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视域下数字资源在信息课堂中的运用策略

2023-08-10郑培芹

天津教育·上 2023年6期
关键词:互联网+学科数字

郑培芹

信息技术是高中课程的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信息意识以及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互联网+”视域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借助数字化教学资源,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学资源也能够给信息技术课堂带来新活力与新变化。基于此,“互联网+”视域下,本文对数字资源在信息课堂中的运用展开研究。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深入与实施,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要重视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变传统教学中只依靠教材的情况,增加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此外,在“互联网+”视域下,多样化的数字教学资源使信息技术课堂充满活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丰富学生的知识容量,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

一、数字資源在信息技术课堂的运用优势

(一)拓宽信息获取渠道

高中阶段的教育对于学生能力、素养、价值观念形成具有深远影响,同时这一阶段也是学生身心高速发展的时期,因此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让教学状态更加丰富,教师就需要重视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不仅能够改善以往信息技术课堂中单一化资源运用的教学现状,也能够构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习空间,使得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学习中。此外,随着“互联网+”的到来,教师也要能够把握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特征,加强对数字资源的有效运用,从而加强学生的信息资源敏感性,助力学生信息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提升资源更新速度

在“互联网+”视域下,教师与学生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取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信息认知。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需要积极运用数字化资源完善课堂教学的体系,进一步提高学科教学的效率。同时互联网+视域下的信息技术课堂已经不能单纯运用纸质学习资源以及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需要将丰富的学习资源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第一时间接触到新鲜、有效、丰富的学习素材,同时也要运用亲身实践、动手操作的方式,以此进一步加快学习资源更新的速度,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实现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三)符合教育改革的方向

数字资源的建设与运用是当前教育改革、教育发展的必要,也能够加快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进程,同样数字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有效方式。从整体层面分析,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重视对数字资源的收集应用能够进一步实现学科教学的创新改革,也是实现新时代人才培养计划的有效路径。数字资源应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学情和教学实际实施合理的教学方案,改革单一化教学模式,通过数字资源的共享展示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质量,这不仅是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也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大方向。

二、“互联网+”视域下信息技术的教学现状

高中是我国教育教学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身心成长、能力培养的黄金时期,在以往的高中教育中,教师只是重视文化类学科的教学,在信息技术学科中往往只会运用灌输式教学方式,理论传授与枯燥的教学气氛使得学生无法切实感受到这门学科的意义,也无法在学习中拥有积极阳光的学习心态,这些情况都严重制约了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同时在实践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师的教学只是依赖于课本教材,没有关注学生的真实学习需求,以及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单薄化、简单化的教学素材无法给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多的养分,更是严重影响了学科教学的效果。

理论讲解、知识传授、学生听讲的教学模式也就出现了单一、枯燥的教学气氛,同样师生之间互动的缺乏以及教学活动的缺失,也会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或者走神的情况。那么在“互联网+”视域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要依据教育数字化的教学理念,充分挖掘探究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从而为课堂教学增添更多的活力,使得学生能够形成积极、良好的学习兴趣,多样化的数字资源也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

三、数字资源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开放的学习空间是学科教学的根本

考虑到高中学生的身心特征与成长需求,信息技术教学应该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教师可以结合数字资源的运用,为学生创造开放的学习空间,使得学生能自主投身信息技术的学习探究中,既能让他们充满学习的动力和激情,也能提升学科教学的效果。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中有非常多的实践性内容,那么就需要教师在开展教学时明确教学切入点,构建开放性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在课堂中掌握丰富的内容,夯实信息技术基础、拓展信息技术思维,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意识。此外,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课程和学习资源,使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学科的魅力。

例如,在“人工智能的应用”一课教学中,首先,教师要明确本章节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人工智能存在于生活和生产中的哪些方面,对人类生活有怎样的影响,通过讨论与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人工智能在未来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其次,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一个开放性的学习空间,通过视频播放的形式让学生看到现阶段人工智能在家居、运输、教育、交通、医疗等不同领域的应用成果,设计相应的课堂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例如,教师设计了“智能教育”话题,引导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并结合数字资源的运用,阐述所了解的关于智能教育对于自己学习以及教师教学的意义,从整体层面分析人工智能对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促进作用,以此进一步激活学生的思维,然后教师就可适时引入本课的教学内容。

运用数字资源为学生营造开放、探究的学习空间,能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也能让学生感悟人工智能、信息科技为社会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二)数字化学习平台是学科教学的依据

在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得到了广泛运用。在“互联网+”视域下,教师可以在学科教学中为学生搭建数字化的学习平台,整合相应的数字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更优质、更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使学生逐渐投入信息技术学习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另外,数字化学习平台的搭建能够满足班级中不同基础的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在宽广、自由的平台空间内自主规划学习内容、自主制定学习计划,从而助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高效学习能力的形成。

例如,在“信息及其特征”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线上、线下教学的双重方式,在课前预习和课堂教学两个环节实现学习平台的建设。

首先,在预习环节,教师可以将准备好的数字学习资料上传至学习平台,设置基础预习任务:了解信息是什么以及它的特点。探究预习任务:结合生活实践中的实例,说一说信息与数据的差异性和联系点。从而促使学生在课前预习环节充分了解本课学习内容。

其次,在教学环节,学生已经结合课前预习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这时教师就可以将教学重心前移,在教学前期利用交流互动的方式增添课堂教学活力,引发学生探究。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开放性的问题,如哪位同学可以说一说信息是什么?它有哪些特征呢?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结合预习与教学环节,教师运用数字资源为学生搭建有效的学习平台,使学生开展知识学习与探索,进而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总结能力。

(三)丰富的教学内容是学科教学的延伸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相较之前已经有了更丰富的内容,为了进一步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教师也应该在教学中重视互联网资源以及数字资源的收集,丰富学科教学内容。如此,既能加深学生的学习体验,也能在持续教学中让学生养成科学的认知思维以及综合性的信息素养。

例如,在“大数据特征”教学中,大数据一词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的新名词,是指在可承受的时间范围内运用常规软件工具捕捉、处理的数据集合,同时大数据也是为人们提供信息、做出决策的重要依据,更是推动信息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式。为了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在课堂中展示2022年双十一期间不同电商平台的成交额,其中全网交易额为3341亿元,天猫占比61%,京东占比34%,其他平台占比5%。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这条数字化资源感悟大数据的特征以及内涵。数字资源的引入能够为枯燥的信息技术课堂带来更多生机,能够让学生了解到信息技术的发展史,从而开阔自身的知识视野。

(四)良好的教学情境是学科教学的保障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由于高中阶段的学习科目繁多,为了更好地提升信息技术教学效果,在课堂中可结合数字资源建构良好的教学情境。作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当全面把握学生的学情,选择符合学生能力水平以及个性化发展的数字资源,才能进一步促进教学情境的完美呈现。

例如,在“体验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将课本中的“探究活动”作为开展分组探究情境活动,将学生分为A、B两组,其中A组运用人工解决问题,B组运用计算机解决问题,以共同解答“探究活动”设计的问题。高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互联网经验和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师公布活动过程后,两组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促使学生亲身经历、切身体会,从而更好地理解本课教学内容,也能够感受到数字资源为信息技术课堂带来的改变,从而使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这门学科。

(五)有效的教学任务是学科教学的补充

信息技术教学中数字资源的应用能够创新课堂教学方式,而将科学的学习任务融入课堂教学,能够使教学方法与数字资源形成有效联动,从而充分突出以学生为根本的教学理念。同时,科学的学习任务能够将教学难点进行转化,从而增加教学的互动性、提升学生的参与感,使学生主动运用数字资源去完成学习任务,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例如,在“知识与智慧”教学中,首先是任务制定环节,教师可以结合本课教学重点明确任务主线,以驱动学生学习、促进学生探索为目标来设计教学任务,从而使学生构建个性化的知识体系。其次是任务实施,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注重“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设计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任务,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也能够使学生在探索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突破自我,增强创新意识。最后,教师要注重在任务中设计探究性的问题,如结合实例,说明数据、信息、知识、智慧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其在探究过程中更高效地完成任务。

(六)完善的教学评价是学科教学的关键

评价是学科教学的关键环节,也是教师复盘、学生反思的有效方式,借助评价能够让教师与学生更有效地了解数字资源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运用的优势,以及自身存在的不足。开展课堂教学评价时,教师要注重使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设计个性化的评价内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结合师生联动来实现教学评价的高效性。

例如,在“for循环的应用”教学评价环节,教师可以运用数字资源设计具体问题开展教学评价。在评价中,教师要关注学生探索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深入把握学生的学情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个人评价和小组互相评价。学生个人评价能够促使学生结合自身解决问题的过程复盘知识掌握情况,明晰需要补充的部分,而小组互相评价则可以让学生看到他人身上的优点,以此学会取长补短。多元化的评价内容和评价形式让课堂教学评价更完善、科学、客观。

四、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视域下,将数字资源应用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教师要设计开放的学习空间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构建数字化学习平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性激發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教学任务以及教学评价,促进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落实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宋行军)

猜你喜欢

互联网+学科数字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答数字
“超学科”来啦
数字看G20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