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2023-08-08刘红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3年29期
关键词:玻利维亚消费量论据

刘红

应考锦囊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部分要求考生能够分析论述类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对于该考点,考生需要培养整体把握材料的能力,学会使用比对法、运用逻辑推理,对文本内容和思路进行梳理,并辨识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

1.分析论点

(1)分清文章所议论的问题及针对这个问题作者的看法(即分清论题和论点)。(2)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3)明确论点的表述形式。(4)通过论据来反推论点。

2.分析论据

(1)事实论据往往揭示事物的本质,并与论点有一定的逻辑联系。文章一般会突出所举事例与论点之间的直接关系,所以分析论据时,我们不仅要知道文中哪些地方用了事实论据,还要会概括。概括时,要做到准确,必须依据论点把握论据的本质特点,然后用确切的语言进行表述。(2)道理论据一般是具有一定权威性的名人、专家、学者的言论,考生在概括时注意不要曲解原意。

3.分析论证方法

论证方法是指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以下四种方法考生要重点掌握:(1)举例论证,即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2)道理论证,即引用具有权威性的言论证明论点。(3)比喻论证,即通过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论点。(4)对比论证,即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和道理进行鲜明对比,从而证明论点。

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时,考生要明确论点是怎样提出和被证明的(用了哪些和道理事实,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同时注意文章的结构、论证的完整性以及论证的作用(证明该段的论点)。

考题连线

(2023年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对素食者和肠胃疾病患者来说,藜麦的发现是一个奇迹。藜麦不含麸质,富含镁和铁,比其他种子含有更多的蛋白质,包括人体无法独自生成的必需的氨基酸。美国宇航局宣布,藜麦是地球上营养最均衡的食物之一,是宇航员的理想之选。产于安第斯山的藜麦有一个令西方消费者神往的传说:印加人非常重视藜麦,认为它是神圣的,并且称之为“万谷之母”。不过,藜麦的爱好者却通过媒体发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从2006年到2013年,玻利维亚和秘鲁的藜麦价格上涨了两倍。2011年,《独立报》称,玻利维亚的藜麦消费量“5年间下降了34%,当地家庭已经吃不起这种主食了,它已经变成了奢侈品”。《纽约时报》援引研究报告称,藜麦种植区的儿童营养不良率正在上升。2013年,《卫报》用煽动性标题提升了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度:“素食者的肚子能装下藜麦令人反胃的事实吗?”该报称,贫穷的玻利维亚人和秘鲁人正在食用更加便宜的“进口垃圾食品”。《独立报》2013年一篇报道的标题是“藜麦:对你有利,对玻利维亚人有害”。这些消息传遍了全球,在健康饮食者之中引发了一场良心危机。在社交媒体、素食博客和健康饮食论坛上,人们开始询问食用藜麦是否合适。

这种说法看似可信,被许多人认可,但是经济学家马克·贝勒马尔等人对此则持保留意见。毕竟,藜麦贸易使大量外国资金涌入玻利维亚和秘鲁,其中许多资金进入了南美最贫穷的地区。几位经济学家跟踪了秘鲁家庭支出的调查数据,将种植且食用藜麦的家庭、食用但不种植藜麦的家庭和从不接触藜麦的家庭划分为三个小组。他们发现,从2004年到2013年,三个小组的生活水平都上升了,其中藜麦种植户家庭支出的增长速度是最快的。农民们正在变富,他们将这种新收入转化为支出又给周边民众带来了好处。那么藜麦消费量下降34%又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在很长的时间内,两个国家的藜麦消费量一直在缓慢而稳定地下降,这意味着消费量的下降和价格的激增不存在明显的联系。更加接近事实的解释是,秘鲁人和玻利维亚人只是想换换口味,吃点别的东西。

为了解藜麦的种植情况,我去了秘鲁科尔卡山谷,这里在印加时代以前就得到了开垦。藜麦是一种美丽的作物,拥有深红色或金黄色的巨大种球。在安第斯山的这片区域,人们在梯田上同时种植藜麦以及当地特有的玉米和马铃薯品种。“国外需求绝对是一件好事,”我的秘鲁向导杰西卡说道,“农民非常高兴,所有想吃藜麦的人仍然买得起这种食物。”她还解释了另一个好处。之前,秘鲁城里人往往认为他们这片区域吃藜麦的人“很土”。现在,由于美国人和欧洲人的重视,食用藜麦被视作一种时尚。“利马人终于开始尊重我们这些高原人和我们的传统了。”玻利维亚西南部有一片遥远而不适合居住的区域,那里到处都是盐湖和休眠火山。在那里,我看到了由藜麦资金支持的当地急需的开发和旅游项目。千百年来勉强能够养家糊口的自耕农开始为更加美好的未来而投资。我在2017年4月听到的玻利维亚人对于该作物的唯一抱怨是,日益增长的供给正在拉低价格。玻利维亚的藜麦种植面积增长了两倍多,从2007年的5万公顷增长到2016年的18万公顷。马克·贝勒马尔后来对我说:“这是一个令人悲伤的结局,因为它的价格不太可能再度回升。”在风景如画的科尔卡山谷,当太阳落山时,我问杰西卡,欧洲和北美的消费者是否应该为吃掉秘鲁人和玻利维亚人的食物而感到内疚。我可以猜到答案,但我想听到当地人的亲口否认。“相信我,”杰西卡笑道,“我们有许多藜麦。”

乍一看,这一关于食物热潮、全球贸易和消费者忧虑的事件讲述了谎言被揭穿的过程。不过,这些受到错误解读的真相可能会对当地的人们造成真正的伤害。各行各业有经验的沟通者会通过片面的事实、数字、背景呈现某种世界观,从而影响现实。在这个例子中,新闻工作者和博主出于高尚的理由引导消费者远离藜麦:他们由衷地为一个贫困群体感到担忧,害怕狂暴的全球贸易风潮会危及这一群体的利益。我们很早就知道这一点:每个新手辩论者和犯错误的小学生都知道如何挑选最有利于自己的真相。不过,我们可能不知道这些真相为沟通者提供了多大的灵活性。很多时候,你可以通过许多方式描述一个人、一件事物或者一起事件,这些描述可能具有同等的真实性。我将它们称为“竞争性真相”。

(摘编自赫克托·麦克唐纳《后真相时代》,刘清山译)

1.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  )

A.“粮食优先”智库的工作人员塔尼娅·科森在谈到安第斯山藜麦种植者时表示:“坦率地说,他们厌倦了藜麦,因此开始购买其他食物。”

B.加拿大《环球邮报》一则新闻的标题为“你对藜麦的爱越深,你对玻利维亚人和秘鲁人的伤害就越深”。

C.制片人迈克尔·威尔科克斯专门为这个问题制作了一部纪录片,他说:“我见过一些反对食用藜麦的文字评论,实际上,停止消费才会真正伤害这些农民。”

D.英国广播公司播音员埃文·戴维斯指出:“事实上,说谎常常是没有必要的。你可以在不使用任何谎言的情况下完成许多有效的欺骗。”

【解析】

该题考查考生分析论点和论据的能力。第二段的观点是“消费量的下降和价格的激增不存在明显的联系”。A项表明是安第斯山藜麦种植者想吃点别的东西导致藜麦消费量的下降,而不是藜麦价格的上涨,直接支撑了第二段的观点。B项说的是藜麦价格的上涨会对当地人造成伤害,与第二段的观点相悖。C项说的是“停止消费才会真正伤害这些农民”,可以用来支撑第三段的观点,与第二段的观点关联不大。D项可以用来支撑“竞争性真相”的相关观点,与第二段的观点无关。

2.请简要说明文本中的西方媒体在报道时使用了哪些“竞争性真相”。

答:

【解析】

该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论据的能力。第一段列举了《独立报》《纽约时报》《卫报》使用了“竞争性真相”的例子来引導人们停止消费藜麦。

3.作者采用哪些方法证明关于藜麦的新闻报道结论有误?请根据文本概括。

答:

【解析】

该题考查考生筛选概括信息和分析论证方法的能力。考生要结合论点对材料进行分析,包括分析方法和分析过程、效果,将论证过程中采用的推理形式分析出来。

(参考答案见下期中缝)

猜你喜欢

玻利维亚消费量论据
玻利维亚拟建新的氮磷钾肥料工厂
恰当使用论据
恰当使用论据
玻利维亚——乌尤尼盐沼
用好论据“四字诀”:准、新、精、美
2015年全球废钢消费量同比下降
2014年国际橡胶消费量增加6.7%
N2015083 中国铜铝消费量料在未来十年达到顶峰
玻利维亚举国关注玻星项目
中国成功发射玻利维亚通信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