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对分课堂”在高校《民航服务心理学》课程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2023-08-10万娜

中国新通信 2023年11期
关键词:对分课堂可行性

摘要:对分课堂作为一种本土创新型教学模式,以其独特的优势引起我国专家以及许多一线教师的重视,本文从当前高校《民航服务心理学》教学的现状,结合高校教师特点、学生学习特征进行深度的分析,以“互联网+”教学特点延伸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重新构建出“互联网+对分课堂”这种新型混合教学模式,并在《民航服务心理学》课程教学中进行实践应用,通过“教”与“学”两个方面实现知识建构,探讨“互联网+对分课堂”在民航服务心理学教学的可行性。

关键词:对分课堂;民航服务心理学;可行性

一、引言

“互联网+对分课堂”是以“互联网+”信息网络技术辅助教学为平台、结合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提出的“对分课堂”为核心,将信息技术与对分课堂的教学过程深度融合并重新构建出的一种新型混合教学模式。它打破原有传统教学方式的壁垒,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目标,高效地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学习阶段与过程进行考核评估并整合,增进线上线下的资源共享、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将共性参与式教学转变为个性化知识的自主构建与课堂知识的创造性生成。以此,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实现知识内化,逐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等能力,健全教学活动过程化考核,进行有效教学管理,激励学生改变学习习惯,提升综合素质。本文通过分析教师的特点、学生线上线下的学习特点及信息化的优劣势,分析“互联网+对分课堂”混合教学模式在《民航服务心理》课程中实践应用的可行性。

二、高校《民航服务心理》课程教学现状

本课程通过前端问卷调查,调研对象为航空服务艺术管理专业18级学生,问卷主要了解传统课堂中学习需求及存在的问题。发放问卷130份,回收有效问卷111份,问卷调研结果显示,该课程面临三大困局:59%同学认为理论内容过多,学生内驱力难激发;28%同学认为教学方法传统,思辨与创新意识难增强;23%学生认为授课形式单一,高阶能力难提升。

(一)理论内容过多,学生内驱力难激发

《民航服务心理学》课程强调知识的学习,从内容看原理(心理学概念、发展规律)抽象且知识点繁多,理论体系学习难度较大,授课时缺少必要的学习情境,因此学生难以完成对民航心理学原理性知识的建构。其次,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并完成老师统一布置的封闭性课后作业,长此以往,学生对课程知识只求一知半解,不能运用基本原理去解决民航实际情景的突变问题。期末重视学生的考试分数却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导致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被弱化,很难引起他们的兴趣和重视。最后,学生对教学评价,尤其是小组活动评价的公平性存疑,调研中,70%的学生反映分工不均和分数不公问题,从而导致部分学生因各种原因而在主观上消极怠学、教学效果差,很难达到课程既定的教学能力目标。

(二)教学方法传统,思辨意识难增强

首先,从民航服务心理学教学调研情况来看,课程教学中老师更多的是采取灌输式、填鸭式的讲授方法,教师重视课堂民航心理学理论知识传授,且学生难以快速内化吸收大量知识。因此,在日常课堂讨论问题时,学生不能自我检索与利用、发现与整合知识。其次,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过程,使得老师与学生不会有实时的互动反馈,很少有关深度的交互对话,生生之间缺少合作交流,造成课堂沉闷的局面,学生的知识探究、表达能力受到限制,学习效果效率低下。[1]课外时间,教师只单纯强调自学的重要性,不布置学习作业,对学生缺乏深度的实践引导与探究指导,最后,课程考核采取理论考试分数一卷定论,导致课程学习的目的是以死记硬背为手段应付考试,应付考试后即忘学,使学生应试学习的习惯难以改善,不利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与综合解决问题能力。

(三)授课形式单一,高阶能力难提升

首先,受多元便捷的互联网的影响,《民航服务心理学》目前仅通过阅读教材和教师大班授课讲解,无法实现从课堂内扩展到课堂外,无法让课堂突破时空的限制,以至于课堂的延伸性断层,难以引发学生持续、深度地完成高阶的学习目标。教学资源不够丰富,大都以教材知识为导向,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其次,传统教学认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就是能力的全部,然而知识的迁移能力、分析评价能力等却更为重要。关于实践能力培养、探究能力培养的具有挑战性学习活动的设计,往往忽视服务心理学的应用实践技能,学生只能讨论课堂预设问题,解决不了民航实际情景中突然出现的问题,从而导致学生所学的知识无法满足空乘服务岗位职业需求,更无法达到以课程教学核心素養能力的培养目标。

三、《民航服务心理学》课程应用“互联网+对分课堂”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一)教学目标的可行性分析

目前,《民航服务心理学》课程根据新课标,从认知和技能领域、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教学阶段,递进为不同水平三维教学目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去掌握服务心理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拥有运用民航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然而,《民航服务心理学》课程教学无法真正将每个目标落实到位。传统教学目标突出了以知识为主线,知识碎片化的获取,从而忽略了学生对知识学习的个体化情感体验。知识习得与高阶能力培养都难以达成,其主要原因是课堂教学目标彼此割裂的设计,缺乏统一完整性,故而成为教学的一大难题。张学新教授在《对分课堂:中国教育的新智慧》书中提出“教学的关键目标不是刻画知识内容”,而是如何让学习者在特定的情境下,稳定的产生特定的行为去解决问题,注重刻画知识,运用行为特点去实现能力的培养。基于唯能力论,张学新教授科学提了对分课堂教学目标的四层次理论(RUAC),即复制(Reproduce)→理解(Understand)→运用(Apply) →创造(Create)。[5]四层次分理论优势是把知识分离出去之后,具体的教学的内容由老师把握,分类聚焦在能力水平上,在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让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有了更直观的评估,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另一方面实现师生共同建构知识体系,师生共同承担教学活动,渗透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形成学习共同体。

(二)从教师层面的可行性分析

传统教学中,教师会全面的控制教学活动的开展,课前充分备课,写详细的教案,制作大量的幻灯片以辅助讲清课程的知识点;课上运用各种手段吸引学生注意,让其牢固掌握知识;课后辅导回顾重点;考核阶段帮助学生记忆,考出好成绩。这样的教学不仅无法促进学生的知识构建,还严重增加了教师的职业倦怠感。而对分课堂将老师授课与学生讨论时间各占一半,教师课前只需对课程进行顶层设计,构建出完整的教学大纲,组织教学流程方式,优化各次课的学习内容,列出时间表,定好学习目标,以及明确学生的作业、考勤要求与考核方式。学生再了解自己要学习的内容以及考试的方式后,教师会借助互联网,将《民航服务心理学》电子版的教学大纲以及低阶概念性的知识内容发送给学生阅读与学习。课堂讲授对老师的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讲授时间短,对分课堂上精讲点难点,概括章节逻辑结构,讲解学习目标,有效地帮助学生减少与教学目的无关的认知,并提供学习法与策略,让学生有效地完成课后学习。教师可以课后根据学生的学情布置半结构化的作业——亮考帮,促进学生的思考、凝练与反思,还可以借助互联网上收发与批改作业,进行评价反馈与指导展示。在课堂,教师可以对分小组讨论环节进行巧妙的引导,使得讨论式教学开放性更强,这要求教师深度参与,且对课堂有很强的把控能力,并在对话答疑中帮助解决学生高层次问题,总结学生独学的成果,将对知识的理解与迁移呈现给学生,把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合起来。[2]对分课堂不仅强化了老师的支撑作用,还考验教师专业能力及素养,不仅帮助教师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还帮助老师减少机械的劳作时间,减轻工作负担。“互联网+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促使教师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向教学的设计者、促进者与价值的引导者。

(三)从学生层面可行性分析

在《民航服务心理学》实践教学中,“互联网+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一言堂、填鸭式的授课方式,将传统的讲授法与讨论法的有机融合,精准构建了“讲授—独学—讨论—对话”的四元教学,清晰的构成教学流程,每个环节设计的教学目标就是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而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与高阶能力。首先,该模式的核心理念是将时间进行对分,大大缩减了教师的课堂讲授时间,预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探索与思考、自主地完成知识构建,并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让学生去解决精讲留白之处,使其调动主观能动性去观察、归纳和学习,进而形成更为具体丰富的个人目标,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其次,该模式的教学理念是权责对分。权责对分是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对分课堂只有给予学生必要的自由与自主,学生的学习才会变得积极主动,学生才会对自己负责,从而走向共性教学,师生就会共同承担教学活动,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与目标,分权动力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最后在小组讨论和班级分享的过程中,达到对知识与能力的高度凝练与拓展应用。课后有一周独学的时间连接讲授与讨论的核心环节。内容是对分课堂的关键,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根据自己的能力与兴趣决定学习方式,可选择读书或复习,不仅发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还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民航服务心理学》中最常见的情况是携带作业本进入课堂,让学生将知识内容整合成思维导图,提出自己的“亮考帮”作业,不仅要求学生熟悉教学内容,对所学的对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还要进行深入思考,才能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对分课堂“亮考帮”的个性化作业提高了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也为下堂课的讨论打下基础。讨论环节是学生思维能力渐进生成的过程,先以小组讨论为主,学生在小组中的互帮互学,使知识输出、表达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都得到了提高。随后,教师抽查、自由提问,最后教师总结进行凝练与提升,不仅增加生生互动交流,还能让学生在讨论中提升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能力,改变学生传统学习的思维模式,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四)对分课堂与信息化平台分析

《民航服务心理学》课程教学中,运用“互联网+对分课堂”的模式变革,将线上与线下的资源进行优化与整合,以及MOOC平台网络授课,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对分易App进行有效的结合,为学生打造高度参与的个性化学习体验的课堂,使得学习方式更加多样化,不仅拓宽学生学习的思维广度,同时还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互联网+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包括课前学习、课中讲授、课后内化吸收和课堂讨论四个环节。课前学生(线上)自主学习梳理,按照老师发布的任务,在上课前利用对分易的課件,或者根据自身学习情况选择MOOC平台指定的SPOC课程资料,独立自主学习低阶的概念性内容,并进行课后探索学习,完成作业并在网上按时提交,课中(线上+线下)为教师精讲+学生讨论+师生对话,强化章节课程的核心问题,提升学生思辨能力。课后(线下),学生利用资源库完成知识拓展与活动任务,内化吸收,在线学习(温故),读书笔记(梳理),亮考帮(反思)让整个教学模式解决了课前课后的互联延伸。课后,教师针对共性的大家关心的问题,在课堂集中解答,对个性化问题,在课外和学生通过互联网平台讨论区,开设论坛,吸引更多的同学参与讨论,既能帮助内化吸收弱、学习内驱动力差的学生查漏补缺、探讨和解答问题,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拉近师生沟通的距离,及时解决师生交流互动困难。“互联网+对分课堂”的学习体验会给学生足够的自由成长的空间环境,使学生在学习中自由地完成自我知识建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深度学习能力。

通过课后测试及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民航服务心理》课程教学模式进行调整后,学生对“互联网+”混合教学方法认可度提高了48%,32.4%的人是基本同意的,还有19.6%的人是部分同意的,但有1人不同意这样新型的教学方法。18.9%的学生同意该混合模式能够提升自己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48.8%的人是基本同意,更有30.9%的人是非常同意,1.4%的人是不同意这观点的。11.3%的学生同意该模式有助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42.7%的人基本同意这一点,44.3%的人是非常同意的。其中2人不同意该观点,27.5%的学生部分参与度更高,38.3%的人是基本同意,同时29.7%的学生非常同意,还有4.3%的人不同意。

四、结束语

“对分课堂”与“互联网+ ”的结合形成了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它不仅提高了《民航服务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效率,促使教师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向教学的设计者、促进者与价值的引导者,还推动了混合式教学理论与模式的发展,凸显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教学理念,促使教学真正由 “教师为中心”转向“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者的角色,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还能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和高阶思维能力,体现了技术赋能带来的高效教学与研究,此模式在《民航服务心理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万娜 南昌理工学院

参  考  文  献

[1]廖明星.线上线下混合式对分课堂的教学实践:以《采购、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为例[J].物流技术,2020,39(10):142-144,155.

[2]陈瑞丰,张学新.“学堂”or”教堂”:用对分课堂破解从知识教育转向能力教育的困境[J]. 上海教育科研,2019,(12):59-64.

[3]包本刚,曾宝成,石循忠,等.”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实施及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06):122-124.

[4]卜彩丽,马颖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我国高等院校应用的可行性分析[J].软件导刊,2013,12(07):9-11.

[5]张学新.对分课堂:中国教育的新智慧[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12.

猜你喜欢

对分课堂可行性
PET/CT配置的可行性分析
PKEP术后短期留置尿管的可行性分析
中国设立PSSA的可行性及其分析方法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下的英语课外作业设置
浅谈信息化平台背景下“对分课堂”的教学意义及思考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电影史课程中的应用
外国文学史课程的“对分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PPP物有所值论证(VFM)的可行性思考
自由选择医保可行性多大?
HDL-C,LDL-C,CK-MB和RBP使用朗道质控品作为室内质控品的可行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