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血认亲靠谱吗
2023-08-09朱晶
朱晶
● 滴血認亲可能是个假故事
要说起和血型相关最经典的谣言,那非“滴血认亲”莫属了。从目前的考证来说,在历史和医疗典籍中并没有出现过“滴血认亲”这个词,而只能在小说故事或是民间传闻里找到一些类似的说法。
在各类历史或医学文献中能够找到的,和这个词相接近的,只有“滴骨认亲”。它最早出现在一本我们通过同名电视剧而熟知的书——《洗冤集录》里。书中“刺血辨父子”的条目里有这样一句话:“俗说以生者血沥死者骨,渗者即为父子。”意思也很简单,就是用活人的血滴在死者的骸骨上,如果血渗进了骨头里,那么这两个人就有亲子关系。同时,书里还说了两个故事,内容差不多,其中较短的那个说的是六朝的时候有个叫陈业的人,他的哥哥坐船的时候得了传染病,和四五十个人死在了一起。陈业为了找回哥哥的尸骨,就用了“滴骨认亲”这个办法,最后,四五十具骸骨里,只有一具能让陈业的血渗进去。
当然,《洗冤集录》里记载的故事也无从可考,而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滴骨认亲和滴血认亲一样缺乏科学依据,不能作为亲子鉴定的根据。
● 亲人之间切忌相互输血
从输血安全的角度来说,这个问题带来的误区可能是致命的。或许在一般人的认知里,认为亲属之间的器官移植有更好的匹配度,所以就会自然而然地认为,亲属之间相互输血也会更加安全。
事实上,这是非常严重的误区,在临床工作中,不但不提倡亲属之间相互输血,严格来说,亲属特别是近亲属之间的相互输血更是要绝对避免的。因为这样的行为会造成非常严重的输血不良反应——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
我们举个非常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如果哥哥需要输血,他的妹妹为他献血,那么和妹妹的红细胞一起被输入哥哥身体里的,一定还有少量白细胞,而因为亲兄妹之间身体的免疫系统是非常接近的,那么哥哥的免疫系统有一定概率无法识别妹妹的白细胞,这样,原本应该被哥哥的身体识别和清除出去的妹妹的白细胞,就会在哥哥的身体里“定居”,并且继续分裂增殖,然后妹妹的白细胞会反过来识别哥哥的身体组织并进行攻击,这就是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虽然这种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很低,但一旦发生,因为目前还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所以致死率极高。
这里要顺带一提的是,影视剧中常见的,在医院内直接挽袖献血的情节在现实中也是不存在的。因为相关输血法规规定,医院并不具备采供血的资质,只有血液中心或是区域血站才能进行采血的工作。绝大部分情况下,医院也不会出现缺血的情况,就算出现,血液中心或是区域血站也会启动应急预案,保证血液的供应。
● O型血的妈妈也能生出AB型血的孩子
O型血和AB型血的父母生不出AB型血的孩子,这是很多人根深蒂固的想法。
网络上一直流传一张父母和孩子的血型对照表,表上罗列了父母的血型和由此可以推断的孩子的血型。前文我们说过,通过血型鉴定亲子关系本身缺乏科学依据,但是血型确实符合遗传规律,那么通过父母的血型来判断孩子的血型是否可靠?答案是不一定。
不可否认,这张血型对照表确实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作为孩子血型推断的参考,但它并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准确的,由于血型特别是亲子血型有时候容易涉及伦理相关问题,所以这张表的推论结果并不严谨。这里可以用O型血的妈妈生出的AB型血的孩子来解释这个问题。
在解释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简单来说说ABO血型的遗传规律。以前我们认为决定红细胞表面是否存在A抗原和是否存在B抗原的基因位点分别位于染色体双螺旋的两条链上。按照这样的理论,又根据孩子的两条染色体分别来自父母,那么我们可以得出结论:AB型的父亲或者母亲是不可能同时将这两个基因位点遗传给孩子的。而后来人们发现排除了伦理因素以后,仍旧存在一些AB型和O型的父母生出AB型孩子的情况。经过对这些父母和孩子的深入研究之后,研究人员发现在极少部分情况下,决定A、B抗原的基因位点可以存在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并且同时遗传给孩子。这就解释了为什么 AB型和O型的父母能生出AB型的孩子了。
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我们确实有时候会遇到孩子和父母的血型不符合上述对照表的情况,但它们几乎都和伦理学因素无关,有些是父母记错了自己的血型,有些是孩子出现了血型的亚型所以在检测时出现了偏差。
作为医院内较为“冷门”的科室,许多人对输血科并不了解。实际上输血科的主要工作,除了负责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血小板抗体鉴定等检验工作,还负责患者的输、备血,包括各类血液制品的预订、接收、入库、储存、制订输血方案、协助处理输血不良反应等等。而就在这些工作中就包含了很多老百姓关心的,但又可能长久以来存在误区的问题。因为和血液有关,又涉及遗传和许多历史上像“滴血认亲”这样的传闻,所以很多内容被传得神乎其神。相信随着国家医学科普事业的推进,大家会对相关知识慢慢了解和掌握,就会减少这些误区。
(编辑 黄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