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服装变迁对海派衣柜功能设计的影响
2023-08-11梁静玥邹伟华
梁静玥,邹伟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家具与艺术设计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
海派家具是我国家具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海派家具设计创新程度较高、变化最大的当数卧室家具,而大衣柜的出现很是突出。本文拟通过在我国近代服装影响的基础上,尝试对海派衣柜功能设计的发展进行全面论述,将其功能设计具体化,探究每一功能产生与近代服装变迁的联系。
在近代服装的著作中,通过对仲富兰[1]编著的《图说中国百年社会生活变迁》、周婷婷[2]的《西风东渐与都市主流服饰文化变迁(1898-1927)》、冯泽民、刘海清[3]编著的《中西服装发展史教程》、屈弘的《近代中国城市女子服饰变迁述论》和杜瑞雪[4]的《月份牌女性服饰研究》等资料的整合,大致将近代服装分为三个部分,即传统服制的动摇、效仿洋服的风气以及融贯中西服装的新理念。
在对海派衣柜的研究上,戴云亭[5]等人分析了海派家具造型上中、西家具风格和谐自然融合的Art Deco现象,指出海派家具是我国现代装饰家具设计的起源。许美琪[6]认为海派家具结合了中西文化,实现了中国传统家具向现代家具的过渡。王华[7]等人总结了海派柜类家具的形态规律。谢玲[8]分别从社会审美风向、居住环境的变化,以及家具制作工艺的革新,分析了海派家具风格产生和形成的成因。左琰[9]等人通过对几位上海文人居住环境特征的探索,分析了近代上海中西融合的居住空间形态和特征。邹伟华[10-11]总结了海派家具对传统文化艺术特征和传统家具特点的继承。陈于书[12]等人归纳了民国时期收纳衣服的几种家具形式。李若瑶[13]等人指出了海派家具发展的三段历程。然而,缺少对近代服装变迁影响下的海派衣柜功能设计系统的整理和研究。
本文通过从近代服装变迁的角度,来解读海派衣柜功能的变化与发展,并对其设计特征进行归纳总结。从传统服制动摇阶段的广式衣柜在外形上初步改变为海派衣柜进行铺垫,到洋服盛行影响下海派衣柜功能的改变,最终在融贯中西服装新理念影响下海派衣柜功能系统的形成,并延续至今,为我国现代衣柜样式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海派衣柜功能设计的发展历程
海派衣柜功能设计的发展经历了传统服制动摇、洋服盛行、融贯中西服装新理念三个阶段,并延续至今,对当代衣柜功能设计具有极大借鉴和启发作用。
1.1 传统服制动摇阶段的衣柜功能概况
19世纪初,伴随着封建统治政权的逐渐衰弱,西方生活方式与思想文化的不断涌入,中西服装的差异性也显现出来。中国传统的衣冠之治开始动摇,服装样式也日渐更新。清末传统服制的动摇,体现了当时人们服装观念的初步变化,但主要表现在对严格的服装等级形制的挑战,如冠服的形制、纹饰、颜色的逾越[14],也体现在同阶段下对服装进行收纳的家具外部形式上。
由于传统服装都是折叠收纳,因此传统中式存放衣物的家具主要还是箱子。其中,广作家具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在明末清初得到迅速发展。因此,广式衣柜也较早受到传统服制动摇的影响,其在外部的镶嵌、雕刻、装饰上喜采用大量的西方纹饰、技艺与风格,如大量运用西番莲花纹[15]。但从功能上看,如图1所示,清早期衣柜外部以传统雕花为主,而清末广式衣柜外部却通体雕刻西洋纹样,但在内部收纳上两者并无差别,都做了多层隔板设置,以用来叠放衣物[16],可见广式衣柜仍旧延续了传统衣柜中叠放的收纳形式,其在内部功能上并无突破,只是在外部装饰上进行了照搬和直接运用。但不可否认的是,传统服制动摇阶段下广式衣柜在外形上进行的初步尝试,为之后海派衣柜逐渐改变和完善其内部功能设计起到了铺垫作用。
图1 清早期衣柜与清末广式衣柜对比
1.2 洋服盛行影响下海派衣柜功能的改变
鸦片战争后,上海作为通商口岸对外开放,西方侨民大量涌入,受到西方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服装消费中开始出现洋货,许多国人开始效仿洋人,穿着西服、西裤,不仅因洋服与旧式服装相比,在穿着和行动上更为便利,而且其剪裁手法更加精致,符合人体工程学,使穿着者仪态挺拔、气质非凡。1843年至1852年,欧美国家输入到上海的进口衣料消费价值比以往大大增加,从上海居民对进口衣料需求的上升,侧面说明洋服对当时国人服装消费的影响[17]。
洋服的盛行不仅表现出的是一种崇洋的文化心态,还是一种无法阻挡的社会潮流。因此,伴随着人们衣着服装的洋化,收纳服装的家具也随之变化,如传统衣柜的收纳方式显然与需要挂放的西式服装格格不入,便有了西式大衣柜的引入,在洋服盛行下的海派衣柜设计也受此影响,进行了功能设计的改变。
1.3 融贯中西服装新理念影响下海派衣柜功能系统的形成
辛亥革命后,西式服装在更大程度上,被更广泛的社会阶层的民众所认同和接受,并在西风东渐的过程中不断翻陈出新,融合中西的近代民族服装开始形成并日趋成熟。所谓翻陈出新,一是摒弃传统服装中的不足,继承民族优秀的服装文化;二是不能一味地将西式服装全盘吸收,而是适当借鉴西式服装的审美观念和剪裁手法,如最具典型意义的中山装、旗袍的出现。中山装是在西服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并中式化的服装,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特质,同时也融入外来文化的元素。旗袍实际也是东西方审美理念结合的产物,其中既有中国传统的文化,也借鉴了西式服装中合体的剪裁方式,更适合我国的多数女性。
通过服饰语言的变化可以看到,海派衣柜设计从对西洋衣柜拿来主义的复制,到中西融合的民族化,在借鉴了西洋家具中挂衣柜、壁橱的思路上,创造出了功能完整的多体式大衣柜。
2 洋服盛行影响下海派衣柜功能设计特征分析
2.1 立式空间的增添
随着洋服不断涌入我国且深受大众喜爱,受到近代西洋服装造型中立体剪裁手法的影响,服装呈现出由平面向立体转化的趋向[18]。在我国过去的服装结构中具有很强的平面性特点,其剪裁也带有浓厚的东方式“直线剪裁”,因此我国传统服装都是以叠放为主,衣柜内部设计为折叠收纳的储藏功能。而西洋服装的结构特点是立体性,是基于三维空间的。以表1为例,中国清末时期的男士服装以上衣下裳和长袍为代表,其版型基本都是平面造型,无论是平放还是悬挂着都呈现出平面的状态,服装只有在随着人体躯干、肌肉的曲线起伏和运动展现出立体的感觉,且款式多为衣身宽大、平直裁剪。然而,男士西服一直追求的是立体的服装造型,即使不穿着在人的身上,服装本身也呈现出立体的造型效果。
表1 近代男士上衣造型结构对比
中西服装造型结构的不同,使得人们在收纳西式服装时为避免破坏其良好的造型,选择采用挂放的方式置于衣柜中,这与我国以往将衣物叠放在衣柜、衣箱里的储藏形式截然不同。因此,海派衣柜的内部空间设置与明清时期的衣柜大不相同,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在内部设置立式空间,增添了可供悬挂的衣架,以便于用来挂放衣物,常位于衣柜一侧,占据衣柜内部近一半的储藏空间,如图2所示。
图2 海派衣柜中的立式空间
2.2 折叠空间的保留
在引入我国的西洋服装中,并不是所有衣物的材质都适宜挂放,如针织这种柔软面料的收纳。以天然羊毛织成的毛线服装美观而实用,因其材质特性具有极佳的弹性,与其他剪裁硬挺的西式服装不同,如挂放会导致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出现拉长、变形的问题[19]。再者,一些不常用、不怕起皱的衣物以及不适合于挂放的细软物等,例如普通棉质衣物、休闲裤、短袖、短裤等,使用叠放方式可以节约和尽可能合理地运用柜内收纳空间。因此,海派衣柜通过纵横两个方向的空间使用,在增加挂放功能的基础上,对传统的折叠功能进行保留,一般将叠放空间设在挂放空间的另一侧(图3),基本上与抽屉空间面积相当。这样一是能够使柜内空间利用率得到提升;二是用于服装的叠放收纳,避免针织类衣物因挂放而产生变形(图4)。
图3 海派衣柜中折叠空间和抽屉空间
图4 海派衣柜中折叠空间和抽屉空间的衣物收纳
表3 近代服装款式与长度范围示例
2.3 抽屉空间的设置
近代服装中引进的一些例如内衣、丝袜、领带等较为私密的私人物品或零散小物件,需要分隔的空间将其进行合理地分类置放。以(表2)中女性内衣为例,近代内衣的发展成为女性解放的开端,随着女性自我意识的提升和对健康理念的注重,内衣不再是一件只用于遮羞的工具,其设计可以对人体起到一种修饰作用。以往的肚兜、小马甲等都像是外衣的附属品,其平板的构造形制与传统外衣并没有区别,只为对胸部起到遮挡和束缚作用;而西式内衣构造与外衣相分离,造型立体可以对胸部形态起到固定和塑形的作用,还可以强调身体的曲线[20]。正是因为其造型的立体,也意味着抗压性差,需要独立的空间以避免其他衣物对其造成挤压导致变形,以起到分隔、保护作用,延长内衣的使用寿命。
表2 传统肚兜与西式内衣对比
因此,海派衣柜一般会在衣柜底部或中部设有一个甚至多个大小不一的抽屉,从上文中(图3)也可以看出,抽屉大多位于衣柜中部或底部,基本上与叠放空间设在同一侧。层层抽屉的设置除了可以打破传统衣柜单调的样式外,更重要的是具有视线隔离效果和存储贴身或私密性物件的作用,且抽屉内部高度较低、向上开口的设置更利于零散衣物的拿取与存放(图4)。
3 融贯中西服装新理念下海派衣柜功能设计特征分析
3.1 储藏空间的增大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大幅提高,加上工业化的进步大大提高了服装的生产规模和生产效率,在经历一段时间的“崇洋”后,人们的着装心态逐渐产生变化,融贯中西服装理念开始形成,服装也逐渐向个性化和多元化发展。在西洋服装的基础上,新式服装开始发展并不断推陈出新,令人眼花缭乱的服装款式层出不穷,不断刺激人们服装的消费,人们所持有的衣物数量增多,自然需要更多的内部空间去存放收纳。其中,许多悬挂式的衣服,收纳时需要立式空间,甚至有许多长度偏长的衣物,需要的储存空间更大[21]。如(表4)所示,此时的服装款式不仅有洋服,还有许多融合中西服装理念产生的新式服装。人们可挑选的衣物不仅款式繁多,其中像男裤、女士旗袍、礼服、长大衣等,长度最高可至1300 mm左右,甚至女士有一些超长款的连衣裙和晚礼服等,长度可达17000 mm左右。可见,服装款式的增加不仅对衣柜横向收纳空间需求增加,悬挂类部分款式对柜内空间的高度也有一定要求。
与洋服盛行影响下主流的两门衣柜相比,此时的海派衣柜多以三门为主,体型相比之前更加高大,通过《家具图册》一书中对上海地区整理的衣柜生产图样中总结得出,此时的海派衣柜一般高1850 mm以上,宽1400 mm以上,深度600 mm以上[22],集挂放、叠放和抽屉功能于一身,无论是高度、宽度、深度都比之前的衣柜大上许多,可见其内部的储藏空间更加充足。
3.2 镜子的使用以及型号更加完善
自民国时期开始,经济的蓬勃发展促进了服装的繁荣,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人们固有的服饰消费观念也产生了变化。此时,无论男性的服装还是女性的服装都发生了变化,服装除了基本蔽体御寒的实用功能外,更多的价值体现在装饰性、美观性上,更有甚者追崇华丽、奢侈、时髦的服装,以此获得身份地位的认可[23]。因而,海派衣柜设计通常会在柜门的中部装上镜子,除了起到装饰衣柜本身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具有穿衣镜的功能,以满足人们在服饰打扮过程中以正衣冠的审美需求。
再者,为适应普通大众各式各样的服装收纳需求,海派衣柜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功能系统,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实现最大限度地存储衣物功能,海派衣柜功能设计中不仅在抽屉设计上大小形式兼有,而且里面的隔板也越来越多,功能更加丰富。同时,海派大衣柜在内部功能上以西洋家具中挂衣柜、壁橱为主要参考,设计出特有的多体式大衣柜,把体型笨重的五门、六门衣柜,从最初改为二门后发展到三门形式,中间设有穿衣镜,既保留了原有衣柜该有的功能,也解决了收纳空间不足的问题。但是,海派衣柜在外部造型上却去掉了繁琐的西式雕花形式,采用对称式结构和直线线条,更加明确和突出功能目的,其基本形式也实现了现代化[24]。
4 结语
随着洋服不断涌入我国、新式服装的层出不穷,海派衣柜为适应普通大众各式各样的服装收纳需求,除了外形不断简洁和美观,更重要的是其内部功能划分越来越明确和多样化。由此可见,海派衣柜功能设计经过了一段由表及里的过程,与时俱进地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功能系统。从海派衣柜功能设计的变化与发展中,可以学习和借鉴到其对市场需求变化适时的审时度势和吐故纳新,以及在不断进步中更趋于完善的设计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