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旱寒区甘蓝型冬油菜产量、品质及抗倒性的分析评价
2023-08-07魏家萍董小云郑国强崔俊美武泽峰曹小东方新玲田海燕王晋雄刘自刚
李 辉,魏家萍,董小云,郑国强,崔俊美,方 彦,武泽峰,曹小东,方新玲,王 莹,田海燕,王晋雄,刘自刚
(1. 省部共建干旱生境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2. 西藏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西藏 拉萨 850000)
我国北方旱寒区冬季严寒漫长,冬作物需具有强抗寒性才可抵御冬季低温而安全越冬。冬油菜主要有白菜型、芥菜型和甘蓝型等类型,相对而言,白菜型冬油菜具有更强抗寒性,是强冬性区的冬油菜主栽类型,然而其产量低、品质差且易倒伏的问题一直未能完全解决[1-3]。近年来,本课题组(甘肃农业大学油菜育种团队)育成了多个强抗寒甘蓝型冬油菜品种/系,可在北方旱寒区冬季极端温度不低于-26.5℃的地区安全越冬[4],分析评价其产量、品质和抗倒性,对于旱寒区甘蓝型冬油菜种植及其替代低产劣质白菜型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农业生产劳动力的减少和人工成本的不断增加,机械化收割成为降低油菜生产成本、提高其经济效益、实现油菜产业现代化发展的必要途径[5]。但油菜倒伏会使其角果层匍匐在地表,导致机械收割无法进行,且倒伏是造成油菜产量降低(较未倒伏处理减产10%~30%,严重时可达50%)、品质下降(油菜籽粒含油量下降10%~30%)的主要因素之一[6-8]。因此,在油菜选育时不仅要关注产量和品质,还要重视其抗倒性。倒伏是垂直扭力大于茎秆的承受力时,植株从直立状态转变为永久错位状态的现象[9],油菜的抗倒伏性表现为复杂的数量性状遗传特征,不同油菜种质的抗倒性不同。目前对于油菜倒伏问题已有较多研究,刘唐兴等[9]将甘蓝型油菜的倒伏分为茎倒和根倒两种类型,茎倒是指由于外界因素影响使茎秆所受外力大于承受力导致其变形弯折,根倒是指由于土壤疏松或植株根系发育不良及其入土层薄等问题导致油菜根系与土壤结合性差而产生的倒伏[10]。陈新军等[11]研究表明,株型紧凑、株高适中、分枝适中、结角分布均匀等是理想的抗倒株型结构。王学芳等[12]研究发现根系发育情况与植株抗倒性密切相关,根颈粗、根冠比大的品种抗倒性强。此外,大风、降水等外界因素也可加重植株倒伏[6,8]。目前关于我国北方旱寒区育成的强抗寒性甘蓝型冬油菜品种(系)的抗倒性等研究较少,因此,本试验以34份强抗寒性甘蓝型冬油菜品系为材料,通过对其产量、品质及抗倒性进行评价分析,为旱寒区甘蓝型冬油菜种植及其替代传统白菜型品种等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均为从甘白杂交后代中选育出的具有强抗寒性的甘蓝型冬油菜高代自交品系,基因纯合、性状一致,由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油菜课题组提供,材料名称及来源见表1。
1.2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8年8月10日—2019年7月20日在甘肃省天水市会宁县河畔镇(35°24′~35°26′N,104°29′~105°34′E)进行,该地区平均海拔2 025 m,年均气温8.9℃,年均降雨量315 mm。每个品系种植1个小区,小区面积为4 m2(2 m×2 m),播种密度为25株·m-2,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田间管理同当地大田生产一致,籽粒灌浆末期或成熟期每品系随机采样9株用于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及倒伏指标测定。
1.3 农艺性状测定
油菜成熟期拔取整株植株测定株高、分枝部位、一次分枝数、二次分枝数、主花序长度、茎粗、根长、根粗、根鲜质量、地上部鲜质量、主花序角果数、全株角果数、角果长度、角粒数、千粒重、单株产量等性状。
1.4 籽粒主要品质性状测定
采用近红外仪(Foss NIR System)测定籽粒含油量、蛋白质含量、脂肪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和芥酸)含量及硫代葡萄糖苷含量。
1.5 倒伏指标测定
在油菜籽粒灌浆末期从大田中收取整株鲜样进行倒伏相关指标的测定。
1.5.1 重心高度 将完整单株置于1个支点,不断移动植株使其在支点上达到平衡,此时子叶结距离支点的长度为植株的重心高度。
1.5.2 抗折力 使用支点将植株茎秆悬空放置,1个支点位于植株子叶结位置,另1个支点位于植株重心位置,采用计数拉力计(尚岑HP数显推拉力计NK-500)从两支点中间位置不断下压,茎秆达到最大压力折断时的瞬时压力记为植株茎秆抗折力。
1.5.3 地上部鲜质量 将完整植株从子叶结处切断,称量子叶结以上部分重量,即为地上部鲜质量。
1.5.4 倒伏系数 依据方新玲等[3]的方法计算倒伏系数,倒伏系数=地上部鲜质量×重心高度/抗折力。
1.6 数据分析
采用Office 2019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使用SPSS 22.0进行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性状隶属函数值参照王婷婷等[13]的方法计算,与育种目标一致的性状/指标采用公式(1)计算,与育种目标相反的性状/指标采用公式(2)计算,各性状/指标隶属函数值的平均值为综合隶属函数值F。
Zij=(Xij-Xmin)/(Xmax-Xmin)
(1)
Mij=1-(Xij-Xmin)/(Xmax-Xmin)
(2)
式中,Zij、Mij均为i品系j性状/指标的隶属函数,Xij为i品系j性状/指标,Xmin为所有参试材料j性状的最小值,Xmax为所有参试材料j性状的最大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甘蓝型冬油菜材料的产量分析
如表2所示,34份甘蓝型冬油菜材料的产量及相关性状间相差较大,主花序角果数22.50~59.00个,平均29.19个;全株角果数112.00~424.00个,平均264.25个;角果长度5.30~7.00 cm,均值为6.08 cm;每角粒数22.00~33.67个,平均26.62个;千粒重3.00~4.74 g,均值为3.84 g;单株产量6.50~36.67 g,平均产量为21.08 g。不同材料间变异较大,单株产量、全株角果数、主花序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的变异系数分别为32.66%、27.80%、18.43%、10.86%、10.41%,遗传资源丰富;仅角果长度变异较小,变异系数为7.51%。
相关性分析结果(表3)显示,34份甘蓝型冬油菜的单株产量与全株角果数(r=0.897**)和每角粒数(r=0.534**)极显著正相关,与主花序角果数(r=0.405*)显著正相关,与角果长度和千粒重无显著相关性;角果长度与每角粒数极显著正相关(r=0.500**);主花序每角果数与角果长度极显著正相关(r=0. 457**),与每角粒数显著正相关(r=0.399*)。结果表明全株角果数和每角粒数对单株产量的影响最大。
2.2 不同甘蓝型冬油菜材料的品质分析
如表4所示,34份材料的含油量、蛋白质、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芥酸和硫代葡萄糖苷含量分别为33.40%~49.54%、16.87%~27.24%、23.62%~68.81%、10.62%~18.48%、5.41%~8.97%、0.15%~27.51%、18.47~70.35 μmol·g-1,均值分别为43.32%、21.18%、45.92%、14.87%、7.66%、10.80%、34.41 μmol·g-1。试验材料间品质差异较大,蛋白质、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芥酸和硫代葡萄糖苷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1.57%、29.38%、14.69%、10.65%、85.57%、41.08%,遗传资源较为丰富;仅含油量变异较小,变异系数为7.71%。
表1 试验材料名称及来源
表2 甘蓝型冬油菜产量性状变异性
表3 甘蓝型冬油菜产量性状相关性分析
通过相关性分析(表5)发现,含油量与蛋白质含量极显著负相关(r=-0.877**);油酸含量与亚油酸含量极显著正相关(r=0.827**),与亚麻酸含量显著正相关(r=0.421*),与芥酸含量极显著负相关(r=-0.913**);亚油酸含量与亚麻酸含量极显著正相关(r=0.758**),油酸(r=-0.913**)、亚油酸(r=-0.890**)和亚麻酸(r=-0.595**)均与芥酸含量极显著负相关。
2.3 不同甘蓝型冬油菜材料的抗倒性分析
如表6所示,34个甘蓝型冬油菜材料之间的抗倒性差异较大,各材料倒伏系数的均值为233.05,变异系数为25.64%,变异范围为153.74~359.61;倒伏系数评价指标抗折力和地上部鲜质量分别为9.20~53.17 N和40.82~191.33 g,均值分别为34.25 N、120.56 g,变异系数分别为30.70%、28.22%,遗传资源丰富;而重心高度为50.37~75.00 cm,均值为63.88 cm,变异系数为9.89%,变异较弱。株型性状中,株高、分枝部位、一次分枝数、二次分枝数、主花序长度、茎粗、根长、根粗、根鲜质量分别为117.00~156.50 cm、14.00~41.50 cm、8.00~12.33个、3.00~18.00个、22.50~59.00 cm、0.75~1.90 cm、12.75 ~29.17 cm、1.00~2.50 cm、15.00~59.33 g,均值分别为132.64 cm、28.15 cm、9.54个、9.41个、45.83 cm、1.48 cm、18.63 cm、1.73 cm及31.47 g;仅株高变异系数较小(CV<10%),其他株型性状的变异较大(CV>10%),遗传资源丰富。
表4 甘蓝型冬油菜品质变异性
表5 甘蓝型冬油菜品质性状相关性分析
相关性分析表明(表7),倒伏系数与抗折力极显著负相关(r=-0.501**),与重心高度极显著正相关(r=0.502**),与地上部鲜质量弱相关(r=0.109),表明植株倒伏系数主要受到抗折力和重心高度直接影响;地上部鲜质量与抗折力极显著正相关(r=0.743**),地上部鲜质量越大则抗折力越强,对于倒伏系数的间接负效应与直接正效应相抵消,因此其与倒伏系数的相关性降低。与倒伏系数密切相关的其他株型性状主要有茎粗(r=-0.816**)、主花序长度(r=-0.679**)及分枝部位(r=0.472**)。茎粗与抗折力极显著正相关(r=0.724**),与重心高度极显著负相关(r=-0.474**);主花序长度与重心高度极显著负相关(r=-0.524**);分枝部位与重心高度极显著正相关(r=0.661**),表明茎秆粗大的植株抗折力大,重心也较低;主花序长的植株重心高度低,而分枝部位高的植株重心高,株型性状主要通过影响抗折力和重心高度影响植株抗倒性。
2.4 甘蓝型冬油菜种质评价
通过对不同材料单株产量、倒伏系数及主要品质性状(含油量、蛋白质含量、油酸含量、亚油酸含量、亚麻酸含量、芥酸含量及硫代葡萄糖苷含量)优异品系进行筛选发现(表8), 17NPZ240-1、17NPZ106-3、17NS13、16NTS309-6和17NDL22-4为单产较优品系,单株产量介于29.57~36.67 g。17NDL20-7、17NPZ52-1、17NDL23-1、16NTS309-12、17NDL22-4为抗倒较优品系,倒伏系数介于153.74~169.06。在菜籽品质性状中,含油率较高品系为17NDL32-3、17NDL23-1、16NTS1-1、16NTS312-1、16NTS309-12,含油率介于47.28%~49.59%;蛋白质含量较高品系为16NTS309-4、17NDL29、17NPZ220-2、16NTS309-6、17NPZ75-1,含量介于24.05%~27.40%;油酸含量较高品系为17NPZ242-1、17NPZ227-4、17NPZ224-1、17NDL17-1、16NTS12-1-7,其油酸含量介于59.62%~68.81%;亚油酸含量较高的为17NPZ52-3、17NDL17-1、17NPZ220-2、17NPZ52-1、15TS290,亚油酸含量介于17.06%~18.48%;亚麻酸较优品系为17NPZ52-3、17NDL22-4、17NDJ47-1、17NPZ75-1、15TS290,其含量介于8.64%~8.97%;芥酸含量较低品系为17NPZ52-3、17NPZ52-1、16NTS309-1、17NDJ47-1、15TS290,含量介于0.15%~1.77%;硫代葡萄糖苷含量较低品系为16NTS309-7、16NTS309-1、17NDJ47-1、16NTS309-6、17NPZ52-3,其含量介于18.47~20.85 μmol·g-1。各性状表现较优的品系有重叠,单产最优品系第4位的16NTS309-6同时具有较高的蛋白质含量,第5位的17NDL22-4具有较强的抗倒性以及较高的亚麻酸含量;抗倒最优品系第2位的17NPZ52-1的亚油酸含量较高,芥酸含量较低,排名第3的17NDL23-1含油量较高;17NPZ52-3、15TS290在亚油酸、亚麻酸、芥酸含量较优的品系排名中分别位于第1和第5,此外,17NPZ52-3的硫代葡萄糖苷含量也较低;16NTS309-1的芥酸与硫代葡萄糖苷含量较低;17NDJ47-1的亚麻酸含量较高,芥酸与硫代葡萄糖苷含量较低。
表6 甘蓝型冬油菜株型性状与抗倒性的变异分析
表7 甘蓝型冬油菜株型性状与倒伏系数相关分析
采用隶属函数法分别计算34份甘蓝型冬油菜材料单株产量、倒伏系数及主要品质性状(含油率、蛋白质含量、油酸含量、亚油酸含量、亚麻酸含量、芥酸含量及硫代葡萄糖苷含量)的隶属函数值。以综合隶属函数值F评价34份甘蓝型冬油菜种质的品质,F值介于0.25~0.77,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0.52,种质间差异较大(表9)。采用系统聚类中的欧氏距离-最长距离法(complete)对34份甘蓝型冬油菜材料进行聚类分析,在欧式距离D=1.5的水平可将其划分为Ⅰ、Ⅱ、Ⅲ共3类(图1),由表10可知,Ⅰ类群包括17份材料,占总材料数的50.00%,该类群的倒伏系数、单株产量、含油量、蛋白质含量、油酸含量、亚油酸含量、亚麻酸含量、芥酸含量、硫代葡萄糖苷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96.42、24.14 g、42.84%、21.13%、54.71%、16.70%、8.29%、3.35%、30.73 μmol·g-1,其中单株产量、油酸含量、亚油酸含量、亚麻酸含量的均值处于最高水平,倒伏系数、芥酸含量及硫代葡萄糖苷含量的均值处于最低水平,蛋白质的平均含量处于中等水平。Ⅱ类群包括4份材料,占总材料的11.76%,倒伏系数、单株产量、含油量、蛋白质含量、油酸含量、亚油酸含量、亚麻酸含量、芥酸含量、硫代葡萄糖苷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264.70、20.51 g、43.44%、21.47%、39.77%、13.68%、7.27%、15.42%、33.79 μmol·g-1,倒伏系数和蛋白质含量的平均值处于最高水平,其他指标的平均值处于中等水平。第Ⅲ类群包含13份材料,占总材料的38.26%,其倒伏系数、单株产量、含油量、蛋白质含量、油酸含量、亚油酸含量、亚麻酸含量、芥酸含量、硫代葡萄糖苷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249.44、14.30 g、44.02%、21.12%、27.87%、11.37%、6.50%、25.16%、42.40 μmol·g-1,其中含油量、芥酸含量及硫代葡萄糖苷含量的平均含量处于最高水平,单株产量和蛋白质、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的平均含量处于最低水平,倒伏系数的平均值处于中等水平。
表8 甘蓝型冬油菜不同性状优异品系
图1 34 份甘蓝型冬油菜种质资源聚类图
表9 不同甘蓝型冬油菜隶属函数值
表10 不同甘蓝型冬油菜材料产量、品质及抗倒性分类特点
3 讨 论
种质资源鉴定是育种的基础,本试验对34个从甘白杂交后代中选育出的具备强抗寒性的甘蓝型冬油菜种质的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及抗倒性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性状主花序角果数、全株角果数、角果长度、每角粒数、千粒重、单株产量的变异系数介于7.51%~32.66%,单株产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与段利云[14]的研究结果一致。全株角果数、角粒数和千粒重是油菜产量的重要构成因素,张鹤[15]研究发现全株角果数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最大;黄郢等[16]研究表明长江中游油菜种质的单株有效角果数对单株产量直接作用最大,而长江下游油菜种质的千粒重对单株产量直接作用最大;陈碧云[17]研究则发现全株角果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其次是角粒数,千粒重对产量的贡献最小。本研究发现34份甘蓝型冬油菜的全株角果数(r=0.897**)和每角粒数(r=0.534**)与单株产量极显著正相关,然而千粒重(r=0.264)与单株产量无显著相关性,表明单株产量受到全株角果数和角粒数的影响较大,受千粒重影响较小。研究结果不同可能与试验材料和试验环境的差异有关。本研究还发现主花序角果数与单株产量显著正相关,与郑本川等[18]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在油菜育种过程应重点关注全株角果数、角粒数与主花序角果数等指标的变化。
菜籽油作为我国主要的食品油之一,富含多种人体所需的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同时也存在危害人体健康的芥酸以及影响榨油后籽粒饼粕使用的硫代葡萄糖苷[19-20]。因此,高含油量、高油酸、高亚油酸、高亚麻酸、低芥酸和低硫代葡萄糖苷是油菜品质育种的主要目标。本研究中,34份强抗寒甘蓝油菜材料的含油量、油酸含量、亚油酸含量、亚麻酸含量、芥酸含量及硫代葡萄糖苷含量的变异系数介于10.65%~85.57%,芥酸含量变异系数最大,其次是硫代葡萄糖苷含量,与梁峰豪等[21]研究结果一致。34份冬油菜的含油量变异范围介于33.40%~49.54%,均值为43.32%,与高含油量(>50%)品种(系)[22-23]差距明显,提升空间较大;油酸含量变异范围介于23.62%~68.81%,均值为45.92%,低于双低(低芥酸低硫甙)甘蓝型油菜油酸含量(60%);亚油酸、亚麻酸含量的变异范围分别为10.62%~18.48%与5.41%~8.97%,均值分别为14.87%与7.66%,亚油酸含量显著低于双低油菜(25%),亚麻酸含量略低于双低油菜(8%),亚油酸含量∶亚麻酸含量约为1.94∶1,较双低油菜的比例(3.13∶1)更接近人体营养需求[24]。芥酸含量变异范围介于0.15%~27.51%,均值为10.80%;硫代葡萄糖苷含量变异范围介于18.47~70.35 μmol·g-1,均值为34.41 μmol·g-1,后续仍需不断创新种质材料,筛选和培育能达到“双低”水平的油菜品种。相关性分析显示,34份强抗寒甘蓝型油菜的含油量与蛋白质含量极显著负相关(r=-0.877**),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21, 25];高蛋白饼粕是我国第二大饲用蛋白源[23],然而高蛋白含量的种质往往含油量低,应根据实际生产需求进行选择。本研究中油酸、亚油酸含量和亚麻酸含量间均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关系,且3个性状与芥酸含量均极显著负相关,与赵卫国等[26]、王丽萍等[27]的研究结果一致;而姚琳等[28]研究发现油酸与亚油酸含量极显著负相关,油酸与亚麻酸、亚油酸与亚麻酸含量间无显著相关性;常涛等[25]则发现油酸与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亚油酸与亚麻酸含量极显著正相关,油酸与芥酸含量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不同可能是供试材料遗传背景不同所致。
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材料间株型和抗倒性差异较大,株型性状中株高、分枝部位、一次分枝数、二次分枝数、主花序长度、茎粗、根长、根粗、根鲜质量、抗折力、地上部鲜质量和重心高度的变异系数介于5.99%~37.61%,其中株高变异系数最小,二次分枝数变异系数最大,与郭娜等[29]、符明联等[30]的研究结果相似。倒伏系数是评价油菜抗倒性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中其变异范围为153.74~359.6,均值为233.05,显著低于白菜型冬油菜的倒伏系数(348.80)[3],表明强抗寒甘蓝型油菜抗倒性优于白菜型油菜。本研究发现,甘蓝型冬油菜的倒伏系数与其评定指标抗折力(r=-0.501**)和重心高度(r=0.502**)均极显著相关,而与地上部鲜质量无显著相关性,这与陈新军等[11]、许凤英等[31]的研究结果一致,而与马霓等[32]发现的倒伏系数与植株干鲜质量极显著负相关,与重心高度无显著相关性的结果有所不同,这可能是试验材料差异所致。株型性状中,茎粗和主花序长度与倒伏系数间极显著负相关,分枝部位与倒伏系数间极显著正相关,根粗与倒伏系数间显著负相关,这与马宁等[33]、马霓等[32]、王学芳等[12]、陈新军等[11]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根粗、茎粗、主花序长度及分枝部位都与植株的抗倒性关系密切。此外,本研究还发现根粗与抗折力(r=0703**)极显著正相关;茎粗与抗折力极显著正相关(r=0.724**),与重心高度极显著负相关(r=-0.474**);主花序长度与重心高度极显著负相关(r=-0.524**);分枝部位与重心高度极显著正相关(r=0.661**),表明根茎粗大的植株抗折力大,重心也较低;主花序长的植株重心高度低,而分枝部位高的植株重心高,株型性状主要通过影响抗折力和重心高度而影响植株的抗倒性。
隶属函数分析法因其操作简便、直观、评价结果能准确全面地反映某一种质资源的综合品质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马铃薯[34]、苹果[35]、山药[36]、洋葱[37]等植物的综合评价,本试验采用隶属函数法计算出34份参试材料的单株产量、倒伏系数及7个品质性状的隶属函数值,综合隶属函数值F为0.25~0.77,相差0.52,材料间差异较大。聚类分析是将具有相近特征种质资源合为一类的分类方法,以F值进行聚类分析将34份甘蓝型冬油菜材料划分为3类,Ⅰ类群包括17份材料,占总材料数的50.00%,综合表现最好,倒伏系数、芥酸含量及硫代葡萄糖苷含量的均值处于最低水平,蛋白质含量的均值处于中等水平,油酸、亚油酸及亚麻酸的平均含量最高;Ⅱ类群包括4份材料,占总材料的11.76%,综合表现较弱,倒伏系数和蛋白质含量的平均值处于最高水平,其他指标的均值均处于中等水平;第Ⅲ类群包含13份材料,占总材料数的38.26%,综合表现最弱,该类群的含油量、芥酸及硫代葡萄糖苷的含量平均值处于最高水平,而单株产量、蛋白质、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的含量均值处于最低水平,倒伏系数的平均值处于中等水平。在旱寒区强抗寒性甘蓝型冬油菜新品种选育的实践过程中,可将Ⅰ类种质资源作为优良基础材料。此外,供试材料中还存在某一性状表现突出而综合表现较差的种质材料,如17NDL32-2的含油量最高,16NTS309-4的蛋白质含量最高,16NTS309-7的硫代葡萄糖苷含量最低,但综合评价排名靠后,分别在21、25名和30名,这类单个性状表现优异的种质材料在育种过程中也应重视。
4 结 论
1)通过甘白杂交选育出的34份强抗寒甘蓝型油菜品系,其单株产量受全株角果数和每角粒数的显著影响,17NPZ240-1单株产量(32.66 g)最高。
2)7个品质性状中,各材料表现有所不同,17NDL32-3的含油量(49.54%)最高,16NTS309-4蛋白含量(27.40%)最高,17NPZ242-1油酸含量(68.81%)最高,17NPZ52-3亚油酸(18.48%)、亚麻酸含量(8.97%)最高,芥酸含量(0.15%)最低,16NTS309-7硫代葡萄糖苷含量(18.47%)最低。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和芥酸含量间均极显著相关,而芥酸变异最丰富;在强抗寒甘蓝型油菜品质育种过程中应主要重视芥酸、硫代葡萄糖苷及含油量,同时兼顾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及蛋白质含量等指标。
3)倒伏系数与抗折力和重心高度极显著相关,对于茎粗、分枝部位及主花序长度等影响甘蓝型冬油菜抗折力与重心高度的性状应重点关注,抗倒性最强品系为17NDL20-7(153.74)。
4)采用隶属函数评价和聚类分析方法,将34份强抗寒甘蓝型油菜品系分为3类,其中,Ⅰ类(17份)种质材料综合表现较好,可用于对其他材料进行杂交优化改良及选育新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