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镇工业遗产资源现状调查

2023-08-07窦天琪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11期
关键词:工业遗产清镇

窦天琪

摘 要:清镇是贵阳市重要的传统工业区,在历史发展中留下许多工业遗存,这些工业遗存大多拥有历史、社会、文化等诸多价值,能反映出清镇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情况。文章梳理清镇传统工业历史沿革,有利于把握清镇工业遗存价值,提出适合清镇的工业遗产保护方法,为清镇工业遗产事业发展提供助力。

关键词:清镇;工业史;工业遗产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3.11.039

1 工业遗产

受时代变迁和社会环境影响,传统工业的遗留设施正面临因城市扩张挤压生存空间被迫拆除和废弃的危机。随着国际社会对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人们意识到一些旧工业设施具有文化、历史、科学、艺术和社会价值,属于工业遗存,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拆除旧工业设施不但破坏了现代人类精神文明和科技发展见证物,而且不利于环境保护。理解工业遗产内涵、深入工业遗产理论研究、探寻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方法是保护工业遗存、保存人类现代历史的重要举措。英国最先提出工业考古的概念,英国学者米歇尔·里克斯认为:“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具有丰富的工业历史遗存,政府应该设立机构,健全法律来保存那些历史遗存。”①他认为对工业革命以来工业实物遗存的研究叫作工业考古。2003年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协会通过《关于工业遗产的下塔吉尔宪章》,认为:“工业遗产是具有历史、技术、社会、建筑或科学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这些遗存包括建筑物和机械、车间、作坊、工厂、矿场、提炼加工场、仓库、能源产生转化利用地、运输和所有的基础设施。以及与工业有关的社会活动场所如住房、宗教场所、教育场所等。”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工业遗产的定义在涵盖传统意义上生产工具和生产加工场所的基础上,提出还应该包括生产技术和社会意义等物质、非物质遗产。

工业遗产传入中国后,学界对工业遗产的研究成果日渐深入,推动制定了一系列保护发展工业遗产的文件和政策。2006年在《无锡建议》出台后,国家文物局颁布《关于加强工业遗产保护的通知》,确定了工业遗产属于文化遗产范畴,初步制定了工业遗产保护发展方案,认定工业遗产与历史文化遗产享有同等地位,构建工业遗产知识理论体系,提倡工业遗产保护宣传教育,促进工业遗产事业蓬勃发展。2020年工信部总结国际工业遗产保护成果,结合我国工业遗产保护现状发布《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办法》,确定了国家工业遗产保护发展原则,明晰了国家工业遗产保护和申请程序,推动各级地方政府制定保护工业遗产法律法规,鼓励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到工业遗产保护发展中,促进工业遗产保护措施、产权所有和利用发展的合法化正规化和体系化,推动我国工业遗产保护事业发展。2020年9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推动老工业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实施方案》,具体指导我国工业遗产保护利用。2021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提出要建成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利用体系,充分发挥工业遗产等文化遗产蕴含的历史、科技、艺术、教育价值。2020年9月,响应贵州省发改委发布的《推动老工业城市工业遗产保护、打造“生活秀带”工作方案》,清镇市发改局推出《关于推动清镇市城市工业遗产发展的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立足城市发展实际,科学规划、分类保护、有效利用现有城市工业遗产,到2025年,重点推进金茂水晶工业遗址公园项目建设,谋划1~3个工业遗产项目并实施,构建工业遗产保护与改造利用体系,延续城市文脉和发展精神。”③《关于推动清镇市城市工业遗产发展的工作方案》指明了清镇市工业遗产保护发展方向,指导了未来清镇市的工业遗产事业发展。

2 清镇机器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①清镇地域沿革。清镇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西南部,是贵阳通往安顺的西南门,风景优美,资源丰富,少数民族聚集,气候适宜,历史悠久。旧石器时代发现诸如条子场穿洞和雷神坡排洞等早期人類活动遗迹;商周时期清镇属于鬼方,战国时期被夜郞国统属;汉代时属牂牁郡,唐宋时属羁縻清州;元代清镇位于八番顺元宣慰司;明代洪武二十一年,为保驿道畅通设置威清站,洪武二十三年改威清站为威清卫(今清镇城区新华路附近),领前后左中右五所,每所分领五屯;崇祯三年,在“水外六目”设立镇西卫;清康熙二十六年,撤卫置县,将威清卫和镇西卫合并,各取一字组成清镇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清镇属贵阳专区,经历数次行政变换后1992年正式改为清镇市,1996年清镇市划归贵阳。2012年,百花湖乡划归观山湖区;2014年,将清镇6村1居移交贵安新区托管;2020年,将辖区内红新、新岭、红塔、巢凤、百花、乡愁、时光七个社区整合设立为青龙山、滨湖、巢凤三个街道。

②清镇的工业现代化。清朝末年至抗战开始前,清镇传统工业发展处于萌芽阶段。清镇内部政权频繁交替,又有土匪侵扰,对经济发展影响大,新式工厂常因时局动荡无法长期维系。道光年间,清镇的经济中心在有“小荆州”之称的鸭池河和镇西卫(今卫城)地区,此时的商贾贸易以盐业、农业和手工业为主。民国十五年清镇城区经济复苏,经济中心内移,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工业偶有出现。民国时期开办的实业主要集中在农业和民生工业方面,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李承焘的复泰公司和商民合资的万家福公司以及在芦荻哨开办的新式农场。民国十六年和民国十八年修建的滇黔公路和清毕公路为清镇发展军事和工业生产奠定了基础。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期间,清镇传统工业初步发展,工业类著作出版,开办民生工厂。清镇成立县工会,出版记载清镇矿产资源情况的《贵州矿业纪要》,县长方中在炎帝宫创办民生工厂。因地理位置特殊,军事地位显著,1933年修建贵州第一个飞机场—平远哨飞机场(清镇飞机场),开通清镇至飞机场公路。1938年飞机场和华盖洞弹药库遭到日军轰炸,清镇形势紧绷,但清镇工业化程度并没有衰减。根据《清镇县志》记载:“截止民国三十年清镇共有一个玻璃厂、一个炼硝厂、一个草纸厂、四个酒精厂和两个小型煤场。”④

清镇解放至两个五年计划时期,清镇传统工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大量轻工业、重工业和民生企业开设擴建,工业经济占总体经济比重逐年增加。两个五年计划时期,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后,重点发展轻工业和粮食加工业等民生工厂。1949年开办第一个国营工业企业—锅驼机发电厂,原玻璃厂和青龙山玻璃厂合并为清镇玻璃厂。1957年贵州省地质勘探队探查清镇矿产资源,为发展重工业打下了原料基础。

清镇传统工业受到三线建设政策影响颇深,三线建设时期在清镇开建一批以军工厂为中心的重工业工厂。虽然三线建设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结束,但清镇工业还受到三线建设结束后三线厂“军改民”搬迁影响,传统工业继续发展。因此将受到三线建设影响传统工业发展的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划为三线建设时期,这个时期清镇传统工业发展达到顶峰。

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配合清镇急剧增长的用电需求,清镇陆续兴建猫跳河梯级电站,为清镇工业发展提供电力基础。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清镇工业显著发展,建设了一批重要的三线工厂。轻工业方面以清镇纺织印染厂为代表,重工业工厂有贵州有机化工厂、清化精密工具厂、贵州化肥厂等。20世纪80年代清镇经济制度改革开始实行厂长责任制,由工厂自负盈亏。一些工厂没落破产,但一部分工厂受到经济体制改革刺激发展水平大幅提升,其生产线和产品保持国际生产领先水平,获得不菲成绩,第七砂轮厂、贵州化肥厂等都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获得世界级工业生产奖项。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贵州省内部工业布局调整,一批三线工厂“军改民”搬离,也有部分三线工厂如有色地质勘探、盘江化工厂先后搬迁到清镇,为清镇经济带来新的刺激。20世纪60年代具体工厂和开办情况见表1。

清阳机械厂、清平刃具厂和清化量具厂等都是三线建设时期开办的重要工厂,具有军事战略意义,但这三个厂在20世纪90年代搬迁至贵阳市小河区,原址已另作他用。清镇政府现正着手规划有机化工厂工业遗产发展项目,其他工厂因军事需要或其他原因已另作他用,清镇纺织印染厂已经被改造为娱乐场所,伟宏机械厂所在地已经被划为军事用地。

21世纪以来,清镇的工业发展进入分解和创新转型期。此前清镇乡村工厂数量陡然增长,但乡镇工业耗能大,技术含量低,资源转化率低,市场竞争力低下,经济效益不高且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2000年国家开始调整产业结构,清镇政府为了保护“两湖”(红枫湖、百花湖)生态,整顿、取缔乡村小型工厂,并于2001年提出“环境立市”“科教人才兴市”“工业强市”⑤三大战略,重新规划城市布局,关停了一批向“两湖”投放污染源的资源消耗型工厂,原“两湖”两岸的重污染工厂迁移,划定东、西产业区,引进一批医药、机械等新兴产业,关停和迁移的工业厂区被拆除改建成小区和安居工程,处于市中心的工厂基本没有工业设施存留。

近年来,清镇城市不断向观山湖和贵安新区方向扩张,一批重高危工厂继续向卫城、站街等乡镇迁移,因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深入推进,近年来搬迁遗留的工业设施保存遗留完整程度变高。

3 清镇工业遗产特征

清镇现存传统工业遗存大多始建于20世纪60至90年代,以大型重工业工厂为主,工厂生产设施完备,能兼顾生产、储存和运输任务。各工厂工业设施保存完整度不一,一些厂房已被利用,但一些工厂因各种原因长期处于待保护阶段。除特殊重高危工厂外,一般工厂的生产车间附近都配有社区生活设施以供工人生活娱乐,工厂自负盈亏后,为减轻工厂压力将一批生活娱教场所所有权收归政府,这些生活娱教场所承担了20世纪90年代不少清镇居民的教育、文化和娱乐功能,为清镇教育系统和文化事业奠定基础。

3.1 工厂的工业系统完善

3.1.1 大型工厂具备铁路运输系统

湖林铁路修建的目的是服务沿线工厂工业生产,所以三线建设时期开办的工业工厂基本分布在湖林铁路沿线。铁路连接矿产、电力直达工厂生产线,为企业工业生产提供便利闭环。一些大型工厂自主修建维护铁路专线,工厂内部也有铁路实现各车间生产线大型机械和生产资料运输,一些工厂使用火车站点作为储存和运输产品中心,后随着工厂逐渐没落,一些工厂的铁路使用权和所有权收归铁路部门所有,2020年前后,贵安新区新型产业建设不断进行。贵阳铁路部门在现有湖林铁路基础上续修湖林铁路。具体工厂与铁路情况如下表2。

表2中工厂已经停工等待保护开发,但工厂内生产车间、储存库房等工厂主体保存情况不一,清镇发电厂、贵州化肥厂等重污染企业搬迁停产后工厂主体部分被拆除,保存情况差。明确列入清镇工业遗产保护计划的贵州有机化工厂是清镇最具有代表性的三线厂,遗产最完整,文化价值最高。从清镇及周边新区的产业布局来看,以贵州有机化工厂为中心,通过湖林铁路连接各工厂,由线及面地带动工业遗产保护事业,为贵安新区新兴产业园提供工业历史文化底蕴。《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不乏一些以某一段线路为中心,连接相同性质文化遗产的线路遗产类型,可以借鉴这些保护文化遗产的成功经验,构建适合清镇的文化遗产保护方案。

3.1.2 清镇资源丰富,支持工厂生产发展

20世纪50年代,贵州工业迅猛发展,为了满足电力需求,国家对乌江支流猫跳河流域实施梯级开发,针对清镇水力和煤炭资源丰富的特点,发展水力和火力相结合的电力系统。在清镇修建水电站,修缮以红枫湖和百花湖为代表的大型人工湖。火力发电主要依靠清镇发电厂,但随着时代变化,清镇发电厂的传统火力发电机组逐渐关停,搬迁至塘寨后后午镇电厂不再发电,清镇电厂后午原厂逐渐废弃。

①水力发电站文化景观可开发程度高。猫跳河流域地势崎岖,落差大、水流量大、湖泊多,蓄水量大,适于修建水力发电站。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在清镇和修文地区修建七个水电站,从一级至六级分别为:红枫电站、百花电站、李官电站、修文电站、窄口电站、红林电站和红岩电站(李官电站为二级半电站)。配合电站修缮大型人工湖红枫湖和百花湖,其中红枫湖是贵州最大的人工湖,有大量的少数民族聚居,历史悠久,风景优美,人文景观优越,1988年被评为4A级风景区。为了管理猫跳河系列电站,1958年在清镇红枫湖设立红枫水力发电厂,红枫水力发电厂在红枫湖畔与红枫湖美景交相呼应,既充实了红枫湖从古至今的历史序列,又充分体现清镇人民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人文景观。1984年筹划在新店镇鸭池河修建东风电厂,1994年建成投产,员工宿舍位于清镇市云岭西路,分担红枫电厂的水电压力,两座水力发电厂是清镇重要的电力构成,历史意义斐然。

②火力发电厂需要重点保护。清镇发电厂是负责火力发电的三线厂。1959年11月清镇发电厂开始动工,1989年成為贵州省最大的火力发电厂,承担贵州40%的电力生产。1990年清镇经济体制变革使电厂原材料购进问题凸显生产力逐渐下跌,清镇政府保护“两湖”生态,清镇发电厂被迫改组、关停机组,最后因电厂效益不佳逐渐停产,后重新改组注资成立为贵州华电清镇发电有限公司,搬迁塘寨。清镇电厂后午厂停产之后,原电厂工人逐渐搬离电厂,后午电厂逐渐凋敝。电厂的生产设施没有受到良好保护,在改组期间就拆毁了一部分原有生产设施,2018年又拆除了一批生产车间,现存生产车间仅厂房若干,生活设施若干。清镇发电厂紧邻红枫湖,强行拆除会造成红枫湖水域污染,剩余的生产生活遗产资料遗产价值尚佳,还需尽快制定文化遗产保护策略,重点保护电厂仅存的生产设施。

③工厂自备能源设施保存情况尚佳。有机化工厂、铁合金厂等工厂生产时都需要大量热能,大型工厂内部都有热能供给,有机化工厂内有一处热电厂负责工厂所需的大量电力和热能,保存完好,历史文化价值高。铁合金厂的热能管道通往生产车间,保存完好,但厂房保护不佳,房屋破损,危房化严重。盘江化工厂因生产炸药具有特殊性,原生产车间需热蜡封口,特供蒸汽热能,供能管道完好。

3.2 社区生活服务完善

根据统计,清镇的传统工业重工业占比高,大部分重工业工厂都是三线厂。这些三线厂大多建造在远离城市的乡镇,自我封闭,交通不畅,生活不便。为了保证厂区工人日常生活和娱乐,这些工厂内部都具备系统的教育、娱乐、医疗设备。在清镇经济政策改革后,为减轻企业压力,将这些教育、娱乐、医疗设备等所有权收归政府所有。这些设施为清镇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和清镇人民日常生活水平提高做出了贡献。

①医疗机构。清镇现代化医疗始于民国二十七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全部医务人员携医药物资潜逃。1949年11月清镇解放,解放军随军医生黄英豪开设卫生室,后逐渐扩大成综合性医院,于1952年搬迁至新院区(现清镇市人民医院老院区)。20世纪60年代,清镇工业发展,厂矿林立,因环境特殊,一些交通不便的厂矿设有厂矿医院,厂矿医院一般被所属后勤部门管辖。根据《清镇县志》记载,截至1991年,清镇一共有13个厂矿医院,25个厂矿拥有独立医务室。大部分厂矿医院随着工厂停产停诊解散,现存厂矿医院以厂矿投资的非营利性医院、清镇政府拥有的公立医院和私立医疗机构的形式存在,成为清镇医疗系统的一部分。清镇原厂矿医院(不含医务室)仅存4家,如表3所示。从空间分布来看,大部分非高危作业工厂的生产车间和工人居住区距离近,厂矿医院在生产车间和生活空间之间;高危作业工厂生产车间和工人居住区距离远,厂矿医院一般坐落在工人居住区附近。

②中、小学教育资源。清镇崇尚教育,科举废除后清镇开始兴起新式教育,教育事业遭到几次打击后,1987年清镇达成“无文盲县”称号,1988年清镇的现代教育系统基本发展完善,2005年清镇收归厂矿子弟学校,形成教育稳定局面。从清镇教育史看,厂矿子弟学校是清镇发展基础教育的中流砥柱,在清镇教育史上留下一抹浓重色彩。

清镇第一所厂矿子弟学校于1963年由清镇农牧场开办,教育资源最丰厚,教育设施最先进的子弟学校是于1965年开办的有机厂矿子弟学校的前身—吉黔学校。20世纪90年代,原三线厂盘江化工厂和贵州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一总队搬迁至清镇,也创办了企业的子弟学校。根据《〈清镇县志〉1988年清镇县厂矿子弟学校基本情况统计表》⑥来看,表中的18个子弟学校,有13个所属企业属于三线厂,另外5个所属企业都是水电、农业相关厂矿,除清镇纺织印染厂矿子弟学校临近城区外,清镇厂矿子弟学校大多建于相对偏远的乡镇,这与工厂的选址和工厂性质有关。厂矿子弟学校一般归厂矿后勤部门管理,为了工人及工人后代受到教育,同时为了延续工厂生命力,这些工厂的子弟学校一般涵盖幼儿园、小学、初中乃至高中的基础教育和与生产技术学校。经济政策改革后,厂矿子弟学校改革归清镇市政府所有,具体情况如表4。

厂矿子弟学校早已经独立,有的学校搬进新校区,有的学校已经淹没在历史长河里。

4 保留厂史,学习“三线”奋斗精神

清镇发电厂在1999年12月发表《清镇发电厂志》,依照时间顺序分生产部门记载了清镇发电厂历史,定期开展文化活动。盘江化工厂原六盘水厂区已经建立工业遗址博物馆记录发展历程。水晶集团(有机化工厂现称)办公室留存有机化工厂记录完整,能向工业遗产开发部门提供厂史。盘江化工厂(现被保利集团收购)定期邀请文化遗产专业学者向各单位干部、群众学习“三线精神”,将“三线精神”继续传递。

5 结语

清镇曾是贵阳市重要的工业产区,现代工业发展推动清镇经济、社会的变迁。清镇经济重心的改变,使一批反应西南地区工业建设历史的工厂逐渐来到文化保护的视野,厘清清镇工业遗存的保存和发展情况,了解工业遗存对清镇的社会历史意义,能够促进清镇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

近年来贵阳经济新区和贵安新区的发展建设,为清镇的城市化发展带来一波新高潮。城市化快速推进和生态文明发展使遗留下的工业遗存面临保护和适应性再利用问题。面对新的城镇化挑战和城市发展趋势,清镇应该立足于保存城市历史,弘扬奋斗精神,深刻落实文旅融合,保护发展工业遗产。■

注释

①李志英,宋健.北京工业遗产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②《文化遗产监测国际文献选编》编译组.文化遗产监测国际文献选编[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20.

③清镇市发展和改革局.关于推动清镇市城市工业遗产发展的工作方案[EB/OL].(2020-09-29)[2023-04-28].http://www.gzqz.gov.cn/zwgk/zdlygk/gscn/xcyxdn/202009/t20200929_63718435.html.

④⑥贵州省清镇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清镇县志[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

⑤清镇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清镇市志(1978—2010)[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6.

参考文献

[1]清镇市民政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贵州省清镇卷[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15.

[2]清镇市档案局.清镇年鉴(2016—2020)[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20.

[3]付玉冰,梁爽,王嫦鸿.成都工业遗产活化利用现状及对策研究[J].山西建筑,2019(10):22-24.

猜你喜欢

工业遗产清镇
冯果??《小池》
丁俞钶??《田园乐》
钱子忆??《包》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工业遗产数字化路径研究
连云港716创意产业园区文化营销研究
工业遗产的保护研究与开发
工业遗产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孔恩宇等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清镇市走访慰问老干部