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部编版初中语文预习有效性的实践路径

2023-08-10邱美容

天津教育·上 2023年6期
关键词:课前预习学习效果双减

邱美容

随着我国教育政策的不斷调整与变化,“双减”政策的实施已经成为当前国内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议题。在这一背景下,传统的语文课程教育教学形式在不断发生改变,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也在不断调整和优化。如何通过合理的教学安排和指导,使学生在预习中真正掌握知识,发挥预习的作用,提升学习效果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师需要探讨的课题。基于此,本文以部编版初中语文为例,分析了“双减”教育政策下,提高学生预习活动有效性的主要策略,以期提升初中语文课程教学质量。

一、“双减”教育政策主要概念

“双减”教育政策是指教育部门在实施义务教育改革中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包括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减少学科内容等方面。具体来说,“双减”教育政策主要是为了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减少重复和无效的学习,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前预习活动的重要性

(一)启发教师教学思路

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课前预习设计活动可以启发教师的教学思路。首先,在设计课前预习活动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际需求,制定针对性的预习内容和方法,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清晰地把握教学目标和要求,进而构建更科学的教学方案。其次,设计预习活动有助于教师提前发现和解决可能存在的难点或问题,以便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指导和支持。最后,课前预习设计活动可以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创造力,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从而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二)提高教师教学效率

首先,初中语文预习设计活动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前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理解能力以及学习态度,并进行针对性辅导,从而为教师提供教学条件和教学方向,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其次,预习设计活动能够促使学生在课堂中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最终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成果。

(三)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初中语文预习设计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首先,预习能够让学生提前了解下一堂课要学习的知识点和重难点,避免在课堂上跟不上教师授课节奏的情况,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其次,预习能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学生在课前自主思考、提出疑问、查找资料等,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最后,预习能够帮助学生在反思总结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提升学习效果、激发学习兴趣。总之,初中语文预习设计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反思总结能力,是一种优秀的教学方法。

(四)增强学生主体意识

初中语文预习设计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通过预习分析课文、梳理知识点并提出问题,能够主动掌握知识、深入思考、独立分析,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果。同时,预习设计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阅读、写作、理解和表达等方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预习设计活动,学生不仅能够理解知识,而且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提高学习的实效性和专业性,从而更好地面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三、当前初中语文预习活动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预习提示重视不足

当前初中语文预习活动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教师对预习提示的重视不足。教师布置预习任务时,往往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预习哪些内容,但对预习内容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预习却未能给出详细指导,导致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不知所措,不能有效地把握预习内容和方法。因此,教师应重视预习提示的分析和指导,详细介绍预习内容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及时推荐预习资料,主动与学生互动,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疑惑,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预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二)教师对预习提示使用较单一,缺乏灵活性

当前初中语文预习活动中,教师对预习提示使用较为单一,缺乏灵活性。很多教师只是逐字逐句地讲解文章中的词句、结构和语法,缺乏对学生预习情况和课程目标的个性化解读和引导。因此,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需求和背景,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生群体,采取不同的预习提示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有效地预习,为后续的课堂教学打好基础。

(三)教师教案内容与预习提示内容关联性不强

当前初中语文预习活动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教师教案内容与预习提示内容关联性不强。教师的教案往往只有简短的讲解,而预习提示内容却是更详细的资料,这会导致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无法很好地理解和认识教材,一些学生可能会忽略或不理解教师的讲解,而只看预习提示内容,最终影响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和理解预习提示内容,以更好地指导学生预习,同时关注教案内容与预习提示内容的关联性,确保学生在预习中能够深入理解教材。

(四)学生对预习提示认识不全面

当前初中语文预习活动中存在学生对预习提示认识不全面的问题。有的学生只会简单地浏览课文,而不会深入思考预习提示中的问题,导致上课时出现听不懂教师讲解的情况,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学生应该认真阅读预习提示,思考问题并尝试回答,提前理解课文内容,以更好地理解教师的讲解,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预习指导,让学生深刻领会预习提示的含义和作用,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五)学生对预习提示中隐含的知识缺少发现

当前初中语文预习活动中还存在学生对预习提示中隐含的知识缺少发现的问题,这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首先,一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不够,不能发现预习提示中隐含的知识点;其次,一些预习提示的表述可能不够准确或不够清晰,也会导致学生对其中隐含的知识点缺少发现;最后,一些学生可能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不能主动地去发现和探究预习提示中的知识点,而是需要教师的引导。面对这些问题,学生应认识到语文预习活动的重要性,提高语文素养,加强对预习提示的理解和掌握,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主动去发现和探究知识点,提高预习效率和质量。

四、“双减”背景下提高初中語文预习有效性的主要策略

(一)转变课程理念,形成教育重视

初中语文教师在设计学生预习计划时要不断转变课程理念,形成教育重视。一方面,教师要跳出传统的知识讲授范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包括语言应用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写作表达能力等多个方面。只有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才能让他们真正地爱上语文,将语文当作一种生活方式。另一方面,教师要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让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主动思考、积极发言,在互动中发掘自己的优势和潜力。

例如,在设计《诫子书》的预习任务时,教师可以通过教材中名人传记、历史事件等背景知识介绍,让学生了解《诫子书》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同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主动思考《诫子书》中的道德思想和价值观以及如何将这些理念应用到生活中。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阅读《诫子书》中的经典篇章,引导其从文字、结构、语言等方面深入探索其中的美学价值和表现技巧。这样的预习任务不仅可以让学生对《诫子书》这一经典名著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

(二)丰富预习形式,灵活开展预习

初中语文教师在设计课前预习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以保证预习活动的丰富性和实效性。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丰富预习形式,如视频、课件、漫画、阅读等,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同时,教师要注意灵活开展预习,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调整指导策略,确保预习活动能够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以《土地的誓言》为例,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寻找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让学生在了解作品背景的同时,增强对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此外,教师可以播放相关影片、录音等媒体资源,让学生深入了解作品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在预习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问题式引导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预习,增强合作性和探究性,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三)保证内容一致,增强课堂关联

初中语文教师在设计课前预习活动的过程中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以保证课堂内容的一致性,增强课堂的关联性。首先,教师要充分了解所教授的内容,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掌握程度,设计合适的预习内容和形式。其次,教师要注重交流,与学生共同探讨教学内容,了解学生的问题和疑惑,以便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指导。最后,教师要注重课前预习活动与课堂实际内容的联系,帮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

以《藤野先生》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阅读文章,把握故事情节和主题,然后发放一份练习题,让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以检验他们的理解和吸收程度。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重温故事情节、角色特点和隐含含义等,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文章内涵和写作技巧。同时,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式的教学活动,如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学习效果。这些预习设计活动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四)构建直观内容,深化学生理解

初中语文教师在设计课前预习活动的过程中要注重构建直观内容,以便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图表、图片等形式呈现知识点,使学生在视觉上得到直观印象,进而深入理解其内涵。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兴趣爱好,结合丰富的实例和生动的情境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通过这样的方式设计预习活动,不仅使学生在预习中获得乐趣,而且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理解知识点,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拓展文学作品材料和视听化教学内容来进行课前预习。如《周亚夫军细柳》这篇文章,教师可以让学生直接阅读后半段,感知文章中的情感线索和人物性格特点。然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前半段,分析人物间的关系和事件的发展,同时辅以图表等形式,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文章整体结构和主旨思想。这样的课前预习活动能够深化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认知,让学生更好地投入课堂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五)挖掘隐藏知识,提高预习质量

初中语文教师在设计课前预习活动时,可以通过挖掘隐藏知识,提高预习质量。具体来说,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背景和知识基础,深刻理解本次课程涉及的关键概念和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素材、阅读材料或者让学生自行查找相关资料,引导学生预习本次课程涉及的知识点。

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前预习设计过程中添加作者生平经历以及作品创作背景等内容,同时为学生提供拓展性的阅读材料,如杜甫的《兵车行》《石壕吏》等,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杜甫诗歌的特点和文学史地位。此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诗歌进行感受,加深对作者忧国忧民情感的认识。通过这些预习活动,学生不仅可以提高预习质量,还能够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五、结语

综上所述,“双减”教育政策的实施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从初中语文预习教学活动的开展角度来看,教师应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灵活的教学策略,注重对学生自主性、创造性和参与性等方面的培养。除此之外,教师要密切关注“双减”政策的最新动态,及时调整和优化教学方向,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期望。

(宋行军)

猜你喜欢

课前预习学习效果双减
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效果评价分析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基于学习性评价原则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的研究
莲心宝宝有话说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