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春不应有伤:莫让校园欺凌毁掉孩子的人生

2023-08-09范航闫静怡

心理与健康 2023年8期
关键词:校园心理学校

范航 闫静怡

2023年5月,一起由校园欺凌引发的悲剧引起广泛关注: 江西九江一名14岁初中女生被指遭校园欺凌后留遗书投河溺亡,家属称,一年前,女生曾多次要求转学,事发前曾遭同学围殴,并被拍视频。

每当看到校园欺凌的报道时,我们的心总是会不禁地揪紧,然而这样的恶性事件还在不断上演。校园欺凌给受害者带来的不止是身体上的伤痛,更有严重的心理创伤。如何面对校园欺凌问题,保护孩子的健康成长,成为一个摆在全社会面前的问题。本期“心理访谈”栏目,我们邀请到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的范航老师和北京市回龙观医院的闫静怡老师与我们共同探讨相关问题。

什么是校园欺凌

本刊编辑:“校园欺凌”这个概念是如何被提出的?“校园欺凌”和我们常听说的“校园霸凌”“校园暴力”“打闹”“欺负人”等概念有何异同?

● 范航:校园欺凌由挪威学者奥尔韦乌斯教授最先展开系统的研究,至此全世界开始逐渐关注这一社会性问题。校园欺凌又被称为校园霸凌或校园欺负,是指在校园环境中,某一学生被一个或多个学生有意地、反复地、持续地施以负面行为,造成受害者心理或身体的不适或伤害。我国最先开展校园欺凌研究的是张文新教授,他认为校园欺凌是儿童之间尤其是中小学生之间经常发生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攻击行为。

这里需要明确的是,欺凌的特点有三个:一是以大欺小,以强欺弱,双方中有一方占据绝对的力量优势或人数优势,因此被欺负者是无法给予同等回击的。二是蓄意性,一般而言欺凌行为的发起者都不是一时的头脑发热,而是有预谋、有计划的行为,欺凌者会事先确定好时间和地点。三是反复性,欺凌行为与平时的打架冲突不同,欺凌者会反复地、不定期地对被欺凌者实施欺凌,从而不断对受害者造成严重的身心影响,直至成年后期。因此,平日里所谓的学生打闹,甚至两个人打架或肢体冲突均不属于欺凌的范畴,只能归纳为一般性攻击行为。

本刊编辑:校园欺凌有哪些种类和形式?

● 范航:校园欺凌的形式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根据欺凌的表现形式可以将欺凌分为直接欺凌和间接欺凌,其中直接欺凌可进一步分为直接身体欺凌(推搡、踢打、抓、咬、勒索、恐吓、抢夺财物或破坏私人物品)和直接言语欺凌(辱骂、起外号、嘲讽、挖苦、讥讽);间接欺凌主要是指关系上的欺凌,例如串通他人共同排斥、散布谣言、背后诽谤等。身体欺凌、言语欺凌和关系欺凌也是目前主流的分类标准,其中关系欺凌是目前校园欺凌的主要形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手机和互联网不断普及,网络欺凌成为了一种新的欺凌形式,主要包括信息泄露、网络谣言、骚扰电话、人像涂鸦或人肉搜索等,由于网络欺凌具有匿名性、跨时空性和连续性等特点,因此危害性更大。

无论何种欺凌形式,均会给受害者造成创伤,因此预防校园欺凌应当综合考虑校园欺凌各种可能存在的形式。

为何会发生校园欺凌

本刊编辑:欺凌者通常有哪些特点,他们欺凌他人可能有哪些动机? 

● 范航:欺凌者往往在学校中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有着所谓的“小弟”或“跟班”,进而彰显自己在班里甚至学校里的“江湖地位”。最新的研究表明,欺凌者可能具有一种“黑暗人格”,即冷酷无情特质,他们在欺负弱小者的时候不仅不会觉得残忍和心疼,反而觉得有趣,甚至很多新闻中都可以看到旁观者用设备录制视频,视频里面充斥着受害者的哭聲和欺凌者的笑声。

他们的动机主要有3种:一是缺钱,从而选中好下手的弱小者抢夺钱物,例如抢钱上网、抽烟、喝酒等不良行为。二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有一种“杀鸡儆猴”的作用,欺凌行为往往以群体的形式出现,即欺凌现场有欺凌者、被欺凌者、欺凌协助者、煽风点火者、旁观者以及欺凌阻止者等,其中旁观者人数居多,因此起到了一定的“宣传”作用,但这会给被欺凌者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严重者会选择退学甚至自杀。三是替朋友出头,很多欺凌案件是缘起于某学生跟其他人发生了摩擦,放学后找所谓的“大哥”帮忙出气,从而造成欺凌行为的发生。

本刊编辑:被欺凌者身上的哪些因素使他们相对更容易成为被欺凌的对象?

● 闫静怡:被欺凌者往往性格比较内向,主要表现为在学校环境中与同学交往少,不善交际,社会支持系统有限,自尊心低;家庭环境中多以忽视型教养方式为主,孩子容易形成性格软弱、遇事无力反抗的特点。这样的性格特质容易成为被欺凌者,在面对欺凌行为时,他们不敢向学校、家长进行报告,往往选择忍气吞声,不敢反抗会进一步加重欺凌行为;如果告知父母而没有得到父母足够的重视,甚至会有家长将过错归于自己孩子身上,这会加重被欺凌者的自我消极想法。

本刊编辑:校园欺凌的发生还有哪些外在因素制约? 

● 范航:加剧校园欺凌的外部因素主要有家庭因素和学校因素两种。

首先,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将直接影响子女的行为举止。一些父母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家庭,对子女在学校的表现和学习成绩不太上心,不了解子女的学校经历;有的学生跟着老人生活在一起,属于留守儿童,日常行为不受管教,从而放任了欺凌者的欺凌行为;还有的学生属于单亲家庭,这类学生欺凌行为发生率很高,一个主要原因是这种家庭的学生自卑感较强,往往会通过欺凌他人或者参与欺凌来引起他人关注。

其次,学校对校园欺凌的处罚措施会影响欺凌的发生率。如果学校放任欺凌行为不予以重视,对欺凌的始作俑者不采取硬性处罚,往往起不到震慑作用,学生会认为学校不重视校园欺凌,从而加剧欺凌的发生率。如果学校出台相关的措施条例,严肃处理欺凌者以及欺凌参与者,则会大大降低欺凌发生的成本,从而降低欺凌发生率,维护校园安全。

当校园欺凌已经发生

本刊编辑:作为家长,当孩子主动告知被欺凌时,应该怎么做?

● 闫静怡:首先,父母要安抚孩子的消极情绪,陪伴孩子,向孩子了解事情发展的经过,如第一次发生欺凌的时间,以及以何种方式进行欺凌,检查孩子有无受伤情况,告知孩子如果再出现类似的事情要及时向老师和父母说明,同时给予孩子信心,相信在孩子本人、父母及学校的帮助下,这个事可以得到解决。

其次,及时与学校老师取得联系,如果欺凌行为长期存在且对于孩子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应与对方父母取得沟通,同时对孩子进行专门的心理辅导,如果欺凌行为首次发生且对方有意悔改,父母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自主性,让孩子自己解决。

最后,父母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多与孩子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动态,多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加强孩子与同龄人的互动,增强孩子自信。

本刊编辑:如果孩子没有主动说,从孩子的哪些异常表现可以初步判断,并采取哪些措施?

● 闫静怡:校园欺凌可分为言语欺凌、身体欺凌和关系欺凌等,当孩子出现情绪低落,成绩下降,害怕某些同学,进而恐惧上学甚至拒绝上学时,就要考虑孩子在学校是否遭遇校园欺凌。

父母要第一时间检查孩子的身体有无外伤,安抚孩子的情绪,孩子可能因为恐惧不敢告知父母自己在学校的遭遇,父母要保持情绪稳定,给予孩子信心,让孩子相信这件事能得到妥善的解决,同时要与老师及时沟通,进一步了解在学校的事宜。如果孩子的情绪未能得到改善,必要时需要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通过心理咨询来缓解孩子的负性情绪。

本刊编辑:对于欺凌他人的孩子,家长应该怎么做?

● 闫静怡:在自家孩子涉及欺凌他人行为时,家长要首先保持冷静,杜绝以打骂、体罚等形式管教,要首先了解事情经过,证实欺凌行为真实存在后,和对方父母沟通,涉及赔偿等问题积极应对,整个过程要保证孩子的知晓和参与。在妥善处理完欺凌事件造成的恶劣影响后,父母要反思孩子出现欺凌行为的原因,积极分析其心理发展。如果是因为工作繁忙导致陪伴孩子时间少,孩子以这种方式吸引父母的注意,父母就要多陪伴;父母也要注意自己平时处理问题的方式是否过于粗暴,脾气是否暴躁,让孩子习得模仿了这类行为。如果涉及更复杂的心理原因,如孩子和同齡人相比确实脾气急躁,遇事冲动暴力,也可以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帮助孩子以更温和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情绪。总之,我们更愿意看到每个孩子经过点播发展成思维敏捷、心智健康的个体。

本刊编辑:被欺凌者可能出现哪些心理问题?有哪些可以自己调节,如何调节?有哪些需要专业人员干预?

● 闫静怡:被欺凌者容易出现抑郁、焦虑、酒精依赖、网络依赖,甚至自伤、自杀行为。对于欺凌首次出现,发生言语欺凌(如起外号)、关系欺凌(如小团体、被孤立等),要及时告知学校及父母,避免欺凌行为进一步发展为身体欺凌。另外,孩子可以利用自己的支持资源来进行调节,与朋友交流,多参加体育运动发泄负性情绪。

但很多被欺凌者反映,即便在欺凌行为发生后很多年,仍能体验到被欺凌的场景,像“闪回”一般。因此,涉及欺凌行为都建议进行一定的心理干预。首先,由学校的专职心理老师进行咨询,保证干预的及时性,安抚情绪。其实,如果孩子的负面情绪严重,恐惧上学甚至出现自伤自杀行为,建议父母带孩子进行专门的心理干预,针对孩子的情绪督导,一方面可以改善情绪,另一方面也可以改善孩子的人际关系,学会人际交往技能。

而对于家长,也可以考虑进行家庭咨询,孩子很多时候成为家庭的“替罪羊”,被欺凌者的某些性格特征也从侧面反映出家庭的问题,通过家庭咨询,可以改善家庭环境,父母的改变对于孩子的改变也会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猜你喜欢

校园心理学校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学校推介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