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辅助仪器检测之十大诊断
2023-08-12陈玫
陈玫
儿童体检内容主要包括体格检查、实验室化验和仪器辅助检查。笔者已在今年3期、5期杂志上分别对前两者进行过科普。根据湖南省儿童医院儿童健康管理中心发布的该中心2022年度儿童体检数据,笔者这次将为大家逐一解析辅助仪器检测的十大异常诊断。
一、淋巴结肿大
这是家长最害怕的,总担心是不是代表了严重的疾病。淋巴系统是人体免疫器官,在12~13岁之前是发育期。进入身体的每种细菌、病毒等,都需要免疫系统去甄别、消灭或者排出体外。吃进去的每种食物,都可能是一种新的致敏原,需要免疫系统去适应,调整和耐受。这些信息可以产生免疫印记,存储下来,为成年人强大的免疫力打好基础。在儿童期,淋巴系统时间紧,任务重,只能大量增殖淋巴細胞,因此淋巴结肿大很常见。
儿童良性的淋巴结一般直径在2厘米以内,无压痛,无红肿,活动性好,没有融合在一起,短期内变化不明显。这是不需要治疗的。如果淋巴结周围有红肿热痛,快速肿大,同时有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很可能是炎症引起的。这时需要借助血常规等实验室检查进一步明确病因。
二、视力异常
儿童视力发育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般刚生下来看世界是模糊的,仅对光线有反应,以后逐渐成熟,5岁左右视力检测能够达到1.0。在这个过程中,视觉发育、解剖及眼球运动功能的异常可能导致斜视。眼球屈光系统的异常可以导致屈光不正,包括近视、远视和散光。单眼斜视、屈光参差(双眼视力相差太大)、高度屈光不正、形觉剥夺(视觉被遮挡)等异常视觉经验,会导致弱视。这些疾病会相互影响,通过及时正规的长期治疗,才有治愈的希望。错过最佳治疗时间,不仅影响视力的发育,甚至有严重并发症。
三、压力/自主神经评估
主要检查孩子自主神经功能,可以间接反映孩子的心身疾病。除外生理性疾病,建议家长多关注儿童心理和情绪问题。近几年学龄期儿童情绪障碍发生率越来越高,原因包括家庭成员的关系、家庭教育、学校生活、学习压力、社会影响等。一方面,如果家长缺乏心理学知识,与孩子沟通不够,情绪障碍早期很难被发现。另一方面,随着医学进步,很多孤独症谱系疾病、社交障碍、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学习困难等神经心理疾病,通过专业医师的测评,在2岁以前就能够被及时发现。心理疾病越早发现,治疗效果越好。因此,无论是学龄前的婴幼儿,还是已入学的青少年,不仅要定期身体体检,还需要做心理体检。
四、阴囊睾丸B超异常
睾丸在胎儿期会经历从腹腔开始经腹股沟下降到阴囊的发育过程,如果出生后还没到达固定位置,就可能是滑睾或者隐睾。伴随这个下降过程的异常,可以出现精索鞘膜积液、睾丸鞘膜积液和腹股沟斜疝等。新生儿睾丸直径1.5~1.8厘米,12~18岁青春期后发育到2.5~3.5厘米。在性早熟或性发育异常的孩子身上,可以发现睾丸大小的异常。出生后睾丸还可能经历炎症、肿瘤、外伤等,或者合并精索静脉曲张,都可能导致睾丸大小不一。当阴囊睾丸B超发现异常时,需要到儿童泌尿外科进一步咨询。
五、甲状腺B超异常
甲状腺在人体喉结下方,里面充满球形滤泡,分泌甲状腺激素,影响人体的生长发育、智力发育和新陈代谢。碘缺乏、碘过量、硒缺乏、环境因素、心理因素、遗传因素、感染因素、垂体疾病,都可能导致各种甲状腺滤泡囊肿或结节。其中大部分是良性的,甲状腺功能没有异常,定期复查就好。如果合并甲状腺激素分泌或排出异常时,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的症状,就需要去儿童内分泌科就诊。
六、盆腔、腹腔积液
人体内各脏器表面有一层膜,各个膜之间存在一个潜在的腔隙,平时这些腔隙内存在一些液体,起到润滑作用。躺着时,这些液体会集聚在腹腔、盆腔最低处,可以被B超检查到,这就是盆腔积液。生理因素、物理刺激、炎症刺激、肿瘤等各种原因都可能导致积液增加。轻度的积液不需要治疗;积液增多,伴随有其他脏器疾病表现时,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七、三尖瓣轻度反流
人心脏内部分为四个空腔,每个空腔都装了阀门,阀门的关闭配合心脏的收缩,就能够把血液泵入动脉,输送到全身。右侧心房和心室之间阀门关闭不全时,心脏彩超检查就会出现三尖瓣反流。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冠心病、老年性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发育异常、引起肺动脉高压的疾病都可能导致三尖瓣关闭不全。儿童轻度三尖瓣反流对人体危害不大,很多继发于肺动脉压力的增高,如无特殊症状,一般无须特殊处理。如果合并容易疲劳、呼吸困难、食欲下降、肝大、下肢水肿等症状,则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八、听力复查异常
声音在外耳道通过空气传播,在鼓膜和听骨链上转化为固体震动,通过听神经的生理电信号传导到听觉中枢。听神经传导的问题在早产儿中多见,中耳炎可以影响鼓膜和听骨链。但听力筛查异常最常见的原因是耵聍栓塞,俗称耳屎堵了。
耳屎要不要掏,怎么掏?对不同类型的耳屎和不同操作水平的家长,答案是不一样的。如果家长没有把握,记得一定要定时到医院检查外耳道。
九、脂肪肝
全球四分之一以上的成人有脂肪肝,主要原因是高脂肪、高果糖、高热量的膳食结构,多坐少动的生活方式,长期过量饮酒和遗传易感。在肥胖、2型糖尿病的患者中,脂肪肝患病率高达50%以上。随着我国肥胖儿童的增多,脂肪肝也日益增多。
很多家长对消瘦的孩子也有脂肪肝表示不理解,他们可能忽略了一种化合物的影响——果糖。果糖是一种甜味剂,作为蔗糖的替代品,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食品中,如果大量摄入这些食品,也可以导致脂肪肝。对脂肪肝用药需要非常谨慎,但一定记得去消化内科或者肝病科咨询,全面检查后在医师指导下,积极去除病因,努力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十、肝大
引起肝大的原因很多,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肝大。生理性肝大肝功能正常,不需要特殊处理。2岁以前的儿童、部分先天性发育差异、某些原因导致肝血流量增加,都可能出现生理性肝大。病理性肝大常见于病毒性肝炎、免疫性肝炎、败血症、肿瘤、心衰等。如果肝大的孩子合并肝功能异常、发热、黄疸、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孩子是善变和发育的,因此,家长们面对儿童体检报告中很多异常结果不要太紧张。同时孩子也是脆弱的,小问题很容易发展成大毛病,甚至影响终身。推荐给孩子定期体检,把握孩子的生长规律,掌握好健康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