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懒”还是“难”?公民健身行为的影响因素及作用路径研究
——基于新浪微博网友评论分析

2023-08-07袁梦莎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支持系统范畴公民

袁梦莎,陈 青,文 娟

1 问题提出

当今,体育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大众的生活,在改善生命质量、提高生活品质及优化幸福指数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时代为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促进全民运动健身的更快发展,国务院印发新一期《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 年)》(以下简称《全民健身计划》),成为党和国家全面建成“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的重要举措。目前,不论新闻媒体还是体育管理研究领域都将全民健身视为值得关注的热点问题。从宏观政策层面看,现有研究更多关注全民健身政策落实执行的制约因素[1]、“全民健身计划”政策制度的演进与逻辑主线[2],以及“十四五”期间全民健身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3]。旨在破解群众健身“难”的相关问题,包括群众健身去哪儿难、参与健身赛事和活动难等。从微观行为层面看,学者们从运动时间、精力、场地设施、社会支持、公共体育服务等方面挖掘了不同社会群体参与健身的影响因素[4-5]。但影响因素的系统性挖掘不足,影响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的挖掘不够,仍需要进一步探寻参与健身的动力机制以解决健身“懒”的问题。本研究通过抓取《全民健身计划》发布后新浪微博网友的留言评论,旨在充分了解公民的运动健身需求和期盼,尝试找寻两个问题的答案。第一,《全民健身计划》发布后公民们都在关心什么?实质是找寻驱动公民健身行为的深层次因素。第二,如何促进和引导公民健身行为?实质是回答如何搭建公民健身行为的引导机制,力图从理论层面构建公民健身行为的影响因素和作用路径模型。

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通过抓取新浪微博(《人民日报》《新浪财经》和《凤凰周刊》)上网民关于《全民健身计划》的一级评论文本数据,共计获得1 773 条一级评论语句。剔除空白信息、无关信息和符号等77 条,最终获得有效评论1 696 条。根据研究设计选取三分之二(1 131条)网友评论进行编码分析与模型构建,保留三分之一(565 条)的网友评论用于理论饱和度检验。运用程序化扎根理论的编码技术对文本数据进行处理,对微博网友原始的评论文本资料进行开放性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力图构建诠释文本信息的理论模型。为保证文本数据分析过程中的科学系统性和一致性,本研究编码过程全部采用人工编码形式,仅利用NVivo 12.0 软件辅助整个编码过程的完成,包括节点的建立,汇总归类以及备忘录的撰写。

3 范畴提炼与模型构建

3.1 开放式编码

开放式编码是将获取的原始语句分解,并通过不断比较分析予以概念化和范畴化的过程。将原始资料分解成独立的事件和行动,并与其他事件进行相似性和差异性的比较,以赋予概念性的标签,通过这种方式将概念上相似的事件和行动组合在一起形成范畴[6]。在开放式编码阶段,为排除个人的主观偏见或定见,将尽量保留网友一级评论的原句原话作为标签以发掘初始概念,对网友的原始评论逐字逐句分析予以初始概念化。过程中剔除出现频次少于3 次的初始概念,如身心健康、畸形审美等,保留重复频次3 次以上的原始概念。由于初始概念的层次低、数量庞杂,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语义的重复交叉现象,需要进一步抽取提炼,并将相似的概念聚类予以概念范畴化。最终,从网友的一级评论文本中共抽取得到705 条原始语句,从中提炼出45 个初始概念以及14 个初始范畴。篇幅限制,每个初始范畴节选1 条原始语句及初始概念(表1)。

表1 开放式编码示例Table1 Opening coding examples

3.2 主轴编码

主轴编码可以发现范畴之间相互的潜在逻辑,以更好地发展主范畴。操作中将开放式编码获取的14 个范畴继续挖掘各独立范畴之间的关系逻辑,根据各范畴之间的关系和逻辑层次重新归类抽象成更高一层的主范畴。本研究共得到4 个主范畴,具体包括:公民健身主观意识、公民健身客观条件、公民健身支持系统、公民健身社会情境(表2)。

表2 主范畴与对应范畴Table 2 Primary categories and corresponding categories

3.3 选择性编码

选择性编码是通过挖掘主范畴之间的关联,力图从主范畴中逐渐构建核心范畴,分析核心范畴、主范畴以及其他范畴之间的联结,并借助“故事线”来描绘整体公民健身行为的表现和潜在的影响因素,诠释主范畴的典型关系结构,最终发展成全新而完整的理论模型。主范畴的“故事线”(典型关系结构)及其微博网友的代表性原始评论语句见表3。

表3 主范畴的典型关系结构Table 3 Typical relationship structure of primary categories

通过进一步对4 个主范畴与现有理论进行比较,发现“公民健身社会情境”和“公民健身支持系统”描述的是公民身处的社会情境和感知的健身支持,将其纳入“公民健身外部环境因素”。“公民健身主观意识”和“公民健身客观条件”构成了“公民健身的主客观因素”。基于此,提炼出公民健身行为影响因素的主范畴和核心范畴,围绕核心范畴的故事线可以描述为:公民身处的社会情境和感知的健身支持共同构成了公民健身的外部环境因素,而公民健身的外部环境会透过影响公民健身的主观意识和保障客观条件进而驱动公民健身行为。典型关系结构的分析,提炼出了“公民健身行为的影响因素与路径”这一核心范畴。

3.4 理论饱和度检验

本研究将1/3(约565 条)新浪微博网友一级评论文本对理论的饱和度进行检验。通过开放式编码分析共计抽取405 条原始语句,获得27 个初始概念,发现了11 个副范畴,包括:健身意义与价值、健身观念、运动兴趣、健身场地、健身时间、健身费用、运动精力、基础设施配套、企业运动友好实践、生活压力情境和工作压力情境,均与研究得到的14 个副范畴重合,这证实模型中的各个范畴已充分饱和,均未出现新的概念、范畴以及关系,4 个主范畴内部也不存在新的构成因子。因此,模型具有很好的理论饱和度。

3.5 模型的提出

基于此,构建公民健身行为的影响因素及作用路径模型(如图1 所示)。模型中公民健身行为的影响因素可以归纳为4 个主范畴:公民健身社会情境、公民健身支持系统、公民健身主观意识、公民健身客观条件。公民健身社会情境和公民健身支持系统共同构成影响公民健身行为的外部环境因素。理论模型显示4 个主范畴影响公民健身行为的路径并不一致。公民健身外部环境因素(公民健身社会情境和公民健身支持系统)可以通过影响公民健身主观意识以驱动公民健身行为,即“公民健身的认知型路径”(模型图1 中虚线箭头)。公民健身外部环境因素(公民健身社会情境和公民健身支持系统)也可以通过保障公民健身客观条件以驱动公民健身行为,即“公民健身的工具型路径”(模型图1中实线箭头)。

图1 公民健身行为的影响因素及作用路径模型Figure 1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paths of citizen fitness behavior model

4 模型阐释

4.1 公民健身行为的影响因素

公民健身主观意识是驱动公民健身行为的内在动机因素。若个体表现为缺乏对健身意义的主观认知意识,会削弱运动健身的内在动机。内在动机更加关注执行一项活动的原因是活动本身的有趣,可以不断的满足执行者的需求[7]。因此,有必要更深层次的去挖掘这部分公民的运动健身潜在需求。与此同时,也存在健身主观认知与公民健身行为的非一致性,表现为健身主观意识的“认知强行动弱”的现象,即认知到健身运动的意义和价值,但很难转化为运动健身行为。将认知转化为行为的过程中除了受到时间、场地、设施器材、经费等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还取决于体育锻炼的情感、意愿和技能这类自身因素[8]。应充分重视健身价值感、意义感的建构、兴趣的培育以及知识的宣传。

公民健身客观条件是影响公民健身行为的保障因素。运动时间和精力的匮乏主要表现为因工作加班、家务劳动等导致个人没有闲暇时间和充沛的精力参与健身运动。场地和费用的匮乏主要表现为因健身费用高、场地少、安全性差等导致没有合适的运动健身场所。体育场地或场馆的运营中应该关心不同社会群体公民对公共体育服务的需求和积极回应公民的期许,提供差异化的公共体育服务内容,旨在提升公民公共体育服务的获得感[9]。

公民健身社会情境因素是影响公民健身行为的外部环境因素之一,共同诠释了公民所身处的“生活-工作-健身”情境。生活压力情境表现为买房、购车、子女教育费用等经济型压力和家务劳动、照顾孩子、辅导功课等家庭事务型压力。公平就业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角色分工逐渐转变和模糊化[10]。在职员工普遍需要面临“上有老下有小”的多重角色的切换和责任[11]。身处生活压力情境中的个体需要平衡不同角色的需求,导致公民健身时间和精力难以保障。工作压力情境表现为加班多、双休难、工作累等。智能手机让工作侵入生活变得容易,工作和生活之间的边界变得更加模糊[12]。工作对家庭生活的干扰渗透,导致个体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变得更少,难以保障公民健身的主客观条件。

公民健身支持系统是影响公民健身行为的外部环境因素之一。首先,全民健身基础设施配套的保障应该重视社区、小区和企业的多区域和多主体性,以满足公民就近健身的迫切需求。其次,健身榜样与激励更多关注参与健身的榜样力量和奖励制度,包括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最后,企业运动友好实践则更多强调从企业主体视角去打造运动友好型氛围,如弹性工作制、压缩周、合理工作时长、企业运动氛围等。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弹性工作制、压缩周和合理工作时长等被视为家庭友好型工作实践,能够促进工作与家庭之间正向互动[13],也保障了个体运动健身的时间和精力。企业运动氛围包括营造企业运动场景和塑造企业运动健康生活的文化氛围。

4.2 公民健身行为的作用路径分析

公民健身外部环境因素(公民健身社会情境和公民健身支持系统)可以通过保障公民健身客观条件以驱动公民健身行为,即“公民健身的工具型路径”。公民健身社会情境影响公民健身行为的工具型路径表现为:公民每天面临巨大的工作生活压力,这不仅减少了用于健身的时间精力,也削弱了运动参与的心情,导致公民健身行为难以实现。同时,健身行业的健康发展,居家健身等新的健身模式能够有效的解决公民健身场地和费用问题,进而促进公民健身行为。公民健身支持系统影响公民健身行为的工具型路径表现为:体育场地和设施的建设有效保障了公民健身的场地供给,而就近健身也节省了运动费用支出,进而驱动公民健身行为。同时,弹性的工作安排、压缩工作周、合理工作时长等企业运动友好型实践可以更好地保障个体参与运动健身的时间和精力,以驱动公民健身行为。

公民健身外部环境因素(公民健身社会情境和公民健身支持系统)也可以通过影响公民健身主观意识以驱动公民健身行为,即“公民健身的认知型路径”。公民健身社会情境影响公民健身行为的认知型路径表现为:工作生活压力会削弱运动兴趣和意义感,导致运动价值认知和健身行为的脱节,最终弱化公民健身行为。Keep 运动软件和抖音健身直播等新的健身线上模式有助于运动健身知识普及,激发运动兴趣,进而驱动公民健身行为。公民健身支持系统影响公民健身行为的认知型路径表现为:企业运动友好实践传递出企业对运动意义和价值的理解,有助增强企业员工的健身主观意识,进而驱动健身行为。健身榜样(如运动偶像)的带动会增强公民运动健身的兴趣和意识,进而驱动公民的健身行为。个体行为的自我激励和自我决定程度是基于自主、胜任和关系需要的心理满足[14]。运动健身支持系统的搭建中应充分尊重个体运动健身的自主性和运动自由感。通过设置挑战性的运动任务,增加运动体验中的成就感和获得感。运动健身的兴趣激发需要结合关系需求,重视运动体验中的朋友关系、亲子关系、夫妻关系甚至上下级关系。

5 结语

本研究的理论贡献与管理启示:(1)从整合的视角,系统性挖掘公民健身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公民健身行为受到公民健身社会情境因素、公民健身支持系统因素、公民健身主观意识因素和公民健身客观条件因素的共同影响。(2)探索性提出了影响公民健身行为的认知型路径和工具型路径,公民健身行为的影响因素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公民健身的社会情境因素和支持系统均可以通过公民健身认知型路径或工具型路径来驱动公民健身行为。管理实践中可以从“意义建构-兴趣激发-观念重塑”多维度增强公民健身主观意识,以驱动公民健身的认知型路径。从“时间-精力-场地-费用”多视角保障公民健身客观条件,以驱动公民健身的工具型路径。(3)强调公民健身行为的多主体干预性,发现了较少提及的企业主体。企业对员工健身行为的支持和尊重成为在职员工健身行为的重要引导者和保障者。同时,居民小区也是就近运动健身场地和器械的提供者,运动氛围的打造者。

猜你喜欢

支持系统范畴公民
批评话语分析的论辩范畴研究
论公民美育
心理健康支持系统对2~3岁听障儿童干预后的影响
正合范畴中的复形、余挠对及粘合
“长征”五号地面发射支持系统短期快速恢复实践
Clean-正合和Clean-导出范畴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十二公民
上海:精心构建医改社会支持系统
人工肝支持系统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