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韩大熊猫“华妮”顺利诞下双胞胎

2023-08-09

世界知识 2023年15期
关键词:阿斯巴甜哺乳动物大熊猫

7月7日清晨,大熊猫华妮(韩国名“爱宝”)顺利产下一对雌性双胞胎幼崽。这是旅韩大熊猫华妮与园欣(韩国名“乐宝”)继2020年诞下“福宝”后在韩国第二次产仔。这是今年在海外出生的首对大熊猫幼崽,也是在韩国诞生的首对大熊猫双胞胎。

2016年3月,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与韩国爱宝乐园正式启动大熊猫保护合作研究项目。来自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两岁半的雌性大熊猫“华妮”和三岁半的雄性大熊猫“园欣”从四川赴韩国爱宝乐园,开启为期15年的大熊猫科研合作之旅。韩国饲养员姜哲远和宋永宽,对熊猫的照顾无微不至,并被网友们亲切地称作“福宝爷爷”。时隔三年,喜提双胞胎宝宝,“姜爷爷”和“宋爷爷”都喜出望外,并表示“生‘福宝的时候是一只,现在幸福感是双倍的,非常感激!我们特别从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请来专家帮忙,这是大家一起努力的成果。”

国际研究发现哺乳动物捕食恐龙的最早证据

7月18日,中国与加拿大两国学者围绕白垩纪时期记录哺乳动物与鹦鹉嘴龙缠斗的化石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发布于国际知名学术杂志《自然》的子期刊《科学报告》。这块宝贵的化石被认为是人类迄今为止发现的哺乳动物捕食恐龙的最早证据。

据了解,在约1.25亿年前,一只生活在如今中国辽宁地区的一种类似于獾的肉食性哺乳动物,在尝试捕食一只体型远大于自己的鹦鹉嘴龙时突遇火山喷发,喷薄而出的火山泥石流瞬间将两只正在缠斗的远古野兽掩埋。后世的科学家们根据它们遗留的化石还原了这场殊死搏斗的惊险场面。论文作者表示,该发现意义重大,在此之前学界的普遍观点认为,在白垩纪期间恐龙是地球的主宰,几乎不可能受到同时代哺乳动物的威胁。

论文作者介绍称,化石中的鹦鹉嘴龙体长119.6厘米,大小与一只大型犬相当。这种植食性恐龙也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有角恐龙之一。而捕食它的哺乳动物学界称其为强壮爬兽,体长约为46.7厘米,它是白垩纪最大的哺乳动物之一。

美国好莱坞63年来首次全行业罢工

当地时间7月13日,代表16万演艺人员的美国演员工会及广播电视艺人联合工会(SAG-AFTRA)宣布,他们与制片公司的谈判破裂,确定从即日起进行罢工。

此前的5月2日,美国编剧工会(WGA)已开始罢工。本次大罢工,原因除了演员、编剧与资方的薪资矛盾外,人工智能(AI)可能取代演员和编剧的威胁成为主要原因。因此,这不仅是好莱坞63年来首次全行业罢工,也被认为是人类抵抗人工智能威胁的首次集体行动。对此,SAG-AFTRA主席法兰·德瑞雪表示:“如果现在不昂首挺胸,我们就会陷入困境,都将面临被机器取代的危险。”

据了解,好莱坞上次出现这样的状况还要追溯到美国前总统里根担任美国演员工会主席的1960年,当时的大罢工持续了约六周。报道称,这次大罢工给即将举行的第75届艾美奖蒙上阴影,该奖项的提名已于7月12日公布,但演艺人员被禁止在罢工期间接受采访或参加各种颁奖典礼等宣传活动。

世卫正式宣布:阿斯巴甜可能致癌

7月14日,据世卫组织官网消息,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粮食及农业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发布了阿斯巴甜对健康影响的评估结果。IARC引用了对人类致癌的“证据有限”,将阿斯巴甜归类为可能对人类致癌(IARC 2B组),JECFA则重申每日允许摄入量为每公斤体重40毫克。这是国际癌症研究机构首次对阿斯巴甜进行评估,也是联合专家委员会对其开展的第三次评估。

据了解,阿斯巴甜是一种人造(化学)甜味剂,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泛用于各种食品和饮料制品,包括减肥饮料、口香糖、明胶、冰淇淋、酸奶等乳制品、早餐麦片、牙膏和止咳药水和维生素咀嚼片等药物。

英美科学家称气候变化让海洋变得更绿

近期,英国国家海洋中心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带领的研究团队称,全世界超56%的海水颜色发生了改变,这一变化无法用自然变异来解释,该团队相关研究发表在《自然》期刊上。

研究发现,全球的海洋颜色在过去20年来发生了显著改变,尤其是赤道附近的热带海洋变得更绿了。科学家指出,这是由人为导致的气候变化引起的。据了解,海洋颜色源于海洋上层的物质。举例而言,深蓝色的海洋上层存在的生物很少,而绿色的海洋意味着有基于浮游植物的生态系统的存在。浮游植物是含有叶绿素的类似植物的微生物。浮游植物构成了食物网的基础,食物网支持较大的生物,比如磷虾、鱼类、海鸟和海洋哺乳动物。

研究者称,海洋生态系统处于微妙的平衡状态,浮游植物的任何变化都会在整个食物链中产生连锁反应。“所有的变化都会导致生态系统的自然组织失去平衡。如果我们的海洋继续变暖,这种不平衡随着时间的推移只会变得更糟。”

世界气象组织警告“极端高温对健康造成的风险迅速增加”

7月18日,世界氣象组织表示,本周北美洲、亚洲、北非和地中海等多个地区的最高气温连续数日超过40℃。这类极端高温事件非常令人担忧,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其出现的频率已增加了六倍。

世界气象组织极端高温专家约翰·奈恩表示,高温天气是最致命的自然灾害之一,每年有数十万人死于可预防的高温相关疾病。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极端高温天气增多以及人口老龄化,高温对健康造成的风险正在迅速增加。在世界范围内,更极端的高温是不可避免的,当务之急是做好准备和适应。

据了解,世界气象组织正在通过更新高温健康预警系统指南来支持其成员国,并通过全球高温健康信息网络与世界卫生组织以及合作伙伴和政府开展合作。同时,该组织正在制定标准化的极端高温相关术语及定义,以建立标准化的高温预报和预警系统。

猜你喜欢

阿斯巴甜哺乳动物大熊猫
我们都爱大熊猫
大熊猫
大熊猫也消暑
2 从最早的哺乳动物到人类
哺乳动物大时代
哺乳动物家族会
阿斯巴甜的毒性及其合成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水中大熊猫
欧洲食品安全局认为阿斯巴甜食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