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现代西方座椅主体材料的演变及其特征分析

2023-08-11林秋丽胡茜雯薛忆思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23年6期
关键词:实木坐姿木材

林秋丽,方 海,胡茜雯,薛忆思

(1.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广东广州 510000;2.阿尔托大学艺术设计与建筑学院,芬兰赫尔辛基 11110)

西方工业革命之后出现了材料研发和应用大爆发现象,家具材料从以实木为主发展为实木、弯曲木、人造板、金属、合成材料、新型环保材料等多种材料应用的局面[1-4]。材料和技术的变革是家具设计突破的契机[5-6],多种家具材料的涌现促进了西方近现代家具设计的发展。当前我国家具创新设计正处于传统家具材料的尴尬期与新材料的瓶颈期[7],新材料的研发应用与市场需求存在距离[8],本文以座椅主体材料为切入点,结合全球家具收藏规模最大的维特拉家具设计博物馆出版的经典家具案例,并对其进行相关数据统计,探求近现代西方座椅主体材料的演变规律。

1 西方家具主体材料的演变历程

根据世界家具发展历史、重要技术应用时间以及2018年维特拉设计博物馆出版的《Atlas of Furniture Design》中所收录的家具产品信息,将1800年(弯曲木、层压板的兴起)、1940年(合成材料的批量使用)以及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作为重要的时间节点,将演变历程划分为近现代时期、现代时期以及当代时期,统计数据来自《Atlas of Furniture Design》书中收录的各个时期的家具。家具主体材料的划分主要以结构材料为主,在数据统计中会有重复统计,由于统计样本的数量远超于重复个数,因而所产生的比例误差可忽略。

1.1 近现代时期(1800-1940年)

对457件诞生于1800年至1940年的家具产品进行主体材料统计,见表1。发现近现代时期的座椅主体材料以木材(包括实木、弯曲木、层压板和胶合板)和金属材料为主,分别约占54%和44%,以实木(约占29%)、再加工木材(弯曲木、层压板和胶合板,约占25%)和钢管材料(约占26%)为主体材料的座椅数量比例接近1:1:1,且这三者的比例总和接近80%,说明在近现代时期这三种材料在家具主体材料的应用中几乎三分天下,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没有合成材料家具的出现。结合材料在家具应用上的初始时间,这时期的家具主体材料演变为实木—再加工木材—金属。

表1 1800-1940年家具主体材料统计

1.2 现代时期(1940-1973年)

诞生于1940-1973年间的844件家具样本中,其主体材料数量见表2。现代座椅以金属材料为主体材料,约占55%,其次是比重为26%左右的实木和再加工木材的木构座椅,以纯合成材料为主体材料的座椅比重约为15%。这个时期首次出现合成材料在座椅中的应用,虽然有战后巨大的合成材料生产力为红利,但此阶段设计师们还在就此种材料进行设计探索,大部分成熟的家具设计还是采用同样因战争时期产量暴涨的金属材料。特别的是,相较于此前单件家具材料的单一性,这个时期的设计师开始采用材料组合的方式进行家具设计,如采用金属和实木或胶合板的组合、金属和合成材料的组合。从设计的时间点来看,最先出现的是金属材料和木材,约到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便大量减少;合成材料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集中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此后便受到能源危机爆发的影响而减少。由此可知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西方设计师重心开始转向合成材料的分水岭,这应该是受到了当时的“有机现代主义”“高技术风格”“新现代主义”和“波普风格”等的影响,这些风格的特点决定了设计师必须使用更加容易塑形和表达概念的合成材料,这个时期是设计师对金属材料应用向合成材料应用的转变时期。

表2 1940-1973年家具主体材料统计

1.3 当代时期(1973-2019年)

根据《Atlas of Furniture Design》所收录的产品信息,1973-2019年共438件家具的主体材料情况见表3。合成材料是这时期的主要家具主体材料,约占48%,但此时以组合材料为主,纯合成材料的座椅只占20%左右。材料组合较现代时期更加丰富,新出现了金属和合成材料组合、合成材料和木材组合。以木材为主体材料的座椅约占14%,与现代时期相比减少将近一半,现代时期则比近现代时期减少基本一半。从时间点来看,金属材料在20世纪90年代前较多应用;木材座椅集中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前后;合成材料主要集中在20世纪80年代和20世纪末以及21世纪初。由此可知在受到石油危机影响后,设计师对于合成材料的应用逐渐减少,而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再次复苏,空白期则由金属材料和木材代替,但随着新型材料的研究和3D打印等技术的发展,21世纪初期至今已出现众多新型的环保型材料,如利用藻类植物制成可降解的生物质材料以及利用建筑废渣、废瓷所制成的具有装饰性的材料等,这段时期的座椅主体材料变化是合成材料—金属—木材—合成材料—多元化材料。

表3 1973-2019年家具主体材料统计

对上述各时期各主体材料的百分比进行统计得到图1。从图1中可看出,木材作为座椅主材的比重在降低,合成材料的出现可能影响了设计师对于金属材料的应用,单一座椅中所应用的材料也在逐渐丰富,由原来单一主体材料演变为多种材料组合的趋势。

图1 近现代座椅主体材料百分比变化

2 座椅主体材料的演变特征

家具主体材料在不同时期的密集呈现在一定程度上可代表在该时期设计师对于某种材料的偏好性,这种偏好性是某个群体的共同偏好,与其背后共同追求的设计目标或者文化的影响有关。基于此,可结合家具的造型、材料组合以及所反映的坐姿文化进行演变特征的探索。

2.1 家具形态

家具形态,一般被认为包含点、线、面、体、色彩和材质等要素[9-10]。在1925年钢管家具大爆发之前,西方座椅的材料以实木、弯曲木、层压板和胶合板为主体材料,其中实木座椅遵循传统手工的框架结构制作方式,形态上受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等的影响呈现出哥特风格、自然主义和东方装饰的特点,如麦金托什的高背椅、维尔德的餐椅和格林兄弟的“中国椅”等。弯曲木座椅以索耐特弯曲木座椅系列为代表,因工艺和技术的革新使其展现出别具一格的简约和优美形态。层压板和胶合板家具因方正板材的缘故,所呈现出的形态特点为方正的几何形,代表作品是里特维尔德的红蓝椅。随着生产工艺的发展,到了20世纪30至40年代之间涌现了一批受到钢管椅影响而出现的悬挑式躺椅形态,座面和靠背是由一整块弯曲胶合板制成的座面倾角大于90°的呈V形的模块。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期间是金属座椅的爆发时期,主要以钢管椅为主,造型上可分为弯钩形、e形、V形等,弯钩形和e形主要来自斯塔g 马特(Mart stam)发明的悬臂椅的变形,V形椅以躺椅为主,见表4。钢管材料易弯曲,相较于其他材料能以较少的材料实现高强度和承重力的结构,在钢管座椅中除了起到塑形作用,还是主要的框架结构。

表4 钢管和合成材料座椅形态示例

以合成材料为主体材料的家具活跃的时间约为20世纪40年代至今,较多出现在20世纪60至70年代和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期,20世纪80年代受石油危机的影响数量减少。合成材料是人工将小分子有机物通过聚合等反应合成大分子聚合物,可以帮助设计师塑造大部分创意的造型。根据造型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常规造型、壳体形、躺椅形、悬臂椅形等,常规造型的座椅与传统坐椅造型相差不大,是框架式结构居多;壳体形的特征则是座位部分形成包裹人体的3D壳状形态,这种形态是从弯曲胶合板家具发展而来,但由于合成材料的可塑性更强,所呈现的壳体形态的效果更好并且舒适度更高;躺椅形也是从弯曲胶合板躺椅发展而来,但表现形式更丰富,主要是编织和一体成型的制作方式;悬臂椅形的合成座椅形态上借鉴了钢管悬臂椅形态,但在此基础上还实现了一体成型的生产工艺和壳体包裹人体的坐感,视觉上更简洁和优美。

2.2 材料组合

从上述座椅主体材料的演变历程可知,在现代时期开始出现了材料组合的应用模式,并占据了55%左右的比重,说明设计师不再只是关注单一主体材料的应用和表达;而到了当代时期,虽然合成材料的使用受石油危机影响减少了,合成材料与其他材料的组合也减少了,但材料组合类型占比仍超过30%,说明材料组合的使用方式依旧受设计师的喜欢。

材料组合可以形成多元丰富的设计表达[11]。实木材料相对于其他材料有着天然材料的优越性,自然的纹理和舒适的光泽能拉近用户与家具之间的距离,因而在大部分的近现代实木座椅中只搭配由织物、藤编或皮革等覆面材料,传递出舒适、天然和现代等情感体验。再加工木材除了因弯曲性能较佳而作为单一主体材料外,同时也跟实木和覆面材料、合成材料和覆面材料形成新的使用组合。金属材料与其他材料的组合搭配则更为丰富,因其强度之高常用作座椅的框架结构或者是作为椅腿支撑,常见的组合方式有金属和覆面材料、金属和人造板、金属和实木和覆面材料、金属和合成材料和覆面材料等。合成材料的可塑性与易上色性使其被大部分设计师作为单一主体材料使用,其次是合成材料和覆面材料 、合成材料和金属的组合方式,材料组合示例见图2。

图2 材料组合示例图

2.3 坐姿文化的改变

根据人类坐姿特点,可将其抽象为头部、躯干、髋部和腿部四部分[12-13],而躯干和腿部的变化能生动展现不同坐姿的特点,故以此作为坐姿的分析要点。座椅支撑身体的关键是要托住腰椎和颈椎[14],据躯干倾斜程度不同可分为端坐(躯干挺直)、靠坐(躯干后倾)、窝坐(躯干向后弯曲)等,见表5。端坐型坐姿主要出现在古代和近现代早期,除了受到封建礼仪等的影响之外,还受到木材加工技术的影响,呈现出躯干挺直、大腿平直和小腿竖直的特点[15]。挪威设计师Peter Opsvik在1979年设计出一款端坐型的Variable balans椅,坐者大腿需向前弯曲、小腿需向后弯曲,这是人体工程学在传统坐姿上的一个改良;靠坐型坐姿并非进入近现代时期才出现,在巴洛克和洛可可时期已有装饰着软包的倾斜靠背扶手椅,坐姿特点是躯干后倾、大腿平直或后倾以及小腿竖直或后倾。20世纪初至今出现了不同靠背倾斜角度和座面倾斜角度的座椅,主体材料有层压板、胶合板、弯曲木和合成材料等。窝坐型坐姿是新时代生活方式的创新,它在继承靠坐型坐姿的人体工程学基础上加入了更多舒适的元素,利用合成材料或金属作为主体材料,搭配海绵、布艺等辅助材料实现人体与座椅的柔软且舒适的接触,坐姿特点是躯干向后弯曲并由座椅靠背包裹着,大腿平直、向下弯曲或向后倾斜,小腿竖直[16-17]。

表5 坐姿归纳表

3 结语

近现代西方座椅的创新设计离不开材料的应用,主体材料的选择和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设计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木材在家具材料中的使用频率在降低,多种材料的组合使用已逐渐成为常态。不同的材料特点造就了不同的形态特征,材料的组合使用多以金属或合成材料搭配其他材料进行使用,坐姿变化为端坐—靠坐—窝坐,人体四肢可变化的姿势增多和活动范围增大,这背后除了人体工程学的助力,还有工业革命后人类思想解放所带来的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家具主体材料是家具材料应用的主要方向和设计概念实现的载体,西方现代座椅设计的成功得益于设计师对材料的应用和实验探索,可给我国当代家具设计以启示。

猜你喜欢

实木坐姿木材
橘子皮用来开发透明木材
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作品赏析
数字说
坐姿好习惯
木材在未来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板木家具实木化设计方法研究*
学生作业坐姿及台灯控制器
基于坐姿感应的智能视力保护台灯设计
实木复合门没有问题
“长跪”与谢罪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