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类抗-D抗体的鉴定及输血治疗(附1例报告)
2023-08-09王加勇丁懿陆紫敏
王加勇,丁懿,陆紫敏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输血科,上海 200065
输血在救治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但AIHA患者血清中存在自身抗体,多数自身抗体缺乏特异性,会和所有供者的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在交叉配血时掩盖同种抗体,易造成误诊[1]。少部分自身抗体具有特异性,兼有同种抗体和自身抗体特性,可与表达相应抗原的红细胞发生反应,引起溶血反应,这类自身抗体称为类同种抗体,简称类抗体[2]。临床输血检测中类抗体较少见,血清学试验很难区分抗体性质,常会造成临床漏诊,给输血安全带来较大风险[3]。血清学检测联合基因型分析可检出未知的类抗体,输血治疗时选择类抗体相应抗原阴性的红细胞,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同种免疫的发生和溶血反应,保障临床输血安全[4]。本研究使用血清学检测和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方法处理了1例类抗-D抗体AIHA患者,拟通过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病例资料,总结其血清学检测和基因分型处理方法,指导临床安全用血。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血液内科2022年7月17日收治的AIHA患者为研究对象,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编号:2019-YLJS-016),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女,46岁,汉族,因头晕、乏力1周伴茶色尿,门诊以“溶血性贫血”收治入院。患者在外院确诊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2年半,重度贫血貌,皮肤巩膜黄染,气促明显,心率119次/分,显著增快。实验室检查:Hb 32 g/L,红细胞(RBC)计数0.89×1012/L,网织红细胞(Ret)绝对值621×109/L,总胆红素(TBIL)126.3 μmol/L,间接胆红素(IBIL)102.7 μmol/L,血小板计数(PLT)72×109/L,患者红细胞有破坏现象,重度贫血,临床申请输注去白红细胞悬浮红细胞4 U。
1.2 血型免疫血清学检测
1.2.1 ABO、RhD血型鉴定 ABO/RhD血型鉴定采用微柱凝胶卡法,RhD基因分型、DAT采用试管法,实验操作均按照标准操作规程执行[5]。
1.2.2 不规则抗体筛查和鉴定 不规则抗体筛查和抗体鉴定谱细胞检测采用微柱凝胶卡法。采用吸收放散试验鉴定不规则抗体,选择B型RhD阴性的献血员红细胞,用生理盐水洗涤3次,取1 mL压积红细胞,加入等量患者血清,充分混合后37 ℃孵育2 h,分离上清液测定血清抗体效价;吸收后的红细胞用生理盐水洗涤3次,加入等量乙醚放散,分离放散液进行抗体鉴定。
1.2.3 交叉配血试验 交叉配血联合采用盐水试管法、聚凝胺法和抗球蛋白柱凝集法。
1.3 ABO、RhD血型基因分型判断 采用PCR-SSP法。采集患者新鲜EDTA抗凝静脉全血2 mL,用核酸提取或纯化试剂从全血中提取DNA 100 μL,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DNA含量为20.58 ng/μL,A260/A280为1.78。采用PCR-SSP法检测ABO血型基因和RhD基因,ABO血型基因分型PCR反应体系总体积120.9 μL,其中0.9 μL Taq酶(5 U/μL),10 μL DNA,110 μL dNTP-Buffer工作液,分别向人类红细胞ABO血型基因分型试剂盒的引物孔(1~11孔)中各加入10 μL上述混合液,调整好反应程序,置Life ECO型PCR仪上进行扩增。PCR反应条件:96 ℃预变性2 min,进入循环扩增阶段,96 ℃ 20 s、68 ℃ 60 s循环5次;96 ℃ 20 s、65 ℃ 45 s、72 ℃ 30 s循环10次;96 ℃ 20 s、62 ℃ 45 s、72 ℃ 30 s循环15次;72 ℃3 min;最后在4 ℃条件下保存。RhD基因分型PCR反应体系总体积90.8 μL,其中0.8 μL Taq酶(5 U /μL),10 μL DNA,80 μL dNTP-Buffer工作液,分别向人类红细胞RhD基因分型试剂盒的引物孔(1~8孔)中各加入10 μL上述混合液,调整好反应程序,置Life ECO型PCR仪上进行扩增。PCR反应条件:在96 ℃预变性2 min,进入循环扩增阶段,96 ℃ 20 s、68 ℃ 60 s循环5次;96 ℃ 20 s、65 ℃ 50 s、72 ℃ 45 s循环10次;96 ℃ 20 s、62 ℃ 50 s、72 ℃ 45 s循环18次;72 ℃ 5 min;最后在4 ℃条件下保存。将PCR产物转移至2.5%琼脂糖凝胶孔中,JY300C核酸电泳仪电泳15 min,在JYO2S核酸成像分析仪下观察条带结构,依据结果分型表判断血型检测结果。
2 结果
2.1 ABO、RhD血型鉴定与不规则抗体筛查 患者ABO血型鉴定结果见表1,正定型结果为AB,反定型结果为O型,试管法反定型在显微镜下可见Bc、Oc和自身红细胞均凝集,加生理盐水后凝集未散开,正反定型结果不一致;患者RhD血型是DCCee。患者血浆与抗体筛查细胞Ⅰ、Ⅱ和Ⅲ均凝集,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见表2。患者红细胞做DAT结果为抗IgG+C3阳性(3+),抗IgG阳性(2+),抗C3阳性(+)。
表1 患者ABO血型鉴定正反定型结果
2.2 ABO、RhD血型基因分型 ABO基因分型结果显示患者基因型为BO1,表型为B型。RhD基因分型结果显示患者基因分型为RhD阳性。
2.3 抗体鉴定 患者血清及放散液与抗体鉴定谱细胞反应格局见表3。对照谱细胞试剂盒(批号20220105)抗原格局表,抗体鉴定符合抗-D格局,红细胞血型抗体鉴定细胞反应格局表见表4。患者血清与11号谱细胞反应效价为1∶4。
表3 患者血清及放散液与抗体鉴定谱细胞反应格局
表4 红细胞血型抗体鉴定细胞反应格局表
2.4 吸收放散试验 吸收后上清液测定血清抗-D抗体效价为阴性,吸收后放散液进行抗体鉴定,与抗体鉴定谱细胞反应格局符合抗-D抗体特异性,与11号谱细胞反应效价为1∶4,患者血清类抗-D抗体被RhD抗原阴性红细胞吸收。
2.5 交叉配血 患者标本与4单位B型RhD抗原阴性的红细胞做交叉配血试验,主侧在盐水介质(室温、37 ℃)中均有弱聚集,无溶血;主侧在在聚凝胺和抗球蛋白卡中均有弱聚集,无溶血。患者当天输注上述4 U去白红细胞悬浮红细胞后,Hb由输血前32 g/L上升到56 g/L,RBC由输血前0.89×1012/L上升到1.72×1012/L,证明输血有效。
2.6 治疗结局 本例患者采用糖皮质激素作为一线治疗,采用甲泼尼龙20 mg/(kg·d)冲击治疗联合免疫球蛋白(IVIG)1 g/(kg·d)静脉滴注,连用5 d后,口服泼尼松2 mg/(kg·d)至7月27日,患者Hb上升至62 g/L,一般状况良好,准予出院。出院后患者继续口服泼尼松,1个月后逐渐减低激素剂量,总疗程为3个月。患者血清与抗体鉴定谱细胞反应格局随访结果见表5。
表5 随访患者血清与抗体鉴定谱细胞反应格局
3 讨论
类抗体具有红细胞同种特异性抗体性质,同时又具备自身抗体特点,能被该特异性抗原阴性的红细胞吸收,与血型表型相矛盾,在血型系统中,最常见的是Rh血型系统特异性的自身抗体[6]。正常情况下,由于免疫系统具有免疫自稳、免疫监视和免疫防御功能,患者体内不会自发产生类抗体,AIHA患者产生类抗体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一般认为是一种自身抗体-自我免疫现象[7]。AIHA患者的输血是临床治疗中的一大难题,开展血型基因分型检测,与血清学鉴定技术相结合,鉴定出AIHA患者体内存在的类抗体,可以保证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本研究患者血型鉴定正反定型不一致,反定型试管法Bc、Oc和自身红细胞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凝集强度一致,排除是冷凝集素干扰[8],加1滴生理盐水混匀,在显微镜镜下观察凝集未散开,排除是血浆蛋白异常引起的假凝集[9]。患者DAT表现为阳性,抗IgG+C3凝集强度为3+,患者血浆与抗体筛查细胞Ⅰ、Ⅱ和Ⅲ均凝集,凝集强度为2+,较DAT弱,考虑患者有游离自身抗体,不能排除同种抗体存在[10],患者正定型中红细胞与抗⁃A发生弱凝集,反定型中与正常人的A1红细胞发生凝集,与A亚型的血清学典型特征类似[11],为排除自身抗体干扰和A亚型,本研究采用PCR-SSP法检测血型基因。
本研究患者ABO基因分型为BO1,表型为B型,排除ABO亚型。患者血清与抗体鉴定谱细胞反应,自身抗体的凝集强度有反应格局,患者红细胞用乙醚放散,用抗体鉴定谱细胞对放散液进行血型特异性鉴定,放散液与所有谱细胞均凝集,且与RhD表型抗原的谱细胞凝集强度更强,反应格局符合抗-D抗体特异性,但由于患者RhD基因分型为RhD阳性,表达正常的D抗原,因此,患者体内产生的抗-D抗体为同种特异性自身抗体。吸收放散试验进一步验证了患者血清类抗-D抗体可被RhD抗原阴性红细胞吸收,符合类特异性自身抗体特征。本研究筛选了RhD抗原阴性的4U去白红细胞悬浮红细胞,给患者输注后,Hb由输血前32 g/L上升至56 g/L,RBC由输血前0.89×1012/L上升至1.72×1012/L,输血有效。临床案例报道类抗体在治疗期间效价下降,在体内存留时间通常为5~10 d,本例患者在入院第10天鉴定抗体特异性,血清与抗体鉴定谱细胞反应已无明显特异性,说明类抗体自身的效价减退,临床治疗有效[12]。
本研究采用PCR-SSP法对患者血型基因精准分析,综合血清学试验对抗体进行特异性鉴定,吸收放散试验结果证实了患者体内存在类抗-D抗体这一结论。要引起重视的是,AIHA患者进行抗体检测时,不能简单地使用“阴性排除法”,认为患者红细胞上存在某抗原,其血浆中就应排除针对该抗原的抗体,不再做进一步检测,这通常会导致有临床意义的类抗体漏检。因此,对于抗体鉴定困难的AIHA患者,进行抗体检测时,可采用PCR-SSP法基因分型辅助鉴定抗体特异性,从而为患者提供精准的输血治疗,为临床输血安全提供保障。
目前,对于类抗体AIHA患者的输血原则国内无明确输血指南。本研究患者输血前Hb 32 g/L,出现明显溶血表现,通过临床评估,选择RhD阴性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进行输血治疗,输血后Hb升高明显,无输血不良反应。对于AIHA患者类抗体的治疗,也无统一国际标准,多以治疗原发病为主,糖皮质激素是首选。本例患者接受甲泼尼龙20 mg/(kg·d)冲击治疗,联合免疫球蛋白(IVIG)1 g/(kg·d)静脉滴注,连用5 d后,口服泼尼松2 mg/(kg·d),患者溶血得到有效控制,出院后持续激素治疗,3个月后随访,患者自身抗体阴性,治疗有效。
综上所述,血清学检测联合基因分型可鉴定具有同种抗体特异性的自身抗体,类抗体AIHA患者治疗首选糖皮质激素,危急情况下需要输血治疗时,应选择类抗体相应抗原阴性的红细胞,输血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