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儿童绘本美育课程模块构建研究
2023-08-10陆韵琪
摘要:2022年4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发布,标志着我国艺术教育进入新阶段,并重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实践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同时,接受艺术教育,能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成长为掌握应对现实世界各种挑战的技能以及具备健全人格的人才。但目前我国的艺术教育还没达到“核心素养时代”的要求。美育与不同载体的结合还未取得相对理想的教学效果,还未达到全面培养儿童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能力的目的,还未完成美育的任务。因此,文章探索将核心素养教育融入美育并实现时代愿景的方法,发现绘本教学与核心素养教育倡导的教学理念不谋而合,即借助绘本这种特殊的艺术载体让儿童掌握美的知识与技能,培养儿童捕捉与感受美的能力,从而获得相关的美育素养。利用好绘本这一美育资源,促使美育发挥出更大的效能。文章尝试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依据绘本美育的原则,尝试建构并设计绘本美育的教学框架,同时配合模块化概念,设计出对应的核心素养教学模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迎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构建此模块旨在拓宽美育思路,以更好地开展儿童绘本美育课程。
关键词:美育;儿童;绘本;核心素养;模块构建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16-0-04
1 绘本美育及其优缺点
1.1 关于绘本美育
绘本美育指以绘本为载体,通过系统的课程教学实现美育目的。绘本美育属于美育的大框架,是美育的一种特殊途径。儿童阶段是了解世界、思考问题的关键阶段,而绘本是伴随儿童成长的重要读物,在儿童美育方面具有重要价值。首先,绘本是根据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阅读需求设计的,契合儿童的心理与生理发展水平,具有容易被儿童接受的天然优势。其次,感知与发现美是美育的一大重点,而绘本因形式新颖多样,在阅读与欣赏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调动儿童“眼、耳、鼻、舌、身、意”的多种感官,提高儿童对美的捕捉及感知能力。最主要的是,美术学科的立科之本是视觉形象,而视觉形象恰恰是绘本最显著的特征。最后,绘本中的文字简短精练,符合儿童的阅读习惯和理解能力,再配合插图的视觉刺激,有利于提高儿童的文学素养。可以说,绘本集合了文学之美、画面之美、感情之美、思想之美,让美育有了清晰明确的载体,为美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1.2 绘本美育的优缺点
绘本作为一种优质的美育载体,除了前文提及的美育优势外,还具有内容丰富、可以为教学前期探索和实践奠定良好的基础等优点。因此,绘本美育在近年来越来越受关注,也被广泛运用到教学中。目前,绘本美育有很多形式,主要为绘本出版社的推广教学活动、少儿美术培训相关课程、幼儿园及小学的课程教学、家庭教育中绘本的亲子活动等。
上述几种绘本美育模式都是切实可行的,并取得了一定的美育教学效果,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首先,缺少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该涵盖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目前绘本美育的教育目标却是分散模糊的,没有明确儿童在不同的阶段课程中应该达到的美育层次。其次,课程体系较为松散随意或结构不完整。绘本美育理应具备完整的系统,应覆盖课前、课中、课后,并涵盖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发展阶段儿童的美育需求。但目前绘本美育教学的系统性不强,单纯追求作品输出,忽视了培养儿童的美育素养。再次,选择的作为美育载体的绘本教学用书也具有明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难以保证内容质量。最后,绘本美育课程教学方式单一,缺少综合性与实践性。受空间、时间、师资等因素的限制,当前绘本美育课程教学方式单一机械。因此目前的绘本美育课程在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的课程环节设计与实施方面存在明显不足,缺乏多样性。
2 开展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儿童绘本美育
2.1 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核心素养是由教育部主持修订的教育总目标、学段课程目标和各科目课程目标,课题组成员为高校一线教育工作者,并有大量的数据与理论支撑,符合我国的国情以及学生发展需要。同时,中国学者独创了“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旨在促使各学科对核心素养作出独特的贡献。基于这一目的,美术学科提出了五个核心素养: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图像识读。
2.2 核心素养与儿童绘本美育课程的关系
美术核心素养(以下简称“核心素养”)本身是美术课程的一个目标,美术课程需要围绕核心素养展开,核心素养则需要通过美术课程的实践培育出来。通俗点说,核心素养是美术课程的DNA,美术课程是核心素养的载体和培养皿。因此,以核心素养为指导开展美术课程可以促进儿童综合素养的发展,形成关于美的能力,让美育落到实处。而绘本美育作为美育的一个分支或组成部分,涵盖了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以及图像识读能力培养的所有要素。通过绘本美育课程的层层递进,儿童会逐步形成将美术知识、技能转化为核心素养的能力。
2.3 开展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儿童绘本美育课程需遵循的原则
2.3.1 儿童视角原则
儿童视角是指借助儿童的眼光、口吻或者思维来表达故事,绘本呈现过程具有鲜明的儿童思维特征,画面叙述调子、姿态、结构及心理意识因素都受制于作者所选定的儿童叙事角度[2],即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能从儿童的角度和立场来理解他们的观点和思想。遵守该原则的目的是让传授者处于无干扰状态,从而使绘本美育课程更符合儿童的发展规律,这不仅可以让儿童更放松自如地利用艺术手段来展现和表达自己,还有助于儿童建构符合其需求的美学素养。
2.3.2 高质量资源原则
儿童绘本美育课程要以大量的绘本为载体,面对琳琅满目但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的儿童绘本读物,只有以高质量的绘本为载体进行美育教学,才能真正实现“以美育美”。高质量绘本至少要符合以下四个标准。第一,由较高出版级别的童书机构出品,如蒲蒲兰绘本馆、信谊、蒲公英童书馆、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等。第二,选取的绘本获得过业界认可度较高的奖项,如国际安徒生奖、凯迪克奖、凯特·格林纳威奖、德国绘本大奖等国际奖项,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信谊图画书奖、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等国内奖项。第三,选取的绘本故事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较大的教育意义,贴合该课程的主题,且具有正确的價值导向。第四,绘本的装帧和插图设计水平较高,能够成为美育课程的“范图”“摹本”或美育素材。
2.3.3 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也称整体性原则,要求把绘本美育视为一个系统,以优化绘本美育目标为准绳,协调整体课程中不同分支的相互关系。首先,系统性原则在要求绘本美育课程做到培养全面素养的同时,实现培养阶段的前后承接。其次,要在教授美术知识与技巧的基础上,促进儿童知情意全方位发展。绘本美育作为一种循序渐进的美育活动,需要将不同板块涵盖的美育特性置于整个美育的大系统中考量,协调不同板块小目标的运行,以美育的总目标指导和帮助儿童健全美的素养,而这必须通过遵循系统性原则实现。
2.3.4 多元性原则
多元性原则是指绘本美育课程及教学需要具备多样性、灵活性和应变性的特征。多元性原则的核心是创新,提倡教学资源、教学模式、教学输出的多样性,要重点突出绘本美育课程中儿童美学思维与认知过程的多样性,这也是培育儿童创造性思维、创新性素质的前提。绘本美育课程要坚持以民主、平等、自由、开放、选择、宽容为表征的教学和评价模式。这不仅有利于向儿童呈现多姿多彩的美的世界,还有利于打破固定思维,培养儿童的创新精神。
3 探索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儿童绘本美育课程体系模块化
3.1 关于模块化课程
模块化课程也称单元课程,是指课程结构设计为模块化,始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是由若干个能够自成体系的独立的教学板块组成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课程模式相比,模块式教学有更强的融洽性、独立性、层级性、开放性,能使教学内容的组合更加便捷,知识的更新更加及时。因此,要在儿童绘本美育过程中尝试引进模块化教学思路,根据培养目标,将儿童绘本美育课程分为五大模块,在每个模块中,根据儿童不同的培养需求,构建若干子模块,每个子模块包括一门或多门课程。同时,由于模块之间的逻辑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因此模块与模块可以相互组合,开放程度较高、灵活性强,有利于绘本美育课程的开展。
3.2 模块设计的原则
除了需要以核心素养为理论框架外,还需要坚持以下原则。第一,思维品质培养贯穿全过程。思维决定人发展的高度与广度,因此,虽然各个模块的内容各不相同,但是始终会围绕美育展开儿童的形象思维能力、创造思维能力、综合性思维能力培养。第二,课程统整思路清晰明确。儿童绘本美育由五个模块组成,其需要相互协作,共同发挥作用。同时,每个部分需要将美术知识、核心素养和教育实践进行优化组合,更好地发挥绘本美育课程体系的整体功能。第三,组织系统灵活开放。由于知识更新迭代的速度加快,因此一劳永逸的长周期课程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及学生发展的需求,课程建设可以根据所处的客观背景进行灵活调试,要适时调整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学方法等,适应多元社會的发展潮流。
3.3 儿童绘本美育课程模块框架
虽然模块间的能动性强,但每个模块都是一个独立的教学单元,其包含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资源、评价等一切教学要素。因此,在宏观目标的指导下,不同的模块有不同的结构、目标与内涵。
3.3.1 知情意模块
心理学中的知、情、意分别指认知、情感、意志,以实现真善美为目的。它们是人类心理活动的三种基本形式并且引导“行”的产生。绘本美育中的知情意是指儿童通过绘本美育课程的图文熏陶,学会感知与认知美;绘本美育课程的五感体验能够使儿童体验美,从而引发其美好的情感,使其通过美的形式与载体将这种情感表达出来;绘本美育的多样化教学模式,能使儿童建立正确的美的价值观,形成多样化思维模式,并将其转化为坚定的信念,指引人生前进的道路。绘本拥有非常优质且种类全面的知情意方面的资源,如《绿池白鹅》有助于使孩子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彼得兔》系列故事有助于培育儿童关于爱的美德,《我是谁?》有助于孩子接纳与认知自己等。
3.3.2 文化传承模块
在文化传承模块中,借助绘本,美育能够发挥协调、情感、引导等育人作用,增强儿童的民族自信及民族认同感、自豪感和内聚感,激发儿童继承与弘扬民族文化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绘本的育人作用赋予了其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传播传统文化内涵的功能。涉及文化主题的绘本类型丰富,涵盖了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地域文化、世界文化、插图风格多样性文化等,如《苏荷的白马》《一寸法师》《九色鹿》《团圆》,还有The Day You Begin等,不胜枚举。依托不同文化主题开展的绘本美育课堂,循循善诱地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脉络,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去了解、发掘、体验中华民族文化之美,以逐步强化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同时,要让儿童对不同地区、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与文化有所了解,并尊重、理解与包容存在的文化差异。
3.3.3 艺术赏析模块
自然世界、社会生活和艺术作品中蕴含各式各样的美,引导儿童发现、感受、认识这些美也是绘本美育的目标之一。著名艺术家豪泽尔认为,人生来可以成为艺术家,但成为鉴赏家必须依靠教育,由此可见美育对培养儿童艺术欣赏与鉴赏力的重要性。优质的绘本是富有趣味并容易理解的,其细节生动丰富、视觉符号艺术价值高、整体艺术设计水平高,有丰富的艺术表现。通过绘本美育课程中艺术欣赏模块的教学,儿童的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情趣、审美评价等能力能得到稳定发展,逐渐形成一个稳定独特且有个性美的内核,最终达到提高生活品质、美化生活的目的。
3.3.4 创意思维模块
创意思维是当下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与素质[3]。创意思维培养一直是美育的重点,因为创意思维可以创造美,是实现创新创造的源泉。绘本对创意思维的培育从阅读形式和创意内容这两个维度出发。
第一,绘本的图像叙事模式充满了奇思妙想。其通过画面细节处理、伏笔悬念激发儿童的探索欲望,让儿童自然代入其中进行大胆猜测和想象,潜移默化地激活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画面的处理效果能给儿童提供想象落地的参考。第二,绘本形式的多样性决定了绘本阅读方式的多样性,形式上有绘画、角色扮演、改编、歌谣等。通过不同的方式阅读绘本,有利于儿童学会从不同的视角去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提高儿童的观察能力。同时,其能调动儿童的感官,使其积累生活中美的素材,提升儿童的反应能力、洞察力、搜索能力,为发展创意想象积累素材以及打下思维基础。
3.3.5 技法实践模块
在绘本美育课程的技法实践模块,以绘本为蓝本,学习美术技法,可以满足儿童对基本美术技法的学习需求。因为绘本涵盖了几乎所有的艺术表现技法,有铅笔、油画、水彩、版画、拼贴、新媒体技术等,而且每个艺术家利用同一材料呈现的画面效果也各有特点。因此,通过绘本课程教学,儿童可以学到优秀艺术家的技法和表现手段。而且,绘本涉及的绘画流派非常广泛,儿童能够通过绘本了解不同的艺术流派,掌握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同时,不同的个体对美的理解是不一样的,通过绘本美育课程,儿童可以自如地将自己认为的美通过相应技法加以呈现,更加大胆地表达对这个世界的看法。
儿童绘本美育课程的五大模块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而且在一定的情境中可以实现逻辑组合,共同搭建起一个完整全面的绘本美育体系。
4 结语
本文以核心素养为核心价值驱动,以绘本为载体开展美术教学,将绘本美术课程从形式美育提升为实质美育,拓展了绘本在美术教育中的维度,给美育注入了新鲜血液。同时对课程进行模块化研究,建构具有多维美育赋能的课程框架。充分挖掘绘本作为高质量美育资源的价值,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5.
[2] 莫迪.儿童视角研究:儿童研究的新转向[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5.
[3] 杨宏鹏.谈艺术、美与创意思维[N].大河美术报,2023-03-03(09).
作者简介:陆韵琪(1996—),女,广东鹤山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