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发展背景下小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研究*
——以楚雄市主城区为例
2023-08-07车震宇
王 磊,车震宇
引言
城市空间形态是城市在自然环境、历史、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的互动影响下发展所构成的空间形态特征[1],广义的城市形态不仅指的是城市各组成部分有形的表现,还是一种复杂的经济、文化现象和社会过程[2]。80 年代初期,我国城市形态的研究逐步兴起,从齐康的城市形态研究框架到贾富博城市形态的发展趋向[3,4],论述了城市形态与城市规划的学科交叉方向,开始了我国城市形态研究在城市规划中的运用研究,到后来城市形态研究的内容,其主要涉及城市形态的演变类型[5,6]、演变特征[7-9]、影响因素和演变机制[8,10]。伴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业成为推动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动力[11],旅游引导的城市空间扩展成为研究的重点[12]。随着新型城镇化的进程的推进,中小城市建设发展逐渐受到国家重视,旅游城镇化作为推动新型城镇化的特殊形式,在学界也备受关注[13,14]。小城市在规模上区别于大中城市,旅游产业对于小城市的空间形态演变有着更大的影响力,空间形态的变化更为显著,基于楚雄市特殊的地理区位和区别于大理丽江等云南省热门旅游小城市的地位,从旅游发展视角分析楚雄市空间形态演变也为云南省旅游小城市空间形态研究提供了新视角[15]。
1 研究区概况、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域概况
楚雄市1)是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位于滇中腹地,是云南省“大滇西旅游环线”、昆明进入滇西北的重要节点城市。截至2019 年,楚雄市接待国内外游客数量由2001 年的77.15 万人增长至1450.76 万人,旅游总收入由2001 年的2.54 亿元增长至146.02 亿元,占全市GDP 的31.7%,旅游业上升为楚雄市主导产业之一,2020 年新冠疫情影响,楚雄市旅游业遭遇重创,到2021 年国内外游客接待数和旅游收入剧降至595.96 万人和62.31 亿元。楚雄市三次产业结构由2001 年的3:12:6经过多年的调整发展至2021 年的47:297:218,就业结构也随之调整,由2001 年的19:3:6 调整为2021 年的14:8:25。在旅游发展同时,楚雄市建成区外部空间形态也发生了改变,2000 年至2020 年间,楚雄市主城区建成面积以楚雄坝区“东南-西北”方向为主由8.09km2扩展至50.32km2(图1)。
图1 楚雄市主城区2000、2008、2015、2020 年空间演变图
1.2 研究方法
(1)点要素核密度分析法
核密度分析用于计算每个输出栅格像元周围的点要素的密度,在点所在位置处表面值最高,随着与点的距离的增大表面值逐渐减小,在与点的距离等于搜索半径的位置处表面值为零。通过创建密度表面来使研究对象在空间的分布与聚集可视化[16]。
(2)标准差椭圆分析法
标准差椭圆分析法是Lefever 在1926 年提出来的[17],可反映研究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化情况[18]。其中椭圆中心是要素的平均中心,长轴和短轴分别指示了要素的最大和最小扩散方向,面积则代表了集聚程度,旋转角度则代表了要素分布的主要方向。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xi和yi是要素i 的坐标,X 和Y 表示要素的平均中心,n 是要素总数。
其中 和 分别表示各要素坐标到平均中心的偏差。
x 轴和y 轴的标准差公式:
本次研究使用Arcgis10.7 的空间统计工具计算旅游景点的分布特征椭圆,输出椭圆大小选择1 个标准差(默认值),其范围涵盖了约60%的输入要素。
1.3 数据来源
本次研究的基础数据信息主要来源于2000 年—2021 年《楚雄市统计年鉴》、《楚雄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20-2035 年》、《楚雄市旅游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楚雄市国土空间规划等资料,通过这些资料将楚雄市定位与主城区旅游景点进行整理,并以POI 提取数据为基础将各个景点定位。其次,本次研究中楚雄市主城区空间演变图中所使用的数据采用Sentinel 数据基于GoogleEarth Engine 云平台,并参考城市建成区的定义标准,同时通过各年份历史影像核对,最终得到城市建成区数据。
2 楚雄市旅游发展及其空间特征
2.1 楚雄市旅游发展进程
旅游发展能够带动酒店、餐饮、商贸等服务业规模扩展,推动人口和产业的集散,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从而推动城镇化建设[15,19]。2000 年楚雄市将旅游业作为继烤烟之后又一支柱产业发展,旅游业呈现出稳定上升的趋势,根据楚雄市历年旅游总收入与游客量数据分析(图2),将楚雄市旅游业发展划分为起步发展阶段、稳定提升阶段、高速发展阶段、疫情冲击阶段、恢复回升阶段五个阶段:
图2 楚雄市旅游发展阶段划分图
(1)起步发展阶段(2000~2008 年):2000 年楚雄市确定将旅游业作为又一支柱产业来发展的思路,标志着楚雄市旅游产业正式起步,楚雄市主要对基础设施建设、农家乐发展、旅游招商引资、旅游行业管理、市场整顿、队伍建设、对外宣传等7 个方面开展工作,旅游节点在主城区以点状呈现,旅游业呈平稳的发展的趋势。
(2)稳定提升阶段(2009~2015):立足于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工作重点(“创优”),2009 年启动“创优”工程建设,并顺利通过省级验收,主城区旅游节点随之增加,楚雄市旅游业发展呈现稳定上升的趋势。
(3)高速发展阶段(2016~2019 年):交通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和前提[20],自2014 年昆楚城际列车开通使得楚雄市与昆明的通勤时间缩短至1.5 小时,2015 年对城际列车进行升级提速,奠定了该阶段的快速提升的发展趋势,2018 年昆楚大高铁线路将楚雄市带入滇中城市群一小时通勤圈,交通设施的逐步完善促进了楚雄市旅游业的高速提升发展。
(4)疫情冲击阶段(2020 年):新冠疫情对中国旅游业产生了重大冲击,改变了国人的生活和消费方式[21],区域间的流动被极大地限制,引发各界对旅游安全的重视[22]。该阶段楚雄市旅游经济受到巨大冲击,发展水平剧降至稳定发展阶段时期水平。
(5)恢复回升阶段(2021~ ):该阶段主要基于疫情常态化防控下旅游业的缓慢回升,常态化防控形势下,人口的流动依然受到一定限制,但也推动着旅游产业的转型发展[23]。对于楚雄市来说,城市周边游需求明显上升,城市周边相继出现了露营基地等微度假旅游点,推动了周边游的频次,楚雄市旅游业开始进入了回升状态。
2.2 楚雄市旅游发展空间特征
自旅游业上升为楚雄市支柱产业之一,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截取2008、2015、2020 年三个时间点作为研究时间节点(图3)。2020 年是重大卫生安全事件影响下旅游经济发展的转折点,考虑到2019 年与2020 年时间跨度以及疫情防控下对人口生活工作的限制,两个时间节点旅游景点和城市空间形态几乎无差别,同时考虑到数据获取的条件,故选取2020 年作为第三个时间节点分析,可得楚雄市旅游业经过20 余年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空间分布特征:
图3 楚雄市2008、2015、2020 年旅游资源空间布局与核密度分析图
(1)“点-轴”发展模式:“点-轴”发展模式是经济空间开发的一种有效模式,反映了经济空间组织发展的客观规律,使得城市和景点的布局与线性设施发展相融合[24]。楚雄市旅游经景点布局从发展历程来看呈现出“点-轴”发展的形式,在发展初期主要以老城区桃园湖、龙江公园等景点为核心,周围有包括太阳历广场、彝人古镇一期、峨碌公园等零散景点布局,随着城市建成区扩展以及旅游设施,交通设施的完善,各旅游节点逐渐连片,在建成区形成以老城为核心的旅游景点集群,在楚雄市东南新城建成后形成以彝海公园为次要核心的东南旅游景点集群。
(2)网络状发展趋势:在楚雄市重点产业发展政策以及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下,楚雄市交通体系逐步成熟,在旅游组团核心的辐射以及交通联系的推动下,楚雄市旅游资源空间布局由“点-轴”模式逐步向外扩散,转向网络状模式发展,逐步形成以高铁站为核心的游客集散组团,以彝人古镇和十月太阳历文化园为主的彝风文化组团,老城区为核心的商业服务业组团、以东南新城为主的游憩组团和南部大学城为主的教育组团。
3 旅游发展影响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分析
3.1 旅游带动城镇化的发展
旅游发展对城镇化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旅游城镇化的响应强度的测算则需考虑更多的因素。在借鉴国内学者刘艳军、李诚固[25]与麻学锋、孙根年[26]的已有研究,从人口和产业两个层面的指标对楚雄市旅游城镇化响应强度进行测算[27],本文也采用“旅游发展的城镇化响应系数”这一指标来表示楚雄市旅游产业发展对城镇化进程的作用强度,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R 为旅游城镇化响应系数;m 为楚雄市非农人口数;已有研究n 是以旅游人次以及在该城市滞留天数折算出的数据,考虑到滞留天数数据无法获取,本文n选取楚雄市年接待游客数;M 为楚雄市总人口;f 为楚雄市旅游总收入;F 为楚雄市总产值。其中,借鉴已有研究将(m+n)/(M+n)定义为旅游城镇化,指旅游产业处于主导地位。城市经济发展主要依赖旅游产业,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城镇化进程;将f/F 定义为产业旅游化,指城市国民经济以旅游产业为主导形成的产业体系。R值增大时,表示旅游城镇化进程快于产业旅游化,旅游城镇化的推进带动产业的集聚、集约发展,旅游城镇化对旅游产业的响应力强烈;R 值减小时,表明旅游城镇化进程慢于产业旅游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推动着旅游城镇化的建设,在旅游产业发展的带动下,城市内部设施、人居环境逐步完善,可能向外形成新的增长点,促进城市形态的演变。其分析结果如图4、5。
图4 旅游城镇化与产业旅游化分析图
图5 楚雄市旅游城镇化响应系数分析图
楚雄市旅游城镇化响应系数变化趋势与楚雄市旅游发展历程相符合:
(1)起步发展阶段(2000~2008 年):该阶段楚雄市旅游业刚起步,旅游城镇化响应系数由15.28 上升到25.78,整体呈上升的趋势,说明该阶段楚雄市旅游城镇化进程快于产业旅游化进程,在城镇化的带动下,楚雄市旅游产业开始集聚。
(2)稳定发展阶段(2009~2015 年)和高速提升阶段(2016~2019 年):该阶段旅游城镇化响应强度呈下降趋势,说明产业旅游化进程快于旅游城镇化,旅游产业促进城市的建设扩展,相应的旅游设施配套完善,推动城镇化进程,影响城市的空间形态演变。(3)疫情冲击阶段(2020 年)和恢复回升阶段(2021~):这一时期楚雄市旅游城镇化响应强度出现回升,旅游城镇化进程快于产业旅游化,表明在重大事件冲击下,产业发展遭遇变故,城镇化进程对产业的带动作用回到主导位置。
3.2 旅游推动城市功能结构转变
城市产业的主导地位决定了城市功能转变的方向[28]。梳理楚雄市历版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功能定位可知,1993 年初版城市总体规划中对楚雄市功能是以卷烟、丝绸、机械制造、日用轻工业等工业为主导的现代化城市。2000 年旅游业上升为主导产业后,2004 版、2015 版、2018 版城市总体规划对于楚雄市城市性质和职能的描述主要集中在强调枢纽、工业、旅游、文化四个方面,将旅游纳入规划层面逐步落实;从产业结构及产业占比方面分析(图6),经过20 年的发展,楚雄市第三产业比重截止2019 年基本与第二产业持平并且保持着稳定增长的趋势,其中,旅游产业总收入比重在第三产业总收入中占比70%达到主导地位,仅次于以卷烟和高新技术为主的第二产业,即城市职能主要由最初的工业型转变为旅游服务型和工业生产型双重功能。
图6 楚雄市产业结构演变及旅游收入占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统计图
3.3 旅游促进城市空间形态扩展
参照楚雄市旅游产业发展阶段分析可推断出不同时期城市发展的速度与强度都不相同,城市建成区扩展演变研究可采用扩展强度指数与扩展速度指数来表示城市空间扩展的强弱及快慢[29],根据楚雄市建成区数据统计可得楚雄市建成区面积。扩展强度指数(Iue)与扩展速度指数(Mue)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Uij为时间段j内楚雄市城市建成区的扩展量,△tj为时间段j 内的时间跨度,TLAi选取楚雄市中心城区土地总面积320km22),ULAi为各时间节点楚雄市主城区建成面积。
计算得出三个时间节点楚雄市主城区城市空间扩展的强度与速度情况(表1)。扩展强度与扩展速度分析显示楚雄市建成区扩展前度和速度在2015 年前呈现高速增长,之后增长速度有所减缓,开始注重质量方面的增长。主城区由楚雄老城以西北—东南为主方向、以主要交通干道为骨架进行扩展,空间复杂程度进一步加大。城市扩展的动力因素主要以宏观外部力以及微观内部力为主,包括了区域发展规划政策、高速公路等大型交通设施以及楚雄坝子生态安全格局为主的外部力和以地形条件、州府城市聚集效应以及以旅游产业带动为主的内部力,从现状格局、交通条件、生态环境、空间扩展动力等方面分析,楚雄市形成了“北扩、东拓、西控、南优”的空间发展格局3)(表2)。
表1 楚雄市主城建成区空间扩展分析表
楚雄市旅游业在20 余年的发展进程中逐渐上升为主导地位,随着旅游及相关产业项目的建成落地,楚雄市主城区旅游发展空间格局形成以旅游节点为核心的集聚组团片区空间形态,包括以楚雄北站为旅游集散核心的城北旅游集散组团,城南以彝海公园为核心的游憩组团以及大学城教育组团。依托楚雄市工农业基础,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旅游服务型工业4),配套产业园区组团发展,城区产业组团内部以及组团之间线性设施逐步完善,在建成区形成以“点”为核心,以“轴”为联系的空间发展形态。
3.4 旅游引导城市空间形态演变
城市的集聚效应推动城市的建设以及设施的完善,能够有效强化旅游业发展的动力和基础[30],因此旅游城镇化是旅游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15]。旅游业能够引导城市产业的升级调整,同时也影响了城市内部其他产业的发展方向[28],在空间上呈现出“点—核”集聚发展趋势,在自身集聚下与其他产业融合,例如摩尔梦工厂、特色农家乐等产业融合发展的典范,2001 年由市旅游局扶持的首批定点农家乐正式挂牌运营,自此农家乐旅游活动在楚雄市相继推广。之后楚雄市推进了旅游景点、基础设施和相关配套产业的建设,加快旅游、房地产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以旅游为支柱的第三产业逐步与第二产业基本持平,产业结构由“二、三、一”逐步向着“三、二、一”转变。
利用标准差椭圆分析法,分别对楚雄市三个时间节点旅游景点以及建成区进行分析,生成三个时间节点的空间标准差椭圆变化,并生成对应参数对比,由标准差椭圆空间变化图表可知(图7、表3):旅游景点椭圆中心集中分布于楚雄市老城区,建成区椭圆中心随着建成区扩展逐步向老城区偏移。旋转角即长轴以正北方向为基准顺时针旋转角度,方向均为“西北—东南”方向,长轴显示楚雄市旅游景点以及建成区最大扩展方向也均为“西北—东南”方向,二者叠加分析后可知,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楚雄市旅游点和建成区椭圆旋转角度以及长轴短轴逐渐趋于平衡状态,即旅游景点与城市建成区的发展演变形成以老城区为集聚核心,以“西北—东南”为主要发展方向的平衡空间发展趋势。
表3 标准差椭圆参数表
图7 楚雄市各节点旅游节点与建成区标准差椭圆分析图
楚雄市建成区依托楚雄北站片区的建设开发,在楚雄坝区继续向西北方向填充扩展,彝风湿地文旅小镇、彝人古镇、十月太阳历文化园等共同组成城北民俗文化旅游展示片区;西片区以茶花谷为主适当开发休闲游憩类建设、由320 国道沿线向紫溪镇扩展;南部以东南新城为核心,依托规划楚雄南站重点推进城南教育片区建设,彝海公园的建成形成了楚雄市以青龙河沿岸为主线的城市休闲游憩绿带,连通了新城与老城的城市景观格局,随之而来的是城镇化建设的跟进,酒店、商业等旅游设施相继配建,带动人口就业。
4 结论与研究启示
4.1 结论
小城市在规模上明显小于大中城市,旅游对城市空间形态所产生的影响相比于大中城市则更加明显,楚雄市作为云南省特色旅游城市5),在知名度上区别于大理、丽江等云南省热门旅游城市,云南省小城市众多,旅游资源丰富,研究旅游业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对协调楚雄市产城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其他旅游小城市具有参考价值。
基于对楚雄市的研究发现,在政策引导下,地方产业结构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步优化调整,旅游产业在空间上的集聚以及产业之间的相互交叉融合发展[28],推动了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优化,影响城市用地布局。城市的集聚效应吸引了不同人流的集聚,带动配套设施的建成,在城市中形成新的产业增长区域,在城市内部交通系统的优化下向四周辐射。地方政府为了更好的发展旅游,不断优化城市内部土地利用结构,致力于科学合理的利用与城市所关联的生态资源,从而推动城市内部和外部形态的优化,以吸引更多的要素群体向城市聚集,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图8)。
图8 楚雄市旅游产业影响城市空间形态作用机理示意图
4.2 研究启示
通过从楚雄市旅游产业与城市建成区入手,研究小城市旅游发展与城市空间之间的联系,在城镇化进程推进、城市功能转变、城市空间演变等方面起着推动作用,基于楚雄市旅游业和城市空间格局的演变研究提出以下对策:
(1)因地施策,政府层面建立明确的旅游发展目标,推进旅游城镇化进程。旅游对楚雄市建成区演变的影响作用开始于地方发展政策的转变,发展政策使得旅游业提升至主导产业之一,从而推动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在城市建设发展中逐步在用地上落实,推动城市空间形态向着更适应产业发展的方向演变。
(2)优化城镇化发展模式,整合区位、资源优势,发挥城市集聚效应。楚雄市有着优越的旅游地理区位和旅游资源,研究发现楚雄市城市空间与旅游业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城镇化建设和产业发展在不同阶段对 起到的作用亦不相同,在整合区位资源基础上优化城镇化发展模式,完善旅游产业空间布局和发展机制,从而对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起到推动作用。
(3)明确产业组团,城镇化建设分区开展。楚雄市城市空间形态总体上呈现出主要沿楚雄坝区地形向“西北—东南”方向扩展,并且受旅游组团的影响,旅游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点—轴”空间发展模式,重大基础设施以及旅游设施、景区景点的建设完善对旅游小城市空间形态演变有着重要的影响,城市产业组团在继承并突出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分区深化产城融合策略,推动城市功能分区的优化联动。
本研究目前还存在一定不足: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本文仅对2000 年至2021 年间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在时间上仍需对楚雄市旅游产业与城市空间形态的联系进行长期的深入探讨;本研究仅从中观角度对整个楚雄市主城区进行探讨,未从微观尺度上详细探讨楚雄市旅游产业与城市空间形态之间的相关性,在后续研究中还需对此进行跟进。
图、表来源
图1~8、表1、3:作者绘制。表2:作者基于楚雄市上位规划的信息进行整理优化绘制。
注释
1)根据最新七普数据和相关部门统计,研究范围楚雄市主城区常住人口包括鹿城镇和东瓜镇人口,约39.5 万人,根据2014 年《国务院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中对城市规模的划分,楚雄市被界定为小城市。
2)楚雄市上位规划划定中心城区范围总面积320km²。
3)楚雄市主城区主要为“北扩、西控,南优”;在城市规划区内东至苍岭工业片区,故“东拓”范围至苍岭镇工业片区。
4)楚雄市典型的工业旅游区:摩尔梦工厂工业旅游观光园,2019 年列为国家3A 景区,是楚雄市首个对外开放的工业旅游项目。
5)2020 年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云南省特色旅游城市名单,楚雄市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