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中钢琴即兴伴奏课程建设探究

2023-08-08曾佑洲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即兴伴奏技能训练

曾佑洲

[摘 要] 钢琴即兴伴奏作为集多门课程知识为一体的综合性实践课程,是体现学生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的重要标杆,因其综合性、灵活性及实用性,在音乐教育领域被广泛运用。然而,笔者通过走访调查发现,各高师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对钢琴即兴伴奏的课程建设及教学设置并不完善,导致学生无法做到学以致用。在钢琴即兴伴奏的教学过程中,正确认识并合理安排课程,找到有效的训练方法,是解决当下问题的重要前提。

[关键词] 即兴伴奏;钢琴演奏基础;技能训练

钢琴即兴伴奏作为综合性极强的实践课程,是衡量音乐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及综合能力的重要标杆。在艺术教育领域,各个层级的音乐会及声(器)乐考试,都需要钢琴伴奏者具备一定的即兴伴奏能力,且许多音乐教师岗位面试都看重该项技能。熟练掌握钢琴即兴伴奏,能够提升综合素养,有效提高舞台表演能力,成为一名优秀的艺术工作者及音乐教育人才。因此,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应注重学生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以此加强其专业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

一、钢琴即兴伴奏的概述

钢琴即兴伴奏涵盖了乐理知识、视唱练耳、和声编配、曲式分析、键盘演奏等,因其综合性、灵活性、实用性而广泛运用于中小学音乐课堂、合唱、舞蹈、声乐演唱等音乐活动之中。

钢琴即兴伴奏作为一种起辅助作用的演奏形式,在为声乐、舞蹈、合唱表演服务时,需要演奏者平衡伴奏声部与主旋律声部,从作品需要出发了解乐曲特点,运用合适的伴奏音型,达到增强艺术效果的目的。同时,钢琴即兴伴奏对演奏者的专业能力要求极高,伴奏者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快速分析作品的曲式、旋律、节奏等,并选配好合适的和声进行及伴奏织体,借助自身的演奏技巧及高超的应变能力,快速而准确地演奏出符合作品情感需要的乐句,从而起到烘托艺术氛围的作用。

二、学习钢琴即兴伴奏的意义

钢琴即兴伴奏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上运用较为广泛。对于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成为音乐教师是大多数人的就业发展方向,加之专业知识及技能与钢琴即兴伴奏具有高度融合性,熟练掌握并运用钢琴即兴伴奏对音乐教育专業的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社会逐步迈入知识型经济社会,全国教师资格考试对应试者综合能力的要求也逐年提升。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不仅要牢牢掌握本身的专业知识,还要提升与专业相关的各项技能。此外,由于钢琴即兴伴奏具有综合性、实用性、专业性以及通俗易懂等特点,中小学音乐教师岗位面试都重视该项技能。因此,对于将来希望走向教育岗位的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而言,系统地学习并掌握钢琴即兴伴奏这一专业技能显得尤为重要。

(一)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综合能力是指人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及社交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总称。不同的专业领域对综合能力的侧重点各不相同,音乐教育专业对综合能力的要求,主要是在主专业能力坚实的基础上,兼具“吹、拉、弹、唱”等其他知识与技能,同时应具备丰富的舞台实践经验、文艺活动组织能力以及较强的教学能力。

通过系统学习钢琴即兴伴奏,学生的综合能力将得到极大提升。首先,在专业层面上,由于钢琴即兴伴奏本身所具有的专业性,学生在学习与运用的过程中,其专业技能及相关理论知识能够得到提升。其次,从舞台实践上看,各高校音乐专业的期中汇报、音乐会、合唱排练等对钢琴即兴伴奏都有一定的需求,这也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锻炼机会。此外,通过日常的基础训练及课程知识的学习并将之付诸舞台实践,不仅能够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目标,还能完美展现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及实践运用能力。最后,从就业角度看,当今社会对音乐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钢琴即兴伴奏因其实用性及通俗易懂的特点而时常出现在各类合唱比赛、欢庆晚会以及教资面试中,学生参加此类专业演出活动及专业面试,从中积累大量的实践经验,在将来就业时能够做到从容不迫,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社交能力及就业潜力。

(二)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指人在积累大量知识的基础上,主动将所学知识进行实践创新的思想活动过程。纵观当前国内各类声乐演出,现场即兴演唱的情况时常出现。当面临此类情况时,伴奏者需要迅速分析曲式结构、作品风格,编配和声织体,结合现场氛围,与演唱者巧妙配合,给听众提供符合作品的听觉体验。而演奏者做到这几点的前提就是具有创造性思维。

在日常训练中,学生先要打好钢琴演奏基础,学习教材内容并大量阅读正谱,做足训练,积累伴奏知识与经验。在此基础上,伴奏者通过二度创作,对乐曲原有伴奏加以改编,充分发挥其创造性思维。

三、钢琴即兴伴奏课程存在的问题

宋代朱熹在《论学》中多次提及“课程”。课程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与学的过程中知识经验积累的总称。其实施应做到教师、教学、学生一体化,在完备的课程大纲下,由教师设计好相关教学内容并布置合理的学习任务,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来制订相应的教学方案。

(一)教师经验化教学,缺乏实践

目前,许多高师院校钢琴即兴伴奏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学实践中多注重演奏知识的讲解及教师经验的陈述,忽视了学生演奏技巧的训练及相关学科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例如,部分学生理论基础相对薄弱,在即兴编配时无法第一时间确定曲式结构、调式调性等,最终影响学生实践运用能力。有鉴于此,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钢琴演奏能力及各相关科目的掌握程度,更应围绕教学目标提出明确的教学计划,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以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二)学生水平不一,学习不积极

积极性也叫积极主动性,是指人有意愿且时刻保持主观能动性的心理状态。由于高师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特殊性,一个班级往往由多个不同主修专业的学生组成(如声乐、钢琴、西洋器乐、民族器乐等),正是由于主修专业的不同,学生对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的学习存在不同的问题。纵观各高师院校的教学现状,钢琴专业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正谱视奏能力,在思想上缺乏对即兴伴奏能力的重视,导致其提不起学习积极性,从而可能在音乐上缺失一定的创造力。而对于大部分非钢琴专业的学生而言,由于钢琴演奏基础相对薄弱,其内心形成一种“想学学不会”的思维定式,从而对钢琴即兴伴奏产生厌学心理,也难以提高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三)专业设置不合理,师资匮乏

钢琴即兴伴奏作为综合性应用课程,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但各高师院校通常并未对该课程设置完备的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甚至没有配备即兴伴奏(亦称艺术指导)专业的师资。

系统且适宜的教学方式对教学质量及学习效果起到决定性作用。学生的学习效果是由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经验等方面决定的,专业不对口的教学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不高。相比之下,国内各音乐专业院校由于专业细分更加科学,通常开设有钢琴伴奏(艺术指导)专业,对该门课程的教学与师资安排是值得高师院校借鉴的。要想提升学生该门课程的学习质量,首先应在完备的教学大纲之下实施科学的教学计划,派遣适配的对应研究方向的专业教师,充分做到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该技能。

四、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的建议

(一)优化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课程计划、课程安排、课程任务的总称,是课程教学的关键,只有在科学系统的课程设置下,教学质量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

笔者收集了国内多所高师院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表,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大多数高师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对钢琴即兴伴奏的课时安排为一学年,且一周仅安排一课时,在教学形式上大多采用集体授课方式。这样的课程设置笔者认为有失妥当。正因为该课程有综合性及实践性,在教学方式上应该以舞台实践为主、理论教学为辅,在学生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与演奏基础的前提下,应尽量给学生提供实践与锻炼的机会。

下面,筆者以表格形式对该课程加以规划。

(二)优化训练方法

科学系统的训练是熟练掌握一项技能的前提。钢琴即兴伴奏的日常训练分为理论知识的积累与演奏基本功训练。只有运用合理且科学的训练方法,钢琴即兴伴奏的能力才能得到提升。

在日常基本功训练中,首先应从钢琴演奏基础出发,通过对24个大小调音阶、和弦琶音及柱式和弦的大量练习来提升键盘控制能力。只有具备良好的钢琴演奏基本功,才能为即兴伴奏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应进行大量简谱及线谱的视奏编配训练。视奏过程主要有调式和弦把位以及旋律键位练习,通过两种练习加强学生的首、固调键位概念及和声连接。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即和声与旋律的听觉练习。即兴伴奏的核心便在于“即兴”。要具备信手拈来的即兴编配能力,离不开日常对和声以及旋律音响的听觉训练。德国著名作曲家贝多芬正是因对和声的听觉记忆极其强大,才能在失聪的情况下仍创作出诸多流芳百世的经典名曲。

(三)优化实践训练

对任何一门表演艺术而言,舞台是检验自我的最佳平台,钢琴即兴伴奏与其他音乐表演艺术一样都离不开舞台实践。要让学生真正掌握钢琴即兴伴奏,充分的日常训练及舞台实践是不可或缺的。快速而准确地分析作品的曲式、调性、旋律、节奏、力度等,并根据作品的情感需要,选择最适宜的伴奏织体、和声进行、演奏速度等,是正确编配伴奏织体的前提。

伴奏织体是指和弦内的音按照一定的音程关系进行排序并通过节奏组织起来的节奏单元。不同的伴奏织体对表现歌曲内容、渲染艺术氛围起到重要作用。常用的伴奏织体主要分为柱式和弦、分解和弦及半分解和弦三种。其中,柱式和弦常表现出坚定有力、气势磅礴的情感趋向。分解和弦及半分解和弦则更擅长表现细腻婉转、柔情似水的情绪。例如江西民歌《十送红军》,全曲采用民族五声调式,节奏轻快婉转。此曲描述老百姓与红军战士分别时的不舍与留恋之情。因此,在为该曲编配伴奏时,主要选用分解和弦来表达那份留恋与不舍之情。

随着艺术教育的普及以及社会对音乐人才综合能力要求的提高,钢琴即兴伴奏作为一门综合性技能,其重要性可见一斑。钢琴即兴伴奏是音乐教育专业永恒的话题,开发创新精神、培养即兴思维、提高实践能力是该课程建设的终极目标。为了更好地满足国家与社会对艺术教育的要求,高师音乐教育应将学生的全面发展贯彻到教学之中,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曲妙琳.钢琴即兴伴奏中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J].戏剧之家,2022(5):57-58.

[2]陈馨.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的难点与应对探索[J].数据,2021(9):91-93.

[3]于亚男.钢琴即兴伴奏中常见问题及对策[J].艺海,2020(11):42-43.

[4]杨新波.谈钢琴即兴伴奏在群众性歌唱活动中的实用性[J].西部皮革,2017,39(12):208.

[5]武鹏.高校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的现状及创新发展分析[J].通俗歌曲,2015(11):179-180.

猜你喜欢

即兴伴奏技能训练
论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初论老年人如何学习钢琴即兴伴奏
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提出问题技能训练初探
如何在大学钢琴教学中合理应用即兴伴奏
初中生作文素养的培养途径研究
即兴伴奏对高校钢琴学生就业的作用及教学方法的探讨
关于钢琴即兴伴奏艺术审美价值的探讨
加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培养新型技能型人才
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歌曲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