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对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的影响
2023-08-08郭飞羽庞铭琦
郭飞羽 庞铭琦
[内容提要]国家重视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教育,而红色旅游的社会效应之一是促进游客国家认同感的形成。文章用质性研究方法探索了红色旅游对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形成受到国家情感、红色旅游体验、红色叙事以及国家认知等四个方面的影响。
引言
新时代,我国更加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坚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把培育青少年的国家认同感放在第一位。国家认同是人民对自己国家的认知以及对国家的构成,如历史、主权、政治、文化、民族等多方面的评价以及对自己的国家产生的依恋感、忠诚感以及“家园感”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意识状态。公民的国家认同感不是与生俱来的,它的形成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需要通过丰富的方式和手段进行引导。红色旅游是利用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带动我国革命老区经济发展、增强人民国家认同和政党认同的重要方式,是提升公民的国家认同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促进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红色旅游价值观内化实现的是群体认同,而这种群体认同体现在国家层面则是红色旅游带来的国家认同感,即红色旅游是提高国家认同感的有效途径。因此,红色旅游发展与大学生国家认同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本研究尝试通过质性研究构建红色旅游对我国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的影响机制,以丰富现有的大学生国家认同研究成果,并拓展红色与理论研究视角,为后续红色旅游对大学生国家认同影响的量化研究奠定基础。
一 文献综述
(一)红色旅游的内涵
关于红色旅游的内涵,很多相关文件中已经给出了明确的规定。早在《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就界定了红色旅游的定义,即红色旅游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传承的革命历史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缅怀学习的主题性旅游活动。而后,《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扩展了红色旅游资源的时间,从“1921年至今”扩展到“1840年至今”,也扩展了红色文化的内涵,如把载人航天精神、抗疫精神、抗震救灾精神也纳入到红色文化中来;而《2016-202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则强调了红色旅游的多元效应,主要是助力革命老区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等功能。其中很多学者把研究点聚焦在红色旅游的思想政治功能,重点关注红色旅游对国民的“国家认同”“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作用。
(二)红色旅游的研究方向
目前学界关于红色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是红色旅游资源研究,如红色旅游资源评价研究、红色旅游景区管理研究、红色旅游旅游产品开发研究等;第二是红色旅游市场研究,如红色旅游客源市场分析、红色旅游游客感知体验研究、红色旅游游客行为研究等;第三是红色旅游效用研究,主要包括经济效用和社会效应这两大方面,其中红色旅游对游客国家认同的影响就是其社会效应之一。游客通过红色旅游活动,了解国家历史、革命精神以深化其情感归属,从而强化国家认同感。
(三)红色旅游与大学生国家认同
红色旅游所发挥的功能已经超越了旅游本身,其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通过“寓教于游”的红色旅游活动可以使游客对我国的历史文化、民族精神等有更深的认知,从而提升游客的国家认同。当代大学生已经成为我国旅游市场的主力军。他们是在互联网环境中成长的,由于网络上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有的大学生可能容易出现对我国文化不够自信,对我国政治的认知不够清晰等问题。已有不少学者关注红色旅游体验对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影响研究,认为红色旅游体验对构建大学生国家认同感具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我国关于红色旅游的研究成果已经十分丰富,也有不少学者聚焦红色旅游与国家认同之间的关系研究,但是关于红色旅游对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的影响机制研究还有所不足。本文聚焦于红色旅游对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影响机制,拓展红色旅游社会效应研究,为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提供参考建议。
二 研究方法
通过上述文献分析,红色旅游能对游客国家认同感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旨在探索红色旅游对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的影响机制,而单纯依据现有的理论提出研究假设可能会脱离大学生红色旅游的真实情境。扎根理论有助于研究者从现实研究情境出发,去探索问题,归纳概念和建构理论。本研究通过对大学生进行访谈收集数据,并用游记等网络资料进行数据补充与验证,在此理论抽样的数据基础上,运用扎根研究范式中的开放性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来构建红色旅游对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影响机制。
三 研究过程
(一)资料收集
结合文献回顾以及本文的研究目的,初步拟定了红色旅游对大学生国家认同影响机制的访谈大纲,在对部分受访者进行预测后,最后本研究确定的访谈题目为:(1)你去过哪些红色旅游景点?(2)参加红色旅游活动的目的是什么?(3)你在参观游览时的感受是怎样的?(4)你认为红色旅游活动会增强你对祖国的认同吗?是如何增强的?
笔者在2021年10月到11月期间,对31名位大学生进行访谈。其中男生13人,女生18人;研究生2人,本科生16人,大专生13人。访谈的主要方式有面对面访谈以及线上访谈。每位样本的访谈时间在24分钟到56分钟不等。
(二)资料分析
1 开放式编码
开放式编码的步骤有两步,第一步定义现象:根据访谈原始材料赋予一个可以代表这个现象的名字,即概念化。第二步挖掘范畴:指对从原始材料中抽出的概念进行进一步的归纳,将相关概念聚拢成一个个范畴的过程。基于上述步骤,在通读了整个访谈记录文档之后,开始分别对每一个访谈文本进行分析,然后对所有访谈文本贴标签,最终提炼出423条原始语句,并对标签进行反复比对、整理,最终选择合并后,得到了重要概念。随后将内容相近的概念重新组合形成了导游讲解、导游情绪、导游专业性、景点塑像、景区文字材料、景点音乐、网上视频与图片、旅游纪念品、景点红色食物、游客情绪、游客讲解、红色旅游活动、幸福体验、痛恨的心情、铭记历史、以史为鉴、政党事迹、党员形象、政党价值、党员身份认同、民族精神、民族认同、民族复兴、民族崇拜、社会主义制度认同25个初始范畴。
2 主轴编码
主轴编码通过不断梳理开放性编码之间的关系后,继续发现和建立概念之间的有机联系,然后用新的方式分类、综合与组织它们,使它们更具有指向性与理论性,从而发展成为更加抽象的范畴。在这个阶段一共总结出了导游叙事、景区叙事载体、互动体验、情感体验、历史认知、政党认知、民族认知、民族情感、政党情感、制度认同这10个主轴编码。
3 选择性编码
选择性编码是建立在前两步编码的基础上,对主轴编码结果以及不同主轴编码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提炼出最能反映现象本质的概念。在这个阶段一共总结出了红色叙事、红色旅游体验、国家认知、国家情感这四个选择性编码。
4 理论饱和度检验
饱和度检验是考察理论是否完善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检验之后,若没有新的概念、关系和维度出现,就可以终止采样,而当概念、关系或维度未被理论模型覆盖时,就必须再进行数据收集。本研究用大学生红色旅游游记等网络资料进行了理论饱和度的测试,没有发现新的概念、关系、维度。所以,本文所建构的理论是饱和的。
四 研究发现
在红色旅游活动下,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由红色叙事、红色旅游体验、国家认知和国家情感这四个因素形成。其中红色叙事与红色旅游体验是外在因素,国家认知是引导因素,而国家情感是内驱因素,影响机制模型图(见图1)。
图1 红色旅游对大学生国家认同影响机制模型
红色叙事泛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为题材的主旋律故事话语表述。旅游目的地叙事的功能在于:描述一个地方的特色,使旅游者能够理解它们,塑造旅游者心中的目的地形象。如访谈对象K所说:“那首歌在景点中时不时响起,我仿佛回到了那个年代”。访谈对象J也表示:“景点里面会提供当年老百姓吃的食物,还有军装给我穿,让我忆苦思甜”。这些都表明了景区的音乐、食物、军装等红色叙事能让游客更加深刻地感受红色历史。本研究的红色旅游叙事包括导游叙事以及叙事载体。导游叙事是指导游人员的讲解、情绪与专业性。叙事载体是指红色文化的呈现形式,包括景区的塑像、文字、音乐、图片、视频、纪念品等。导游叙事的效果决定旅游目的地能否引起旅游者的情感共鸣。红色景区的有效叙事有助于游客更加深刻地理解红色历史,引起游客的情感共鸣,增强游客的国家认同感。
旅游体验是旅游者对旅游产品及服务认知产生的一种反应。本研究的红色旅游体验包括互动体验与情感体验,其中互动体验是指在旅游过程中与其他游客的互动,沉浸与红色旅游活动中的体验;情感互动是指游客在红色旅游过程中所产生的感动、愤怒、幸福等情感。已有很多研究表明红色旅游体验有利于实现游客自身价值的内化,进而形成国家认同感。在访谈过程中,不少游客表明在红色旅游活动中会产生愤怒、悲伤、庆幸的情感体验,这让他们感受到当下生活的幸福,从而感恩国家,如访谈者B所说:“红色旅游让我感动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内心是感觉到幸福的,很感恩我们国家”。
本研究的国家认知是指游客对国家的认识与了解,包括历史认知,政党认知与民族认知,如被访者A所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游客对国家的情感是建立在对国家认知基础下的。国家情感是指游客在红色旅游活动中对国家产生的积极情感,包括对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与社会主义制度的情感,如被访者讲到“我们民族很伟大,我为它自豪”;“能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感到很自豪”;“社会主义制度是最适合我们国家的”等这些情感能促成游客的国家认同感。
五 结语
通过深度访谈,按照扎根理论方法,本研究从理论上构建了红色旅游对大学生国家认同的作用机制模型,红色旅游活动中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的形成受到红色叙事、红色旅游体验、国家认知、国家情感这四大因素的影响。本研究对红色旅游社会效益研究以及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下一步可根据本研究结论,开发出信度高的测量工具,通过大样本的调查数据,对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进行定量研究与实证检验,以获取更具推广价值的研究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