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汉语言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融合路径
2023-08-10张亚玲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汉语言专业作为高校中比较热门的专业之一,关系到学生整体语言文化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以及人文关怀意识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汉语言文学是语言文学教育体系当中非常重要的学科之一,其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以及价值观形成,因此,在“互联网+”大背景下,切实融入人文素质教育内容,将是有效提高汉语言专业教学水平,培养优秀汉语言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首先针对高校汉语言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融合的积极作用进行阐述,通过客观分析“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汉语言教学与人文素质融合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重点论述了“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汉语言教学和人文素质教育融合的具体路径与方法,希望可以更好地培养出具有专业技能和高素质的优秀人才,也为我国高校汉语言专业学科的长久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汉语言教学;人文素质;融合
一、引言
我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多姿多彩,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当前高校学生提高人文素养、建立文化自信的关键举措。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职责,在不断努力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的同时,更应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质。
高校汉语言文学学科是文科类专业比较热门的,相较于其他学科而言,高校汉语言文学学科需要在未来的人才培养路径中帮助学生感受到文学的美感,领悟到人文精神,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探究本民族语言文化、传统文化魅力的兴趣,对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产生深深的自豪感。汉语言文学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自身的素质,明确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树立正确的三观,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育效果。
在“互联网+”背景下,更加强调要将人文素质教育和汉语言教学相融合,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和本专业教育的契合点,提高汉语言专业教书育人的职能与效果,这也将成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高校汉语言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根本目标和要求。纵观现阶段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所以探寻相对有效的应对办法,将成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高校汉语言专业学科教学工作的重点与难点。
二、高校汉语言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融合的积极作用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高校汉语言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其中,确实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使得学生真正从思想层面意识到人文素质教育的价值,对于切实提高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质、巩固学生具备汉语言学科知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水平、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具有积极作用。从基础层面来看,在汉语言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融入人文素质的相关内容,确实对于该学科的发展而言是具有创新意义的,也可以有效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思路与理念价值。一方面传递给学生汉语言学科的相关知识,另一方面,也帮助学生形成更为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内涵,这为高校汉语言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也承载了高校人才教育培养工作的职责。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人文关怀
在汉语言学科教学过程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形成人文关怀意识,进而塑造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利于学生形成更为良好的精神风貌。同时,也可以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丰富学科内容,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质量。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经常会涉及文学作品的深度解读,而这些作品本身也表达出创作者自身的思想、价值观念,这些其实就是人文关怀的体现。因此,教师更应该加强对这些内容的挖掘和利用,使得学生可以在学习和阅读经典汉语言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注重精神内涵的体现。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独立学习意识和能力
人文素质在汉语言文学学科中的应用和融入,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学生更加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环节,增强学生对于学科学习的兴趣,也可以在后期更为积极地参与到各项学习任务当中,提升学生的课堂活跃程度,也使得学生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中形成更好的文学素养与能力。与此同时,这种人文素养融入的方式也是对传统汉语言文学课程的创新和完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学生长期在人文素质的氛围下接受熏陶和影响,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三、“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汉语言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对于人文素质教育关注度明显不足
纵观当前高校汉语言教学和人文素质教育相融合的情况来看,普遍暴露出人文素质培育关注度不足的情况,这直接制约了教学质量水平的提升。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采用传统学科授课的方式,完成汉语言专业教学的基本要求。然而,在当前社会的发展和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的实际需求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其要求,更会制约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对于该学科的长期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传统的汉语言文学课堂教学环节,教师所传授的理论知识比重非常大,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触类旁通的能力,导致汉语言教学实效性大大降低。与此同时,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网络用语的普及和出现也会造成学生的专业思维意识受到影响和冲击,这些都会导致该专业教学效果受到影响。所以,单一的理论教学模式并不能够满足未来素质教育背景下对于人才的培养要求,也不利于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合其中,如果继续沿用这样的方式且不注重教学活动设计,就会导致教学资源被浪费,也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能力。
(二)缺乏完善的学生人格培养机制
纵观当前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现状,发现大多数学生比较缺乏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不能够通过正确的态度分析在社会中遇到的人事物,也不能够对自己的意识行为、情绪态度等进行有效的管理。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約和影响着汉语言教学工作的开展,不能够有效将人文素质教育应用其中,对学科发展产生了负面作用,也会导致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长此以往由于缺乏相应的人格培养机制,还会导致教师不知如何更好的将人文素质教育应用其中,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学的实际效果。
(三)学科知识体系与要素更新存在滞后性
在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知识要素的更新速度相较于其他学科而言确实具有比较慢的特点。这主要是因为汉语言文学内容涉及历史发展的阶段与流程,所以这也就导致了人文素质教育的融合可能会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在现实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跨学科意识相对而言比较差,并且也无法正确提高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素质提升。此外,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也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强化和培养,这就导致了单一的教学模式并不能够满足对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培育对基本要求。高校忽视了对学生对实践能力培养,就会造成在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人文素质的融入明显缺乏,教学水平的提升效果亟待改善。
四、“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汉语言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融合路径
(一)营造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
在“互联网+”视域下,未来高校汉语言教学工作与人文素质教育工作的融合将成为必然的趋势。这是因为在汉语言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提升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促进人文素质教育与之相融合,建设和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环境非常必要。学生可以长期处在相对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当中,提高对汉语言学习知识的理解程度,也使得学生在汉语言学习的过程中质量有所提高。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在课堂教学环节中融入师生之间的互动与联系,这样就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此外,教师还可以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问题设置,即在合适的时间向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使得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在思考之后也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一方面提高学生汉语言学科专业的思维意识和能力,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对于切实提高该学科的教学效率具有重要价值。在人文素质的融合过程中,要依托于实践教学活动,这样学生才能够得到更为充分的锻炼,在实践环节增强自身的人文素养与能力,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加强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从而切实营造出更为良好和谐的人文环境与氛围。
(二)注重学生人格培养
高校汉语言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重点放在对学生的人格培养方面,这有利于学生形成更为独立并且健全的人格,并对高校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具有重要价值,也是有效提高汉语言文学教学质量的关键体现。纵观实际教学成果,作为高校教师应该改变传统教学中的错误观念,对教育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教师要科学进行教学时间活动的设计,让学生更为积极地参与到教学实践活动中。通过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进而形成更为正确的道德认知观念。这也是在不断强化教学成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水准,为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的成果体现添砖加瓦。
(三)加强教学内容与实际之间的联系性
在开展汉语言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要想更好地融入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就必须要强化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之间的联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以更好的状态应对汉语言专业学科当中比较复杂的知识体系和内容,也可以在知识的掌握过程中具有更强的条理性。
在实际的工作开展进程中,教师必须要针对教学内容进行更为科学合理的选择与安排,尽可能选择有利于调动和激发学生兴趣的文章,这样才能够在课堂教学环节更好地实现对知识的延伸,也可以挖掘出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增强了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剖析与理解,深切体会文章当中关于人文素质的描述,切实提高课堂教学工作的整体质量,有效提升了教学实效性。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之间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所以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同时更加有利于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
(四)坚持丰富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教师在进行汉语言文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这样将有效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整体水平与实际效果。为此,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创新与优化,从而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工作。
第一,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作为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师,必须要针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相关教学标准进行分析和研究,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进行教学形式的创新,努力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其中,比如可以尝试应用翻转课堂的方式或者是利用微课资源,这些都是“互联网+”背景下可以尝试的全新教学手段。教师应该注重多种方式的相互结合,切实提高教育工作开展的整体效果和水平,将提升学生人文素质作为根本目标。
第二,要积极向学生传递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意识,将人文素质教育应用到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必须要向学生传达正确的学习理念,并结合教学实际要求,积极针对各项教学工作进行规划,这样才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帮助学生树立起终身学习的意识,这样更加有利于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授课过程中,学生形成了更为良好的人文素养,不仅能够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
五、结束语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需要充分坚持与时俱进的根本原则,通过与当前教育行业的变化、政策与改革相结合,坚持立德树人原则的同时,积极做到协同育人的发展目标。对于高校汉语言专业学科教学而言,其本身作为语言学科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确实关系着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精髓的学习和传播,同时也对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与道德观念具有重要意义。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育实质,一方面体现在对汉语言基础知识的讲解与传授方面,另一方面则体现在对经典文献当中凸显民族精神、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表达。
互联网背景下,针对高校汉语言学科教学的工作的开展,必须要将互联网技术和传统汉语言教学相结合,这样可以有效丰富教学模式。一方面帮助学生掌握了汉语言相关方面的知识,提高了学生对汉语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指导和帮助大学生增强对经典文献阅读的意识和能力,形成更为完善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个人的审美素质与人文素養。
简言言之,有了“互联网+”技术的支持,汉语言文学教育教学活动和人文素质的提升存在着更为密切的联系,在未来教学中,更加需要将互联网技术优势发挥出来,结合互联网手段加强对教育模式的创新与拓展、丰富教学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生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和应用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对于人文知识的认识,切实促进学生心智的成熟与发展,将学生培养成综合素质优秀的人才。
作者单位:张亚玲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参 考 文 献
[1]张亚玲.互联网背景下汉语言文学教育与人文素养提升[J].文学教育(下),2023(01):166-168.
[2]郭品.汉语言文学教育中人文素养培养策略[J].文学教育(上),2022(05):115-117.
[3]蔡杰.互联网下的汉语言文学教育与人文素养培养[J].中国新通信,2021,23(03):209-210.
[4]徐涛,母忠华.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向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融合发展的思考——以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为例[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0(04):54-57.
[5]芮琼.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教学优化策略研究[J].教育评论,2019(12):133-136.
[6]王丹荣.“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创新创业教学模式的探索[J].梧州学院学报,2018,28(05):7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