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农业科技期刊审稿时效的对策探讨—基于对审稿专家的调查

2023-08-09张爱婷

出版科学 2023年4期
关键词:审稿人时效科技期刊

张爱婷

(天津农学院科技处(学报编辑部),天津,300392)

“三农”问题是我国重要的民生问题,中央一号文件已连续多年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更是将“三农”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1]。农业科技期刊是一类特色鲜明的期刊,作为承载农业科研方向及动态的重要载体,一直以来在服务“三农”中扮演着科技成果传播、科技信息来源、学术思想交流、科技人才培养的重要角色,在宣传阵地上默默为“三农”服务,有效地推动农业农村的高质量发展[2]。

随着科技期刊在论文质量和稿件来源等方面的竞争日益激烈,农业科技期刊对稿件质量和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审稿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行专家的审稿意见是期刊决定稿件是否刊用的重要参考依据,若专家未能及时审稿,会使审稿时间延长,影响出版周期。据报道,科技论文每延误1.5—2 年发表,其情报价值会丧失30%[3]。我国部分农业科技期刊文章发表周期的计量单位仍为百天、半年,而《自然》的重要论文常在收稿后1 个月内发表,《美国医学会杂志》从投稿到接收仅需42 天,在线接收用时仅为17 天[4]。由此可见,提高我国农业科技期刊审稿时效十分必要。专家审稿受多种因素影响,准确深入地了解审稿人的审稿认知水平和审稿倾向是解决审稿时效问题的关键。

近年来,部分学者在各自学科领域或从不同角度对如何提高专家审稿时效做了研究[5][6][7],但因为专业学术期刊具有学科差异性,缺乏针对农学领域的相关调查。本研究通过对华北地区5 本农业科技期刊的审稿人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影响农业科技期刊专家审稿时效的因素,以期准确、深入地了解农业科技期刊审稿专家对审稿行为的认知态度,并根据具体情况为提高审稿时效提供对策。

1 调查方法

本研究在既往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农业科技期刊审稿实践中的热点问题,针对审稿时效相关因素设计问卷。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审稿人基本信息;第二部分为问卷的主体内容,为选择题,主要涉及影响审稿时效的相关因素。

调查问卷发放采用问卷星平台发布和现场发放两种形式,问卷星平台所发问卷通过电子邮件将调查通知发送至专家邮箱,调查对象通过点击链接填写问卷。调查采用匿名作答形式。采用Excel 和SPSS 19.0 软件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基本信息调查结果

本次共发放问卷300 份,回收有效问卷268 份,回收率为89.3%。其中:男性155 位(57.8%),女性113 位(42.2%);年龄分布以41—50 岁居多,有117 位(43.6%),51—60岁有86位(32.1%)、30—40岁为49位(18.3%)、60 岁以上16 位(6.0%);正高级职称163 人(60.8%),副高级职称105 人(39.2%);担任研究生导师的有185 人(69.0%);参与审稿工作的年限(包括为其他学术期刊审稿)小于5 年的最多,有149 人(55.6%),5—10年的有82 位(30.6%),11—20 年的有31 位(11.6%),20 年以上的有6 位(2.2%)。

从审稿人的年龄结构看,5 种农业科技期刊常用审稿人多集中在41—60 岁,这与布莱克(Black)等[8]关于审稿人最佳年龄段的研究结果一致。这一年龄段的审稿专家,对自身研究领域十分熟悉,科研能力较强,因而备受多数农业科技期刊编辑部的青睐,但编辑部应考虑他们因科研任务较多而是否有充足的审稿时间的问题。5 种农业科技期刊审稿人的年龄结构有梯度,这与钱越等[9]和游苏宁[10]提出的审稿人队伍建设的年龄因素要求相符。有研究发现,年龄与审稿质量密切相关:40 岁以下的专家审回率最高,且审稿质量最好;60 岁以上审稿人的审稿用时最短,审稿质量仅次于40 岁以下青年审稿人[11]。60 岁以上审稿人大多已退休,但经验丰富、乐于帮助和指导青年研究者,因而审稿快速且意见详细,使作者修改时有章可循。因此,为提高审稿时效,农业科技期刊可创建一支老中青结合、年龄梯度合理的审稿队伍,同时注重以老带新,由资深审稿人与青年审稿人组合审稿。

2.2 审稿时效相关因素

2.2.1 研究方向

如图1 所示,在被问及“如果送审稿件与自身研究方向不一致,是否会拒审”时,241 位(89.9%)审稿人选择了“会”。可见,送审稿件与审稿人的研究方向不一致,是导致专家拒审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农业科学迅速发展,学科细化、交叉融合,投稿的研究方向更加细化,因此常会发生虽然编辑按专业送审,但与专家的优势研究方向不一致的问题,而审稿意见是审稿人在自身专业知识基础上的个人评判[12],如果利用现有知识无法完成审稿,需查阅文献等才能做出判断,专家就可能拒审。所以,为保证审稿时效,编辑应尽可能遴选出与稿件研究方向一致的审稿专家。当然,因稿件与自身研究方向不一致而拒审后,82.6%(199 位)的审稿人会推荐更为合适的审稿人,这也为编辑快速遴选审稿人提供了帮助。

图1 专家对与自身研究方向不一致的稿件的处理方式

审稿人的研究方向会随着农业科学日新月异的发展而发生改变,如果审稿人转换研究方向而编辑不了解,仍按原方向送审,也会出现稿件与审稿人研究方向不一致的问题。此次调查中,当问及专家“是否会根据研究方向的改变而及时更新在审稿系统中的相关信息”时,218 位(81.3%)审稿专家选择了会。由此可见,大部分专家在这方面主动性很高,但仍需编辑对审稿人的研究领域及时了解并更新。

2.2.2 审稿数量、类型与审稿单位时间

本研究对农业科技期刊审稿人参与审稿的期刊的数量和类型、审读论文的类型、审稿人能接受的论文篇数及审稿单位时间进行了综合调查。

调查发现,268 位审稿人中,多数审稿人为超过1 种期刊审稿,数量最多的达15 种;为5 种及以上期刊审稿的34 位(12.7%),为3—4 种期刊审稿的70 位(26.1%),为2 种期刊审稿的72 位(26.9%)。审稿人参与审稿的期刊类型既有SCI/SSCI、中文核心期刊来源期刊,也包括中外文普通期刊。参与前两类期刊审稿工作的专家分别有59 位(22.0%)和139位(51.9%);所有专家都参与过中文普通期刊的审稿,但只有19 位参与外文普通期刊审稿。

关于审稿人能接受的审稿篇数,139 位(51.8%)选择了1 篇/月,52 位(19.4%)选择了2 篇/月,23 位(8.6%)选择了3 篇/月,38 位(14.2%)选择了不限篇数,另有16 位(6.0%)选择了1 篇/2 月。综上,七成审稿人月均能接受审稿1—2 篇。

单篇不同类型文章所需的审稿时间略有差别:单篇农业类研究性论文为30 分钟—1 周,单篇农业类专论与综述论文为30 分钟—2 周,单篇教育教学研究与管理论文为30 分钟—1周。但三种类型选择最多的审稿用时均为3小时,数量分别为88 位(32.8%)、77 位(28.7%)和75 位(28.0%)。这与一些相关调查[13][14]的结果—审阅1 篇稿件的实际需要时间是2—4 小时基本一致。

总体而言,由于多数审稿人承担多种期刊的审稿任务,而多种期刊的送审时间可能会集中在一起,加之审阅一篇文章约需3 个小时,因此,农业科技期刊审稿人的审稿任务较繁重,可能超负荷,以致审稿延期或不回,影响审稿时效。鉴于此,农业科技期刊遴选专家时,除依据稿件情况、专家特点外,还应兼顾该时段专家的审稿量,合理分配,避免过量。但有时,编辑已知审稿人有稿件在审,却因可选审稿人有限,只能继续送审。因此,还应多措并举,积极扩充审稿人队伍,遴选新的符合标准的审稿人。同时,应注意期刊与审稿人层次的适配。

2.2.3 审稿周期

审稿周期是指从稿件发送至专家邮箱到专家返回稿件的时间。78.0%(209 位)的审稿人认为合适的审稿周期是2 周,14.9%(40 位)的审稿人认为是4 周,7.1%(19 位)的审稿人认为是8 周。可见,2 周对于大部分专家审阅一般农业类稿件是充足的。但据罗伟清的调查,约30%的稿件审理时间在2 个月以上[15];也有期刊统计发现,24.9%的审稿人平均审稿周期大于2 周,11.7%大于30 天[16]。究其原因,本调查中全部59 位认为2 周审稿周期不适合的审稿人,均选择了“工作繁忙,科研工作与审稿时间冲突”的原因,其中22 位同时选择了“论文本身所需审稿时间较长”这一选项。这59 位审稿人中,有29 位同时为3 种及以上期刊审稿,显然,多种期刊审稿任务叠加也是导致审稿周期延长的重要原因。编辑可通过加强与专家沟通,了解专家实时审稿量来缓解此类状况,也可通过合理提醒专家审稿,来提高审稿时效。

2.2.4 审稿提醒频率及方式

编辑与专家进行必要的沟通是审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调查中,95 位(35.4%)审稿人希望每周收到一次编辑部的审稿提醒;希望每两周、三周、四周收到一次审稿提醒的分别有93 位(34.7%)、18 位(6.7%)、46 位(17.2%);另有7 位审稿人表示,会按时审回稿件,不需编辑部提醒;9 位审稿人表示即便超过了与编辑部约定的审稿期限,也不希望收到提醒。本次调查中,169 位(63.1%)审稿专家认可编辑部通过电子邮件方式与他们联系;149 位(55.6%)认可通过微信群、QQ 群等联系;分别有121 位(45.1%)和110 位(41.0%)认可定期举办会议和电话两种交流方式。

2.2.5 审稿时段

本次调查显示,116 位(43.3%)审稿专家对审稿时段没有限制,认为所有时间都适合审稿,但也有74 位(27.6%)认为国庆节等法定节假日不适合,34 位(12.7%)认为寒暑假不适合。按季节划分,分别有61 位(22.8%)、14 位、12 位和23 位认为1—3 月、4—6 月、7—9 月和10—12月不适合。郭林懿等的调查也指出,1—2 月专家拒审的频次明显增加,1 月份的拒审率甚至超过了55%[17],与本调查结果基本一致。

究其原因,部分专家因为在寒暑假及法定节假日有自己的安排,所以认为这些审稿时段不合适。此外,本调查中有69.0%的审稿人担任研究生导师,有科研教学任务,负责期末考试、毕业论文的指导及专家评议等工作,因而其中部分认为每学期期末一个月不适合审稿(11 人)。因此,农业科技期刊编辑应加强有效沟通,送审时主动了解专家近况,尽量避开工作繁忙时段或适当延长审稿时间。

2.2.6 审稿费

对于审稿费,34.3%(92 位)的专家选择了有无均可,6.7%(18 位)的专家表示不需要,见图2。由此可见,四成专家对审稿费不是十分在意。按照国际惯例,审稿通常不支付报酬;在国内,国家对审稿费无统一标准,国内农业科技期刊大多仅支付审稿费100—200 元/篇,这与专家在审稿过程中付出的劳动不相匹配,但仍有许多专家因对学科发展的无私奉献,积极参与审稿工作。为避免部分审稿人审稿积极性不高、审稿时间长的现象发生,各农业科技期刊编辑部可尝试通过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并行的方式提高审稿时效。

图2 专家是否需要审稿费

3 提高农业科技期刊审稿时效的对策

提高农业科技期刊审稿时效不是一项孤立的工作,是由审稿专家、编委及编辑等各方面交互作用的结果。要提高审稿时效可从以下几项工作入手。

3.1 多措并举遴选合适审稿人

3.1.1 建立及动态管理审稿专家信息库

农业科技期刊编辑部应根据自身特点,建立一个数据量大、信息齐全、实用性强的审稿专家信息库,这对提高审稿时效、降低专家拒审率能起到重要作用[18]。信息库应收录包括学术成果、研究方向、审稿记录等在内的专家相关信息。高校学术期刊编辑应了解主办高校及实力相近高校、科研院所的专业设置、学科方向、学科专家、科研动态及新进人才等,形成审稿专家信息库。

应动态管理审稿人数据库。本次调查显示,若研究方向发生改变,18.7%的审稿人不会及时更新在审稿系统中的信息。因此编辑应定期回溯审稿专家信息,关注他们的基金项目及科研成果,如发现研究方向调整应及时更改专家库信息。有期刊会定期群发邮件,提醒审稿人是否需要更改审稿系统中的个人信息[19]。另外,应及时更换不继续从事科研工作或审稿效果不好的专家,形成良好的审稿专家队伍更新机制。

3.1.2 多渠道融合遴选审稿人

在实际送审工作中,除从审稿专家信息库中查找审稿专家外,还可通过运用数据库检索、期刊审稿工具、网络检索等[20]方式查找合适审稿人,或选择审稿专家推荐的审稿人。有研究表明,67.5% 的审稿专家接收到与自己研究领域不匹配的稿件时会选择阐明观点并推荐合适的专家[21],与本次调查结果一致。可见,审稿专家推荐是遴选审稿人的有效途径。总之,农业科技期刊应多渠道融合遴选合适审稿人,有效提高审稿时效。

3.1.3 送审稿件内容与审稿人研究方向尽量一致

本次调查与其他一些研究[22]都显示,当送审稿件与自身研究方向不一致时,多数专家会拒审稿件,且大部分专家认为专业知识是稿件审阅的关键,送审稿件与专业越接近,审稿越及时[23]。因此,选择研究方向对口的专家审稿,是最大程度地保证审稿时效的重要条件。随着农学研究方向越来越细分,利用审稿工具等匹配的审稿专家的研究方向不一定与稿件内容吻合,编辑还需运用专业知识从中进一步选择合适的小同行专家,以保证稿件送到真正专业对口、有能力并乐意评审的专家手中。

3.1.4 期刊与审稿人层次应适配

审稿是审稿专家发挥学术影响力的一项事务,被知名期刊邀请审稿是对专家科研地位、科研成果的一种肯定。研究表明,空余时间有限的审稿人更倾向于为排名靠前的期刊审稿[24];与期刊影响力较匹配的专家,较大概率会同意审稿,而知名度高及常在高水平刊物发表文章的专家拒审比例则很高[25]。若中等层次期刊邀请知名专家审稿,专家可能因对期刊不认可或认为送审稿件学术水平低而直接拒审。即使专家接受审稿,也可能因认为投稿内容浅显、发表价值低而建议退稿,长期如此会使期刊稿源不足。而如果高水平期刊邀请普通审稿人审稿,则可能使文章录用过多而积压。因此,期刊应正确定位自身的学科领域影响力,寻找与之适配的专家,从而保证审稿时效。

3.1.5 提升期刊影响力

提升专家审稿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提升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知名度。多数审稿专家认为,期刊的审稿邀请是对自身学术水平和学术道德的认可,而这种认可会随期刊品质和影响力的提升而增加[26]。因此,农业科技期刊应提高策划意识,提升期刊品牌和影响力。可通过组建特色农业专题、邀约名家稿件等提升期刊影响力;可积极主办或参加各类农业学术会议,通过设置展台、冠名奖项、编辑宣讲等多种形式深度宣传期刊,树立品牌形象;可利用新媒体等广泛宣传期刊,传播优秀农业文章,促进学术成果交流,提升学术影响力。最终,形成“期刊影响力提升—专家审稿积极性提高—稿件审稿时效及质量提高—期刊影响力提升”的良性循环。

3.2 做好稿件送审工作

3.2.1 做好初审工作

初审是对来稿进行初步审查和评价、检查稿件是否符合办刊宗旨、阻止劣质稿件进入下一流程的重要环节,是把好论文质量的第一关。初审的主要目的是只将具有送审价值的稿件送给专家评审[27],避免将学术水平低的稿件交给审稿人,令其对期刊水平和稿源产生不好的印象,从而降低对期刊的认可度和审稿热情。做好初审工作还可大大减轻审稿专家的工作量,保护专家积极性,提高审稿时效。因此,农业科技期刊编辑应切实提升初审能力,认真掌握实践操作性强的评价方法,把握初审的关键审读点,从学术观点、题名、摘要、论据及论证过程等方面对稿件做出初步评价。也可尝试制定初审流程单,内容包括语言表达、文章结构及查重结果等,并要求编辑严格按流程单进行初审[28]。

3.2.2 合理安排专家审稿数量和送审频率

编辑通常会把稿件优先送给审稿质量优、时效快的专家审阅,但应注意送审频率和送审总数的科学合理性,以保证审稿意见能及时返回,对长期合作的审稿人,更应如此。审稿人的审稿时间是有限的,若长期送审数量过大、频率过高,可能导致原本积极的专家产生疲态、应接不暇,甚至审稿兴趣降低、不再审稿。有调查表明,63.8%的审稿人较反感频繁收到同一期刊的审稿邀请[29];有编辑部两年内将116 篇稿件送给同一位专家审阅,专家因此拒审[30]。本次调查发现,七成审稿人月均能接受审稿篇数为1—2 篇。因此,农业科技期刊编辑部应把握好送审稿件的数量和时间间隔,避免过量送审。

3.2.3 送审时提供期刊基本信息和合理的审稿意见书

专家可能同时收到不同期刊的审稿邀请,因而可能运用同一标准为多种期刊审稿,但不同期刊的基本情况不同,同一期刊不同时段的稿源状况也不同,因此送审时,尤其给专家初次送审时,应同时将期刊的特色宗旨、学术水平、综合排名、当前稿源情况、实时录用率及录用标准等情况详细介绍给专家[31],以保障专家给出与刊物匹配的审稿意见,快速选择与期刊水平一致的文章,提高审稿时效。

设计科学合理的审稿意见书可有效改善因审稿要求不明确、标准不清晰导致的审稿效率低的问题。有研究表明,改进专家审稿意见书后,审稿时效和质量大幅提升[32],87.0%的专家表示审稿意见书的设置有助于评判审稿、提高审稿效率[33]。所以,在送审时,最好附上期刊专用的审稿意见书。

3.2.4 适时提醒专家审稿

科技期刊审稿专家大多科研工作相对繁重,审稿一般是利用小部分空余时间完成,若缺乏有效提醒,可能导致审稿时效较低。因此,编辑在审稿邀请函中应明确写出审稿周期,并表明如专家预计不能在此期限内审回,请及时告知。如审稿人回信告知无法按时完成或拒审,编辑应视情况及时处理,从源头上降低审稿延误的概率。并且,审稿周期不宜设置过长,过长可能导致遗忘审稿。根据本次调查及相关期刊实践[34],审稿周期为2 周较为合适,同时应根据稿件类型和审稿人情况调整审稿时限。此外,编辑在发出审稿邀请后,还应密切关注审稿进展,可每一周或两周给专家发送一封审稿提醒邮件。当稿件到期未审回时,编辑应主动了解情况,尝试与审稿人协商后适当延长审稿时限,而不是直接撤换审稿人。

3.2.5 加强有效沟通,建立良好关系

道德高尚、科研能力强的审稿人是编辑的良师益友,也可为期刊的发展贡献力量。农业科技期刊编辑应与审稿专家保持经常性联系,做到积极、热情、以礼相待。编辑可在节日来临之际,发一封邮件表达祝福;通过召开联谊会或电话沟通等方式定期与专家交流,积极了解他们最新的科研成果、诚挚邀请专家为期刊的发展出谋划策。有期刊建立了审稿专家微信群,不仅利于专家间的交流,还利于编辑部及时掌握审稿人工作动态、了解审稿进程、解答审稿疑惑,从而提高审稿效率[35]。在送审时,编辑应主动了解专家的近况和工作安排,避开繁忙时段或适当延长审稿时间。当审稿意见返回时,编辑应积极感谢审稿人;处理稿件时,应充分尊重专家意见,若有需要应及时与专家讨论。此外,农业科技期刊编辑应不断提升个人职业素养,以良好的工作能力、敬业精神、责任意识、专业知识获得专家的认可,优化审稿专家对期刊的整体评价,从而提高积极性和审稿效率。有调查显示,81.0%的专家更愿意接受其认可的编辑发出的审稿邀请[36]。

3.2.6 团结编委力量

实力雄厚的编委会是农业科技期刊质量的一个重要保障。但编委通常工作、科研事务繁忙,在审稿过程中,编辑可先电话或邮件联系编委,若编委无法审稿,可请他们推荐合适的审稿人。同时,编辑部应与编委保持信息互通,及时向编委会汇报期刊工作,使编委更主动地参与到期刊运作中来,与编辑共同办刊,并逐步成为办刊主导力量,例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采用“编委送审制”比“编辑送审制”在审稿速度上有明显优势[37]。因此,编辑部应尽全力服务编委,积极协调,紧密配合,以保证审稿时效。

3.3 优化审稿报酬及奖励制度

专家在科研工作之余花费时间和精力审稿,付出了许多辛勤的劳动,特别是有时为查证某细微处需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因此,应积极发放报酬及奖励,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肯定专家的辛勤劳动,切实维护和提高专家的审稿积极性。

在物质方面,编辑部应及时支付审稿报酬,并在能力范围内适当提高审稿报酬标准;可制定科学、动态的分级审稿报酬制度,根据稿件字数及难易程度、审稿意见详细程度、作者满意度等划分报酬等级;可根据上述指标对审稿专家进行评价,并为评价优秀的专家发放物质奖励;可对审稿专家的投稿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如减免部分版面费等。通过以上方式,充分体现对积极审稿专家劳动的高度肯定。

编辑部更应对专家的辛勤劳动给予精神上的尊重和认可。可定期公布审稿专家名单,给专家颁发聘书;定期评选优秀审稿专家并颁发“优秀审稿人”证书,并可邀请他们做特聘编委;优先受理和快速出版审稿专家所投稿件;在期刊中心主页上对优秀专家进行宣传[38];向专家提供年度在线阅读全文权限[39]等。有期刊调查发现,由主编为优秀审稿专家颁发奖杯后,审稿专家受到激励,审稿态度确有改善[40]。

4 结 语

此次调查初步了解了部分农业科技期刊审稿人的基本情况,明确了影响农业科技期刊审稿人审稿时效的部分主客观因素。基于此,建议农业科技期刊通过采取多种措施遴选合适审稿人、做好稿件送审及提醒工作、优化审稿报酬及奖励制度等方式来提高审稿时效,从而更好地服务“三农”。

猜你喜欢

审稿人时效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军事护理》2021年度优秀编委、审稿人
《电源技术》2021年度优秀审稿人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
特约审稿人遴选通知
科技期刊的分类
本刊评出2018年度优秀作者和优秀审稿人
J75钢的时效处理工艺
一种新型耐热合金GY200的长期时效组织与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