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7%甲氨基阿维菌素微乳剂和0.5%苦参碱防治豇豆蓟马的药效试验

2023-08-11张永芳赵劲宇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12期
关键词:甲维盐蓟马苦参碱

张永芳 赵劲宇 王 华

(1山西开放大学,山西太原 030027;2山西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山西太谷 030801)

蓟马属缨翅目锯尾亚目蓟马科的小型昆虫,我国北方常见的蓟马主要是豆带蓟马(Taeniothrips glycines Okamoto)和豇豆毛蓟马(Ayyaria chaetopho⁃raKarn)。豇豆蓟马分布区域广泛,喜温暖、干燥的环境,主要危害豇豆植株幼嫩的茎、叶、花和豆荚,蓟马的成虫或若虫以锉吸式口器吸取幼嫩部位[1],造成叶片皱缩畸形、落花落荚,荚面出现粗糙的伤痕,影响植株的生长势,从而导致豇豆的品质下降及产量降低,是豇豆生产中危害最为严重的虫害之一。近年来,随着种植制度的变化和持续的化学用药,蓟马和斑潜蝇等小型害虫逐渐取代豆荚螟演替为豇豆上的主要害虫[2]。豇豆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全世界超过45个国家均有种植,总种植面积1 450 万hm2,平均年产量620 万t[3]。近年来,我国豇豆种植面积基本保持在40 万hm2以上,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等地区产量最高,单产最高可达30 t/hm2以上。生产中,豇豆生产用地的连年使用,增加了豇豆蓟马的虫口密度,对豇豆的生产种植构成了严重威胁。

蓟马体型微小、隐匿性强、发育历期短、世代重叠,生产上防治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如有机磷[4]、氨基甲酸酯类[5]、拟除虫菊酯类[6]、新烟碱类[7]等,不仅对环境造成了不可逆的伤害,而且增强了蓟马的抗药性。因此,生产上亟需高效安全的防控方案。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是一种高效半合成抗生素杀虫剂,具有高效、低毒、无残留、无公害等特点,对鳞翅目昆虫的幼虫的活性较高,既有胃毒作用又兼触杀作用,同时它也属于广谱性农药,对螨类等害虫兼具毒杀作用。生物农药苦参碱是天然植物性杀虫剂,属于植物源农药,具有低毒、低残留、无公害的特点。生物杀虫剂被视为化学杀虫剂的有效替代品,对植物无残留物,可以保护无害的昆虫并最大程度上减少对空气和水的污染[8]。为此,笔者结合实际生产需要及豇豆蓟马危害的特点,以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苦参碱为试验药剂,设计了9 个单剂及复配药剂的比较试验,旨在寻求效果好、安全性高的科学防控方案。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试验药剂:5.7%甲氨基阿维菌素微乳剂(广东省惠州市银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0.5%苦参碱(河北中保绿农作物科技有限公司)。试验对象为豇豆蓟马,作物为豇豆,品种为绿先锋。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新乐县邯邰镇大刘村(116.40 °E、39.93 °N),试验地土壤为壤土,肥力较好,有机质含量1.83%,pH 6.7。

1.3 试验设计

本试验共设计了10个处理,包括6个单剂处理、3个复配处理和1个空白处理(见表1)。处理药剂使用浓度参照产品说明设置浓度梯度,每个处理有4 个重复。每小区面积20 m2,在各小区之间设置隔离带,减少蓟马迁移对试验结果的影响。试验区统一常规管理,管理水平一致。

表1 供试药剂试验设计

1.4 试验操作

将各供试药剂按试验剂量兑水675 kg/hm2稀释成均匀药液,用型号EX-16C 台州市路桥奇勇农业机械有限公司的电动喷雾器喷雾器对各小区豇豆进行均匀喷雾。2022年6月15日开始试验,施药前调查虫口基数,药后1 d(6月16日)、3 d(6月18日)、7 d(6月21日)分别进行活虫数调查。

1.5 调查统计

每小区在中间行随机调查10 株,每株选择中、上部花2个,调查20朵花上的所有活若虫数量,共调查4次。用Duncan′s新复极差法对虫口数、减退率、防效进行方差分析。减退率和防效数据进行反正弦平方根转换后进行方差分析。应用Sigmaplot 12.5软件制做各处理防效折线图,比较各处理间防效的区别与趋势。

虫口减退率(%)=((施药前活虫数-药后活虫数)/施药前活虫数)×100;

防效(%)=(处理区虫口减退率-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

2 结果与分析

由表2可知,在豇豆蓟马田间药效试验中,空白对照的活虫数为182.0 只,施药后1、3、7 d 活虫数分别为192.3、194.3、202.5只,说明采样时间期间豇豆蓟马种群数量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各处理的防效不易受其种群内部数量增减的影响。

表2 不同药剂处理对豇豆蓟马的杀虫效果

由表2可知,在田间状态下,不同的药剂种类及浓度对防治蓟马均有一定的效果,但试验效果差异较大。各种药剂针对豇豆蓟马的防效均随着单位面积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防效一般在施药7 d 后达最高。

施药后1 d,含有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处理防效均在60.00%以上,而苦参碱的处理防效较低,在39.00%~47.44%。复配药剂(5.7%甲维盐64.13 g/hm2+0.5%苦参碱6.75 g/hm2)和5.7%甲维盐76.95 g/hm2效果差异不明显,5.7%甲维盐64.13 g/hm2和复配药剂(5.7%甲维盐51.3 g/hm2+0.5%苦参碱6.75 g/hm2)防效差异较为相近,其余各处理防效差异明显。说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速效性明显优于苦参碱。

施药后3 d,所有处理防效均有所提升,5.7%甲维盐76.95 g/hm2和复配药剂(5.7%甲维盐51.3 g/hm2+0.5%苦参碱6.75 g/hm2)、复配药剂(5.7%甲维盐64.13 g/hm2+0.5%苦参碱6.75 g/hm2)防效均达到80.00%以上,防效相近。苦参碱的处理的防效明显低于其他处理,复配药剂(5.7%甲维盐38.48 g/hm2+0.5%苦参碱6.75 g/hm2)的防效介于5.7%甲维盐51.3 g/hm2和5.7%甲维盐64.13 g/hm2之间。复配药剂(5.7%甲维盐51.3 g/hm2+0.5%苦参碱6.75 g/hm2)和复配药剂(5.7%甲维盐64.13 g/hm2+0.5%苦参碱6.75 g/hm2)的防效差异不明显。

施药后7 d,复配处理的防效明显高于单剂效果,其中复配药剂(5.7%甲维盐51.3 g/hm2+0.5%苦参碱6.75 g/hm2)、复配药剂(5.7%甲维盐64.13 g/hm2+0.5%苦参碱6.75 g/hm2)与5.7%甲维盐76.95 g/hm2的防效均达到86.00%以上,彼此间效果相近,且复配药剂(5.7%甲维盐64.13 g/hm2+0.5%苦参碱6.75 g/hm2)的防效最高,为87.60%。 5.7%甲维盐64.13 g/hm2与复配药剂(5.7%甲维盐38.48 g/hm2+0.5% 苦参碱6.75 g/hm2)防效分别为86.67% 和83.11%,防效差异不明显。苦参碱对应浓度的处理防效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复配制剂处理间差异明显,防效总体在60.00%以上,0.5%苦参碱6.75 g/hm2,0.5%苦参碱7.88 g/hm2和0.5%苦参碱9.00 g/hm2间防效差异明显,但各处理防效均达到最高值,其中0.5%苦参碱9 g/hm2的防效值最高,达到66.40%。

由图1 可以看出,苦参碱各处理(0.5%苦参碱6.75 g/hm2,0.5%苦参碱7.88 g/hm2,0.5%苦参碱9 g/hm2)的防效均处于较低水平,随着苦参碱浓度的增加,对应防效增长的值大体相同,但是7 d后防效最高,不超过70.00%。

图1 防效折线

复配药剂(5.7%甲维盐38.48 g/hm2+0.5%苦参碱6.75 g/hm2)与复配药剂(5.7%甲维盐51.3 g/hm2+0.5%苦参碱6.75 g/hm2)的防效值增长速度较快,复配药剂(5.7%甲维盐51.3 g/hm2+0.5%苦参碱6.75 g/hm2)和复配药剂(5.7%甲维盐64.13 g/hm2+0.5%苦参碱6.75 g/hm2)在相同时间内的防效值明显高于5.7%甲维盐51.3 g/hm2与5.7%甲维盐64.13 g/hm2。复配药剂(5.7%甲维盐38.48 g/hm2+0.5%苦参碱6.75 g/hm2)与5.7%甲维盐64.13 g/hm2的防效值相近,复配药剂(5.7%甲维盐51.3 g/hm2+0.5%苦参碱6.75 g/hm2)、复配药剂(5.7%甲维盐64.13 g/hm2+0.5%苦参碱6.75 g/hm2)与5.7%甲维盐64.13 g/hm2的防效值相近。

3 结论与讨论

本次田间药效试验表明,不同药剂对豇豆蓟马的防效存在差异,因药剂类型的不同,其速效性和防效差异显著。在单剂中,苦参碱作为植物性杀虫剂的速效性及防效明显低于甲维盐化学药剂及混配药剂。各种药剂的处理均在7 d达到最高值,表明各处理中药剂的持效性均在7 d以上。针对豇豆蓟马的田间药效结果表明,化学药剂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速效型明显强于苦参碱处理,在处理后1 d,含有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处理的防效基本上可以达到60.00%以上。这与刘奎等[9]关于甲维盐毒力的结果较为一致。生物药剂苦参碱对豇豆蓟马有一定的毒杀作用,但是其防效在7 d后,其最高值仅达到了60.00%以上,与邱海燕等[10]报道的结果相一致。通过将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与苦参碱按比例进行混用后发现,该复配剂不仅保留了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速效型,而且在防效相近的前提下,可有效降低化学药剂的使用量。韩亚静[11]试验证明,一些植物源的制剂添加在农药中,可使原本的药效增加,与本试验结果一致。从复配药剂的防效性可以看出,在甲维盐同样浓度下,增加苦参碱对豇豆蓟马的防治效果有明显的提升效果,苦参碱的速效性与李付军等[12]的研究不一致,但与潘红坤等[13]的关于苦参碱的防效结果较为一致,这可能与苦参碱作为广谱性植物源杀虫剂相关,其专一性及毒性较弱,其防治蓟马的效果低于化学药剂的效果。

本试验的结果可作为针对豇豆蓟马防治的参考方案,甲维盐的使用在64.13 g/hm2的剂量与76.95 g/hm2的剂量达到的防效基本相近,复配药剂(5.7%甲维盐51.3 g/hm2+0.5%苦参碱6.75 g/hm2)均可达到甲维盐的使用在64.13 g/hm2的剂量的防效水平,表明复配药剂的增效显著。复配方案对农业生产降低成本较为友好,且复配药剂的使用也可有效延缓豇豆蓟马的抗药性,可有效提升药剂对豇豆蓟马的减退率。

蓟马属于不完全变态昆虫,1、2 龄主要为害豇豆的花、嫩叶和嫩荚,3、4龄在土壤表层化蛹[14],且豇豆上蓟马世代多,虫量大,成虫善飞能跳,在防治过程部分蓟马隐藏于叶背等较为隐蔽的地方[15],容易逃逸,造成潜在的危害。蓟马的取食方式极易造成植物病毒病的传播,据相关学者研究表明,蓟马对寄主植物的直接危害小于其所传播病毒所造成的间接危害[16]。在防治过程中,要对植物顶端、叶片背面、地面进行喷施,宜采用雾化程度较高的喷施装备,以提升药剂的使用效果。

根据郝佳等[15]关于苦参碱在小白菜和土壤中残留与消解动态研究,以及李红艳等[17]关于甲维盐在秋葵中残留及消解动态研究,结果表明,甲维盐与苦参碱的蔬菜表面的残留量在7 d 后分别达到0.061~0.074 mg/kg、<0.001 mg/kg,2 种药剂在农产品上的安全间隔期均在3 d。表明甲维盐和苦参碱较易降解,在农产品上的使用较为安全。

猜你喜欢

甲维盐蓟马苦参碱
甲维盐提纯工艺优化研究
临汾:抓紧防治玉米蓟马
农药助剂防治蔬菜小菜蛾田间药效试验
苦参碱对乳腺癌Bcap-37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氧化苦参碱对SGC7901与ECV304的体外活性比较研究
辣椒蓟马防治技术
维药苦豆子中苦参碱的提取
脲醛树脂预聚体对甲维盐微囊结构影响
苦参碱B、C防治蓟马和小绿叶蝉田间试验
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对体外培养兔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