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零售业的转型之路:实现离线和在线业务的无缝衔接
2023-08-10邓鹏辉
邓鹏辉
在实体店运营成本飙升、电子商务抢占市场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下,中国传统零售业效益下降,利润暴跌,商店不断关闭。与此同时,由于消费者体验差,退货数量多,在线零售业的发展速度也逐渐放缓进入了瓶颈期。因此,探索利用“新零售”模式,启动消费者购物体验的升级工程,促进消费者购物模式的转变,构建全渠道的零售业态生态模式,将成为实现传统零售行业自我创新和发展的有益尝试。
我国零售业发展现状
目前,95%的大型实体零售企业,特别是以百货商店、超市、大型超市和购物中心为主的企业,受到传统商业模式的制约,在电子商务的影响下,实体零售行业发展困难。但电子商务也有其自身的缺陷,许多因素制约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首先是退货问题。与传统零售不同,电子商务公司没有实体店,在维修或退货时很难处理。
其次,大量假冒伪劣产品的存在,不仅使消费者对电子商务企业失去了信心,而且对整个市场造成了严重损害,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
最后,电子商务虽然很方便,但它并不能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比如买衣服不能试穿等等。
新零售市场的发展趋势
新零售店的市场规模。我国新零售业的发展周期相对较短。新的零售概念于2016年提出,2017年被视为新零售元年,市场规模为38.9亿元。随着用户习惯的形成和新零售模式的创新,到2022年整个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1.8万亿元。其中,新零售店的兴起和各地创新企业的涌现贡献巨大。从地区分布情况来看,70%的新零售企业仍集中在北京、上海和广东省,其他地区只有不到五分之一。
新零售企业的布局。就2018年中国新零售企业分布情况来看,新电子商务领域有285家,占29%。新电子商务将娱乐和社会互动元素融入到企业运营中,创造了一种新的社会互动+电子商务发展形态,但整体增长规模有所下降。中国传统零售业的市场规模是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来衡量的,调查研究显示,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逐年增长,增长趋势有很大的波动。从2015年到2019年11月,总销售额从30.09万亿元增加到38.09万亿元。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消费结构仍在上升,消费规模在稳步扩大,消费模式不断创新。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市场,有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有着大量的消费升级需求。
近年来,中国零售市场已经趋于饱和,尤其是在一线和二线城市。许多零售企业营业额多年来一直增长乏力,一些商店利润开始下降,成本却急剧上升。许多商店面临着一些不可避免的成本增长,主要包括商店租金成本、房屋建设和维护成本、员工工资等,导致商店利润大幅下降。基于这一现实,许多零售企业开始避免选择一、二线城市,并在运营成本较低的城市开设店铺,以扩张其领土。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上购物已经成为许多人购物的首选。传统零售企业纷纷寻找自己的出路和解决方案。
传统零售业的转型之路
传统零售企业想继续生存下来,就必须进行一系列改变。单一模式会导致客户老化,企业在发展新零售的同时应考虑多样化模式的发展,完善消费升级需求,整合线上和线下销售资源,积极探索新零售模式与传统零售模式的整合路径。
制定明确的战略立场。传统零售企业必须深入了解自己的客观情况和线上线下运营模式,要清楚地认识到虽然电子商务特别是网上零售近年来发展迅速,但它并不能完全取代实体店,开放在线服务并不是适合所有企业的发展趋势。因此,企业应做出合理的“触网”决策。
调整企业规模。传统零售企业应根据企业的发展和资本情况调整实体店数量,适当缩小实体店的规模,以减少企业快速扩张造成的成本压力。对于发达的零售业,要根据线上和线下业务的比例,适当扩大企业规模,减少对实体店位置和数量的依赖。对于以网上零售为主的零售业,通过建立实体店,可优化线下实体店的布局。对于租金较高的地区,企业应避免实体店的重复,降低租金和人力成本,防止店铺密集造成的销售竞争,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对原店进行升级改造,提高消费者体验。
促进产业链价值提升。由于大环境的影响,盒马、叮咚、美团等一些新平台在线订货量比往年同期普遍增加了2~10倍。订单增加的原因主要是消费者习惯的改变,大大提高了新零售企业的市场普及率。
对现有商业模式的合理规划。从消费习惯来看,超市将逐步取代农贸市场。人们倾向于减少购买数量,而“一站式”的超市和商店可以长期为人们提供稳定、安全、可靠、品类丰富的产品。与农贸市场相比,它们能更好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并在未来取代低端城市原有的农贸市场。从农贸市场挤出的消费者需求,可能会进一步提高低端城市超市的普及率。
从消费渠道来看,对线下家庭服务的需求正在增加。KOL's(意见领袖)的在线深度社交和互动营销模式将继续促进电子商务GMV(商品交易总额)的表现。
新零售行业比传统零售业更具有竞争优势。传统零售行业在充分发挥自身实体店优势的条件下,不应仅仅依靠在线互联网平台。要充分发挥实体零售行业中电子商务的经验和优势,追随“新零售”趋势,拓展离线业务规模和效益,实现离线与在线业务的无缝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