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传统文化,滋养美好生活
2023-08-08雷其坤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3年29期
雷其坤
模拟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以《千里江山图》为创意起点的舞剧《只此青绿》带给观众审美享受,深受人们喜爱。《中国诗词大会》热播,掀起“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热潮。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节目美不胜收,惊艳全世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传承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滋养着当下人们的美好生活。
对此,你有什么样的理解和认识?请结合实际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导航
这道作文题的材料限定了作文的立意,换句话说,作文的立意必须由文题材料合理地生发出来。因此,审读材料,全面、深入把握其含意,是这道新材料作文审题的关键。文题所供材料有4句话,可以分为2个层次:前3句话是一个层次,呈现了舞剧《只此青绿》、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和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事例,其共同点都是将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相关联,给当下的人们以审美享受。之后还有一个省略号,意思是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不胜枚举。最后一句话是第二个层次,是对前面3句话内涵的概括与揭示,对作文立意有直接的限定作用:作文要扣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下人们的美好生活”的关联来立意,要着眼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傳承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来行文。作文如果只论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与时俱进,如何既传承基因又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但忽略这样做“滋养着当下人们的美好生活”,也可以,但不是非常恰切,据此写出的作文也难以进入一类文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