庭教育再也不是家庭的私事和个体随心所欲的行为”,对孩子的教育应该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共育。
其次,多元的社会价值观念导致家长对孩子教育选择的盲目性。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家庭为本位的,当代的父母受到这种具有特强个性的文化的影响,家庭教育观颇具中国文化特色。随着社会越来越开放、越来越多元,社会价值观念不断冲击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在这种传统观念与现代多元价值的冲突中,家长因面对选择无所适从而变得盲目。
最后,家長角色在教育知识技能方面的不足具有普遍性。绝大多数家长并没有时间和机会接受系统的家庭教育学习和指导,普遍采用自己原生家庭父母对自己的教育方式去教育引导孩子。
家长作为社会角色的需求,导致了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的发生。因此,家庭教育的社会支持体系亟待提上议事日程。
二、思明区家庭教育支持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层面对家庭教育相关政策的关注度不高
与家庭教育密切相关的社会机构和各界人士对《家庭教育促进法》的了解远远不够。问卷调查显示,街道、社区和文化机构对《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关注度不高,不到50%的人员听说过《家庭教育促进法》。相对而言,教师对《家庭教育促进法》的了解程度更高一些,但从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的要求来看,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二)家庭教育支持体系中家长的自我提升较为被动
《家庭教育促进法》颁布实施后,学校在组织学习与分享或组织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与服务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关于家庭教育及支持体系的构建,大部分教师认为,“家庭教育”的知识普及、学习和执行是家长本身、教师、学校、街道、社区等共同的事情;约85%的教师认为,在“家庭教育”的知识普及、学习和执行中,家长自身的角色最为重要;约80%的教师认为,对“父母必须接受家庭教育指导和培训”的立法表示非常必要。这说明,在家庭教育支持体系构建中,本应该发挥更为关键作用的家庭应该有的责任尚不明确,教育方法还未掌握,甚至需要通过立法进一步推进。
(三)“双减”背景下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显得无助
相关数据显示,尽管71.93%的人认为在“双减”背景下,家庭教育变得格外重要,且大部分家长均参加过面向社会(或辖区)组织开展的《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学习,但是家长在面对孩子的教育和学业辅导方面,却显得无助和迷茫。99.6%的家长认为,在家庭教育中的主要困扰为家长工作压力大、陪伴时间较少;59.11%的家长认为,自己指导孩子学业的能力有限,缺乏相应的知识储备;55.74%的家长认为,自己缺乏家庭教育方法的指导,需要加强相关培训;而49.53%的家长认为,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没有足够耐心。这些内外因素直接导致了作为家庭教育主体的家长没有尽到更好的教育责任,家庭教育的实效大打折扣。
(四)家庭教育支持体系构建的家校社协同不够
在家庭教育支持体系的构建中,家校社协同推进的意识还不够强,措施还不到位,家庭教育促进工作各职能部门的作用发挥还不够突出。首先,家庭教育的指导服务是哪些部门的责任?其中,83.67%的人认为是学校、教师;75.51%的人认为教育主管部门应该组织相关活动;同时也有61.22%的人认为,民政局、妇联、街道和社区对家庭教育知识普及与家庭教育服务指导担负重要责任。其次,75.08%的人认为家长、学校、社会缺乏有效的协同模式;64.45%的人认为家庭教育缺乏专业人士指导;37.21%的人认为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过于依赖学校;34.22%的人认为家庭教育缺乏职能部门监管。数据显示,“双减”背景下,家校社缺乏有效的协同是当下家庭教育支持体系构建中存在的最大问题。
(五)专业指导培训资源载体不足
学校调研结果显示,家庭教育的服务平台大部分局限在学校层面或教育主管部门层面,指导力量相对单一。家长中64.91%的人认为在家庭教育上缺乏专业人士的指导;59.38%的人认为目前缺少家庭教育方法的科普;还有58.3%的人认为缺少家校社的有效协同;超过80%的人认为家长必须经过“培训”甚至必须“持证上岗”。这说明,家长对于家庭教育指导的期望是比较高的,有迫切的指导和培训需求。
总体而言,社会对于“双减”背景下家庭教育支持体系构建的认识还不足,对于“双减”政策和《家庭教育促进法》出台的意义的重视还不够。作为家庭教育支持体系建设中主体部分的家长,在实施家庭教育方面的作用不明显,对孩子的全面成长认识还不足。家长作为实施主体的能动性没有发挥出来,甚至显得迷茫和无助。另外,家校社协同机制尚不完善,社会层面对于家庭教育的责任担负认识不明确,成为制约家庭教育支持体系建设的重要因素。此外,家长期望有更多的专业指导和培训,以促进家庭教育能够发挥更显著的作用。
三、构建思明区家庭教育支持体系的对策建议
“双减”背景下,家庭教育支持体系的构建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需要对“双减”政策和《家庭教育促进法》有更为全面的认知和理解,更需要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有关职能部门和群团组织在建立和完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中的积极作用,同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着力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培育家庭教育工作者队伍。
(一)实施以政府主导的家庭教育品牌化战略
将家庭教育纳入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制定思明区家庭教育品牌化发展战略,将家庭教育支持体系建设作为社会治理的基础、文明创建的抓手、教育强区新的增长极。
一是完善工作机制,将家庭教育支持体系建设成效纳入政府督导内容,将政府相关部门纳入家庭教育支持体系中,保障家庭教育有力、有序、有为地开展;二是建立家庭教育工作推进联席会议制度,形成政策和执行合力,从而构建起高品质的家庭教育支持体系;三是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双减”政策和《家庭教育促进法》相关规定,加强统筹协调,明确各方责任,提升政策执行的有效性,落实相关配套措施,形成完整的政策体系;四是政府将家庭教育成果量化,精心组织实施,推出一批标志性项目,打造一批特色工程,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助力家庭教育支持体系的全要素建设。
(二)统筹社会资源共建家庭教育支持体系
成立由政府相关部门和各街道组成的领导机构,负责统筹、协调社会资源共建家庭教育支持体系。一是将家庭教育的氛围营造提升到文明城市建设的高度,发挥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团体的职能,将有益的社会资源引导到对家庭教育的投入中,参与基层治理,参与民生工程建设;二是在利用社会资源方面,重点投放在与家庭教育相关的环节和内容上,加大公共服务阵地的建设支持力度,将家庭教育列为相关部门、机构的日常工作加以落实;三是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政府相关部门、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为家庭教育提供便利的服务,树立典型,形成区域经验。
(三)完善以家校为主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
在现有家校协同机制的基础上,链接社会资源,打造“家校社协同育人工程”,通过机制创新、专业加持、平台建设、项目引领、环境营造等途径,提升家庭教育的有效性。教育部门对入职不满5年的青年教师分批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并将其统筹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学时统计与考核中;发挥班主任、家长助教团、家庭教育讲师团“三支队伍”的重要作用,及时总结表彰家校协同育人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树立先进典型,营造良好氛围。
(四)推动家庭教育支持体系课程资源的市场化
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需要专业化,要成立区级家庭教育课程资源建设中心,构建基于市场化运作的家庭教育课程资源,并将课程资源建设纳入各类社区教育、公益讲座、亲子活动、研学活动中。教育局、文旅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对家庭教育机构进行备案认证,对家庭教育机构的课程资源进行审核把关,推出精品课程,并将优质的家庭教育课程资源纳入第三方特色课后服务,不断提升课后延时服务和家庭教育的黏合度,提升课后服务对家庭教育的支撑度。
(五)增强家庭教育支持体系的近邻保障能力
鼓励依托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立社区家长学校等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纳入社区常规工作;建立对特殊群体家庭教育支持保障机制,以社区为单位分批分类建立特殊群体学生档案,开展结对帮扶,定期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努力做到“应帮尽帮”,实现全覆盖;统筹社区资源,提升社区内文化场馆、运动设施利用率,创造性地开展“近邻体育锻炼一小时”“近邻音乐会”等活动,引领思明区家庭新时尚。
三、结语
“双减”背景下,家庭教育支持体系的构建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需要对“双减”政策和《家庭教育促进法》有更为全面的认知和理解,更需要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有关职能部门和群团组织在建立和完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中的积极作用,同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着力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培育家庭教育工作者队伍,引导思明区家庭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努力提升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毛晋平.论传统文化模式对教师教育观转变的影响[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1).
[2]颜雪梅,崔世泉.構建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系统的策略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5(6).
[3]李松涛.家庭教育的社会支持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