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纵隔型肺癌CT及MRI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效果分析

2023-08-08关太平张强包头市肿瘤医院内蒙古包头01403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3年12期
关键词:纵膈胸膜肿块

关太平 张强 包头市肿瘤医院 (内蒙古 包头 014030)

内容提要: 目的:研究分析纵膈型肺癌的MRI和CT临床表现,并且比较MRI和CT诊断纵膈型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113例纵膈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均行MRI和CT检查,将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和临床表现。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本组113例患者中,65例为周围型肺癌,48例为中央型肺癌;MRI和CT诊断纵膈型肺癌的准确率分别为94.69%(107/113)、92.93%(105/113),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CT检查中,可见病变肿块具有不规则的边缘、呈毛刺状,纵膈淋巴结异常肿大,而MRI的影像学特征与CT检查基本一致,并且二者均能清晰显示病变肿块入侵胸膜、胸壁以及胸椎情况。结论:在纵膈型肺癌的临床诊断中,MRI和CT检查均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必要的情况下,联合运用二者,能够为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和判断患者预后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纵膈型肺癌作为类型比较特殊的一种肺癌,其原发部位为肺部,病灶与纵膈胸膜比较靠近,主要集中于纵膈区,容易融合纵膈肿大淋巴结,尤其是与纵膈肿瘤的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容易出现误诊和漏诊的情况,不利于治疗方案的制定,也会影响患者预后[1,2]。影像学是诊断肺癌的一种常见方法,尤其是CT,因为具有诸多的优点如伪影少、扫描速度快以及成像清晰等,在肺癌筛查中运用广泛。而MRI检查通过多序列和全方位成像,有助于操作者对肿块是否入侵胸椎、胸膜或者胸壁进行观察,从而促进诊断准确性的提高[3]。当前临床上已经认可MRI诊断周围型肺癌的价值,但是关于纵膈型肺癌中运用MRI和CT诊断的价值尚无统一定论。因此,本文研究了纵膈型肺癌采用CT和MRI的临床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7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113例纵膈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63例,女性50例,年龄44~79岁,平均(59.5±6.6)岁。

纳入标准:①术前均行MRI、CT检查,且经手术病理检查诊断为纵膈型肺癌;②具有完善的临床资料;③出现不同程度的胸闷、痰中带血、声音嘶哑、咳嗽以及咳痰等症状;④意识清醒,可正常交流和沟通。

排除标准:①临床资料或者影像学资料不全者;②合并肺部其他疾病者;③严重心肝肾功能病变者;④合并脑血管疾病或者精神疾病者;⑤MRI或者CT图像质量较差者。

1.2 方法

CT检查:选择飞利浦CT Brilliance螺旋CT扫描仪,检查时,协助患者合理摆放体位,一般为仰卧位,双手抱头,深吸气后屏息,先对患者进行CT平扫,扫描从肺尖开始,直到上腹部,设置参数,其中螺距为1,层厚为5~10mm,电流为200mA,管电压为140kV。同时,运用100mL非离子型对比剂对患者进行肘静脉团注,控制好速率,一般为2~3mL/s,延迟60~90s后给予患者增强扫描。

MRI检查:选择荷兰飞利浦1.5 T型MRI扫描仪和体表线圈,采用呼吸门控与心电门控技术,开展自旋回波(Spinecho,SE)T1WI(TE为12~18ms,TR为300~700ms)、T2WI扫描(TE 为100~120ms,TR 为3000~4000ms),对患者进行横轴位T1WI序列和矢状位T1WI、T2WI序列扫描,对各项参数进行设置,其中层间距为0.5~1.2mm,横轴位层厚为8~10mm,矩阵为256×256,然后运用0.1mmol/kg钆喷替酸葡甲胺(Gadolinium-diethyle-netetramine pentaacetic acid,Gd-DTPA)对患者进行肘静脉高压注射,控制好速率,通常为2mL/s。

1.3 图像分析

由影像科工作经验丰富的医师负责阅片,对MRI和CT的影像学特点进行观察和分析,并且作出诊断,若两人具有不统一的意见,则经过协商后获得一致意见。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数据采用SPSS24.0软件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再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CT和MRI诊断价值,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病理结果

经手术病理检查,本组的113例患者中,65例为周围型肺癌,48例为中央型肺癌;发病部位:19例为左肺下叶、25例为左肺上叶、31例为右肺下叶、38例为右肺上叶;病理类型:6例为小细胞癌、38例为腺癌、69例为鳞癌。

2.2 影像学表现

2.2.1 CT表现

不同病理分型患者的CT图像如下:①周围型肺癌。可见肿块紧贴纵膈,其边界模糊,粘连纵膈胸膜,病灶内还存在钙化或者支气管征。行平扫时,病灶边缘呈棘状突起14例、20例毛刺状、32例分叶状;正常组织与肿块界面毛糙,侵入局部肺纹理,其中纵膈紧贴肿块内缘29例、15例为前纵膈、21例为纵膈;病灶远端肺不张、阻塞性肺炎各8例。经增强扫描后,可见44例强化不均匀、16例外围强化、5例强化均匀;48例病灶内部钙化,8例支气管阻塞、15例支气管管壁增厚、15例管腔狭窄;②中央型肺癌。在CT平扫中,可见肺门结节状,以分叶、不规则边缘以及区域肿块为主要表现。在48例中央型肺癌患者中,17例为不规则、20例为毛刺状、11例为分叶状,其中肿块内部可见脂肪线20例,18例不张肺叶与纵膈紧贴,10例病灶远端点可见片状阻塞性肺炎,10例合并支气管闭塞或者狭窄;经增强扫描后,40例的病灶强化不均匀。

2.2.2 MRI表现

在MRI检查中,两种类型的临床表现如下:①周围型肺癌。在MRI平扫中,9例棘状突起、16例分叶征、23例可见肿块边缘毛刺征;胸痹、胸膜侵犯46例;47例胸膜凹陷征,并且在增强扫描中,可见内部液化、坏死;②中央型肺癌。平扫时肺门区存在肿块48例,其形态不规则,T2WI高信号,T1WI正信号,且肿块中央坏死区有着明显的高信号,10例具有不规则的边缘、17例分叶征、21例为边缘毛刺征;在矢状位和冠状位扫描中,可见14例堵塞性肺炎、6例肺不张、支气管堵塞、狭窄19例;肿块侵犯胸膜、胸椎40例,在增强扫描中,病灶明显强化,尤其是中央坏死区的信号较低。

2.3 MRI和CT在纵膈型肺癌中的诊断价值

MRI 和CT 诊断纵膈型肺癌的准确率分别为94.69%(107/113)、92.93%(105/113),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同时,经ROC曲线分析,MRI诊断纵膈型肺癌的AUC为0.941(SE=0.035,95%CI:0.843~0.988);而CT诊断纵膈型肺癌的AUC为0.929(SE=0.038,95%CI:0.815~0.978),虽然CT和MRI曲线相交,且CT的AUC略低于MRI,但是两者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1。

图1.MRI 和CT 诊断纵膈型肺癌的ROC 曲线

表1.MRI、CT诊断纵膈型肺癌的准确率比较[n(%)]

3.讨论

近年来,肺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因为起病隐匿,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经为中期或者晚期,具有较高的病死率,也是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一种重要疾病。在肺癌疾病中,纵膈型肺癌是比较特殊的一种类型,其病理变化以肺部肿瘤病变阻塞支气管,使肺上叶处于完全不张的状态,在纵膈上与病变紧贴,完全包裹肿大淋巴结和肺门肿块,从而形成纵膈肿瘤。研究发现[4],纵膈型肺癌在中老年人中的发病率较高,多见于男性,其发病部位以支气管为主,大多数肿瘤位于纵膈区,在临床上以痰中带血、干咳、声音嘶哑以及咳嗽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类似于纵膈肿瘤,缺乏典型症状,早期呼吸道症状不明显,在肿块增大后,可出现压迫症状如吞咽困难,容易出现误诊、误治情况,所以,选择一种合适的检查方法,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是比较关键的一个环节。当前临床上将纵膈型肺癌的形成机制作为基本依据,可以将其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隐匿型、中央型以及周围型,其中纵膈型肺癌隐匿型发病率较低,比较罕见,而常见的是周围型和中央型[5]。本次研究的113例纵膈型肺癌患者中,65例为周围型肺癌,48例为中央型肺癌,无1例患者为隐匿型,与上述报道基本一致。

当前在对纵膈型肺癌进行筛查时,影像学检查是首选的一种方法,包括MRI、CT以及X射线等,其中X射线筛查具有较低的价格,一般以普查为主,但是具有较低的组织分辨率,且容易受到呼吸伪影的影响,具有较高的漏诊率和误诊率[6]。而CT检查因为具有诸多的优点如可重复性好、组织分辨率高、扫描速度快以及无创性等,在肺部肿瘤筛查中运用广泛,能够将支气管的受累情况直观显示出来,确定肿块轮廓、密度、边缘、形态以及内部状态,从而鉴别诊断肺部结节,并且增强CT有助于获取肿块血供和面积,对淋巴结转移进行判断,有助于术前分期,从而制定手术治疗方案[7]。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纵膈型肺癌采用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92.93%,提示这一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较高,分析原因有:①根据CT图像可以确定病灶位置,通常情况下,纵膈与肺结节病灶的相交呈锐角,两者边界具有脂肪线影,以透亮状为主要表现;②CT能够将病灶的形态特点充分显示出来,大多数病灶外缘表现为分叶征,但是纵膈肿瘤肺外缘的表现无分叶征,并且具有光滑的边缘;③大部分病灶具有清晰的边缘,具有毛糙区,影像学表现以毛刺征为主,一些存在棘状突起,可见内部坏死液化区。而MRI诊断具有多方面、多参数成像的特点,能够对纵膈型肺癌与血管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行准确评估,尤其是利用增强扫描,能够对淋巴结转移进行判断,可以定性诊断肺癌,从而确定针对性诊疗方案[8]。但是关于纵膈型肺癌采用MRI和CT检查的诊断效能,当前尚无统一定论。一些研究指出,与CT检查相比,MRI对肿大淋巴结和肿块的诊断效能较好,但是MRI具有较低的空间分辨率,无法清晰显示支气管、气管与肿块之间的解剖关系[9]。也有观点认为,MRI多参数配合扫描能够促进肺癌检出率的提高[10]。本次研究发现,MRI和CT检查对纵膈型肺癌的诊断准确率比较无差异,说明两者诊断纵膈型肺癌的效能较高,均可以作为比较有效的一种检查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检查的过程中,要注意与恶性生殖细胞类肿瘤、恶性胸腺瘤以及淋巴瘤等相鉴别诊断,其中恶性胸腺瘤出现于前纵膈相连区或者前纵膈处,具有不规则的形态,一些患者还会合并重症肌无力;而淋巴瘤的分布以中上纵膈区为主,具有柔软的质地,且肿块包绕血管生长,但是对血管无侵犯,能够作为鉴别两者的一个有效依据[11]。

由此可见,纵膈型肺癌采用MRI和CT检查有着较高准确率,其图像清晰,必要的情况下,采用二者联合运用,有助于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猜你喜欢

纵膈胸膜肿块
超声造影在周围型肺肿块穿刺活检中作用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成人胸膜肺母细胞瘤1例CT表现
你了解纵隔肿瘤吗
乳房有肿块、隐隐作痛,怎么办
纵隔型肺癌的X线及CT表现分析
子宫纵膈会影响怀孕吗
食管鳞状细胞癌淋巴转移规律与放疗临床靶区勾画设计的相关性
纤支镜胸膜活检与经皮胸膜穿刺活检病理诊断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