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于漪的语文教学艺术观探析

2023-08-08刘婧王益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3年7期
关键词:审美性于漪科学性

刘婧 王益

内容摘要:“情美语文”的倡导者于漪老师主张语文教学应当“科学性与审美性兼具”。本文对于漪老师“科学性与审美性兼具”的语文教学艺术观的内涵进行了解读,对其教学艺术观的形成原因进行了探析,并从中得出三方面的价值启示。本文认为,于漪老师的语文教学艺术观是基于其独具特色的个人经历,终身学习的思想观念,认真负责的职业素养而形成的,当代青年教师尤其要充分学习她的教学精神和借鉴她的科学与审美相结合的语文教学方法,真正在语文教学中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传递真、善、美,促进学生全面、自由、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于漪 语文 教学艺术观 科学性 审美性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和建构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景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教师通过解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发现单纯的知识传授难以达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要求。作为“情美语文”的倡导者与践行者,于漪老师主张语文教学应当“科学性与审美性兼具”,这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在要求不谋而合。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可以借鉴于漪“科学性与审美性兼具”的语文教学艺术观,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科学性与审美性兼具”的语文教学艺术观内涵

(一)语文教学应当遵循科学性原则

所谓科学性,就是要求教师传授的语文知识应当准确,选择的教学方法应当有效,实施的教学过程应当有序。除此之外,不管是语文知识、教学方法还是教学过程都应当遵循语文学科本身的内在逻辑,应当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而事实也证明,揠苗助长式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不仅达不到效果,反而会起阻碍作用,甚至损害学生的身心。

于漪老师的教学过程则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应当具有的科学性。例如她在讲解《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时,通过引导学生先理解什么是“走狗”,再理解什么是“丧家的”“资本家的走狗”,最后带着学生理解什么是“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就这样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中的走狗形象。相比于被动地从教师那里直接获得知识,以此方式学习到的知识,学生会记得更牢固,对课文情感的体悟也更加深刻。

(二)语文教学是极具审美性的活动

通观于漪老师的教学过程,可以发现她的语文教学具有极强的审美性,这种审美性体现为两点:一是将语文教学与学生兴趣结合;二是善于在课堂中融入情感,让学生体会到课文情感,从而促进学生审美情趣、鉴赏品味的培养。

1.激发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就像一扇大门,门内关着知识。学生对教师传授的知识感兴趣,那么这扇大门就会打开,知识很顺畅地就被学生吸收,反之亦然。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在教学时首先引起学生对知识的兴趣。

因为中学生正值青春期,她们正处于对爱情既懵懂又好奇的年纪,关于爱情的情节刚好符合学生青春期的部分心理需求,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于漪老师在导入《拿来主义》时,通过引导学生分享自己读过的课外书籍,其中就有传统文化背景下关于爱情的《西厢记》,然后引出,因为《西厢记》是一个故事,每个故事背后都有自己的文化。《西厢记》的文化内涵深深扎根于中华几千年的历史底蕴,然而基于历史的是否就是正确的,就是应该被保留的,这是需要探讨的问题,鲁迅先生有一篇文章就谈了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看法,从而师生共同探究《拿来主义》这篇课文。可见,于漪老师的导入是将语文教学与学生兴趣结合的典范。

2.善于在课堂中融入情感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味,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于漪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意识到教师应当在课堂中融入情感,让学生体会到课文情感,从而促进学生审美情趣、鉴赏品味的培养。

例如于漪老师讲《周总理,你在哪里》时,因为经历了周总理的时代,所以不仅在备课的时候,会因为周总理的奉献而泪洒教案,而且在上课的时候,脑海里总是浮现周总理身影,言辞中充满了对周总理深深的怀念,情到深处时,甚至在课堂上满含哭腔,深刻体现了她作为一名教师的教育情怀。整个课堂充滿了炽热的情感,于漪老师为学生体味作者对周总理浓浓的怀念提供了良好的氛围,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共鸣,陶冶情操。

二.“科学性与审美性兼具”的语文教学艺术观的形成原因

(一)独具特色的个人经历

于漪老师本身就兼具了历史的严谨与语文的情感。她是历史专业出身,历史要求人探索真理,追问过去,发现真相,提出的任何结论都要查找文献,给予出处,要求科学性。毕业后,于漪老师由于学校需要成为一名语文老师。而语文强调浪漫,强调情感,要求审美性,因此,为了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她开始了漫长的文学积累与教学实践之路。

(二)终身学习的思想观念

于漪老师在教学生涯中不断学习国内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紧跟时代的发展,突破自己的舒适区,转变自己的固有观念。她意识到对人的培养不仅要有理性的知识,还要有感性的情感,因而探究出科学的、审美性的教学观念,以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三)认真负责的职业素养

所谓“干一行,爱一行”,于漪老师虽然是历史专业出身,但文史不分家,她丰富的史学知识有利于学生充分了解文章背景,为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打下坚实基础。而且于漪老师在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的同时,不断增长自己的教育素养与文化底蕴,从而认识到教学应当科学、有趣,且富有情感,才能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情感的体会。

三.“科学性与审美性兼具”的语文教学艺术观的价值启示

(一)教师赢博闻强识,提高自身素质

1.增长语文学科专业知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具有正确、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能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有效沟通”。语文学科是基础中的基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基础字词的积累,如果学生不认识字或者理解能力不强,可能连题目都读不懂,严重阻碍对其他学科的学习。而帮助学生打好字词基础,语文教师自身必须对常用字词、成语等了如指掌。因为,只有真正掌握了知识的教师,才能将知识以科学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于漪老师曾经给自己定下了“出口成章”的目标,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理解字词创造了语言环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有深厚情感。”能成为一名让学生体味文字内涵并对文字具有深厚情感的语文老师,必然是一名拥有丰厚文学功底的语文老师。为此,青年教师必须深入学习、体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包括但是不限于重章叠句,语言质朴的《诗经》;半诗半文,辞藻华丽的汉赋;结构严谨,平仄有致的唐诗;形式灵活,雅俗兼具的元曲,以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保证知识的科学性。

2.增长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语文教师的教育对象是个性鲜明的学生,既不是算法正确即可运行的程序,也不是思路正确即可获得正确答案的是数学题。教师学习教育学知识有助于自身树立一个正确的教育观,以指导自己的整个执教生涯,明白教育应该是盈科而进,而非揠苗助长。教师应当在教育学中习得安身立命之法,学会运用各项教育原则,以促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而教师学习心理学知识,则更多地是从了解学生的角度促进教学。人的身心发展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学习心理学知识,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等等,有助于教师抓住关键期,在合适的时机对学生进行恰到好处的、科学的教育。例如幼儿期是学生语言高速发展的时期,错过了这个时期,在未来付出加倍的努力,都很难达到在关键期付出适当努力的效果,狼孩就是这一点的典型代表。

3.增长社会生活基础知识

语文学科广泛联系社会生活。语文课本中的知识是多种多样的,既有生活常识,又有约定俗成。在语文课本中,师生可以学到诸如“银的体积比金的体积大、”“真金不怕火烧”、“青衿指的是才识渊博的人”等等,这些知识虽然识记难度不高,但是繁多且零散,需要教师进行大量的阅读。语文教师拥有了这些普遍而又零散的知识,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更加从容淡定、得心应手。这些知识往往也是学生的兴趣所在,作为切入点,将实践得来的知识与科学的教学方法结合,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师应巧用方法,促进学生学习

1.多次复盘教学过程加强课堂整体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要求:“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体,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这一点强调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活动应该是环环相扣的整体,而现今一些教师的课堂设计的各个部分是割裂分开的,彼此的联系微弱,缺乏科学性。针对上述问题,教师应该审视自己的不足,学习他人优点,在尊重文本本身知识系统性的同时,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努力设计知识联系性强、具有整体性的教案,以打造科学课堂。

2.联系多种教学方法引发学生兴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標准》(2022年版)中要求:“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与发展需求,增强课程适宜性”。这强调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教学应该从学生出发,而传统的语文课堂惯用一种教学方法给学生灌输知识,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甚至会起到打压作用。事实上,可供语文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不可枚举,却少有教师在课堂上变换使用。一方面是教学任务重,一些教学方法较为耗时,导致教师不得不做出取舍;另一方面则是教师不能灵活变换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从而导致课堂上一种教学方法贯穿始终,或者两种教学方法来回使用。针对此问题,学校与教师应该共同努力,学校组织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活动,例如参加培训、观摩优秀课堂等等;教师自身在课内课外不断反思,勇于尝试、积极创新,寻找适合学生知识水平、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具有情趣性的课堂。

3.投入浓郁情感激发学生课堂共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情绪具有感染性,语文教师自身要深入体会课文情感,例如于漪老师在备课《周总理,你在哪里》时,滚烫的泪水打湿了教案,在上课时包含对周总理的怀念、思念之情。因此,于漪老师通过借助情绪具有感染性的特点,创设情境:寻找周总理的人们,跨过山川、越过河流,带着满腔的期盼在寻找周总理,却再也找不到周总理了。带领学生从人们寻不到周总理的失落中,深刻体会百姓对周总理的思念。这种充满情感氛围的课堂才是真正的语文课堂,而不带学生体味课文,仅仅是简单直白的一句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周总理的思念之情,只能使学生脑海中形成一个死记硬背的知识点,而不能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审美体验。

(三)教师应充满大爱,培养教育情怀

1.爱国情怀,统筹教师整个职业生涯

于漪老师的个人语录中曾写道:“我的理想是做一名合格的教师。”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在悄无声息地影响学生,只有拥有爱国情怀的语文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充满情感,才能更好得培养出具有爱国之情,为国奉献的莘莘学子。如果一名教师不爱国,那她极有可能培养出不爱国的学生,而祖国培养出有才之士们,不仅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甚至还有害于祖国,这是我们难以承受的损失。所以教师理应将爱国思想贯彻整个职业生涯。

2.热爱教育,点燃教师职业生涯之灯

于教师而言,只有热爱教育的一生,才是在教育事业奋斗的一生。只有热爱教育,才能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效果,不断改善教学以适应一代代拥有不同时代特征的学生。例如于漪老师在课堂中三次导入朱自清先生的《春》,三次导入方式各不相同,就是为了探索出更适合学生的《春》导入方式,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了科学性。如果一名担负着重任的语文教师不热爱教育,那么他的课堂就可能是死板的、麻木的,不顾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自然不可能培养出情与智皆具学生。

3.关爱学生,发现学子个人特长之路

学生是具有个体差异性的学生,不是所有学生都爱诗情画意的语文,都爱逻辑推理的数学,都擅长鸾回凤翥的舞蹈,都擅长宛转悠扬的音乐。教师只有关爱学生才能静下心来观察每个学生都一举一动,并从中发现学生的个性与特长,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

一个关爱学生的人,在课内课外都会留心学生的神情举止,自觉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合适,教学内容是否得当,教学成果能否进行迁移,以科学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知识,甚至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教师会从教学的科学性、审美性角度总结教学经验,从而运用在教学过程中。于漪老师在备教案的时候,即使是曾经讲过的课文,即使已经备过教案,也会十年如一日的重新备教案。因为每一次的上课,教师都会温故而知新,帮助她们下次更好地进行教学。

通过前面的论述,可以得出于漪老师的语文教学艺术观是基于其独具特色的个人经历,终身学习的思想观念,认真负责的职业素养形成。她认为教学应当具备科学性与审美性,而教师要要是课堂具备科学性与审美性,就应当提高自身素质,巧用教学方法,培养教育情怀。

参考文献

[1]尹思雨.于漪語文教育思想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8.

[2]李卓妍.于漪语文情美教学艺术研究[J].文学教育.

[3]兰保民.20世纪后期语文教学艺术研究之典范——《语文教学谈艺录》与于漪语文教育思想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2016(28):4-10.

[4]刘成.于漪语文教育思想浅析[D].沈阳师范大学,2013.

[5]王绳媛,杜慧春.于漪语文教学艺术魅力探微[J].江西教育科.

[6]凌永年.勤写教后记.锤炼基本功——学习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语文教学艺术一得[J].小学青年教师,2002(08):49.

[7]金正扬.教之以情.授之以趣——上海市杨浦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于漪的教学艺术[J].语文教学通讯,1981(04):54-57.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作者单位:四川轻化工大学)

猜你喜欢

审美性于漪科学性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人民教育家”于漪:坚守三尺讲台,胸怀江河世界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说话写句要注意科学性
浅析《桃花源记》的审美性体现
多元文化语境下的民歌之功能
大众文化视野下《林海雪原》的改编与传播
“伟大”与“渺小”
教出说明文的“立体感”——从于漪老师《晋祠》一课的经典性与现实意义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