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文化应成为国民知识标配

2023-08-09李乐骏

凤凰生活 2023年8期
关键词:茶界大学堂普洱茶

李乐骏,云南弘益大学堂校长,云南省普洱茶文化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中國茶文化就像奔流不息的澜沧江,而不是江边的枯藤老树昏鸦。它的发展是中华审美意识和文化之美的重要体现。”李乐骏倡导的美学,不再是少数人的美学,不是书本上的美学,也不是美的哲学,而是生活美学。

“养成”对抗“速成”

出生于80年代的李乐骏,进入茶行业已近20年,从创立弘益茶文化中心到开设弘益大学堂,在他看来,茶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不仅要激浊扬清,还要创造出更新的、更好的茶文化,使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进步。

“生活美学并非玄学空论,要融入生活。”在李乐骏看来,茶是最佳的生活美学,茶人的唯一产品,就是美好。在2009年创立弘益大学堂时,李乐骏便提出了“茶道美学”这一理念。他强调,所谓“茶道美学”,不是“茶道”和“美学”两个词简单地组在一起,应该分为“茶”、“道”、“美”、“学”四个维度,分别指茶叶文明的物质价值、精神价值、茶中蕴含着的美学价值及茶文化的教育和传播价值。“我们希望在“茶道美学”的世界当中,人们能完整、全面地感受到茶的美。”

“茶的教育是一种植根于生活,慢慢‘修养与逐渐‘成就的教育。”在“茶道美学”四位一体的茶文化思想之下,李乐骏提出了“茶人养成”。早在10年前,弘益便研发出了一套属于中国茶师的礼法,名曰“弘益茶师六式礼法”。提倡“有滋味,有品位;不刻意,不随意”的冲泡理念。在泡好一杯茶的前提下,获得滋味的同时,能产生持续专注的“心流”,使人的内心平静、放松。因此,在李乐骏看来,茶人是靠“养成”的,“养成”指养成一个习惯、一种性格、一种境界,就是在对抗“速成”。

“清澈易学”的普洱茶教育

从2008年普洱茶的国标制定之后,普洱茶行业迎来了15年黄金期发展,但普洱茶行业的一些底层的知识、逻辑研究、学术认知等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导致社会大众一谈到茶文化,就觉得水太深,行业太乱,认知不清,甚至某些学者、电影剧作,也往往一讲茶就出错,一谈茶就变成“外行”。面对此种现象和痛点,李乐骏认为问题出在“甲方”,是茶界本身的传播语境有问题。他心中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愈发强烈。他坦言,普洱茶的知识普及与认知提升已势在必行。

“我是个做茶教育的人,如果在我们这一代,茶文化不能真正地成为当代中国国民的知识标配,将是我辈最大的失败。”自建校以来,李乐骏秉承让中国茶文化“清澈易学”之初心,带领学校培养了来自全国与世界各地的学员50000余名,极大促进了茶文化的知识教育与传播。弘益大学堂最新研发的线上音频课程——《普洱茶名师大课》,涵盖茶界35位优秀名师,针对普洱茶不同主题的清晰讲述,平均每周有一千多个超级活跃用户持续收听,单人每周聆听时长超600分钟。这些超级用户每周还在不断变化与新增中。这个线上音频课的覆盖人群也首度实现“破圈”,非茶行业人士占据了总人数的80%以上,成为弘益建校以来最受欢迎的单门课程。今年,李乐骏计划将这个课程整理成书,面向公众出版。提及云茶产业的发展,李乐骏表示,“我最大的期望就是把云南建设成为全球茶文化的中心。云茶产业的发展核心是文化,今天,世界茶树原产地看云南。未来,世界茶文化的发展与创新,也应该要看云南。”

观茶家栏目

凤凰生活联合广州古树茶文化研究中心共同打造茶文化栏目,致力走进茶人世界,对话茶文化和茶产业相关人士,寻访兼具匠心传承与探索创新精神的杰出人物,开展各类茶文化专题研究和交流活动。带动文化交流、促进产业研究、增进茶人友谊,栏目将邀请茶界领军人物及优秀代表,授予凤凰生活观茶家特邀专家及品鉴推广大使等荣誉头衔,不断发掘报道传统茶文化精髓。

猜你喜欢

茶界大学堂普洱茶
纪录片《茶界中国》的多模态叙事
收藏普洱茶对市场供需量的影响
普洱茶怎么泡
《茶界中国》:一部可以“喝”的商业纪录片
业内谈茶
普洱茶叶加工大赛
普洱茶膏抗小鼠衰老的保健作用
西游大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