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2年陕西省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不合格数据分析
2023-08-07薛慧慧赵丽莉张冬梅
◎ 薛慧慧,马 坡,赵丽莉,成 霈,张冬梅,苏 敬
(西安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陕西 西安 710065)
食品安全抽样检验(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抽检”)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工作,监督抽检是食品安全抽检的一种方式,监督抽检是指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按照法定程序和食品安全标准等规定,以排查风险为目的,对食品组织的抽样、检验、复检、处理等活动[1]。本文对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站发布的2020—2022年“食品监督抽检不合格产品信息”进行汇总、统计、分析,指出存在的主要食品安全风险,以期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有效技术参考[2]。
1 材料与方法
登录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站“食品安全抽检”模块,下载2020—2022年发布的“食品监督抽检不合格产品信息”附件,共计107期(2020年34期,2021年38期,2022年35期)导入Excel软件,作为分析材料进行汇总、统计及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整体不合格情况
不合格食品共计966批次,涉及不合格项目1 022项次、食品大类26个。
2.2 不合格项目详情
不合格项目共计91项1 022项次,占总项次比最高的项目是铜绿假单胞菌,占比高达15.66%,占总项次比在1.00%~10.00%的项目有24项,占总项次比在1.00%以下的项目有66项。
将不合格项目进行分类,可分为农兽药残留超标、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质量指标不达标、污染物污染、真菌毒素超标、标签不合格和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7个类别。农兽药残留超标、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质量指标不达标和污染物污染是陕西省食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占比高达97.74%。不合格项目类别情况见图1。
图1 不合格项目类别情况图
2.3 食品大类不合格总体情况
不合格食品共计966批次,涉及食用农产品、饮料、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等26个食品大类,其中食用农产品305批次,占比31.57%;饮料207批次,占比21.43%;其他大类食品占比在10.00%以下。
2.3.1 食用农产品不合格项目详情
食用农产品305批次,涉及畜禽肉及副产品、蔬菜、水产品、水果类、鲜蛋和生干坚果与籽类食品6个食品亚类。食用农产品不合格项目详情见表1,总体来说,食用农产品主要食品安全风险是农兽药残留超标。食用农产品不合格项目317项次,其中农兽药残留268项次,占比84.54%。
表1 食用农产品不合格项目详情表
畜禽肉及副产品、水产品、蔬菜、水果类和鲜蛋的主要食品安全风险是农兽药残留超标。水产品中恩诺沙星超标现象较为严重,标准规定恩诺沙星在鱼中的最大残留限量是100 μg·kg-1[3]。恩诺沙星超标原因可能是水产养殖户超剂量使用恩诺沙星或者未严格落实休药期规定。蔬菜中的毒死蜱和水果中的吡虫啉农药残留现象较为严重,叶菜类蔬菜(芹菜除外)中的毒死蜱最大残留限量是0.02 mg·kg-1,香蕉中吡虫啉最大残留限量值是0.05 mg·kg-1[4]。毒死蜱和吡虫啉超标原因可能是农户为了防止或者快速控制虫害而滥用农药或者对农药使用的安全间隔期不了解而违规使用了农药。
生干坚果与籽类食品主要食品安全风险是质量指标不达标。黑芝麻酸价超标现象严重,标准规定黑芝麻酸价(以脂肪计)≤3 mg·g-1[5]。酸价超标原因可能是黑芝麻贮存温度较高而导致了脂肪氧化酸败。
2.3.2 饮料不合格项目详情
饮料207批次,涉及包装饮用水、果蔬汁类及其饮料、蛋白饮料、固体饮料和其他饮料5个食品亚类。饮料不合格项目详情见表2。
表2 饮料不合格项目详情表
饮料主要食品安全风险是包装饮用水铜绿假单胞菌污染。铜绿假单胞菌污染可能是水源卫生质量不符合标准要求,也可能是部分生产企业食品安全意识不够强,生产操作不够规范,水桶多次循环使用而清洁不到位导致了污染。
2.3.3 其他食品大类不合格项目详情
其他食品大类454批次,包括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餐饮食品、糕点等24个食品大类。其他食品大类不合格项目详情见表3。
表3 其他食品大类不合格项目详情表
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酒类、调味品、豆制品、食糖、蛋制品、保健食品、速冻食品、冷冻饮品和饼干的主要食品安全风险是质量指标不达标。餐饮食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淀粉及淀粉制品和粮食加工品的主要食品安全风险是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糕点、方便食品、薯类和膨化食品、肉制品、水果制品、水产制品和乳制品的主要食品安全风险是污染物污染。蔬菜制品主要食品安全风险是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和标签不合格。蜂产品和茶叶及相关制品的主要食品安全风险是农兽药残留超标。
3 结论
通过本文分析可知,陕西省还存在一些食品安全风险,而防控食品安全风险,需要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努力。抽检部门要坚持问题导向,将风险较高的品种和项目作为重点抽检品种和项目,增强抽检针对性、有效性。监管部门要强化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力度,及时发现防控食品安全风险,从严从快开展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工作。食品生产经营者要增强社会责任意识,自觉排查防控生产经营风险隐患,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消费者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食品,要积极投诉举报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