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部配合法(二十七)
2023-08-09许晓俊
许晓俊
为获得字形完美之艺术效果、部首偏旁之合理配合方法,历代书家论述甚多,其见解亦大同小异。清王澍、蒋衡总结前人之说著《分部配合法》,是清代书论中论述结构的经典之一,以偏旁部首为中心,讲解另外部件与之关系。在教学应用中,教学内容有四个方面:笔画的形态巩固,笔顺关系,偏旁部首中每个笔画之间的构成关系(教学重点),影响构成关系的因素(教学难点)。
二十九、车字旁
《分部配合法》曰:“末一划左要长,右要短而尖,向右而让右,相让之法无过短小闪藏,预留地步。”
车字作左偏旁时,最后一横向左伸展,而右部要短且尖,形态与右部呈相向之势。仍然要避让右部,相让的处理手段就是缩短、变小、闪躲、藏匿,预先留出相应的空间,以便安排位置,如“轮”字。
(一)构成关系
1.车字旁以横竖为主,五个横向笔画中间最短,最后一横最长,第二横其次,第一横与第四横的长度相当,互有长短;竖画在中间,为整个偏旁的最长笔画,左右两竖长度相当,如“轮”字。
2.横画的角度略上斜,多横组合在一起时,上横略平,下横依次渐斜,最后一横较斜,与提的角度相当。长的竖画一般较直,左右两竖上开下合。
3.短的笔画弧度较小或没有弧度,长的笔画可以有一定的弧度,对于横、竖来说,以直为主。偶有长画微曲。
(二)影响构成关系的因素
车字旁在左边时,形态窄长,除了最下部一横偏左,其他部分以长竖为中心,左右基本对称。变化主要是中竖的长度和下横的位置及形态。
1.右部势态向左,左右两个部件呈相向的字,如“轫、轲、辀”等字,右部的左下留空较多,下横向右略伸,补足空疏。
2.右部形态上小下大,形态略宽的字,如“轵、轴、辐”等字,下横左伸右缩,减短右部,留出位置给右部,使其左下笔画伸至横的下方,似有环抱之意。
3.右部形态较长,且其左下为 竖画的,如“辅、轴、斩”等字,左下横画宜闪躲,不与其相抵触。
4.右部下方有横画的字,必左伸而稳其重心,如“轻、转”等字,左下横宜略斜,虽有靠近或相接,仍需藏匿为上。
5.右部有撇捺在下方的字,左中竖略长,左下横较斜,留出位置使其纵撇伸至左下方,如“轶、较、轭、辍、辕”等字。
6.右部有长竖下伸的字,如“轩、辑”等字,左下横的右部可稍长,以补足其空疏。
7.右部笔画较少的字,为了使留白的对比不至过度,通常左右之间预留地步,如“轨”字,右部的撇画取纵势,似一竖画,与左部留有空间,左下横右伸。
8.行书中车字旁形态较长,上部常常左高右低,如“轩、惭、暂”等字;也有上部左高、下部左低的,如“轨、辄”等字。行书中车字旁也常用省减法,先写中竖,再写成两横一提,左收右放,如“轻、轮、转”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