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粮食主产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及障碍因素诊断
2023-08-11徐琪萍田逸飘
徐琪萍 田逸飘
摘要:粮食安全是促进我国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粮食主产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要义。文章基于2005-2020年粮食主产区数据,采用改进熵值法对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与评价,并运用障碍度模型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障碍因子进行诊断。研究结果显示:整体而言,考察期内粮食主产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各省份农业绿色发展、农业禀赋、农业现代化、农民经济条件状况存在差异;水资源、人均粮食产量、节水灌溉率是影响粮食主产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的主要障碍因子。为提升粮食主产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和缩小区域差距,需构建现代化农业生产、经营、流通体系,坚定不移走绿色农业发展道路。
关键词:农业高质量发展 改进熵值法 粮食主产区 综合评价 障碍因子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粮食主产区作为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其农业发展质量直接关系农业发展水平、乡村振兴、农民增收等重要问题。然而,由于受农业产业基础、技术水平、劳动力素养等因素的影响,农业高质量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问题依旧突出。目前我国粮食主产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如何?各省份间农业绿色发展、农业禀赋、农业现代化、农民经济条件状况差异如何?阻碍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的因素有哪些?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有助于全面认识粮食主产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整体情况,精确把握粮食主产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差异的原因,从而为推动粮食主产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启示。近年来,社会各界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形成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部分学者探讨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1]、面临的困境[2-3]、实现路径[4]等问题,也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5]、土地流转政策[6]等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也有学者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农业高质量发展进行水平测度和评价。学者们大多采用熵值法、主成分分析法、TOPSIS法对全国、各区域、各省份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与分析。
上述研究不仅为文章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构建提供理论支撑,同时也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提供方法借鉴。然而,既有研究对于粮食主产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及差异性分析还有所不足,且较少涉及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各维度趋势变化展开分析与解读。鉴于此,文章以13个粮食主产区为研究样本,从农业绿色发展、农业禀赋、农业现代化、农民经济条件状况四个维度来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改进熵值法对其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和评价;采用障碍度模型,分析影响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为进一步提升粮食主产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提供参考。
一、粮食主产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
(一)研究方法
1. 熵值法
为使评价结果更客观,实现不同时期与不同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差异的综合对比分析,文章借鉴了杨丽的研究方法[7],采用加入时间变量的改进熵值法对农业高质量发展进行测算。其计算步骤如下:
第一步,对初始矩阵进行标准化处理:
对于正向指标:
对于负向指标:
第二步,计算k省第i年第j项指标值的比重:
第三步,计算第j项指标的信息熵:
第四步,计算信息熵冗余度:
第五步,计算指标权重:
第六步,计算各指标的得分:
2. 障碍度模型
为了进一步考察粮食主产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障碍因素,有针对性地制定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提升策略,文章借鉴了王彦君[8]的研究方法,引入障碍度模型,具体公式如下:
其中,Iij为第i年第j个指标的障碍度;Ui为因子贡献度,表示单项指标j对总目标的影响程度,即单项指标的权重Wj;Tij为指標偏离度,表示单项指标与整个农业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差距,即Tij=1-Zij,其中Zij表示标准化之后的数据。
(二)指标体系构建
文章依据科学性、平衡性、全面性、可操作性、数据可获得性原则,参考以往学者构建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从农业绿色发展、农业禀赋、农业现代化、农民经济条件状况四个维度来构建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9]。具体指标如表1所示。
(三)数据来源与说明
文章选取2005-2020年13个粮食主产区作为研究样本,主要范围包括:河南省、山东省、四川省、河北省、黑龙江省、湖南省、内蒙古自治区、湖北省、安徽省、江苏省、吉林省、辽宁省、江西省[10],参照崔宁波的区域界定,将13个粮食主产区分为北方、南方粮食主产区,具体划分结果是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河南省、山东省为北方粮食主产区;安徽省、江苏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四川省为南方粮食主产区。各指标数据来源于《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水利统计年鉴》《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
数据说明如下:化肥施用强度、农药施用强度、能源消耗、塑料农膜施用强度、机械化水平、土地生产效率、农业生产效率依次由化肥使用量、农药施用量、柴油使用量、农膜使用量、农业机械化总动力、粮食产量、农业总产值与播种面积之比来衡量。耕地利用率是指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节水灌溉率是指节水灌溉面积与有效实灌面积之比。城镇化率是指城镇人口与年末常住总人口之比。人均粮食产量是指粮食总产量与年末常住人口之比。其余指标均直接源于年鉴或数据库,其中农业禀赋指标说明依次为乡村人口总量、耕地总面积、人均水资源量和森林覆盖率,劳动力文化程度是指乡村15岁及以上文盲人口占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恩格尔系数是指农民恩格尔系数。
二、粮食主产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
(一)粮食主产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评价
由图1可知,考察期内粮食主产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现波動上升趋势,并处于稳定的上升通道。具体而言,黑龙江、四川、内蒙古、江西、湖南、吉林、河南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排名前7,其中包括4个北方主产区和3个南方主产区;辽宁、江苏、湖北、河北、安徽、山东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排名靠后,其中包括3个北方主产区、3个南方主产区。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土地资源流转规模的扩大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农业得以进行规模化、现代化、集约化、绿色化生产,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在不断提高。粮食主产区依托其自然资源禀赋优势逐渐从追求产量的传统农业转向追求质量的现代农业。整个样本期内,黑龙江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长期保持第一的位置,其依托自然资源禀赋优势,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施农业绿色、现代化发展战略,实现农业高质量水平的快速增长。
(二)粮食主产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各维度评价
为了进一步探讨不同时期粮食主产区农业绿色发展、农业禀赋、农业现代化、农民经济条件状况的时空变化及差异大小,文章参照高雪(2022)的划分标准,将整个样本期划分为2005-2011、2012-2016、2017-2020三个阶段,此外依据图1变化趋势,在三个时期各选取2008、2013、2020年来进行分析。
1. 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农业绿色发展是实现新时代生态共同富裕的关键举措。农业绿色发展要传承农耕文明自然生态、塑造农文旅延伸价值、提高绿色有机农产品质量、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借助农业绿色智慧化发展释放农村人口红利、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最终构筑中国农业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11]。从表2可以看出,2008-2020年大部分省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呈稳步上升趋势,具体表现为粮食主产区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的均值从2008年的0.0925逐渐上升到2020年的0.0972。2008-2020年吉林、河南、江西、湖南、四川农业绿色发展排名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河北、湖北农业绿色发展排名呈上升趋势,而内蒙古、江苏、安徽农业绿色发展排名呈下降趋势。其中黑龙江在2013年之后农业绿色发展指标项得分稳居第一,黑龙江省成立的农业科研单位始终致力于生态种子培育、土壤保护与修护、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辽宁、山东农业绿色发展排名靠后,但从2008年之后山东便积极落实国家控“药”减“肥”,开展玉米、蔬菜和苹果化肥减量增效试点,提高农膜的回收利用率[12],有效缓解农业生产污染,而辽宁省政府在农业绿色发展方面关注较少,且资金供给不足,农业发展处于高污染、高能耗状态。
2. 农业禀赋水平评价。农业禀赋条件是决定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因素,也是农业经济问题的逻辑起点。从表3可以看出,大部分省份农业禀赋水平呈上升趋势,具体表现为粮食主产区农业禀赋水平均值从2008年的0.1166逐渐上升到2020年的0.1379。2008-2020年期间内蒙古、江苏、安徽农业禀赋水平排名处于一个稳定的趋势,而河北、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四川农业禀赋水平排名呈下降趋势。其中2008-2020年黑龙江、吉林、辽宁的农业禀赋水平上升趋势较为明显,为东北三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考察期内三个省份的农村人口呈减少趋势,但东北三省不负国家对于重要粮食生产基地的期望,各省政府努力做好耕地保护与开发利用,并不断提升耕地利用集约效益[13],其中三个省份耕地指标得分均值从2008年的0.0194上升到2020年的0.0253;东北三省人均水资源指标得分均值从2008年的0.0324上升到2020年的0.0827,究其背后原因,一方面极有可能与近年来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多,造成北部地区冷湿气流的增加进而降水量增加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各省政府实施的旱改水工程有关。
3. 农业现代化水平评价。农业现代化是指运用现代科技与高素质人才进行农业生产,实现农业的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进而推进农业产出高效率、高质量和高水平,从而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从表4可以看出,2008-2020年粮食主产区农业现代化整体呈现缓慢增长趋势,具体表现为:粮食主产区的均值从2008年的0.1013逐渐上升到2020年的0.1559,各省份之间农业现代化差异明显。2008-2020年农业现代化排名逐渐上升的省份有辽宁、吉林、江苏、河南、四川,而内蒙古、黑龙江、安徽、江西、山东、湖南农业现代化排名呈下降趋势。其中河北农业现代化一直稳居第一,近年来,河北省不断调整农业投入水平和投入结构,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实现农业规模化和产业化经营。
4. 农民经济条件状况水平评价。由表5可知,2008-2020年粮食主产区农民经济条件状况整体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具体表现为13个粮食主产区的均值从2008年的0.0480逐渐上升到2020年的0.0951,各省份农民经济条件状况存在明显差异。其中黑龙江农民经济条件状况水平稳居第一,可能与黑龙江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快速增长有关。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优质、绿色、特色、新颖的农产品,更加符合当下市场对于农产品的需求。此外,农业机械应用释放出来的劳动力流向城市,农民可以获取租金收益,且能进城务工获取工资性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居民经济条件状况。从表5可以看出,2008-2020年河北、内蒙古、吉林、江苏、安徽、江西、山东、四川农民经济条件状况水平排名处于一个不变的趋势,说明这些地区经济发展较为稳定,居民生活水平稳步增长。而辽宁、河南、湖北、湖南在研究期内都呈现小幅波动状态,其中2020年辽宁、湖北农民经济条件状况水平排名往前变化,河南、湖南农民经济条件状况水平排名往后变化。
(三)粮食主产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障碍因子诊断
为探究2008-2020年粮食主产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障碍因素的时空变化,借助障碍度模型计算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障碍因子,并参照王彦君(2022)的研究,选取2008、2013、2020年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前6位的障碍因子作为主要障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见表6。通过对2008-2020年粮食主产区的主要障碍因子进行频次统计,可以发现水资源(C7)、人均粮食产量(C18)、节水灌溉率(C1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C15)、人口(C5)、农药施用强度(C2)是粮食主产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可以看出农业禀赋、农业现代化、农民经济条件状况是阻碍粮食主产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维度。当前应重点关注粮食主产区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以及生产效率的提升,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达到粮食主产区农业高质量发展。
三、结论与建议
文章以13个粮食主产区为研究样本,从农业绿色发展、农业禀赋、农业现代化、农民经济条件状况四个维度来构建综合指标体系,利用加入时间变量的改进熵值法对其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和评价。主要结论如下:一是考察期内粮食主产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且不同省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各省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二是从各指标来看,各省份农业绿色发展、农业禀赋水平、农业现代化、农民经济条件状况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整体而言,2005-2020年粮食主产区农业绿色发展和农民经济条件状况水平相对较差;三是水资源、人均粮食产量、节水灌溉率是影响粮食主产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的主要障碍因子。
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构建现代化农业生产、经营、流通体系。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过量的、不必要的化学药品投入,优化生态环境,从而达到产品质量高、产业效益高、生产效率高、经营者素质高、国际竞争力高、农民收入高的高质量农业。例如,将数字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监测、管理环节,进而实现农业智能化、精细化、数字化生产,全面提高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加快推进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深度融合,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壮大爱农业、懂技术、素质高的农民队伍,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内在动力;在传统农超对接、农企对接、农校对接等流通模式基础上,运用电商平台扩宽农产品流通渠道,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和效益,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农民收入。
第二,坚定不移走绿色农业发展道路。利用集约、低污染的生产方式,大力打造以绿色为普遍形态的农业发展模式,发展绿色、无公害、有机、优质的生态农产品,以提升粮食主产区农业绿色发展。根据农业绿色发展的实证结果可知,對于河北、辽宁、江苏、山东等省份而言,政府应制定相关绿色农业发展策略,严格控制化肥、塑料薄膜和农药的使用强度,摒弃传统高污染、高能耗的农业生产方式,促进其农业绿色发展。
参考文献:
[1]高雪,尹朝静.新发展理念下的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与评价研究[J/OL].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1-9[2022-10-19].
[2]崔宁波,董晋.主产区粮食生产安全:地位、挑战与保障路径[J].农业经济问题,2021(07):130-134.
[3]刘涛,李继霞,霍静娟.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格局与影响因素[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0,34(10):1-8.
[4]张社梅,陈锐,罗娅.公证嵌入下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讨——基于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微观视角[J].农业经济问题,2020(06):66-74.
[5]罗光强,王焕.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国粮食主产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J].经济纵横,2022(07):107-117.
[6]陈宇斌,王森.农业技术创新、同群效应与农业高质量发展——兼议农地规模经营的作用机制[J].兰州学刊,2022(09):138-160.
[7]杨丽,孙之淳.基于熵值法的西部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测评[J].经济问题,2015(03):115-119.
[8]王彦君,于法稳,郭瑞雅.黄河流域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空间差异、动态演进与障碍因子分析——基于“乡土文化-活力-韧性”视角[J].林业经济,2022,44(11):40-57.
[9]杨念,王蔚宇.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测度[J/OL].统计与决策,2022(19):26-30[2022-10-18].
[10]张克俊,张泽梅.粮食主产区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2):25-32.
[11]Xie H, Chen Q, Lu F, et al. Spatial-temporal disparitie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otal-factor green use efficiency of industrial land in China[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9, 207: 1047-1058.
[12]李菲菲,周玉玺,周霞.山东农业绿色发展时空差异与障碍因素分析[J/OL].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1-12[2022-11-01].
[13]李子瑞,姜博,张余,赵毅.东北三省新型城镇化与耕地集约利用协调性评价与预测[J].水土保持研究,2021,28(06):260-267.
(作者单位:大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大理大学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