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低中高后稳”的经济增长态势稳了吗?

2023-08-12陈珂

中国报道 2023年8期
关键词:外贸服务业消费

陈珂

6月23日晚,民众在天津民园广场主题市集休闲游玩。端午节假期,天津持续高温天气,市民及游客夜晚出游、消费需求高涨。

7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2023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半年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59303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5%,比一季度加快1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5%,二季度增长6.3%。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表示,上半年国民经济恢复向好。下阶段,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推动经济整体好转,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对于备受关注的经济增速,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告诉《中国报道》记者,上半年5.5%的增速基本符合预期,二季度6.3%的增速,则低于去年同期增速0.4%这一低基数背景下多机构给出的预测——6.5%—7.0%左右,“表明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稳定,内生动力偏弱,一个总的判断是内需不足问题仍旧突出”。

5.5%!含金量比较高的增速

“5.5%的增速快于疫情三年年均4.5%的增速,经济增长回升态势比较明显。上半年5.5%的经济增速是含金量比较高的速度。”付凌晖说。

付凌晖表示,首先,从全球范围看,这一增速表现良好。今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低迷,主要经济体增长乏力,我国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对全球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近期,主要国际组织上调了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因为中国经济恢复向好。从主要经济体已经发布的数据看,今年一季度,美国、欧元区、日本、巴西GDP同比分别增长1.8%、1%、1.9%、4%,即便考虑到二季度的情况,上半年总体中国经济增速仍然在主要经济体当中是最快的。

其次,从需求看,经济增长由去年的以投资和出口拉动为主,转为今年的以消费和投资拉动为主。其中,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提升。今年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長贡献率超过70%。对比2022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为32.8%。

在徐洪才看来,上半年经济增速基本符合预期,动力主要来自服务业,接触型、聚集型服务业明显改善。数据显示,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比一季度加快1.0个百分点。从生产来看,经济增长由去年以工业推动为主,转为服务业和工业共同推动,服务业的贡献大幅增加。上半年,服务业增长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60%。

在付凌晖的解读中,能够印证5.5%增速具有“含金量”的数据还有很多。在创新驱动、发展方式转变方面,上半年,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2.5%,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2.9%,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10.8%,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产品产量分别增长35%、54.5%。再如,在高水平开放扩大、贸易结构优化方面,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贸易投资放缓的背景下,上半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1%,其中附加值较高的一般贸易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上升到65.5%;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9.8%,对拉丁美洲、非洲进出口总额分别增长7%、10.5%。

徐洪才提到,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在今年上半年亦表现可观——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8%,再次跑赢GDP增速。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王远鸿在“国是论坛:2023年中经济形势分析会”上表示,一季度居民收入增速(3.8%)略低于经济增速,二季度把这种情况给调转过来,居民收入有所加快。整体上来说,要使消费更好恢复,需要人们有就业、有收入,收入保持较稳定增长,这样才能为消费的恢复提供更好的基础。

压力和挑战尚存,实现全年目标可期

我国去年二季度的经济增速为0.4%,市场分析认为,在低基数背景下,今年二季度6.3%的增速或为年内高点。

政府工作报告将2023年经济增长目标设定在5%左右。据徐洪才研判,今年三、四季度增速可能低于6%,介于5%和6%之间,全年经济增速预计为5%以上。

付凌晖称,从全年看,尽管面临压力和挑战,但是随着就业改善、居民收入增加、内需拉动逐步增强、供给结构优化调整、新动能成长壮大,经济将稳步恢复,发展质量将继续提升。因此我国完全有信心、有条件也有能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任务。

“把扩大内需、稳增长、稳就业放在突出位置,实现下半年目标没有太大问题。”徐洪才表示,诸如青年人的高失业率、房地产市场的结构性短板、制造业低速增长、民间投资负增长……这些影响市场信心和预期的因素都不容轻视。

今年上半年,随着经济恢复向好、服务业加快增长、稳就业政策显效,我国就业形势总体改善,全国城镇新增就业678万人,同比增加24万人;6月份,25—59岁城镇劳动力失业率为4.1%,低于疫情前2019年的水平。

而观察16—24岁群体的调查失业率,上半年攀升至21.3%。王远鸿表示,如何缓解青年人特别是城市青年应届毕业生群体的就业压力,是下半年工作的一个重点。

付凌晖称,要看到当前就业的总量压力和结构性问题还是存在的,青年人的“求职难”和部分行业“招工难”并存,稳就业需要持续加力。

徐洪才认为,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在于善待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鼓励它们发展。

收入方面,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5.8%,一季度时只有3.8%,且明显快于去年全年增速。徐洪才称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收入增加意味着消费意愿增加,这从今年“五一”的消费数据可以看出。他同时指出,服务业复苏一般包含餐饮业、交通运输业、旅游业,它们所覆盖的日常生活领域的消费有着相对稳定增长,但人均消费支出却是下降的,下一步仍需着力增加居民收入。

6月7日,毕业季来临,“河南省毕业生就业市场郑州高新区分市场暨郑州大学2023届未就业毕业生专场双选会”在郑州大学体育馆内举办。

“扩内需中除了扩消费,另外一点就是投资。”王远鸿指出,今年以来,投资速度整体上呈回落态势,下一步要稳住投资,扩大内需,来冲抵外需下降对整体经济的影响。他说,上半年GDP保持5.5%的增长,二季度当季GDP增长6.3%,今后如何更好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发展信心,是下半年的难点所在,也是希望所在。

王远鸿建议,首先,要在更好落實落细已出台政策的前提下,更好激发民间经济活力。其次,促消费方面上半年做了很多工作,下半年要在保证就业、稳定收入增长、提供消费能力的同时改善消费环境,创造消费场景;就房地产而言,各个部门应因城施策、因地施策采取一些政策,稳住房地产投资。“这样,内需在下半年是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稳定方面。”

在他看来,做好上述工作,再加上一些增量政策,下半年有望把经济增长恢复到5%左右的水平,若能稳定在这一水平,就可实现经济增长“前低、中高、后稳”的态势,全年经济增长有望实现5%以上的水平,完成预期目标。

外贸有望顶住压力实现促稳提质目标

今年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规模创下20.1万亿元的新高点。但同去年同期9.4%的外贸增速相比,今年2.1%的增速明显放缓。

中国社会经济系统分析研究会副理事长张建平在分析指出,去年一个特别亮眼的数据是净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了20个百分点,回看疫情之前的数据,可以看到在新常态下,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是波动的,有时为正,有时为负。去年20%的贡献度能明显感受到全球市场需求火爆,从2021年延伸到2022年上半年,因为中国是世界的制造业中心,全球制造业30.2%制造业增加值都来自中国,因此出口受益于全球市场的拉动。但今年上半年,由于美国和欧洲市场需求明显收缩,外贸的下行压力加大。

7月8日,工人在位于新疆昌吉呼图壁县五工台镇的新疆宇华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忙碌工作。

贸易放缓不是中国独自面临的情况。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所所长梁明表示,从所监测的今年前5个月数据看,亚洲经济体如日本,出口同比下降6.4%,韩国下降13.4%。我国上半年外贸数据如果用人民币计价,依然保持着正增长。

张建平认为,这得益于政策的合力、系统性的政策组合拳支持,也包括重点外贸省份和外贸企业主动抓订单、RCEP拓展了“一带一路”市场等。今年的目标应是稳外贸、稳规模、优结构,考虑到我国6万多亿美元的外贸规模,我们当前仍有明显的综合比较优势,产业规模集聚效应突出,组织全球供应链和全球价值链的效率较高。

根据此前世界贸易组织发布的《全球贸易展望与统计》报告预计,2023年全球商品贸易量将增长1.7%,低于过去12年来2.6%的平均增速。

“我国下半年的外贸形势可能会趋于严峻。”徐洪才坦言,一个不容忽视的外部因素是,一段时间以来美西方推动所谓“友岸外包”“近岸外包”,寻求供应链“去中国化”。“对美国来讲,欧洲是友岸,加拿大和墨西哥是近岸,它们拉帮结伙,中美之间产业链上的脱钩趋势在加重。”

外贸增长面临压力的同时,也要看到有利条件。付凌晖提到,我国生产供给的能力比较强,高水平开放的成效不断显现,外贸新增长点逐步形成。年中数据显示,上半年,以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出口同比增长61.6%。

张建平对今年稳外贸抱有信心。他表示,中国在进一步探索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降低外贸成本方面还有很大空间。另外,目前“一带一路”上百个合作伙伴的市场空间和潜力远未释放,与此同时中国也在进一步走向制度型开放,提出加入CPTPP,落实RCEP规则,通过区域内部贸易和投资的增加,建立更紧密、更强大的区域价值链体系,给经济增长带来新的动能,从而进一步扩大全球贸易市场份额,对提升全球竞争力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

猜你喜欢

外贸服务业消费
中国服务业开新局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两栖“大拿”跑外贸
70年外贸大事记
40年消费流变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新消费ABC
数字看重庆2015年前2月外贸
中介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