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传统村落活态发展评价及对策
2023-08-08张莹张璐
张 莹 张 璐
[内容提要]红色传统村落是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活态发展是红色传统村落永续发展的动力。本文基于共生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绿色发展理论得出红色传统村落活态发展的概念,建构了红色传统村落活态发展的评价指标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熵值法计算了综合权重,并提出评价等级。最后,提出红色传统村落活态发展应该加强传承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视传承红色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导向的对策。
引言
城市化进程使传统村落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如文化失落、开发性破坏、空心化等,也使其处于失活状态,传统村落的传承与活态发展已成为当前重要课题。2021年9月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提出让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把特色标识与现代生活相融,最终实现永续传承的愿景,其中保护村落的活态是永续发展的动力。
一 红色传统村落活态发展的理论框架
(一)理论基础
1 共生理论
共生是生物学演化的概念,意指不同属性的事物共存于一定的环境,相互协同、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发展关系。这种关系沿用到社会科学里成为一种新的研究范式。传统村落的活态化最重要的实施主体是人,演变至今已经成为多元化利益主体,其动态性必须考虑主体行为动向和价值观念。
2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于1987年首次提出,是全人类共同追求的一种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活态化的过程需要的是社区主体的参与,所以一个可持续的长期发展的村落才是活态化的目标,可持续发展观最能契合社区居民的满意度。
3 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新方向,从环保视角倡导绿色经济、绿色生活、绿色生产。2022年11月,我国传统村落已有7441个,因此我们无法进行大批量的隔离式的保护,应该是用发展的眼光来保护,需要有人、有物、有生活。传统村落本就是以保留着传统起居形态和文化形态为特色的村落,因此,保持农业生产、提高居民人居环境也是活态发展的重要内容。
(二)概念界定
本文认为传统村落的活态发展应该从“传统”和“发展”两个维度考虑,是动态的、多维的、综合性的可持续发展。传统村落活态发展是指以村落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强调生态发展与经济发展相统一,培育可持续的农业产业和特色产业,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社区主体的参与度,培育共生价值、活态保护和利用文化。而红色传统村落中红色历史文化内涵是其重要支撑,具有伟大的内在精神价值,红色文化具体表现为红色精神,包括创业精神、理性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故应把社区居民的内在动力和服务意识作为活态发展的评价指标。
二 红色传统村落活态发展影响因素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红色传统村落活态发展影响因素
本文试从文化、经济、生态、社会四个方面进行简单分析。
文化包括了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红色精神,是影响活态发展的主要因素。经济主要表现为产业兴旺,“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只有村落产业繁荣发展才能实现居民可持续性的稳定生计。生态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表现为生态宜居。社会则包括人口稳定和和政策有效。
(二)红色传统村落活态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指标选择遵循了可操作性、系统性、综合性的原则,符合红色传统村落总体特征的同时尽可能量化指标,对于无法定量操作的,则采用主观评价指标。整个操作过程首先借鉴了有关传统村落评价领域的可持续发展评价、绿色发展评价、活态性评价、文化传承度评价等相关指标,结合本文总结的红色传统村落活态发展的概念界定,系统综合地分析经过初步筛选拟定的传统村落活态性指标,再通过专家咨询,主要咨询了传统村落传承发展研究领域专家、红色文化和红色旅游研究领域专家以及红色传统村落的基层管理者,其比例构成为4:4:2,回收统计数据后得出指标共27个(见表1)。
表1 红色传统村落活态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
(三)指标权重的确立
本文针对不同的指标特点,以层次分析法确定主观权重,以熵值法减少和修正主观性带来的偏差,保证了评价指标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四)红色传统村落活态发展评价模型建构
根据已经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得到每个单项指标的具体反映活态化的状况,而要整体性地反映红色传统村落活态发展的程度,还需要综合评价。本文对不同评价对象获取其活态发展的得分,利用100分制计分,把红色传统村落活态发展分为5个等级(见表2)。
表2 红色传统村落活态发展等级与分值
在具体评分标准上,对定量指标进行等级数据量化评定。比如常住老龄人口占比,其极端失活的标准为高于50%;严重失活的标准为30%~50%;失活的标准为20%~30%;微失活的标准为低于20%。红色传统村落活态发展的等级中极端失活是指红色文化缺失,产业单一,宜居性差,社会利益共生发展体系缺失;严重失活是指红色文化传承差、保护差,特色产业发展弱,宜居舒适度较差,社会利益共生发展体系未成形。
三 红色传统村落活态发展对策
(一)加强传承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
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革命和生产建设中产生的非物质的文化遗产,主要包括精神信仰类如红色精神;艺术类如红色影、视、歌、美术作品;历史记忆类如历史口述、红色传说等。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象征革命的内涵,是新时代继承中华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红色传统村落作为一种地方文化的展示窗口,虽有特色文化的支撑,但更应顺应时代发展,更新与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利用多元化传播平台,如抖音、小红书等短视频软件;旅游网站、展厅等多媒体平台进行发布,如井冈山的“生态井冈”系列视频取得广泛认同。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形式需要成体系进行完善,例如景区和道路的指引牌与中英文双语解说词,非遗展馆、非遗纪录片、非遗标语、非遗历史文献的陈列。把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结合,如红色故事与戏曲、快板、民歌等结合进行加工,以新的形式让大众重新认识红色非遗。加强非遗文创商品开发,如故宫的“故宫猫”“故宫旗舰店”等特色商品和运营,激发游客特别是年轻游客的兴趣。政府在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发展中起到协调的作用,共享资源,创建平台,组织保护和传承红色非遗。
(二)重视传承红色精神
红色文化的活态发展,一是要传承红色文化,二是要用红色文化影响感召民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红色文化就是要传承红色文化的精神。红色文化可以上升到理想信念,有了理想信念就会有目标、有自信、有行动力。红色文化是感召本地居民建设家乡、激发旅游者爱国情怀,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原生动力。
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开发红色研学、红色非遗、党史学习等相关课程,让中小学生在成长时期深刻了解本地红色文化,领悟本地红色精神,也可以开展校园文化等实践活动。在本地大学校园开展红色文化节和大学生进社区志愿活动,让学生传承与发扬红色精神。同时,应该重视民众的红色文化学习,各单位应定期举办红色讲坛等活动;调动社区离退休人员开展红色文化学习活动,增强群众基础,发挥新乡贤的作用;邀请社区老党员、优秀工作者到各单位讲解历史故事;开展形式多样的地域文化主题演讲、知识竞赛等活动。文化与旅游相关组织和部门应该主动进行旅游市场调研,设计红色文化特色旅游线路、红色文化特色旅游商品、落实数字化红色非遗等项目。在旅游形象设计上应形成红色文化新品牌,结合片区优质资源二次引流。
(三)坚持“以人为本”导向
红色传统村落要想活态传承发展必须依赖原住民,他们是文化的创造者与传承者,他们承载着村落原生的文化发展,也只有他们能真正理解和接受红色精神与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此,应该从根本上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导向,建设和规划好村落的生态、制度、就业、保障等一系列可行性策略。
传统村落着力于居民的可持续生计。农业生产是村落的根本,红色传统村落应该积极更新农业发展,如智慧农业、现代农业、生态农业的新业态,可利用“农业+红色文化”,对红色文化进行加工设计,转化为大众所喜爱的作品,丰富农业产业。对于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应进行重点培养,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传承人的考评机制并纳入事业编体系培养新的学徒。想要提升居民幸福感和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发展农业是不够的,要想增加居民收入,必须以产业开发为重点,拓宽就业,以本地特色为依托发展特色化产业,比如“红色培训”“红色研学”“特色商贸”等,实现产业互联,跨领域合作。另外,要实现生态宜居也应该考虑到基础医疗、基础教育、优质生态环境的打造,真正实现“留住人、幸福人”。
四 结语
本研究基于熵值法对红色传统村落进行了活态发展的评价体系构建,共涉及27个指标,提出了红色传统村落的活态发展的等级标准,目前尚未进行多实例分析,仍需进一步完善以增强评价表的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