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未来如何“相向而行”?
2023-08-12邱慧
邱慧
7月19日,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约翰·克里( 右) 与美国驻华大使尼古拉斯·伯恩斯一起抵达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会议。
一个多月时间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财政部长耶伦、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克里与前国务卿基辛格先后到访中国。双方会谈期间,“沟通”与“合作”成为多轮对话的关键词。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孙成昊长期从事中美关系领域的研究。在他看来,中美恢复高层接触,符合两国共同愿望与利益。双方都希望缓解两国之间日益紧张的局势,稳定不断恶化的关系。
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美关系的走向对于全球的治理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孙成昊告诉《中国报道》记者,中美关系早已超越双边范畴,具有全球性意义。中美一旦走向对抗乃至冲突对世界来说就意味着灾难,不符合各国利益。包括美国盟友在内的国际社会普遍不愿在中美之间“选边站”,不愿“脱钩断链”,更不愿两国对抗冲突,他们普遍希望中美能妥善处理分歧、管控竞争、和平共处。
他补充表示,维护双边经贸往来与人文交流、解决地区安全问题与全球性挑战等诸多共同利益,也需要两国再次接触与共同合作。
恢复对话是合作的积极信号
今年6月18日,布林肯开始了他的访华之旅。这是美国国务卿近5年来首次访华,也是拜登政府首位内阁官员访华。孙成昊将这次到访总结为中美“再接触”的一个缩影。
在去年8月时任美国联邦众议院院长佩洛西窜访台湾以及今年2月“气球事件”发生后,中美高层对话几乎停滞,中美关系也一度陷入“冰点”。记者注意到,直至今年5月,中美高层才开始较为频繁的互动。5月初,中国外长在北京会见美国驻华大使时,提出“当务之急是稳定中美关系、避免螺旋式下滑”。
随后,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同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在维也纳会晤时,就推动中美关系排除障碍、止跌企稳进行了坦诚、深入、实质性、建设性的讨论。王毅与沙利文的会晤是自“气球事件”发生后,中美官员最高级别的接触。与此同时,双方的讨论也被外界视为中美进一步推动高层对话的信号。
在这之后,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和美国商务部部长雷蒙多也有了美国现任总统拜登任内的首次接触。
孙成昊向记者指出,相对建交后的中美“接触”,当前中美“再接触”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过去双方主动寻求“接触”与合作,且是以两国积极扩大合作为基调,当前的“再接触”则更多侧重对两国关系重新校准。尤其是对于美方当前寻求在“大国竞争”框架下的对华合作,中方更多根据自身利益需要开展对等互惠往来,而非单方面配合美方的合作要求。
采访中,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袁征向《中国报道》記者坦言,当下的中美关系正处于“很糟糕”的境地,近期美国高层的来访给双方就一些问题交换看法提供了机会,以免造成战略误判、引发更大危机。“但这些不会推动中美双方在一些问题上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袁征认为,中美高层接触更多是落实两国元首巴厘岛会晤达成的重要共识,探讨中美关系如何不再恶化、有没有合作的可能性。
去年11月中旬,中美两国元首在印尼巴厘岛会晤。3小时12分钟的会晤时间里,两国领导人就事关中美关系以及世界和平发展前景的重大问题进行战略性沟通,并达成多项共识。其中就包括,两国元首同意双方外交团队保持战略沟通,开展经常性磋商;同意两国财金团队就宏观经济政策、经贸等问题开展对话协调;同意共同努力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取得成功等。
记者梳理公开发言发现,布林肯、耶伦、克里在结束访华行程时都对中美对话与合作作出相对积极的表态。在结束访华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布林肯称已经实现了此行的目标,包括直接向中国表达关切、试图建立对话渠道和探索合作领域等方面。
中国人民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主要成员刁大明告诉记者,过去两年里,中美两国高层的沟通始终在进行当中。今年5月以来,双方的高层互动更是进入一种加速的积极态势。
反观美国,据观察者网援引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报道称,在当地时间6月8日同美国商界领袖举行的一场闭门会议上,耶伦会见了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董事会成员等美国商界领袖,并强调,美国希望同中国合作应对紧迫的全球挑战。
在刁大明看来,布林肯等人的访华,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中美关系开启了新的机会窗口。双方积极的互动、沟通也给国际社会传递出两国关系可以走向“保持稳定态势”的积极信号。
双方合作的“最大希望”
在诸多议题中,气候变化议题被认为是中美关系的重要突破口,是中美极具合作潜力的领域,外界一度将其定义为中美双边合作的“最大希望”。
7月16日至19日,担任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的克里第3次访华,就中美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相关议题与中方展开对话。而早于克里之前到华的耶伦也在其访华期间参加的一场专家圆桌会议上为克里的“气候议题之行”做了预热。她称,气候变化位列全球挑战之首,中美必须共同努力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生存威胁”。
眼下,由极端天气引发的问题正在蔓延至多个领域。根据世界气象组织7月4日的消息,热带太平洋7年来首次形成厄尔尼诺条件,可能导致全球气温飙升、破坏性天气和气候模式的出现。数据显示,今年6月全球平均气温创下历史最高纪录,且创纪录的高温天气在7月仍持续出现。
更糟糕的是,热浪的频率、持续时间和强度仍在增长,这给全球经济的复苏与发展、人类生产生活都带来了严峻考验。
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温室气体排放国,中美在气候问题上的沟通与合作持续受到国际关注。7月3日,在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蒂默曼斯访华时就公开表示,即使在中美关系像今天这样紧张的情况下,双方在气候问题上合作的意愿都很强烈。他称,希望克里不久后能访问中国并讨论这个问题,因为气候危机比任何其他政治问题都重要。
追溯中美在气候方面的合作动向发现,早在2008年,两国就针对环境和能源领域的合作签署了《中美能源环境十年合作框架》。之后在两国针对气候变化多次发布联合声明,并在2015年的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一起推动《巴黎协定》生效。
但美国前任总统特朗普执政期间,其宣布美国退出《巴黎协定》,中美两国在气候领域的合作基础也因此一度受到动摇。直至拜登就任总统,美国才重返《巴黎协定》。
2021年的格拉斯哥气候大会上,中美两国还发表了一份联合宣言——《中美关于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的格拉斯哥联合宣言》,计划在2021年至2030年的关键10年加速行动,在控制甲烷排放、消除全球非法毁林、推进清洁能源等方面开展合作。
在外界看来,此次克里访华意味着中美恢复了自去年8月以来在气候领域中断的面对面交流,这有助于推动中美关系止跌企稳,两国合作或许也会因此迎来新契机。
当地时间2021年11月4日,英国格拉斯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第二十六次缔约方会议持续举行。大会期间,中国和美国发布了《中美关于在21 世纪20 年代强化气候行动的格拉斯哥联合宣言》。
但袁征并不看好“过于乐观的推断”。他认为,气候变化议题是中美关系中的一小部分,是可以合作的机会,但仅靠这一个议题尚不足以支撑起整个中美关系的大局。他指出,在中美气候议题的合作中,美方需要做到言行合一,不能在谈论合作的同时设置绿色壁垒,也不能无视中国减排贡献和成绩而一味地要求中国作出不切实际的承诺,这些都会影响中美在气候变化方面的合作有实质性突破。
此次访华的4天时间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国务院总理李强,国家副主席韩正相继会见克里,克里在此期间还与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连续谈了3天。
在7月17日上午,克里与解振华的会谈长达4个小时。在当天下午的例行记者会上,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针对双方的会谈表示,中方将落实两国元首巴厘岛会晤的精神,同美方就气候变化相关议题深入交换意见,携手应对挑战,增进当代和子孙后代的福祉。
在气候议题上,克里曾公开称,希望中美气候合作,将气候事务和其他事项“区分开”。耶伦也呼吁中国就气候变化和其他全球挑战与美国进行合作,避免让贸易和其他问题上的分歧破坏两国在全球事务中的合作关系。但包括袁征在内的多位专家都向记者指明,气候变化的沟通与合作受到经贸、科技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始终是无法在中美关系之间“独善其身”的。
刁大明指出,中方的态度是一贯的,本着对国家、对世界负责任的态度来处理中美关系,但美方在积极与中方互动的同时背后也有其私心。他分析说,美国自身经济发展受限、国内问题突出、在全球治理上也面临困境,所以要求中方予以配合,与此同时美方继续打压遏制中国,这显然不是正确的相处之道。
孫成昊认为,中美问题向来是美国大选中的热门议题,随着2024年美国大选的临近,中美关系、中美之间的气候政策也会存在相应的变数。
合作走向取决于美方后续行动
在近期的中美互动中,尤其引发关注的是基辛格的访华。7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会见了这位美国前国务卿,并以“老朋友”称呼这位百岁老人。
在谈及未来中美关系的发展时,习近平主席指出,中美完全可以相互成就、共同繁荣,关键是遵循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三项原则。基辛格也称,美中关系对于美中两国和世界的和平繁荣至关重要,愿继续为增进美中两国人民相互理解作出努力。
袁征告诉记者,现阶段,双方逐渐都意识到了,在中美关系越是紧张的时候,越需要沟通和对话。但仅是双方对话的频次、氛围改善是不够的,还需要看美方在缓和中美关系上的后续实际行动。“不宜对近期美方官员访华抱有过高期望,保持平常心态即可。”他说。
自2018年中美经贸摩擦发生以来,中美经贸关系开始趋势性“脱钩”,负面的情绪迅速传导至市场。而在全球经济紧密联系的当下,拜登、沙利文等人则用“去风险”替代原先的“脱钩”论调。
袁征认为,从美国对华的言行来看,美国对华“遏制”“打压”的基本方针并没有改变,这意味着短期内双方关系很难和缓,但中美关系始终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方对中美关系的重视也始终未变,关键则是对美方下一步行动的观察。
贵州毕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玉龙镇发展的光伏产业。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性挑战,世界各国纷纷加快脱碳进程。国际可再生能源署预测,到2050年,全球光伏累计装机量将达到14000GW。
“我们的态度是非常明确的,部分领域的竞争不能定义中美关系的全部。”刁大明也向《中国报道》记者指出,中美互动的历史经验其实告诉我们正确的中美相处之道,就是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的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这一基本准则。
刁大明表示,在恢复并保持沟通的同时,美方也必须停止对中国的打压遏制,积极兑现承诺,这样才能有效推进后续的切实合作,从而确保中美关系进入稳定发展的态势。“中美之间的共同利益很多,美方要摒弃霸权执念,从国家利益、全球福祉出发,真诚地与中国开展合作。”他说。
谈及双方可以合作的议题,孙成昊向记者指出,技术议题、芬太尼议题、人文交流议题、地区安全议题都可以是后续中美开展合作的方向。他举例称,由于直航航班减少且票价昂贵,已有不少中美学者对此有了怨言,“解决直航航班数量问题是必要的”,在学者、学生签证便利化和互访交流的问题上,中美都还有措施调整的空间。
孙成昊表示,中美利益深度捆绑,脱钩显然是不现实的。50年来,两国在经贸、金融、人文等各领域保持着密切交往,为两国关系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双方还可以在金融稳和规范、能源高效利用及环境保护方面合作,创造全球经济新增长点,助力发展中国家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并帮助稳定贫困国家和落后地区的金融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