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大单元教学中驱动性问题的设计
2023-08-10于海存王红芳
于海存 王红芳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深化教学改革,強化学科实践,教师要明确学习任务群的定位和功能,准确理解每个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提示。随着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化改革,大单元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在课堂当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大单元教学是指以教学内容中的一个主题或领域为主线,把相关的知识点和实践内容整合到一起,在每个学习单元中系统地进行讲授。在这种教学过程中,知识点会按照一定的顺序和层次,被分成若干个较为独立的学习单元,由多个课堂小任务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实施大单元教学的过程中,驱动性问题的设计是必不可少的。驱动性问题是指那些既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又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问题。在大单元教学中设计合理的驱动性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鼓励他们在课堂外探究与学科知识相关的问题。本文以中学数学教学为背景,探讨了大单元教学中驱动性问题的设计。
一、大单元教学中驱动性问题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讲台上授课,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这往往导致学生创新性思维在课堂上的缺失。在大单元教学中,驱动性问题则很好地避免了这种漏洞。
首先,大单元教学法可以将学科知识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综合理解和应用。在这种学习过程中,驱动性问题能够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通过解决问题,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联系起来,而通过自主探究,学生则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其次,驱动性问题的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驱动性问题通过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通过大单元教学的方式,学生可以在探究和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更加愿意学习。
在大单元教学中,驱动性问题的设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在驱动性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将知识点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更好地在生活中应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除此之外,驱动性问题的设计也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讨论、合作等方式交流思路和意见,相互启发,互相帮助,增强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而教师则可以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起到引导和促进作用,及时纠正错误,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大单元教学中驱动性问题的设计可以整合知识点,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驱动性问题的设计。
二、高中数学大单元教学中驱动性问题的教学设计
数学相较于其他学科而言更加抽象,因此在设计驱动性问题时,往往需要联系实际情境进行设计。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的问题作为大单元教学中的驱动性问题,通过对问题的引导和解决,来完成知识点的学习和能力的提高。大单元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因此驱动性问题的设计也需要着重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因此,教师在设计驱动性问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驱动性问题应该与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相对应。教师在设计驱动性问题时,需要考虑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这些知识和技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大单元教学中,需要突出重难点,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因此,驱动性问题的设计也应该紧密围绕着该单元的重点难点展开。只有将驱动性问题与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相对应,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其次,驱动性问题应该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既要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适当设置问题的难度,有一定的挑战性,又不能过于复杂,否则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好的驱动性问题应该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同时又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在设计驱动性问题时,可以考虑一些兼具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比如探究性问题、引导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等。
再次,驱动性问题应该具有多样性和连贯性。设计不同形式的驱动性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设计问题时要考虑问题的连贯性,将问题有机地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思维链条,便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最后,驱动性问题应该考虑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和差异,设计不同难度和类型的驱动性问题,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如果学生对某个领域的兴趣度很高,那么就可以从该领域入手,设计相应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一些基础的数学概念,教师可以设计引导性问题进行引入。比如在学习函数的单调性、极值与最值时,可以提出一系列驱动性问题:从字面意思上猜测,什么是函数的单调性、极值和最值,如何求出函数的单调区间和极值;在函数图像中,单调性、极值与最值有什么含义等。这些问题对于初学函数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基础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函数单调性的基本概念,从数形结合的角度,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和记忆函数的性质。
在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后,教师可以进一步提出开放性问题,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比如在讲完函数这一单元后,学生对函数的单调性会有更深的理解,这时可以提出驱动性问题:函数的单调性在生活中往往可以用于比较大小,比如计算生产的成本和利润等,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函数的单调性的应用。针对难以直观理解或者应用性比较强的知识点,教师可以设计以实际生活为背景的探究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从而深入理解知识点。
比如在学习三角函数时,学生往往会困于繁杂的公式当中,忽视了三角函数的几何意义,这时教师就可以提出应用背景下的驱动性问题:假如你是一个船长,在航海过程中需要测量船的位置与远方目标的距离。你如何利用三角函数计算船和目标之间的距离?这个题目背景有趣且有实用价值,学生可以更容易地将所学的三角函数知识应用于问题解决当中。通过思考问题,学生可以加深对三角函数的理解,并且明白三角函数在生活实际中的实用性。
在大单元教学中,驱动性问题不仅仅是知识点的呈现方式,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点,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好的驱动性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同时,驱动性问题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具体的知识点和教学目标,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驱动性问题,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质量。
此外,驱动性问题也可以用于教学的评价和反馈中。在大单元教学过程中,驱动性问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也可以帮助教师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例如,教师可以利用驱动性问题检测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通过回答或指导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课程的调整和优化。如果许多学生提出的问题都与某个知识点相关,教师可以考虑在课程中加强对这个知识点的讲解和练习,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这种反馈机制可以让教师更加贴近学生的需求和问题,同时也能够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大单元教学中驱动性问题的设计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针对性地设计驱动性问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而且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和优化课程。因此,教师在进行大单元教学时,需要注意驱动性问题的设计,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焦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