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题式“命制”高三化学复习课
——以“氯气与水的反应”为例

2023-08-11

教学考试(高考化学) 2023年4期
关键词:氯水命制高三

谢 瑾

(广东省中山市古镇高级中学)

“主题单元教学”是让学生接触与教学主题相关的各种学习内容,进而掌握关于高中化学知识的一般规律与特例,形成以点带面、以线促面的教学模式。“主题式命题”是高考试题命制的一种比较常见的方式,其命制的试题会对某一个主题进行多角度和多考点的设问,以达到检测学生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命题目的。“主题单元教学”与“主题式命题”的本质是一致的,在高三复习备考的背景下,通过“主题单元教学”来促进学生适应新高考“主题式命题”的需求。

一、研究背景

(一)新高考化学教材选修模块的地位变更

2023年,2019年出版的人教版新教材(简称新教材)将亮相广东省高中化学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其中《物质结构与性质》 《有机化学基础》两个模块从二选一,变成了两个必选。模块数量的增多,不仅增加了高三化学复习备考的容量,而且这种特殊的考情,迫使高三教师对自己的备考资料进行有效的“压缩处理”。这种“压缩处理”不是简单的堆积,而是逻辑关系的调整和效率的提升。

(二)高考化学试题主题式命题的思路分析

为了找准备考方向,笔者对其他先行自主命题的省份的近两年高考试题进行研究,发现“主题式命题”仍是广东省内外高考化学试题命制的潮流所在。现就2022年广东卷中的第18题进行分析。

(2022年广东卷,18题)稀土(RE)包括镧、钇等元素,是高科技发展的关键支撑。我国南方特有的稀土矿可用离子交换法处理,一种从该类矿(含铁、铝等元素)中提取稀土的工艺如下:

已知:月桂酸(C11H23COOH)熔点为44℃;月桂酸和(C11H23COO)3RE均难溶于水。该工艺条件下,稀土离子保持+3价不变;(C11H23COO)2Mg的Ksp=1.8×10-8;Al(OH)3开始溶解时的pH为8.8;有关金属离子沉淀的相关pH见下表。

离子Mg2+Fe3+Al3+RE3+开始沉淀时的pH8.81.53.66.2~7.4沉淀完全时的pH/3.24.7/

(1)“氧化调pH”中,化合价有变化的金属离子是________。

(2)“过滤1”前,用NaOH溶液调pH至________的范围内,该过程中Al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3)“过滤2”后,滤饼中检测不到Mg元素,滤液2中Mg2+浓度为2.7 g·L-1。为尽可能多地提取RE3+,可提高月桂酸钠的加入量,但应确保“过滤2”前的溶液中c(C11H23COO-)低于________mol·L-1(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①“加热搅拌”有利于加快RE3+溶出、提高产率,其原因是________。

②“操作X”的过程为:先________,再固液分离。

(5)该工艺中,可再生循环利用的物质有________(写化学式)。

(6)稀土元素钇(Y)可用于制备高活性的合金类催化剂Pt3Y。

①还原YCl3和PtCl4熔融盐制备Pt3Y时,生成1 mol Pt3Y转移________mol电子。

②Pt3Y/C用作氢氧燃料电池电极材料时,能在碱性溶液中高效催化O2的还原,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

【答案】(1)Fe2+

(3)4.0×10-4

(4)①可增加其溶解度并加快溶解速率 ②冷却结晶

(5)MgSO4、C11H23COONa

从图1可以看出,该考题以稀土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为考查载体,考查了多个模块的化学知识和多个化学学科素养。其中包括以“微观探析” “宏观辨识”和“变化观念”素养为考查目的对“离子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基础”的考查角度,以及以“平衡思想” “模型认知” “证据推理”素养为考查目的对“离子平衡”和“实验基本操作”的考查角度。(见图1)

图1 2022年广东卷中的第18题命题思路

这种命题模式不仅在广东卷出现,在全国其他省份的高考化学试卷中也比较常见。其他先行自主命题的省份的试题中还有将“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模块融入该类试题的情况。

(三)元素及其化合物复习的备考特点

高三的复习备考本来就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大量的知识需要转换形式再次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如何让学生即便是“风景旧曾谙”,也能有“无边光景一时新”的乐趣,相信这是每一个高三一线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一直会思考的问题。加上今年的高三化学备考需要处理的知识点增多,化学教师急需一个可以增效提速的备考方式来处理繁杂的知识体系。

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备考尤显“难”和“繁”。“难”是因为考查角度常常是多重的。它们只是一个载体,呈现出来的却是综合性强、多模块融合的外观。这种外观,常常让学生无从下手,出现“看着容易,就是答不对”或者是“看到答案,才发现很容易”的现象。“繁”是因为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考点多。虽然新课标删去了对部分元素的要求,但涉及的各种物质的性质,仍需占据学生一部分的记忆空间,时常还让学生感觉零散难成系统。若没有很好地向学生解释各种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背后的原理,就会出现散乱无规律、学不能致用的困局。

综上所述,今年的高三复习背景有备考知识量增加、高考试题的“主题式命制”以及高三复习备考需要高效的特点,若要破局,需要高三教师对教学思路做出改进。

二、教学案例

针对目前的复习备考背景,笔者在部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复习课中重组了教学内容,以精选的主题带入多模块考点融合,把已有的知识进行再架构,解决新问题,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把教学的重点指向学生、指向化学学科的本质。现以“氯气与水的反应”为例,从物质结构、离子反应、化学平衡、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平衡、实验探究6个角度对其复习备考进行构建,其知识整合框架如图2。总体设计是从简单到复杂,兼顾多元学科素养和多个模块知识。

图2 知识整合框架

环节一:物质结构角度,微观结构提领全局

问题讨论1:Cl2与水反应中各分子结构的变化?

微观探析:水分子中带负电荷的羟基部分与氯气中一个Cl原子结合为次氯酸分子,剩余带正电荷的H原子与另一个Cl原子结合为HCl分子。

设计说明:从物质结构的角度对相关物质的微观结构及其变化进行分析,能更加深刻地把握其发生化学变化的原理及产物性质的来由。

环节二:氧化还原角度,模型推导微观变化

问题讨论2:该反应的电子转移情况如何?都是形成单键,两种产物中Cl原子的价态为什么不同?(已知电负性:H是2.1,Cl是3.0,O是3.5)

模型推导:次氯酸分子中的Cl和O原子成键时由于电负性较低而显+1价,HCl分子中的Cl和H原子成键时由于电负性较大而显-1价。

设计说明:从电负性规律和微观结构推导化合价和电子转移情况,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该歧化反应的特点。

环节三:离子反应角度,变化观念、模型认知

问题讨论3:反应中涉及的微粒都是电解质吗?有强电解质吗?如何表示出其中区别?氯气溶于水的过程OH-浓度如何变化?

模型认知:强酸、强碱和可溶性盐能在水溶液中拆分为离子符号表示其组成。

变化观念:次氯酸是弱酸,主要以分子形式存在,HCl是强酸,主要以H+和Cl-存在,H+的浓度上升,抑制水的电离,导致OH-的浓度下降,最终c(H+)>c(OH-)。

设计说明:从强、弱电解质的类别分析微粒种类的变化,从离子反应的角度认识氯水成分的多样性,为氯水性质的推导和后期的定量计算做好铺垫。

环节四:化学平衡角度,证据推理、平衡思想

问题讨论4:饱和氯水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如何?[已知:常温常压下Kw=1.0×10-14;Ka(HClO)=4.0×10-8;1体积的水约溶解2体积的Cl2,忽略溶解前后水的体积变化;气体的摩尔体积约为24.5 L/mol。假设已溶氯气有80%与水反应]

证据推理:已知:Cl2~HClO则

次氯酸和水分子都是部分电离,但

即c(ClO-)>c(OH-),所以离子浓度为c(H+)>c(Cl-)>c(ClO-)>c(OH-)。

问题讨论5:氯水的哪些性质与该平衡的移动有关?

平衡思想:1.新制氯水呈浅黄绿色,久置后颜色变浅,且失去漂白性;2.饱和食盐水中Cl-浓度大,抑制Cl2与水继续反应;3.用NaOH溶液吸收Cl2,是因为HClO和HCl被NaOH中和而浓度下降,促进了Cl2与水继续反应,同理,用碱液吸收Cl2制取的漂白液和漂白粉中含有的有效氯更多;4.盐酸与漂白液混合产生Cl2,是因为H+的浓度增大,促进该平衡逆向移动。

设计说明:从平衡常数定量计算和宏观的实验现象寻找平衡移动存在的依据,让学生能强化证据推理的能力。

环节五:离子平衡角度,定量推理、定量分析

问题讨论6:饱和氯水完全失去漂白效果后,溶液的主要成分是什么?浓度约为多少?(已知:常温常压下,1体积的水约溶解2体积的Cl2,气体的摩尔体积约为24.5 L·mol-1)

问题讨论7:在氯水中分别加入NaHCO3固体、Na2CO3固体后的溶液中的HClO浓度是否都增加?[已知:Ka1(H2CO3)=4.5×10-7;Ka2(H2CO3)=4.7×10-11;Ka(HClO)=4.0×10-8]

设计说明:从数据分析的角度判断化学反应发生的可能性,加深学生对化学性质的理解。

环节六:实验探究角度,科学探究、合理预测

实验1:将氯水滴入红色的NaOH和酚酞混合溶液。

问题讨论8:红色的NaOH和酚酞混合溶液褪色原因是什么?设计实验证明。

假设1:Cl2与水生成的酸性物质中和了OH-,导致红色褪去;

假设2:Cl2与水生成的氧化性物质破坏了酚酞的结构,导致红色褪去。

科学探究:氯水中的氧化性物质有Cl2和HClO,所以证明是否因为酸性使红色褪去更简单,只需在褪色溶液中滴加过量的NaOH,观察溶液是否恢复红色即可。

设计说明:通过对褪色原因的分析(酸碱中和、酚酞被氧化),巩固氯水的成分及性质,提出可能的验证方案,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结束语

用高考真题采用的主题式命制模式来进行高三化学复习课构建,有其益处。首先,主题式命制的复习课可以让学生对学科知识建立一个完整的逻辑体系,涉及的知识散而不乱,也能有一个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体验经历。其次,主题式命制的复习课把核心知识进行多次滚动出现,避免出现学生学了后边的又忘记前面的局面。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中山市教育科研2020年度一般项目“基于‘素养诊断’的高中化学‘当堂检测’试题设计研究”(立项课题编号:B202015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氯水命制高三
例谈不等式题的命制方法
高三·共鸣篇
高中历史试题命制中需把握的相关要素
高三后期如何做到有效复习
“氯水性质的探究”课堂实录
由命制唐朝使职选择题引发的思考
我把高三写成诗
对一道中考题的命制与解析
氯水的组成及有关实验
氯水中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