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鲁滨逊飘流记》的海洋书写及其影响

2023-08-10管兴权

文学教育 2023年7期
关键词:书写

管兴权

内容摘要:西方文学对海洋的书写有着悠久的历史。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海外贸易蓬勃发展。与之呼应,在文学领域出现了以笛福为代表的盛极一时的航海小说,它是对英国海外贸易成就的艺术再现,不但能满足民众的猎奇心理,也能带来阅读的审美享受。《鲁滨逊飘流记》正是这一时期航海小说的代表,作家的叙事紧紧围绕海洋展开,海洋成为新兴资产阶级实现发财梦想的圣地,也是主人公意志力和开拓精神的载体,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鲁滨逊飘流记》 航海小说 海洋主题 书写

十七、十八世紀,英国海外贸易蓬勃发展,与之呼应,在文学领域出现了以笛福为代表的盛极一时的航海小说,它是对英国海外贸易成就的艺术再现,对民众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也是人们茶余饭后喜闻乐见的谈资,不但能满足民众的猎奇心理,也能带来文学审美。在笛福的《鲁滨逊飘流记》、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斯摩莱特的《蓝登传》等一系列小说中,对海洋元素的呈现都是十分丰富的。其中尤以笛福的《鲁滨逊飘流记》最具代表性,小说具有冲破旧观念、旧束缚,鼓励人们追求财富的题旨。而“这正是社会发展到新的阶段,不满足于守成的新兴阶级的阶级意识的表现。”[1]9西方资产阶级的原始积累无一不是从海洋获取的:他们攫取海洋资源置换物质财富,通过海洋进行贸易赚钱,或利用海洋进行海盗抢劫等等, “海洋”成为获取财富的重要媒介,也成为西方文学中一个长久不衰的书写母题,值得我们认真阐释和细读。

一.西方海洋文明与18世纪英国航海小说

众所周知,西方文学文化的源头之一是古希腊文明,以雅典和伯罗奔尼撒半岛为主体的古希腊领地三面临海,早在公元前12世纪,古希腊人就通过大海获取生存资料和物质财富,于是形成了典型的海洋生存方式和海洋文明。因此古希腊的神话、史诗、戏剧中就有大量关于海洋的描写,如荷马史诗《伊利亚特》的渡海作战、《奥德赛》的十年海上漂流等。后继的罗马帝国发源地亚平宁半岛也是三面临海,后来通过战争征服四方,使地中海成为帝国的内海,维吉尔《埃涅阿斯纪》中就有航海开拓领土的情节渲染。可见,以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为源头的西方文学一开始就与海洋结下了不解之缘,海洋成为文学书写的常见主题。“海洋与人类文明的产生与发展,海洋与文化、文学的生成都有着密切关系;文学自其诞生之日就和海洋相依相联,从神话传说、英雄史诗,到诗歌、小说、散文、戏剧。”[2]新航路开辟之后,世界进入了大航海时代,对海洋的征服和利用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的标志,于是在文学作品中,海洋不断被作家所描绘,并形成了一种精神内核,超过了海洋本身的符号属性。西方文学中的海洋书写,“不是指单以海洋或是航海为背景的文学,而是指具有海洋精神的一类文学。海洋精神是对自身的不满足和对未知事物的不断探寻”[3],海洋成为文学书写的故事所展开的背景,是人类获取生存的重要媒介,更是人类奋进经历和强力意志的成就因素。

作为受古希腊文化影响的英国,在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无疑也打上了海洋文化的深深烙印,在文学领域,作家的创作模式、创作主题等均受到古希腊、古罗马文学的深刻影响。就地理位置上看,英国是一个典型的岛国,处于欧洲西部大西洋中,其四面环海的地理位置使其对海洋的依赖更加明显,海洋一直以来就是英国人获取生活资料的重要保障,海洋在提供生存资料的同时,也成为人们发财致富的最佳途径。和古希腊、古罗马一样,特殊的地理环境使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形成了敢于冒险、敢于开拓的外向型性格,对大海的利用、探索成为英国人的普遍活动。新航路开辟后,大西洋成为世界贸易的前沿阵地,英国一跃成为世界海洋强国,尤其十七、十八世纪以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高度发展,海上贸易不断扩大,航海发财成为整个国家的狂热追求。这一时代的巨变深刻地影响到了文学创作,在继承古希腊、古罗马、文艺复兴等时代海洋文学书写的基础上,以《鲁滨逊飘流记》《格列佛游记》《蓝登传》等大量关于海上冒险的小说便陆续浮出历史地表,这些小说描写的海洋主题对于英国人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既能满足民众的好奇心,又能满足读者的文学审美。一方面,海洋承载着人们的发财梦想,海洋丰富的资源是人们获取美好生存的处所;另一方面,海洋又是一个充满危险的场域,很多人因为各种原因葬身海底,大海让人又爱又怕,是一个想离开又没法割舍的地方,体现出人类为求取生存而不断奋争的可贵勇气,也是人类文明不断超越自我走向新境界的真实映射。海洋的这些特点,不断吸引着作家去表现,也就形成了海洋题材文学作品,并长盛不衰。

二.《鲁滨逊漂流记》对海洋主题的呈现及突破

对于尚处文明低段的人来说,诸多现象都是神秘莫测的,大海一直是被高度神化的形象。文艺复兴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航海技术的进步,西方人对自然的征服能力大为提升,人的主观意志也随之增强,经过几个世纪对海洋的不断探索和了解,到笛福的《鲁滨逊飘流记》发表时,人类对海洋的属性已经非常了解。笛福通过小说叙事极力展现人类征服大海、利用大海的顽强力量,大海成为人类自身价值与意志的体现,这不啻是对之前西方文学海洋书写的超越和突破,笛福在渲染海洋的多变和危险时,还将海洋视为主人公冒险的背景和资产阶级传达思想观念的重要桥梁,更把海洋设置成新兴阶级在新时代开拓精神的最佳舞台。

(一) 故事产生的背景依托“海洋”

《鲁滨逊飘流记》主要描写出身社会中下层的青年商人鲁滨逊海上冒险、滞留荒岛并开辟岛国的故事。笛福运用写实的手法,为读者讲述了一个“幻想传奇式的故事”[4]126,通过扣人心弦的情节,塑造了一个具有坚强毅力的主人公形象。小说的故事模式是单线结构,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但却充满悬念,引人入胜。鲁滨逊的冒险在“海洋”这一场域中进行,“海洋不仅仅作为背景出现,甚至成了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主体。”[3]在小说中,海洋一方面被赋予了原始属性,甚至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另一方面,海洋本身也象征着无限的可能,充满未知却也满怀希望。当时人们的地理知识还不十分完备,海洋的广博无垠自然会让人产生遐想,正是海洋的吸引力使鲁滨逊不安于平庸的生活,坚持出海冒险,虽然在海上受尽千辛万苦,但最终获得了大量财富,他的人生目标正是通过海洋来完成的。

面对大海的浩瀚无边和变幻无常,任何出海者都难以预测在海上会遭遇何种惊涛骇浪,这就要求海上之人必须具备顽强的意志、惊人的体魄和过人的判断力。而在大海中荒岛上生存更是需要智慧和毅力,在面对一无所有的生存境况时,鲁滨逊通过自己的智慧生存了下来,在他眼里,海洋既可怕又可爱,既虚无又饱含一切。在大海上的航行,鲁滨逊遭遇了无数次葬身海底的危险,风暴差点将他撕裂吞没;被遗留在荒岛上时,无数个日日夜夜,大海又与之相伴,还为他提供食物;通过海洋贸易使他交到了朋友、获得了财富,海洋成为鲁滨逊成功的背景。几十年海上漂流的日子也讓鲁滨逊完成了一次次心理和精神上的重生,对鲁滨逊来说,海洋既是能让他丧命的地狱,又是能使他心灵得到救赎的天堂。可以说,海洋自身的特点,以及人置身海洋的状态,海洋对人的影响在小说中都得到了丰富的展现。

(二)海洋是实现财富梦想的圣地

资产阶级的梦想就是发财,这是很多人出海冒险的初衷。在北非,鲁滨逊被摩尔人俘虏,后来成功逃脱,他航行数日后来到巴西,跟随风气经营起了种植园,但他并没有坚持下来,而是选择再度出海。“正像我过去从父母身边逃走的时候一样,我现在又产生了异想天开的思想,我本来大有希望靠我的新种植园发家致富,可是我偏偏把这种幸福的远景丢在脑后,去追求一种鲁莽而过分的、不近情理的冒进的妄想。”[1]28是什么动力促使鲁滨逊离开安全的陆地重新进入危机四伏的海域?主要原因还是他想通过海洋来快速获取更多的财富,毕竟很多人没有海洋冒险的胆量,竞争相对要小。为了到几内亚海岸收买黑奴,再次出海的鲁滨逊终于遭遇特殊的不幸——滞留荒岛。当鲁滨逊再次拥有平静生活的机会时,他却又像当初一样选择再次回到海洋中去,一方面在于平凡的生活并不能满足他实现自我价值、追求财富的梦想,另一方面是海洋生存方式让他对大海有一种根深蒂固的依恋情结。海洋总是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它时而平静时而狂躁,很危险也很刺激,海洋的这种特点恰恰符合西方人喜欢冒险的性格。重要的一点是,鲁滨逊很显然是确定“海洋”具有赋予人巨大财富的能力的,不然他也不会选择到遥远的海岸去进行商业贸易。小说中大海看似在左右着鲁滨逊的命运,但实际上大海正是鲁滨逊实现自己财富梦想的理想圣地,虽然大海给他带来危险和震撼,他还是选择义无反顾地扬帆出海。

在与海洋的惊险博弈中,小说突出了主人公超人的力量。大海使鲁宾逊遭受了重重磨难,九死一生,小说结尾,鲁滨逊也获取了梦想中的巨额财富,这是作家对其冒险精神的认同和嘉奖。笛福将鲁宾逊塑造成一名成功的商人,虽然很大程度上“是资产阶级文学幻想的产物”[4]125,但是作为资产阶级开拓进取精神的代表,在他身上被赋予了时代特征,他们“把生存、财富、自由和平等视为‘自然所赋予人的不可剥夺的‘人权”[4]123,这代表着新的时代方向。在当时的时代语境中,旧的统治阶级视资本为肮脏之物,而新兴资产阶级却提倡通过个人奋斗获取财富的正当性,在这种精神的指导下,很多人只身走向了蕴含发家致富机会的“海洋”,正是海洋具备的这种巨大财富效应,才使鲁滨逊毫不退缩的选择到海洋之中去实现自己的梦想,这样,海洋不再是可怕的地方,反而成为实现财富梦的理想圣地。

(三)海洋是鲁滨逊开拓精神的载体

笛福还将海洋设置为体现鲁滨逊开拓精神的载体。当鲁滨逊坐上前往伦敦的船只,就开始了自己的航海旅程。但出师不利,航行没多久就遇上了暴风雨。汹涌可怕是鲁滨逊对大海的第一印象。小说中,笛福并没有着力描写暴风雨的具体情形,而是用几个大的段落描述了鲁滨逊强烈的内心独白:“我觉得每一个浪花都仿佛要把我们吞下去……在这种痛苦心情中,我发了许多誓,下了几次决心,说假使上帝在这次航行中留下我的性命,假使我有日再踏上陆地,我一定一直跑到我父亲身边,一辈子不再坐船了……”[1]5对一个“初出茅庐的水手”[1]5而言,这样的大风巨浪不由得让他心生胆怯,他开始后悔没有选择去过安闲自在的生活而做出这样“愚蠢”的决定,但是这样的想法随着天气的晴朗很快就烟消云散。当再次遇到风暴时,笛福却详尽地描述了可怖的风浪,远比第一次让人触目惊心,但这次鲁滨逊的心理却悄然发生了变化:“最初我并没有像前次那样忏悔我的罪过,因为我已经不重视它,对它顽抗起来了。”[1]7开始理性对待海上的风浪,并积极自救。航船沉没后鲁滨逊并没有退缩,而是继续向海洋深处进发。“但是我的倒霉命运却以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逼着我不肯回头,这种力量我实在叫不出它的名字;但是这种神秘而有力的天数经常逼着我们自寻绝路,使我们明明看见前方的绝路,还是要冲上去。”[1]9这股“不可抗拒的力量”其实就是财富的驱动力和冒险精神,它让鲁滨逊在风险面前仍然选择了继续前进,两次不幸的风暴来袭并没有让鲁滨逊就此退缩,第一次是人在遭遇突发事件时的惊慌失措,是正常心理反应,表现人类在大自然力量面前的脆弱;第二次的死亡风暴反而让主人公的内心充满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迫使让他不停去行动,大海的险恶反而挑起了他的战斗力,引发继续探海的兴趣,充分体现了西方人征服自然的英雄主义精神,鲁滨逊身上的开拓精神由此显现。

鲁滨逊流落荒岛后,小说详细地描述了主人公在荒岛上的生活和对荒岛的开发,例如用兽皮制作衣服、伐树造船、制作陶罐、种植麦子、驯服山羊等等。这时的鲁滨逊已经与那个“初出茅庐的水手”相去甚远,虽然已经脱离了社会,但是他对大海的认识水平大为提高,完成了“从受自然支配到支配自然的过程,或者说,从受自然支配到回归自然,与之融为一体的过程。”[5]与初到荒岛时的迷茫和绝望相比,主人公自况到:“我不断地带着一种高兴的心情想到我多么像一个国王。第一,全岛都是我的财产,因此我具有一种毫无疑义的领土权。第二,我的百姓都完全服从我;我是他们的全权统治者和立法者。”[1]187鲁滨逊俨然成为荒岛的主人,他的情感态度走向积极乐观的一面。这一切都表明了深陷大海之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发展演变过程。在传统文学对海洋的书写中,人和海洋的关系常常是对立的,或“将大海视做人类的异己邪恶力量,缺乏感恩与热爱的情怀”[6],或是表现人与海洋的搏斗,但在《鲁滨逊飘流记》中这种倾向有所减弱,只要有知识和力量,即可充分利用海洋来为自己服务。作者渲染了人在极其孤独的状态下的生存姿态,体现了人想要改变处境的努力,荒岛中一个人的顽强生存,整个画面呈现悲壮的色彩,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经历是整部小说的主体部分,主人公并未在大海的风卷浪拍中与之搏斗,小说更多的是表现了人与大海的相依共存,这反而比直接描写大海让人印象深刻,但大海的形象恰恰起到烘托鲁滨逊强力求生意志和开拓精神的作用。

三.《鲁滨逊漂流记》海洋书写的后世影响

“航海小说高度关注海外贸易和海外探险,深度切合当时英国民众一朝暴富的潜在心理,而实现这些愿望就必须赴身海外”[7]。《鲁滨逊飘流记》中主人公前往大洋深处,去寻求一种独立自主的生活方式,我们从他身上可以看到那个时代的鲜明特征。在他身上具备了与以往海洋题材书写不同的丰富复杂的人性内涵,闪耀着“理性”的光芒,这是早期资产阶级价值观的体现,也是资产阶级处于上升时期的精神状态。鲁滨逊虽出身平民,不是贵族,但他靠自己的意志、力量和智慧找到了出路,作品中的“荒岛”犹如人蒙昧的头脑,而鲁滨逊的开辟与征服更具象征意义:凭能力决定人的一切、弘扬人的价值和尊严正是资产阶级的处世哲学。“海洋”赋予了主人公一种原始的积极的精神,虽然他在大海中经历的很多事情总是那么不尽人意,但他对任何事都毫不灰心和妥协,凭借自身的力量克服了重重困难。在和大海的搏斗过程中,他对于自然的认识、个人情感的控制等,在海洋的作用下不断走向成熟,这种人的精神的成长借助宽广的环境得到了放大,而打动无数读者的最主要因素也正是鲁滨逊身上的大无畏的开拓精神。笛福将主人公放置于波涛汹涌的大海之中进行塑造,只有在如此极端的环境中才能充分表达新兴阶级的思想观念,人性的光辉才能表现得如此透彻。这和之前的海洋文学主要关注海洋本身自然属性、描写人物在海上的颠簸流离有所不同,笛福将海洋主题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对后世文学的海洋书写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鲁滨逊飘流记》出版后,在英国几乎达到人手一册的程度,可见这部小说在当时的轰动效应,甚至点燃了英国的航海热潮。看到笛福在文学领域获得了成功,很多作家也纷纷模仿。之后出现了很多类似的航海小说,如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1726)可和《鲁滨逊飘流记》齐名,这部经典的讽刺小说揭露批判了十八世纪前期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和英国资本主义在原始积累时期的疯狂掠夺。在人物塑造方面,格列佛和鲁滨逊的性格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他们都喜欢冒险、不甘寂寞。到十九世纪,史蒂文森出版了《金银岛》(1883),内容同样讲述出海冒险的惊险故事,小说中作者刻畫了一个阴险毒辣的海盗西尔弗形象,他对金钱的贪婪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物质财富的狂热追求。到了二十世纪,由于战争带来的摧毁性的伤害和影响,有的作家选择了在大海的荒岛上讨论人性的罪恶,戈尔丁的哲理小说《蝇王》(1954)可为代表,作者全篇采用寓言和象征的手法,阐释了新时代对人性的思考;而在海明威《老人与海》(1951)中,大海已经成为一种象征,是一个抽象的符号了。可以说,后世文学对海洋的书写,注入了新的内容,有超越《鲁滨逊飘流记》海洋书写的地方,使海洋主题其上升了更高的层次。但不管如何嬗变,它们都是在《鲁滨逊漂流记》的基础上不断被推进的。无论如何,《鲁滨逊飘流记》对海洋主题书写的突破在文学史上是十分显著的,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也是十分巨大的。

综上所论,西方文学中海洋主题是十分常见的,从古希腊开始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而笛福的《鲁滨逊飘流记》则是海洋书写的典型代表,作家将海洋主题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对后世西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小说的叙事紧紧围绕海洋这一背景展开,海洋不但是新兴资产阶级实现发财梦想的圣地,也是主人公意志力和开拓精神的载体。笛福通过小说叙事极力展现人类征服大海、利用大海的顽强力量,讴歌了普通人在身陷绝境时的聪明才智,肯定了面对艰险时奋争的可贵,小说是对之前西方文学海洋书写的超越和突破。小说具有持久的艺术魅力,惊涛骇浪之中,船桨和风帆成就了鲁滨逊的不朽传奇,至今仍能引起读者和评论家长久不衰的阅读和批评兴趣。

参考文献

[1]丹尼尔·笛福.鲁滨逊飘流记[M].方原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2]杨中举.从自然主义到象征主义和生态主义:美国海洋文学述略[J].译林.2004(6):195-198.

[3]郭讯枝、徐美娥.浅谈地理环境与英国海洋文学[J].宜春学院学报.2004(5):96-98.

[4]郑克鲁.外国文学史(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钟鸣.《鲁滨孙飘流记》的双重解读[J].外国文学研究.2000(3):79-84.

[6]李越、柳旦、段汉武.和谐的对话:寻找那一片蓝色——2008年国际海洋文学研讨会综述[J].外国文学研究.2008(6)163-165.

[7]管新福.十八世纪英国小说中的海外题材与商人贸易[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6):114-119.

(作者单位:贵州省威宁县坪山小学)

猜你喜欢

书写
幼儿前书写从三岁开始准备
Unwritten 尚未书写
用什么书写呢?
它们可以用来书写吗
开封战“疫”:用行动书写人大担当
书写要点(十二)
书写要点(十一)
养成书写好习惯
离婚起诉书写好之后
书写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