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补饲粗料对犊牛生长性能、瘤胃发酵性能及反刍时长的影响

2023-08-08

中兽医学杂志 2023年5期
关键词:粗料胸围精料

高 剑

(四川省南部县大桥镇畜牧兽医站,四川南充 637368)

犊牛阶段的生长发育尤为重要,是影响其泌乳性能的重要因素。犊牛阶段饲料的消化与发酵均在犊牛瘤胃中进行,因此瘤胃直接影响犊牛早期的生长发育情况。在犊牛早期的生长过程中,其机体主要能量多汲取自代乳粉或牛乳中,犊牛可对其中含有的葡萄糖进行吸收利用,并将其转化为挥发性脂肪酸。犊牛所食用饲料中的碳水化合物能够以瘤胃微生物发酵分解的形式产生出挥发性脂肪酸,进一步促进犊牛瘤胃乳头生长。

粗饲料可促进犊牛瘤胃组织发育,使其消化系统更加成熟。在犊牛养殖过程中所选取的精料中通常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其易于发酵,过量地给犊牛饲喂精料可使挥发性脂肪酸明显增多,进而降低犊牛瘤胃pH 值,减弱犊牛瘤胃的蠕动功能。相关研究表明,在犊牛饲养过程中,适当给犊牛添加粗饲料,通过咀嚼与反刍,可增加唾液的分泌量并使其流入瘤胃中,进而易于保持瘤胃中有稳定的发酵环境,增加瘤胃容量与采食量,促进犊牛生长发育。为了寻求粗饲料在犊牛养殖过程中高效合理的运用模式,为优化反刍动物饲料利用率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本研究选取某养殖场60 只初生犊牛展开研究,对早期补饲粗料对犊牛生长性能、瘤胃发酵性能和反刍时长的影响进行探讨,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某牛养殖场2022 年12 月出生的60 只犊牛为研究对象,体质量为(32.17±1.44)kg,依据是否在早期补饲粗料对研究样本量进行分组,分别为粗料组(n=30)与精料组(n=30)。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与试验的60 只犊牛均保证其在出生1 h内能够食用到初乳,并于12 h 再次饲喂初乳,每次饲喂量为4 L,之后将犊牛安置于栏内进行单独饲养。出生72 h 后,为精料组犊牛提供精料进行自由采食,粗料组犊牛在提供精料的基础上再添加燕麦干草,燕麦干草采用自动搅拌机进行切割,将其长度控制在2.5 cm 以内,试验于犊牛3 日龄开始,于70 日龄结束。第3~21 天向犊牛饲喂常乳,第22~24 天向犊牛饲喂过渡奶,第25~56 天向犊牛饲喂代乳粉,随后断奶。精料由玉米(36.00%)、豆粕(16.00%)、食盐(1.00%)、麸皮(10.00%)、菜籽粕(8.00%)、碳酸氢钠(1.50%)、糖蜜(2.00%)、预混料(0.50%)、大麦粉(25.00%)所组成。两组犊牛所食用的精料、粗料以及代乳粉中所含有的营养成分见表1。

表1 精料、粗料及代乳粉营养成分表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1.3.1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生长性能:在试验开展期间记录每日所投喂给犊牛的精料量、粗料量与剩余量;计算精料干物质采食量与总干物质采食量,每7 天运用AOAC 方法检测饲料中所含有的粗灰分、粗脂肪、粗蛋白质、干物质、酸性洗涤纤维以及中性洗涤纤维,分别于试验开展的第1 天、第14 天、第28 天、第14 天、第56 天以及第70天记录两组犊牛胸围、体高以及体质量,比较两组犊牛的生长性能。

(2)比较两组瘤胃发酵性能及反刍时长:分别于断奶前、断奶后,运用瘤胃插管法取两组犊牛的瘤胃液,采用纱布对其进行过滤,之后运用pH 检测仪检测pH 值,再将样品装入离心管中,于-20℃的环境中进行保存,运用气相色谱法以及苯酚-次氯酸钠比色法测定挥发性脂肪酸与铵态氮;犊牛出生之后便佩戴电子耳标,于试验开展第1~70 天记录每只犊牛的反刍情况,每周计算单日平均反刍时长。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6.0 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生长性能比较

第14 天、第70 天,两组胸围、体高以及体质量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42 天,粗料组胸围显著高于精料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长性能比较(±s)

表2 两组生长性能比较(±s)

组别n胸围(cm)体高(cm)体质量(kg)第14天第42天第70天第14天第42天第70天第14天第42天第70天粗料组 30 89.37±1.56 95.33±1.14 107.55±3.31 82.68±1.29 86.05±2.21 94.26±2.11 62.74±2.56 81.37±3.04 105.24±3.09精料组 30 89.66±1.48 94.07±1.12 106.98±3.42 82.66±1.31 86.01±2.13 94.35±2.22 63.01±2.49 81.55±3.49 105.99±3.18 t 0.4262.4930.3790.0340.0410.0930.2390.1230.535 P 0.6750.0230.7090.9730.9680.9270.8140.9030.599

2.2 两组瘤胃发酵性能及反刍时长比较

断奶前,粗料组与精料组犊牛的瘤胃pH 值对比差异显著(P<0.05);断奶后,粗料组与精料组犊牛的瘤胃pH 值对比差异显著(P<0.05);断奶前,粗料组与精料组犊牛VFA值对比差异显著(P<0.05);断奶后,粗料组与精料组犊牛的瘤胃VFA 值对比差异显著(P<0.05);断奶前,粗料组犊牛与精料组犊牛氨态氮、戊酸、乙酸、丁酸、丙酸、乙酸/丙酸以及反刍时长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断奶后,粗料组犊牛与精料组犊牛氨态氮、戊酸、乙酸、丁酸、丙酸、乙酸/丙酸以及反刍时长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瘤胃发酵性能及反刍时长比较(±s)

表3 两组瘤胃发酵性能及反刍时长比较(±s)

?

3 讨论

在牛的整个养殖过程中,早期营养调控是尤为重要的一个阶段,其对犊牛后期机体的生长发育情况有着直接影响,并会对犊牛后期生理表现产生影响,为犊牛生长早期提供的日粮组成以及营养物质浓度会影响其生长情况,有相关研究表明,在犊牛的日粮中添加适量的粗饲料能够改善犊牛瘤胃反刍,并促进其组织器官的发育,在此背景下,本研究选取某牛养殖场60 只犊牛展开研究,分组后分别为两组犊牛提供不同的饲料进行饲养,以进一步探究粗饲料对犊牛生长性能、瘤胃发酵性能及反刍时长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表明,第14 天、第70 天,两组胸围、体高以及体质量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42 天,粗料组胸围显著高于精料组(P<0.05)。由此提示,早期对犊牛进行粗料补饲并不具备提升犊牛生长性能的作用,仅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犊牛的胸围。分析原因可能为:粗料的加入可以降低犊牛机体内血清促生长因子的水平,而促生长因子水平可反应犊牛营养水平,能够促进犊牛生长发育。因此,在犊牛生长过程中,早期为其提供粗料不利于犊牛生长性能的提高,但在本试验的最后阶段,粗料组与精料组犊牛的体重并无显著差异,可能为早期粗料的饲喂减缓了犊牛的生长速度,后期又出现代偿性生长,进而未影响其试验末重。

本研究结果也表明,断奶前后,粗料组pH值均显著高于精料组,粗料组挥发性脂肪酸均显著低于精料组(P<0.05);断奶前后,两组氨态氮、戊酸、乙酸、丁酸、丙酸、乙酸/丙酸以及反刍时长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究其原因:针对于犊牛的所食用的颗粒开饲料而言,其中含有较多种类的谷物成分,这些碳水化合物具有易于发酵的特征,能够产生大量的挥发性脂肪酸在犊牛的瘤胃中,因犊牛的瘤胃功能尚处于发育生长阶段,因此难以有效的对挥发性脂肪酸进行吸收,进而导致大量的挥发性脂肪酸积累于犊牛的瘤胃中,进一步对犊牛瘤胃的pH 值产生影响。除上述外,犊牛还具有唾液量少的特征,并且与成年牛相比较,犊牛的唾液中所含有的碳酸氢盐的浓度也较低,使其瘤胃难以有效的对瘤胃中含有的酸性物质进行综合,本试验中为犊牛所提供的粗料,可以有效降低犊牛瘤胃表皮的角质层厚度,增加瘤胃表面与挥发性脂肪酸的接触,进而使单羧酸转运蛋白基因第一亚型载体基因表达至犊牛的瘤胃表皮,促使乙酸等进入犊牛的血液循环系统,由此表明,粗料能够优化犊牛瘤胃对挥发性脂肪酸的吸收情况,从而提升瘤胃pH 值,粗料能够使犊牛的瘤胃肌层更好的进行发育,优化犊牛的瘤胃壁动力以及消化道性能,从而使反刍性能增加,在反刍的作用下,犊牛的唾液腺中会分泌出大量的碱性唾液,当碱性唾液进入到犊牛的瘤胃中后,会发挥其缓冲作用,进而避免过度酸化环境出现在瘤胃中。针对于消化道功能的提升而言,能够使犊牛消化道中的饲料加速排空,避免饲料长时间的滞留在犊牛的瘤胃中,进一步降低饲料的消化程度。粗料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结构,其所需要的发酵降解时间更长,因此向犊牛饲喂粗饲料在一定程度上利于减少犊牛瘤胃中挥发性脂肪酸的产量,并提升瘤胃的pH 值,综上所述,早期补饲粗料可提升犊牛胸围,调节犊牛瘤胃pH 值,降低VFA 值,对犊牛其他生长性能、瘤胃发酵性能以及犊牛的反刍时长并无显著影响。

猜你喜欢

粗料胸围精料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探讨假体凸度对假体隆乳患者术后胸围及罩杯的影响
常见肉牛育肥饲料
南瓜喂蛋鸡可使产蛋量增加
冬季绵羊咋补饲
冬季绵羊咋补饲
胸围革命
幸而今天买了胸衣
不同精料补饲量对波萨安杂交羊育肥效果的研究
梅花鹿人工饲养管理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